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

搜索文档
财经聚焦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新华网· 2025-09-22 22:47
9月19日,北京市平谷区举办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36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平谷区专场展演。工作人员(右一)在活动现场向 市民介绍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在黑龙江佳木斯,游客在连片稻田涌起的金色波浪中感受"稻种嘉年华";在浙江杭州,来自全国各地的56家农业经营主体将粮油、畜禽、中 药材等多种品类产品搬到展销活动现场;在河南郑州,漯河非遗面塑、濮阳农民麦秆画等特色产品惊艳亮相……各地亮出农特"好物"吸引众多城 乡消费者。 抖音平台数据显示,9月10日至19日,平台累计销售各类农特产品超1.2亿单,订单量同比增长56%,成交额同比增长47%,超三成交易额由店 播模式达成。 此次金秋消费季,各大电商平台和金融机构推出多项补贴优惠。京东、拼多多、美团等6家知名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入驻支持 等25项惠农措施;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 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前人头攒动,缤纷特色的农村文创产品成为直播间的主角,流连忘返的农旅体验项目成为产业新宠……9月,记者在多地 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现场,看到一个个庆丰收促消费新场景,感受城 ...
四川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百业+”共绘文旅新前景
四川日报· 2025-08-17 08: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通过"文旅+百业"模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如巴中光雾山徒步挑战赛、广安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大凉山烧烤美食季等,形成全域文旅消费场景[1] - 乐山创新消费场景,2024年餐饮收入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成为"美食天堂"[2] - 资阳通过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方特水世界等项目弥补资源分散短板,水世界营业首月接待游客27.5万人次[4][5] - 成都改造工业厂房打造东郊记忆,崇州开发30万亩彩色油菜田及"稻田咖啡""星空民宿"等农业文旅项目[5] - 宜宾打造60个研学基地形成五大产品体系,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0余万人次,收入超4000万元[6] 产业主导型文旅路径 - 攀枝花以医养结合为核心,制定9项地方标准,开发气候康养系统,建成170多个康养旅居点,常年康养人数达50万人次[7][8] - 泸州依托白酒产业链打造酒文旅项目,包括郎酒龙马酒庄等三大消费地标,涵盖酒店、酒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8] -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阿坝州将依托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区[9] - 海螺沟创新"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分层管理户外运动市场[9] 体制机制创新 - 四川省委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9] - 多地通过体制改革解决跨行业融合难题,如卧龙特区事务移交属地管理提升效率[9]
平谷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
新京报· 2025-06-23 14:56
项目概况 - 平谷区农文旅融合标杆桃源里欢乐田园项目正全力冲刺建设关键期,以温室为核心的科技农业奇观率先亮相 [1] - 项目致力于打造融合生产、科技、休闲与创意的京郊田园新图景 [1] - 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2026年元旦启动试营业 [2] 科技农业进展 - 智能育苗工场与草莓天瀑两大高效设施温室已完成主体建设,成为园区首批标志性亮点 [1] - 优质种苗已入驻智能温室,展示首都现代农业科技场景应用 [1] - 项目以科技创新助力区域稳产增收,同时提供沉浸式农业体验 [1] 功能区建设进展 - 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未来将承担信息导览、游客服务及休闲文娱活动 [1] - 8500平方米复合商业空间农业中关村零号店和农文旅全季温室集群桃趣魔方正全速推进工程建设 [1] - 林下休闲区(150亩)生态修复、无动力游乐设施及露营体验场景搭建同步推进 [1]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以科技农业为基、休闲田园为韵,融入农文旅主题游乐与沉浸式场景体验 [2] - 致力于打造集科技展示、研学教育、亲子游乐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都市田园微度假目的地 [2] - 建成后将成为京郊农业新地标和市民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整合平谷优势农产品资源 [2]
聚象生活拟定上市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打造专业项目
江南时报· 2025-06-18 19:08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共享农庄模式 - 公司作为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合作平台,通过共享农庄模式推动乡村发展,融合传统农家乐与乡村旅游升级 [1] - 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小镇",结合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形成农业生产、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的综合平台 [1] 农业现代化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会员可参与种植采摘并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1] - 通过游客参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提升公众对农业的认知度 [1] 文化传承与旅游创新 - 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与历史故事,通过民俗活动、手工艺展示强化文化软实力 [1] - 提供乡村民宿、户外运动、亲子乐园等多样化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并带动当地就业 [2] 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效益 - 农文旅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升农村生活水平 [2] -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人才活力 [2] - 模式同时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2]
镜观·回响|海南:用文化激活发展深层动能
新华社· 2025-06-07 15:08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技艺已传承3000多年[7] - 海南黎锦元素服装亮相法国巴黎2025春夏时装新品发布会[9] - 琼剧通过"琼剧进校园"活动和传承基地建设实现创新发展,2024年举办"琼韵荟"琼剧精品艺术进社区展演[10] - 五指山民族时装"村秀"将黎族苗族传统服饰与时尚元素结合,推动文旅产业发展[19] 农旅融合发展 - 儋州市嘉禾共享农庄打造热带田园综合体,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14] - 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开发海上渔排民宿特色旅游资源[16] - 五指山椰仙茶园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18] - 琼海市以"旅游+"模式推动蔡家宅等侨乡民居与农业文化旅游业态融合[21] 红色与海洋文化开发 - 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通过重新布展和活动组织吸引大量游客[23] - 海南疍家博物馆以展演融合方式传播疍家文化,提供丰富文化产品[25] - 三亚亚特兰蒂斯持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速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5] 旅游消费数据 - 2024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超9720万人次(同比+8%),旅游总花费超2040亿元(同比+12.5%),入境游客超110万人次(同比+11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