生育支持政策

搜索文档
解码生育补贴的呼和浩特样本(国金宏观宋雪涛)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3-23 11:03
文章核心观点 - 生育鼓励政策更适合作为中央事权,预计今年将出台全国层面的多元化生育支持政策,但落地时间相对靠后,基准情形下全国层面育儿补贴每年规模预计在1500亿元左右,直接拉动社零增长0.2个百分点,未来补贴力度可能逐年递增并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在全国性生育补贴方案落地前,人口增长压力较大的城市将陆续出台地方政策 [1][9] 呼和浩特市出台育儿补贴政策情况 政策内容 - 2025年3月13日,呼和浩特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2025年3月1日起出生的一孩家庭一次性发放1万元生育补贴,二孩家庭发放5万元育儿补贴(分5年发放),三孩及以上家庭发放10万元育儿补贴(分10年发放),还提出为入托的0 - 3岁幼儿家庭每年发放600元托育机构照护补贴、三孩及以上孩子入学可在全市自由选择等政策 [3] 出台原因 - 出生人口情况不容乐观,2023年常住人口出生数仅有2万人,出生率降至5.6‰,低于全国同期6.39‰的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0.76‰,人口负增长压力位居中西部省会城市前列 [4] - 财政收支有所改善,2024年财政自给率为43.6%,一本账资金用于三保的压力相对较小,发放育儿补贴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有限,且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54.8亿元,较上年增长1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7.1%,同期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仅增长1.7% [4] - 育儿补贴方案仅针对从今年起的新出生儿童,补贴方案起步的前几年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总体有限,预计2025年育儿现金补贴总额为2.4亿元,仅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9%,到2030年补贴总额将达到1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2% [4] 补贴情况预测 |年份|出生人口数(万人)|一孩补贴人数(万人)|二孩补贴人数(万人)|三孩补贴人数(万人)|育儿现金补贴总额(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育儿现金补贴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 | ---- | ---- | ---- | ---- | ---- | ---- | ---- | |2025|2.40|1.14|0.93|0.33|2.40|266.6|0.9| |2026|2.88|1.37|2.05|0.73|4.14|279.0|1.5| |2027|3.46|1.64|3.39|1.21|6.23|291.9|2.1| |2028|4.15|1.97|5.00|1.78|8.74|305.5|2.9| |2029|4.98|2.36|6.93|2.46|11.75|319.6|3.7| |2030|5.97|2.83|8.32|2.96|14.10|334.5|4.2| |2031|7.17|3.40|9.98|3.55|16.92|350.0|4.8| |2032|8.60|4.08|11.97|4.26|20.31|366.2|5.5| |2033|10.32|4.89|14.37|5.11|24.37|383.2|6.4| |2034|12.38|5.87|17.24|6.13|29.25|401.0|7.3| [5] 全国层面生育支持政策情况 政策方向 - 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方面推动建设生育友好社会 [6] 地方经验 - 社保补贴方面,江苏省2025年2月20日发布相关措施,明确提出将女职工生育一孩期间的社保费用纳入补贴范围(50%),同时将辅助生殖技术和分娩镇痛等纳入医保支付,并提出失业女性生育期间可一次性加发3个月失业保险金 [7] - 育幼消费补贴方面,浙江省2025年3月11日印发方案,明确提出根据国家部署,建立实施生育补贴制度,为符合条件的生育家庭发放生育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结婚消费券、托育券,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 [7] - 购房补贴方面,湖北省天门市2023年出台措施,明确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予以5万、10万购房奖补房票,用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2024年4月1日又出台意见,将二孩、三孩的住房补贴金额提高至6万、12万 [7] 政策预测 - 全国层面的生育支持政策会更加多元化,在单一现金补贴力度上可能较难达到呼和浩特的水平,目前全国的育儿补贴方案尚处于起草阶段,距离最终落地仍需要一定时间,预计全国范围的生育支持政策落地时间相对靠后,最早或在今年下半年 [5][9] - 基准情形下,预计全国层面的育儿补贴每年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直接拉动社零增长0.2个百分点,2024年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68.3%,每年1500亿元的育儿补贴将形成1025亿元的消费支出,拉动社零增长0.21% [9] - 未来全国层面的育儿补贴力度可能逐年递增,并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预计每年的育儿补贴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拉动社零增速超过0.4个百分点,其中,婴幼儿消费将直接受益,改善性住房需求和后地产链或间接受益 [9] 地方出台生育支持政策情况 人口压力因素 -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4》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除东三省外,内蒙古、重庆、湖北、四川、湖南、山西、上海、天津、江苏等地的人口负增长压力也比较大,出台生育支持政策的紧迫性较高 [10] 财政自给率因素 - 财政自给率过低的地区,生育补贴政策可能带来财政负担;财政自给率较高的发达地区,现行的生育补贴力度难以起到提振生育的效果,且应对人口增长压力可通过提供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吸引其他地区人口流入,出台生育补贴政策的意愿更低;财政自给率居中的省份(如内蒙古、重庆、湖北、四川、湖南、山西)出台增量生育支持政策的可能性更高 [11]
利好突袭!万亿赛道狂飙
天天基金网· 2025-03-17 19:36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A股市场出现高低切现象,强势科技股回调,大消费板块迎来强势反弹,在政策利好刺激下市场对消费板块配置时机讨论增多,但也有机构认为科技股行情仍是A股最强主线 [1][5][9] 分组1:A股市场高低切现象 - 近期A股市场出现高低切现象,强势科技股回调,低位大消费板块迎来强势反弹 [1] - 3月14日,总市值1.61万亿元的食品饮料板块大涨5.49%,乳业板块飙涨9.85% [1] - 上周美容护理大涨8.18%,居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榜首位,食品饮料单周上涨6.19%,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行业下跌,跌幅分别为1.36%、0.68%和0.62% [1] 分组2:消费利好消息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3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提振消费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3] - 呼和浩特出台育儿补贴政策,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并落户的家庭分别可获1万元、5万元(分五年发放)、10万元(分十年发放)育儿补贴,此前多地已出台生育支持政策,母婴及教育市场需求潜能有望释放,母婴消费领域有望回暖 [5] - 3月13日央行党委扩大会议指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 [5] 分组3:消费配置时机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消费板块估值合理显现性价比,消费板块投资核心因子是估值,当前低估值、利率下行、政策催化下复苏周期抬头,2025年消费赛道选股和赚钱效应有较好配置价值,消费50指数最新市盈率较2021年下滑超50% [6] - 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股业绩稳定,长时间大幅回调后性价比显现,政策支持和经济复苏背景下,今年国内消费市场有望增长,消费板块有望迎来估值提升和业绩增长双重利好,部分食品饮料企业2024年业绩同比上涨,2025年大消费板块有望迎来配置窗口,外资机构看好中国消费复苏 [7] 分组4:科技股行情观点 - 有机构认为科技股行情仍是A股最强主线,市场受政策预期强化和港股上涨带动,科技是当前市场核心主线,科技强市场才强,2025年上半年以科技成长为市场结构主线 [9] - 部分机构认为科技股短期面临分化,年报截止日临近可能加剧市场波动和科技股分化,但科技成长板块内部轮动有望延续,科技股长牛逻辑未变,正从题材炒作向业绩兑现过渡 [9] - 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科技创新是主线,科技股内部大分化,部分前期涨幅高的细分板块可能大幅调整,部分有安全边际与成长弹性的细分板块正在补涨 [10]
育儿补贴来了!
Wind万得· 2025-03-14 06:36
呼和浩特市育儿补贴政策 - 呼和浩特市对2024年3月1日及之后合法生育且新生儿首次落户该市的家庭发放育儿补贴:一孩一次性补贴1万元,二孩每年发放1万元直至孩子5周岁(累计5万元),三孩及以上每年发放1万元直至孩子10周岁(累计10万元)[3] - 同步实施产妇"一杯奶"生育关怀行动,为2024年3月1日及之后出生且落户该市的产妇每日免费提供"一杯奶",持续一年[3] 其他地区生育支持政策 - 江苏省将生育一孩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社保补贴标准提升至50%,与二孩、三孩补贴政策并列[4] - 湖北天门市对三胎家庭提供最高22.51万元补贴及优惠,若父母为教师或医务人员,购房补贴额外增加6万元(总奖励达28.51万元)[4] - 云南对二孩、三孩家庭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一次性补贴,并每年发放8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宁夏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2000元、4000元一次性补贴,三孩家庭每月补贴200元至3周岁[8] 国家层面政策动态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发展托幼服务及增加普惠托育供给[7] - 财政部计划扩大民生领域投入,预计育儿补贴等政策将惠及学生3400万人次[7] - 国家卫健委正起草育儿补贴操作方案,拟推出直接惠民措施[7] - 全国各省份普遍设立60天以上延长产假、15天配偶陪产假及5-20天父母育儿假,产假均延长至158天以上[8] 行业影响与投资机会 - 中信证券认为生育补贴政策落地有望改善出生人口,利好婴配粉及儿童奶酪需求,提升相关企业估值预期[8] - 银河证券建议关注AI+母婴童连锁标的,世纪证券推荐母婴连锁店、新生儿用品、婴幼儿护肤及母婴食品板块[9]
消费|育儿补贴有望落地,积极关注受益行业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1 08:23
文章核心观点 - 育儿补贴是破解低生育率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有助于提振生育意愿,国家层面补贴若落地,虽金额未明确,但提振作用预期明确,建议关注受益出生率提升的相关板块机会 [1][5] 两会重视生育问题,2025年或将发放育儿补贴 -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2] - 3月7日国家卫健委主任指出今年将发放育儿补贴,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操作方案,要降低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 [2] 人口结构压力突显,生育支持政策持续出台 - 2016年以来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人口结构压力突出 [3] - 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3] - 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阶段性回升至954万人,同比增长约6%,与各地生育支持政策及龙年生肖因素有关,人口结构压力仍存,生育支持政策需加码 [3] 育儿补贴有助于生育率回升,地方试点成效已显 - 育儿成本高是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原因之一,育儿补贴有助于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4] - 四川省攀枝花市二孩三孩家庭每月每孩领500元补贴至孩子3岁,推行后常住人口连续4年正增长 [4] - 湖北省天门市2024年出台多项政策补贴,当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幅达17% [4] 政策催化已至,关注生育政策相关受益行业 - 国家层面育儿补贴落地,受益区域、人群范围有望扩大,补贴对偏低线城市带动效果更明显 [5] - 育儿补贴短期提振生育意愿、降低人口压力,长期需配套举措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5] - 建议关注受益生育率提升的行业机会,包括母婴连锁、乳制品等 [1][5] 投资策略 - 育儿补贴落地有望提振生育意愿,受益生育率提升的相关板块有望迎主题表现机会 [7] - 综合企业基本面和主题弹性,建议重点关注母婴连锁、乳制品等行业 [7]
2025全国两会前瞻十大热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4 09:25
作 者丨 温彬 王静文 编 辑丨洪晓文 市场逐渐进入2 0 2 5全国两会时段。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目标如何设置、政府工作 如何开展、各项措施如何落实,都会相继得到解答。站在当下时点,笔者认为有以下十大热 点值得关注。 一、经济目标如何设置 在顺利实现了2 0 2 4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之后,市场普遍预期2 0 2 5年GDP目标仍然为" 5 . 0%左 右",与过去两年保持一致。一方面,可以同2 0 3 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相衔接;另一 方面,2 0 2 5年新增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 2 2 2万人,需要通过稳增长来吸纳就业。 但从地方两会来看,有1 5个省份下调2 0 2 5年增长目标,1 5个省份持平于上年,仅有一个省份 上调目标,显示出地方政府的谨慎态度。对中央政府来说,如果要在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 加深、内部困难挑战犹存的背景下实现全年目标,无疑要付出更多努力。 CPI目标预计调整至" 2 . 0%左右",与地方保持一致。今年有2 7个省份将CPI目标设定为" 2%左 右",而不是以往约定俗成的" 3%左右"。主要由于近两年我国CPI均同比上涨0 . 2%,经济中 存在"低通胀"压力。 ...
生育支持再被热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7 22:04
作 者丨陈洁 编 辑丨周上祺 图 源丨图虫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生育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2月2 0日,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广州市政协委员黄嘉祺发言时表示, 应当通过房屋政策、就业市场和托育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更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增 强年轻夫妇生育的信心。 此前,上海、重庆、江西、湖南等地的两会上,也有代表委员针对生育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包括完善生育补助支持、完善女性就业支持、发展托育服务、进一步完善住房租赁市场等多 个方面。 目前,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涉及生育支持政策的建议也不少。比如,民盟有《关于完善我国 生育假制度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松蹊提出一份《关于放宽人口生育 约 束 、 构 建 婚 育 激 励 体 系 的 建 议 》 , 提 出 推 行 生 育 激 励 政 策 , 抓 住 2 0 2 5—2 0 3 5 年 黄 金 窗 口 期。 那么,生育支持政策应该在哪些地方发力,以破解低生育率问题? 地方两会聚焦生育支持 从已经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生育支持"是其中的关键词之一。 比如,江西省政协委员,鹰潭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蔡湘芬提出完善女性就业支持措施、完 善生 ...
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泽平宏观· 2024-12-24 17:53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总人口14.1亿,开始持续负增长,老龄化加剧,正从人口红利期转入人口负担期 [4] -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导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少子化加剧,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 [4] - 生育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问题严峻 [4] - 不婚化趋势明显,2013—2022年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下降到683万对,结婚率从9.9‰降至4.8‰ [6] - 性别比持续改善,但农村"剩男"和城市"剩女"问题突出,男性比女性多3097万 [4] 老龄化问题 - 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占全球老年人口的约1/4 [6] - 预计2030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0%),2056年达约36% [6] - 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比预计从2023年的68%降至2050年的59% [6] - 老龄化导致社会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加重,政府债务加重,创新创业活力下降 [6] 少子化与生育成本 - 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不足1.1,全球倒数,低于美欧日 [7] - 0-17岁孩子养育成本平均53.8万元,相对于人均GDP倍数全球最高 [7] - 生育基础削弱、生育观念改变、生育成本高是低生育率主因 [7] 人口流动与区域分化 - 人口持续向深圳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集聚 [10] - 东部地区人才净流入率从2018年的5.7%增至2022年的14.0%,中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 [10] -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人才净流入率分别从4.6%、2.2%增至7.9%、3.9% [10] 人口结构变动中的机遇 - 消费向健康化、品质化、情感化转型,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出海,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1] - 产品和服务适老化转型,医养结合紧密,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11] - 教育系统结构性调整,托儿所供应不足,幼儿园及义务教育相对饱和 [11] - 住房价值分化,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强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更高 [11] 国际经验与应对 - 美国依靠移民和人才培养体系维持人口正增长,2023年总人口3.4亿,但老龄化加剧 [12] - 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2022年),全球最高,社保三支柱体系完善但社会活力下降 [14] - 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抚养孩子成本与人均GDP比重最高,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14] - 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4%(2022年),高福利政策带来财政负担 [14] - 印度人口总量超14.2亿(2023年),结构年轻但教育、就业问题制约人口红利释放 [15] 政策建议 - 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购房补贴,覆盖怀孕至孩子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 [18] - 提升0-3岁孩子入托率至40%以上,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 [18] - 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企业生育税收优惠,构建生育成本分担机制 [18] - 按孩子数量发放每月补贴(一孩1000元、二孩3000元、三孩6000元),需1万亿-3万亿元 [18] - 加快社保全国统筹,发挥养老保障第二、第三支柱作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0]
大国人口:少子老龄化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泽平宏观· 2024-12-15 23:01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总人口14.1亿,开始持续负增长 [4] - 老龄化加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占全球老年人口约1/4 [6] -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15-64岁人口占比预计从2023年68%降至2050年59% [6] - 少子化加剧,总和生育率不足1.1,全球倒数,出生人口连续7年下降 [7] - 不婚化趋势明显,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1347万对降至2022年683万对 [6] - 人口迁移呈现"二八分化",向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集聚,东部人才净流入率从5.7%增至14.0% [10] 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机遇 - 消费向健康化、品质化、情感化转型 [11] - 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11] - 产品和服务向适老化转型,医养结合紧密,养老金融前景广阔 [11] - 教育系统结构性调整,托儿所供应不足,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饱和 [11] - 住房价值分化,人口净流入的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市场热度更高 [11] - 住房改善需求上升,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产品力成重点 [11] 全球人口演变与应对经验 - 美国依靠移民和人才培养维持人口正增长,2023年总人口3.4亿,但老龄化加剧 [12] - 日本老龄化最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9%,社会活力下降,但社保体系完善 [14] - 韩国生育率全球倒数第一,抚养成本与人均GDP比重最高,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14] - 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4%,高福利政策带来财政负担和养老金代际压力 [14] - 印度人口总量超14.2亿,结构年轻但教育分化严重,复制中国人口红利较难 [15] 人口政策建议 - 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购房补贴,覆盖怀孕至孩子18岁 [18] - 提升0-3岁入托率至40%以上,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 [18] - 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 [18] - 加大教育医疗投入,给予有孩家庭购房补贴 [18] - 建立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制度,完善辅助生殖补贴 [18] - 按孩数量发放每月补贴,一孩1000元、二孩3000元、三孩6000元,需1万亿-3万亿元 [18] - 推动社保全国统筹,发展第二、第三养老支柱,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0] - 加大养老产业金融支持,发展智慧养老,推进适老化改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