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

搜索文档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北京晚报· 2025-08-01 17:12
新华社电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蒋露瑶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 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 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 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 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自然恢复和 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 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 生动力,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五是"双碳"承诺和自 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 ...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美丽中国建设擦亮生态“名片”
央视网· 2025-08-01 15:29
国家公园建设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 - 整体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生态系统 [3] - 源头再现"千湖美景",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 [3] - 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 [3] - 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2.1万元 [3] 大熊猫国家公园 - 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建设6条生态廊道 [5] - 野生大熊猫数量从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 [5]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 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7] - 东北虎数量从27只增长到70只,东北豹从42只增长到80只 [7] - 吉林长白山区域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 [7]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 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天然林,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9] -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5群35只增长到7群42只 [9] 武夷山国家公园 - 福建、江西两省一体化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11] - 新发现多个新物种 [11] 总体进展 -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阶段 [1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 2025-08-01 09:03
文章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继续发挥中央生 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文章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 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 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 的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 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自然恢 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 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 的内生动力,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五是"双碳 ...
规划生态旅游线路要“形魂”兼具
中国环境报· 2025-08-01 07:27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让游客在今昔对比中体悟生态文明。要用具体素材与多元化表达形式,让理念变得 可感可知。可聚焦今昔变迁,从污水横流到清澈见底的河流、从荒山秃岭到绿树成荫的山坡、从"脏、 乱、差"村庄到生态旅游示范村,这些变化都是最生动的教材。比如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如今 目之所及,树绿花繁,鸟飞鱼跃,处处生机盎然,然而这片湿地天堂也曾因高密度养殖、过度开发而奄 奄一息。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不仅要会讲,而且要讲好,这需要创新呈现方式,通过景点解说牌、讲 解员讲述、老照片与纪录片展播,让游客直观感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艰辛,深刻理解美丽中国建设的 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有的地方设计开发线路时,存在"重形轻魂"的倾向,仅以唯美为标准,将生态环境优、自然 风光美的景点简单地串联拼接,便冠以"生态文化"之名。这些线路虽然坐拥良好的生态基底,但由于开 发者对地域生态史、文化传承脉络缺乏深度调查与挖掘,导致线路的生态文化底色不够、成色不足。这 种剥离了生态文化内核的线路,或许能够带来一时的视觉愉悦,却缺失了生态文化的知识性、故事性、 趣味性,最终使得"生态文化"沦为引流的噱头。长此以往,当游客发现所谓的 "生态旅游线路"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2:08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 - 生态文明建设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全球参与者到引领者、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1]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1] 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关系 -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2] - 需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通过高水平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2] - 需处理好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的关系 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 [2] 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 需处理好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 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2] - 需处理好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并激发社会内生动力 [2] - 需处理好"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的关系 目标确定不移但路径和方式自主决定 [2] 美丽中国建设路径 -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3] -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3]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落实"1+N"政策体系 [3] -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应对风险挑战保障自然环境安全 [3] -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3] 党的领导与落实机制 -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 [4] -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4] - 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4]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证监会发布· 2025-07-31 16:21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9] - 全国细颗粒物(PM2.5)历史性达到29微克每立方米 重点城市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7% [9] - 累计完成防沙治沙2.78亿亩 种草改良6亿亩 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9] - 自然保护地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和30%以上 [9]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9] - 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 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 [9] -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25.9%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9]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关系 -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 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12] -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13] - 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 持续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 [13] 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关系 - 坚持重点攻坚 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13] - 强化目标协同 多污染物控制协同 部门协同 区域协同 政策协同 [13] -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14] 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关系 - 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 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时间和空间 [15] - 对于严重透支的生态系统 严格推行禁牧休牧 禁伐限伐 禁渔休渔 休耕轮作 [18] - 对于生态退化突出问题 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 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 [18] - 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区域 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 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18] 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关系 -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 [20] -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 -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 [20] 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关系 - 碳达峰碳中和是重大战略决策 承诺的目标确定不移 但路径和方式由自主决定 [20] - 坚持稳中求进 逐步实现 立足国情 坚持先立后破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1]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21] 美丽中国建设重点任务 -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 [23] -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29] -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 [30] -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30] -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让绿色出行 节水节电 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 [31] -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 稳定性 持续性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32]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34] -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35] - 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36] -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强化法治保障 [37] -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 强化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政策支持 [38] - 加强科技支撑 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39] 党的领导与保障措施 - 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 [41] - 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 [42] - 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43]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 2025-07-31 15:46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2023年7月17日) 习近平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 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对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面,我 讲几点意见。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 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我们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面对资 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等"国土之殇、民生之痛",我们以猛药祛疴、重典治乱的坚强决 心和有力举措,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30
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与发展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首次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提出,系统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 - 思想形成经历长期实践积累,从地方工作期间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理念,到浙江时期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3] - 党的十八大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列为现代化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5][6]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2013-2023年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数十项改革方案,建立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体系[4][15] - 实现四大历史性转变: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全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18] -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创历史纪录,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4][18] 生态文明核心理念 - "两山理论"成为核心发展观,阐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3][13] - 提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要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4][14] -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布局,明确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13][20] 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 - 处理五大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19][20] - 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15][16][21] - 坚持全球视野,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16][21] 生态文明战略部署 - 美丽中国建设聚焦六大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双碳"目标落实、生态安全底线、保障体系建设[21] - 通过《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6][21] - 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6][13]
巩固治理成果防止农村黑臭水体反弹|水征文选登
中国环境报· 2025-07-28 15:06
根治农村黑臭水体反弹是一场持久战。唯有持之以恒、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方能有效防止反弹,确保乡 村河塘沟渠清水长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筑牢坚实的生态根基。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局 打好农村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在于有效防止农村黑臭水体反弹。笔者认为,要持之以恒抓好以下三 方面工作,以不断巩固治理成果,实现长治久清。 坚持控源截污常态化。要紧盯源头,严格执法监管,切实做到常抓不懈。一是生活污水要严管。加快完 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确保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建立完善"政府补贴与 合理收费"机制,杜绝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用"等现象。二是畜禽粪污要严管。规模化养殖场须配套并 正常运行粪污处理设施;在散养户中推广粪污集中收集处理或种养结合模式,实现资源化利用。要采取 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农业污染要严管。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技术,减少化肥农 药用量;建设生态沟渠、沉淀塘等,净化农田退水;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回收 点,便利村民投放,切实从源头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工业废水要严管。加强对农村小作坊和小企业 的监管,组织督促工业企业依法申领 ...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人民网· 2025-07-25 15:21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生态文明学科研讨会 会议背景与主题 - 会议于7月23日至24日在湖北省委党校召开,主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 - 会议召开时点正值全党全国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2] 核心观点与领导致辞 - 中央党校副校长龚维斌强调需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整合党校系统资源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2] - 湖北省委常委何良军指出湖北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中取得进展,并将生态文明学科纳入干部培训与科研重点 [2] 会议组织与参与情况 - 会议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协办,湖北省委党校承办 [3] - 参会者包括两院院士、高校专家、论文作者及媒体代表约140人,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美丽中国实践等议题展开研讨 [3] 研讨内容与成果 - 分议题涵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美丽中国建设实践、长江大保护及流域治理 [3] - 会议期间召开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联席会议,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并探讨合作举措 [3] -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推动学科建设提供了智慧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