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壮乡甜蜜,夏日速递!百色芒果(田阳)6月20日起陆续上市
南方农村报· 2025-06-17 12:36
百色芒果产业概况 - 广西百色田阳被誉为中国首个芒果之乡,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北回归线穿境而过)赋予充沛日照和适宜温度,使果实糖分扎实累积 [5][9][10] - 主要品种包括台农1号芒(浓甜如蜜)、贵妃芒(娇艳红晕)、金煌芒(肉厚无丝)等,形成风味多元化的产品矩阵 [7][10][11] - 2025年开采上市时间表已明确:台农1号芒(6月25日)、贵妃芒(6月27日)、金煌芒(7月12日)等分批次上市 [36][37][38] 市场拓展与销售表现 - 2024年田阳组织30多家企业开展"全国行"活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通过"壮山农鲜"品牌推广芒果产品 [17][18][19] - 23家当地企业与25家东部客商签订超1亿元订单,建立全国市场渠道基础 [20][21] - 芒果产品形态多样化,涵盖鲜食、甜品原料(如杨枝甘露)、加工品(芒果干、芒果酒)等,满足不同消费场景 [12][13][14] 农文旅融合发展 - 依托20万亩农林生态旅游区,打造集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24][25][26] - 粤桂协作共建"红色壮乡"乡村振兴特色带,开发芒果工业旅游新模式,游客可参观果天下、深百情等加工企业并参与研学活动 [26][27][28][29] - 产业链体验之旅结合红色革命老区振兴试点,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联动模式 [27][28][29] 供应链与区域协作 - 粤桂协作搭建高效供应链桥梁,优化物流体系,确保芒果通过"甜蜜通道"快速抵达全国市场 [30][32][33] - 右江河谷气候区为典型产区,两翼山区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开采时间,保障品质标准化 [46][47]
农文旅融合如何“四季红”
经济日报· 2025-06-14 04:54
影视IP带动文旅融合 -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推动广东茂名荔枝文化出圈 通过联名款荔枝包装礼盒和直播带货拓宽销路 抖音电商发起热点话题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 [1] - 茂名市农文旅集团与腾讯合作开发IP衍生品 结合岭南荔枝上市季实现影视热度与农产品营销的精准衔接 [1] - 现代版"荔枝进京"活动跨越2000多公里 通过贵妃荔枝文化节等线下事件强化文旅联动 形成影视热向地方经济的辐射效应 [1] 文化IP赋能地方经济 - 茂名打造粤剧音乐剧《又见荔枝红》 以文化IP深化农文旅融合 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 - 公司通过荔枝主题街区、直升机赏荔等特色项目激活县域经济 创新文旅体验从季节性消费转向全年运营 [3] - 行业案例显示文化资源优势可转化为经济动能 关键在于持续挖掘在地文化价值并配套多元化体验场景 [2][3] 农业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 - 茂名建立全流程保鲜技术体系 无人机运输效率提升24倍(5分钟替代2小时) 冷链物流实现24小时覆盖珠三角/长三角 48小时抵达东北 [2] - "田头小站"冷库技术解决荔枝"最先一公里"保鲜难题 物流企业通过保鲜技术创新参与抢"鲜"竞争 [2] - 行业注重农业故事传播 结合历史传承与现代技术展示特色农业发展 推动产品品牌升级与溢价能力提升 [2]
暨军民赴余杭区调研并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
杭州日报· 2025-06-13 10:26
6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暨军民赴余杭区调研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工作,并 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戚哮虎参加。 在余杭街道永安村、鸬鸟镇前庄村,暨军民走进禹上稻乡数字农场、稻乡共富工坊、蜜梨产业园、 小热昏观光工厂,了解科技强农、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情况。他指出,要重视培育发展农业新质 生产力,积极推进机器换人、AI赋能,从生产端、供应端、消费端、数字端、智能端全面发力,因地 制宜打好农业"安全牌""品牌增值牌""数字牌",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在百丈镇溪口村和泗溪村,暨军民走进玩竹博物馆和竹材加工分解点,深入了解乡村文化IP打造、 农文旅融合等情况。他指出,要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创新农文旅融合模式,通过发 展生态旅游、挖掘生态文化放大生态价值,盘活本地资源,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带动产业发展。 暨军民在实地考察百丈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运行情况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余杭区深化新时 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工作情况汇报,以及8名市、区人大代表和群众对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 次会议重点议题的意见建议。大家围绕优化乡村组团发展政策、推动大城北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
回国·入乡·兴村(千行百业看海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6:56
乡村人才振兴模式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构建青年人才扎根乡村长效机制,吸引海归青年、农创客、"茶二代"等多元人才群体返乡 [3] - 前溪村职业经理人刘杨(留学法国)带领村民发展"农文旅"产业,径山村"茶二代"马宽(留学新加坡)深耕"茶文旅"融合发展 [3] - 乡村CEO模式通过整合乡村资源、策划特色项目、拓展销售渠道,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 [4] 前溪村农文旅产业创新 - 刘杨团队开发"草鞋糯"原生糯米品种用于米酒生产,2024年米酒销售实现50余万元营收 [5] - 改建270年历史江南民居为径山米酒博物馆,设置三大展区及互动体验区,形成"生产销售+文旅体验+场景化二次变现"完整产业链 [5] - 打造余杭径山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带动超300人次村民参与,2024年强村公司运营总收入达230万元 [6] - 拓展"沐禾前溪"品牌产品线,新增生态甲鱼、桑葚米酒等10余款特色产品 [6] 径山村茶文旅产业升级 - 马宽团队打造"径灵子"IP形象,细分目标客户推出精品包装茶、小罐茶及茶点等衍生产品 [8][9] - 开发禅村十景、12种业态工坊,联合径山书院开发茶文化主题一日游,连续5年举办"禅村喫茶节" [9] - 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全村108家民宿形成开放式院落集群,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为乡村旅游增收200余万元 [10] 创新业态协同发展 - 引入开森营品牌打造10亩露营空间,2个月内实现多场景运营并承办户外婚礼 [11][12] - 设立"止谦漆艺空间"复原唐宋漆艺技法,融合本土漆文化历史打造非遗传承基地 [13] - 形成"一个创意点燃另一个创意"的良性循环,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农创客等群体参与乡村创新 [13] 人才培育机制 - 实施"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提供理论实践指导并颁发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证书 [14] - 杭州定期组织农业和乡村运营培训,构建青年人才友好型培育体系 [15] - 建议新进人才需充分前期考察、精准市场定位,并坚持本土化创新 [16]
民营企业进京郊 唤醒乡村“沉睡资产”——北京市工商联“万企兴万村”京郊行助力农文旅融合
搜狐财经· 2025-06-11 22:10
乡村资源开发 - 超选集团挖掘西山沟村天然越野赛道稀缺性 修整赛道并完善配套 建立村集体保底收益机制 [2] - 猎户座公司利用延庆区地势高优势 开发露营徒步观星一体化项目 串联4个村落发展星空经济 [3] - 91科技集团开发大庄科乡红色资源 建成体验基地联动红色教育 体育休闲 农业电商等多重资源 [3][4] 政企合作模式 - 超选集团与永宁镇共建创服中心 带动工商联企业联动共建 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2] - 延庆区12个乡镇发布招商手册 明确项目区位优势与需求 促成企业与政府现场签约 [4] - 北京市工商联组织900余家企业参与京郊行 发布150余个项目 促成多项目落地 [4] 产业融合成效 - 越野赛道项目为西山沟村带来赛事活动 配套驿站服务 提升乡村活力 [2] - 星空经济项目以山野基地为中心 带动周边村落发展夜间旅游经济 [3] - 红色旅游项目通过民营经济人士参与 为村庄带来持续人流与分红收益 [4] 政策支持背景 - 延庆区深化冬奥遗产转化 推动农文旅融合 为民企提供乡村振兴舞台 [5] - 北京市工商联以生态涵养区为重点 突出京郊特色 引导民企优势资源下乡 [5]
2025年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季将火“荔”全开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16:38
增城荔枝产业概况 - 增城荔枝种植历史超2000年,现存1.5万株百年荔枝古树,覆盖286个行政村[2] - 2025年种植面积达20万亩,涉及6.14万户种植户及7.92万从业人员,总产量约5万吨[2] - 形成以桂味、仙进奉为主,10个品种为辅的多元供给格局,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 荔枝文化价值 - "增城挂绿"品种被誉为"世界最贵荔枝",成为岭南文化符号[2] - 北宋《增城荔枝谱》记载百余品种,苏轼等历史名人曾赋诗赞誉[2][3] - 现代通过《长安的荔枝》IP联动、非遗展示等创新方式传承文化[4][6] 文旅融合活动 - 2025荔枝文化旅游季以"1+N"模式推出20条精品线路,其中增城占10条[4][6] - 跨界融合"文旅+工业/体育/影视",如珠江钢琴基地推出荔枝文创、奥运冠军助阵[5][6] - 开设地铁文化展、公益直播、戏剧演出等30+活动,覆盖6-8月[4][5][6] 产业升级举措 - 农业技术中心研发5款新品种(增江红荔、兰香玉等),科技赋能品种升级[8] - 开通广州至增城旅游专线,50分钟直达果园,推动采摘体验经济[7] - 联动天猫超市等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结合文创产品提升附加值[4][5] 政策与经济联动 - 活动纳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接全国运动会筹备机遇[8][9] - 通过文旅集团签约旅行社、企业招商等实现"以荔招商"[1][5] - 目标将"小特产"升级为串联种植、文化、旅游、工业的"大产业"[8][9]
湖北“村耕村跑”激发乡村游新引擎
终场哨响,一筐筐鲜亮的辣椒在田埂列队。随之而来的辣椒运输混合接力赛更是热火朝天。队员们手提 沉甸甸的辣椒竹篮奔跑、交接,既要速度,又要稳当——辣椒不慎掉落,需立刻拾回。加油声与欢笑声 在田间碰撞、升腾。 赛后,带着晨露的鲜椒被迅速装车,发往各大卖场。订单的提示音与田间的余欢共振,竞技的热度正转 化为产业跃动的蓬勃心跳。来自武汉的市民曾红站在塘边看得兴致盎然:"真没想到这么有趣!从武汉 开车来不过一小时,周末一定带孩子来玩。"据团风县副县长彭哲介绍,赛事巧妙嵌入当地特色产业, 不仅比拼传统技艺,更为团风辣椒产业注入活力,带火了乡村游,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路径正因"泥土 味"的体育赛事而日渐清晰。 今年已是湖北省连续第三年举办农耕趣味健身大赛。湖北省农民体育协会成员魏元林表示:"所有项目 设计都紧扣举办地的乡村产业特色,通过模拟农事劳作,既展现协作拼搏精神,更以趣味形式搭建平 台、凝聚人气,切实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与乡村全面振兴。" 不只是健康跑,活动前一天还举办了农耕趣味健身大赛,蔬菜大棚、鱼塘、田埂均化身成为欢乐的竞技 场。同时,现场还设立了健康咨询台、农产品展示区,全方位展示乡村发展的成果和魅力 ...
(乡村行·看振兴)南湖红菱“错峰”上市 “抢早”之道诠释农业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21:26
中新网嘉兴6月7日电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近日,在"中国菱乡"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 油车港镇,菱农穿梭在翠绿菱叶间,欢笑声、划水声奏响丰收序曲,南湖红菱迎来一年一度采摘季。 传统菱角上市时间大多集中在7月至9月,南湖红菱为何能在初夏抢先登场?这背后,是百年菱乡的科技 致富经。 与常见菱角不同,南湖菱浑圆无角似元宝,因其皮薄肉厚、清甜可口闻名。秀洲区油车港镇是南湖菱主 要产区,栽培历史长达800年。近年,当地创新培育南湖红菱、南湖早菱等早熟品种,"错峰"采菱助农 增收。 "南湖红菱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勤劳致富的新路径,也为我们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新思路。南湖红菱种植 基地将被打造成一个集种植、观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菱塘叶色'农业景观,助力乡村振兴。"池湾村 党总支书记徐平华期待地说。 如今,南湖菱已不再局限于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成为油车港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该镇胜丰村依靠农民画优势,打造"菱珑湾"景区,将南湖菱种植、采摘体验等项目与美丽乡村点位串珠 成链,每年吸引游客数万人;在推动南湖菱画、南湖菱歌等传统文化项目推陈出新同时,油车港镇引入 文艺创作者、企业等助阵,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以前最早到七 ...
忻城县与广东消费帮扶联盟共商年度大计
搜狐财经· 2025-06-07 01:57
消费帮扶合作 - 广东消费帮扶联盟与忻城县达成多项重要共识,计划为忻城农产品拓宽湾区销路提供多维度、量身订做的帮扶举措 [3] - 三方共商本年度消费帮扶重点工作,谋划忻城消费帮扶新蓝图 [1] - 合作迈入深化落实新阶段,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各项共识落地见效 [4] 产销对接活动 - 计划下半年在广州举办"土司贡礼·忻城甜糯玉米节"暨产销对接活动,主题为"忻城甜糯玉米节暨忻城农产品进湾区" [3] - 活动核心目标是渠道突破,力争与粤港澳大湾区超过20家知名商超及供应链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3] - 力争实现年度签约采购金额突破200万元 [3] 产业标准化 - 将共同推动制定全国首个"糯玉米糁"团体标准,严格规范生产流程与市场秩序 [3] -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3] - 为忻城糯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农文旅融合 - 将深度整合忻城县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资源,规划包装特色农文旅融合线路 [3] - 通过向大湾区推广忻城文旅资源吸引游客,带动特色农产品体验式消费 [3] - 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良性互动,提升忻城在湾区的知名度和综合吸引力 [3]
历经三年“烹饪”,党湾稻虾季调出何种新滋味?
杭州日报· 2025-06-06 10:43
"吆喝"更足。"吆喝"之声今年也更为响亮。今年活动现场,50 个共富市集摊位有序分布,10 个农 产品展销摊位与 3 个青少年义卖摊位涵盖多元业态,这也是党湾探索共富的新路径。今年4月,党湾镇 与区供销联社义盛中心供销社携手,改造镇农贸市场南门弄堂,定制了16 辆共富展销车、新增 47 个自 产自销摊位,让"闲置角落"变身"共富窗口",形成"政府搭台、农户唱戏、多方共赢" 的共富新格局。 "共富"回甘 "稻田养虾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其背后蕴含着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活动现场,浙江省 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高度肯定党湾的稻虾共养模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鲜活样本。 的确,历经三年"烹饪",党湾的围垦稻虾乐享季已不仅是一场关于美食与农趣的狂欢,更烹饪出了 愈发醇厚的"共富"回甘。 当初夏的微风掠过党湾镇的万亩稻田,稻田小龙虾掀起的"红色风暴"如约而至,奏响夏日狂欢序 曲。 6月5日上午,2025年全省晚稻机插作业技能比赛暨萧山区党湾镇第三届围垦稻虾乐享季正式拉开序 幕。历经三年"烹饪",今年的围垦稻虾乐享季,党湾小龙虾又将烹出何种"新滋味"? 三重 "新味" 作为农业大镇,稻虾共养是党湾做好"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