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淮安市大福村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华日报· 2025-11-03 07:27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福村已形成高速、高架、机场"15分钟交通圈",因此村里的创业园同样受到企 业青睐。利用宝贵的建设用地,大福村规划建设350亩村民创业点,建成近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成功 引来旺恒包装、亿口福食品等14家企业入驻,涵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不仅带动260余名村民在家 门口就业,更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器"。通过厂房租赁、服务配套等方式,这些企业每年为村集 体贡献了可观的收入。 田趣园里,一堂农事课种下热爱乡村的种子;大棚里,"赤金"西瓜成了村民致富新途径;幸福院 中,一顿3元午餐照见"一老一小"的幸福日常……10月28日,记者随同"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来到淮 安市淮阴区淮高镇大福村,实地感受其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动人画卷,解锁其"幸福密码"。 "福地"一片,种满秋日田趣 秋日的大福村,是一幅被金色浸染的画卷。田趣园里稻浪翻滚,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与泥土的 芬芳。路边,村民支起的锅灶正冒热气,金黄的菜籽油裹着红薯干"嗞嗞"作响,浓醇的豆浆香气四溢。 咬一口刚出锅的薯条,再饮一杯"零添加"鲜豆浆,都市的疲惫瞬间被田园滋味治愈。 10月28日下午,田趣园迎来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1200余 ...
【环球财经】意大利西西里推出4000万欧元资助计划 助力农业企业多元化发展
新华财经· 2025-10-14 22:11
该计划主要支持创建和发展农业旅游、社会型农业以及教学活动等项目。根据资助条款,小型企业可获 得投资额60%的补助,中型企业可获50%,大型企业则可获40%。 新华财经罗马10月14日电(记者高婧妍)据《24小时太阳报》日前报道,意大利西西里大区政府近日发 布一项总额为4000万欧元的新资助计划,旨在鼓励当地农业企业实现业务多元化,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 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乡村人口流失。 该计划资金将用于支持新农业旅游项目的创建、现有业务的扩展或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受益对象为单 独或联合的农业经营者,但不包括仅从事林业或水产养殖的经营者。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这是一项切实的支持措施,旨在推动企业多元化,并鼓励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旅游及社会、教育类活 动,"西西里大区农业厅厅长卢卡·萨马尔蒂诺(Luca Sammartino)表示。 ...
成都发布15条“农业+”特色趣游线路
新华财经· 2025-09-23 12:26
文章核心观点 -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秋韵满蓉迎丰收——成都乡村丰收节全景趣游指南》,推介15条特色“农业+”文旅线路,覆盖多元场景 [1] 线路分类与特色 - 线路分为五大类:“采鲜实·品丰收本味”、“宿乡野·醉丰收夜韵”、“品文化·寻丰收底蕴”、“带娃游·享丰收童趣”、“享闲趣·览丰收全景” [1] - “采鲜实·品丰收本味”类线路聚焦大邑丰收节主会场,提供采摘崇州牛尾笋、都江堰猕猴桃、龙泉驿葡萄等活动 [1] - “宿乡野·醉丰收夜韵”类线路聚焦大邑县蜀酒文化园、邛崃市中国酒村等地蜀酒秋酿,以及新都区白家林盘星空露营 [1] - “品文化·寻丰收底蕴”类线路深度挖掘丰收文化根脉,可体验邛窑非遗、东林蒜稻农耕、古城文脉等 [1] - “带娃游·享丰收童趣”类线路通过都江堰市川西音乐林盘、东部新区石盘街道郭家祠村露营广场等景点,定制亲子丰收课堂,包含摘果、玩无人机、做手工等活动 [1] - “享闲趣·览丰收全景”类线路立足天府新区七彩乡村画廊、双流区空港花田、大邑县金谷域澳洲庄园等川西城乡美景 [2]
财经聚焦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有何新看点?
新华网· 2025-09-22 22:47
金秋消费季活动概况 - 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秋消费季活动从9月初持续到11月底,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点活动 [2] - 活动呈现从传统商品消费到新兴服务消费、从线下实体活动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模式的特点 [4] - 各地通过更具特色的农产品和更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为消费者带来丰富选择并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4] 农产品销售表现与渠道 - 抖音平台在9月10日至19日期间累计销售各类农特产品超1.2亿单,订单量同比增长56%,成交额同比增长47%,其中超三成交易额由店播模式达成 [4] - 电商平台如拼多多通过设立“多多丰收馆”等方式,方便消费者一键拼购各地品质农货 [6] - 山东日照汾水农贸市场在金秋消费季叠加开海期间,市场日均海鲜销量能达到10万斤 [2] 电商平台与金融机构支持措施 - 京东、拼多多、美团等6家知名电商平台推出消费补贴、流量扶持、入驻支持等25项惠农措施 [4] -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发布助农专项贷、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34项助农举措 [4] 年轻消费群体趋势 -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加入金秋消费大军,青睐“土而美”的农产品 [6] - 浙江丽水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借助梯田场景开发的“稻田乐园”9月以来游客量同比上涨约20%,大学生是主要游客群体 [6] - 互联网降低了年轻人的消费成本,并迎合了他们“尝鲜”的消费倾向,使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深闺” [6] 农旅融合与新消费场景 - 黑龙江佳木斯举办“稻种嘉年华”,浙江杭州有56家农业经营主体展销粮油、畜禽、中药材等多品类产品,河南郑州展示非遗面塑、麦秆画等特色产品 [4] - 农旅体验项目如“稻田乐园”提供水田摸鱼抓虾、摸蚌开珠、体验割稻等活动,成为产业新宠 [1][6] 行业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部分地区存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偏少、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7] - 应注重提升农产品“性价比”,用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减少行业“内卷” [9] - 通过物理速冻等技术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和距离,可实现错季上市,将销售“蛋糕”做大 [9] - 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如安徽铜陵设置白姜直销点,浙江杭州深化“村播成长计划”并设立13个村播实践教学点,山东建设改造县、乡、村综合服务网点2200余个 [9]
四川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百业+”共绘文旅新前景
四川日报· 2025-08-17 08: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通过"文旅+百业"模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如巴中光雾山徒步挑战赛、广安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大凉山烧烤美食季等,形成全域文旅消费场景[1] - 乐山创新消费场景,2024年餐饮收入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成为"美食天堂"[2] - 资阳通过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方特水世界等项目弥补资源分散短板,水世界营业首月接待游客27.5万人次[4][5] - 成都改造工业厂房打造东郊记忆,崇州开发30万亩彩色油菜田及"稻田咖啡""星空民宿"等农业文旅项目[5] - 宜宾打造60个研学基地形成五大产品体系,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0余万人次,收入超4000万元[6] 产业主导型文旅路径 - 攀枝花以医养结合为核心,制定9项地方标准,开发气候康养系统,建成170多个康养旅居点,常年康养人数达50万人次[7][8] - 泸州依托白酒产业链打造酒文旅项目,包括郎酒龙马酒庄等三大消费地标,涵盖酒店、酒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8] -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阿坝州将依托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区[9] - 海螺沟创新"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分层管理户外运动市场[9] 体制机制创新 - 四川省委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9] - 多地通过体制改革解决跨行业融合难题,如卧龙特区事务移交属地管理提升效率[9]
平谷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
新京报· 2025-06-23 14:56
项目概况 - 平谷区农文旅融合标杆桃源里欢乐田园项目正全力冲刺建设关键期,以温室为核心的科技农业奇观率先亮相 [1] - 项目致力于打造融合生产、科技、休闲与创意的京郊田园新图景 [1] - 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2026年元旦启动试营业 [2] 科技农业进展 - 智能育苗工场与草莓天瀑两大高效设施温室已完成主体建设,成为园区首批标志性亮点 [1] - 优质种苗已入驻智能温室,展示首都现代农业科技场景应用 [1] - 项目以科技创新助力区域稳产增收,同时提供沉浸式农业体验 [1] 功能区建设进展 - 桃源花海旅游集散区(60亩)主体工程已告竣,未来将承担信息导览、游客服务及休闲文娱活动 [1] - 8500平方米复合商业空间农业中关村零号店和农文旅全季温室集群桃趣魔方正全速推进工程建设 [1] - 林下休闲区(150亩)生态修复、无动力游乐设施及露营体验场景搭建同步推进 [1] 项目定位与目标 - 项目以科技农业为基、休闲田园为韵,融入农文旅主题游乐与沉浸式场景体验 [2] - 致力于打造集科技展示、研学教育、亲子游乐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都市田园微度假目的地 [2] - 建成后将成为京郊农业新地标和市民休闲度假热门目的地,整合平谷优势农产品资源 [2]
聚象生活拟定上市利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打造专业项目
江南时报· 2025-06-18 19:08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共享农庄模式 - 公司作为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合作平台,通过共享农庄模式推动乡村发展,融合传统农家乐与乡村旅游升级 [1] - 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小镇",结合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形成农业生产、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的综合平台 [1] 农业现代化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规模化生产,会员可参与种植采摘并学习农业科技知识 [1] - 通过游客参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提升公众对农业的认知度 [1] 文化传承与旅游创新 - 深度挖掘地方民俗文化与历史故事,通过民俗活动、手工艺展示强化文化软实力 [1] - 提供乡村民宿、户外运动、亲子乐园等多样化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并带动当地就业 [2] 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效益 - 农文旅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升农村生活水平 [2] -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新人才活力 [2] - 模式同时实现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2]
镜观·回响|海南:用文化激活发展深层动能
新华社· 2025-06-07 15:08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技艺已传承3000多年[7] - 海南黎锦元素服装亮相法国巴黎2025春夏时装新品发布会[9] - 琼剧通过"琼剧进校园"活动和传承基地建设实现创新发展,2024年举办"琼韵荟"琼剧精品艺术进社区展演[10] - 五指山民族时装"村秀"将黎族苗族传统服饰与时尚元素结合,推动文旅产业发展[19] 农旅融合发展 - 儋州市嘉禾共享农庄打造热带田园综合体,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14] - 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开发海上渔排民宿特色旅游资源[16] - 五指山椰仙茶园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18] - 琼海市以"旅游+"模式推动蔡家宅等侨乡民居与农业文化旅游业态融合[21] 红色与海洋文化开发 - 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通过重新布展和活动组织吸引大量游客[23] - 海南疍家博物馆以展演融合方式传播疍家文化,提供丰富文化产品[25] - 三亚亚特兰蒂斯持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速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5] 旅游消费数据 - 2024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超9720万人次(同比+8%),旅游总花费超2040亿元(同比+12.5%),入境游客超110万人次(同比+11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