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icon
搜索文档
浙西乡村生态富民:茶香漫青山 流泉变“金源”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4:21
核心观点 -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通过生态保护推动茶产业和水产业发展 实现生态经济转化和民生增收 [1][2][4][5][6] 茶产业发展 - 苏庄镇拥有50多家茶厂 其中傅富德茶厂年产量达2到3万斤 [2] - 当地主打绿茶"开化龙顶"和红茶"钱江源开门红"两大品类 年产值达4000万元到5000万元 [2] - 产品通过直营店销往杭州 上海 山东 北京等地 [2] - 茶农全面转向绿色种植方式 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防虫 [1] - 茶厂开设共富工坊 为茶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1] 水产业发展 - 依托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 [4][5] - 赵建军水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 年产达500万箱 [5] - 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 [5] - 水厂设立共富工坊 提供30个就业岗位 实现人均月增收约5000元 [5] - 所有瓶坯和包装材料均外地采购 虽增加成本但保障生态可持续性 [5] 生态保护机制 - 开化县公安局构建"生态警务"体系 组建3800余人"钱江源卫士"队伍 [1] - 2022年成立生态保护融治中心 通过"林区融治集成应用"系统实现全时段全覆盖监测 [5] - 严禁在古田山开发污染产业 保障出境水水质和空气质量全国领先 [1][5] - 浙江省公安机关牵头建立生态警务机制 相关部门联动守护生态底色 [6]
国际代表“点赞”中国治沙成就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21:14
中国治沙成就与模式 - 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不到3%提升至50%以上,沙尘暴发生频率下降约90% [1] - 中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000万亩 [2] - “库布其模式”被认定为全球公共产品,已为非洲、中东和中亚的实践提供借鉴 [3] 国际认可与合作 - 联合国副秘书长亚丝明·福阿德称赞中国政府、企业、社区并肩携手将荒漠变成生命之源,认为这正是世界所需要的经验 [1]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强烈支持中国“光伏治沙”“资源循环利用”等前沿绿色实践 [3] - 巴西和墨西哥驻华使馆代表表示希望深入了解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专业经验与创新举措,探讨合作可能性 [4] 政策理念与全球影响 -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中国防沙治沙跑出“加速度”,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2] -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中国“三北”工程是多个联合国公约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国荒漠化防治在全球树立了典范 [3] -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曾三次授予中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称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3]
浙江省第六届户外运动大会在湖州安吉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6:13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15日电(林波 徐若然)近日,浙江省第六届户外运动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云 上草原度假区正式拉开帷幕。 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以来,浙江不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体育,尤其 是户外运动,凭借其与自然深度结合的特性,成为该理念转化的重要载体。 近日,活动现场。(主 办方供图) 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本届大会以"车轮在野,水与争锋"为主题,融合 赛事、展览、沙龙、音乐节等多元形式,不仅成为浙江全省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盛会,更是长三角地区体 育产业联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的重要平台。 本届大会延续了"主会场+N场赛事活动"模式,主会场设在安吉云上草原熊猫部落探险乐园,在9月13日 至14日期间,密集推出了十余项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活动。 近日,活动合影现场。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分为"时代启航""活力浙江""共生未来"三大篇章,既有各类精彩活动首发仪式,也有多项重磅发 布与授牌仪式。 其中包括环浙步道路书的首发、湖州市体育赛事经济白皮书的发布、明星体验官与首席宣传大使的授牌 等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上对"浙江体育践行'绿水青山就 ...
把握价值内涵 遵循制度逻辑 坚持多措并举 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人民日报· 2025-09-16 11:0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战略意义 -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 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重要部署 为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供有力制度支撑[1] 生态产品的价值内涵与分类 - 生态产品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需品 包括清新空气 清洁水源 宜人气候等自然要素[2] - 生态产品具体分为物质供给类(如水产品 中草药) 调节服务类(如固碳 气候调节)和文化服务类(如精神享受 休闲娱乐)三大类别[2]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生态保护补偿 市场经营开发等方式体现生态价值 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 使用者付费 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逻辑 - 价值实现基本过程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 再将生态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 最终促进自然资源保护[4] - 实现过程涉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政府绩效考核 生态保护补偿 市场经营开发 绿色金融服务等多维度制度创新[4] -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提出建立六大机制覆盖整个制度链条[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路径 - 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培育生态产品走向市场 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6] - 优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按照"谁受益 谁补偿 谁保护 谁受益"原则界定权利义务 开展跨地区横向生态补偿试点[6] - 探索多样化开发和经营模式 如做精生态乡村旅游 打造旅游景区村 提升生态产业化项目运营管理水平[6][7]
卫星视角见证吉林“十四五”生态蝶变 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画卷
央视网· 2025-09-15 12:24
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战略 - 吉林省在"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1] - 践行"两山"理念,通过"生态+农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激活沃土、探索低碳路径、赋能绿水青山,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1] 水生态治理成效 - 全省109个国家考核断面Ⅴ类及以下水体全部消除,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5] - 查干湖水域面积达到420平方千米,水质提升至Ⅳ类,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与松花江、嫩江连通,水体整体置换周期从10年缩短至3年 [1] - 持续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建设66公里河岸绿道串联休闲公园和文旅项目 [9] 矿山生态修复 - 梨树县孟家岭镇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生态公园,"十四五"期间矿山复绿面积达到3800亩 [5] - 梨树县关停所有不达标的落后矿场,移植超80万株树木打造生态景观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吉林省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逐年提高 [7]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数量从27只增长至70只,东北豹数量从42只增长至80只左右 [7] 生态旅游与城市宜居建设 - 在长春市伊通河畔开放肆季南河景区,配套沙滩和露营设施 [7] - 伊通河畔建设塑胶跑道、自行车道等配套设施,成为市民休闲和城市绿色宜居的"生态轴" [9]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郑州日报· 2025-09-15 09:00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 强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时段 [1] - 要求精准分析污染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以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提级进位 [1] - 目标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 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 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和内容为王,加强扶持引导并优化发展环境 [2] - 计划着力塑造郑州"竖店"品牌,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以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 - 将通过拓展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 - 审议通过行动方案,强调坚持抓龙头、兴产业、促振兴的工作思路 [2] - 将实施扩容提质、科技赋能、融合发展、品牌强农和联农增收五大行动 [2] - 目标是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 [2] 其他事项 - 会议研究了2025年金秋消费月活动等其他事项 [3]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人民日报· 2025-09-14 12:04
生态治理工程背景 - 头屯河全长190公里 流域总面积2885平方公里 曾因沿岸工业污染和滥采滥挖导致生态恶化 被周边群众称为"头疼河" [1] - 2016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复《头屯河生态整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启动跨区域综合治理工程 [2] 治理实施机制 - 采用三方协同治理模式:乌鲁木齐市负责水源地保护 兵团第十二师负责东岸整治 昌吉州负责河道及西岸整治 [2] - 兵地携手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 产业集合发展集聚区和城市形象展示区 [2] 具体治理措施 - 清理昌吉市六工镇9万多立方米垃圾 填平兵团第十二师采砂坑 清退河道两侧违规企业 [2] - 提升河道防洪标准 栽植乔木7万多棵 灌木花卉132种 实现绿化面积2000亩 绿地率达87% [3] - 昌吉市建设全长13.14公里庭州生态绿谷 包含五大主题公园 [2] - 兵团第十二师修建全长26公里的万亩头屯河谷森林公园 [3] 投资与成果 - 总投资38.17亿元 历时5年的生态综合整治工程于2021年全面完工 [2] - 2021年底兵团第十二师与昌吉州联合申报的国家4A级景区获批 [3] 经济效益转化 - 形成头屯河文旅产业带 举办红色主题灯光秀 马拉松赛事 国潮灯会等大型活动 吸引全疆各地游客 [3] - 带动周边住宅开发与商业活动 居民通过自行车出租等业务实现收入增长 [3] - 生态价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 成为兵地融合典范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 [3]
青海“社零”增速首超全国的背后
搜狐财经· 2025-09-13 12:55
核心观点 - 青海省2025年1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7.25亿元 同比增长4.9% 高于全国增速0.1个百分点 为2024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 其中7月单月增速15.8% 创近19个月新高 体现消费市场质与量同步升级的结构性突破 [2] - 增长动力源于政策精准制导、特色资源变现和市场活力释放的三力协同体系 形成"资源—产业—消费"闭环 为高原省份消费升级提供可复制的"青海经验" [5][6][7][8] 消费表现与结构特征 - 升级类消费领跑: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年内首次转正 同比增长18% 高能效等级家电音像器材、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4%、69.4%、179.3% [3] - 重点商品与企业发力:限额以上单位9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5.8% 汽车类增长18% 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7.8% 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 [4] - 内外联动激活市场:限上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6% 连续两个月两位数增长 FAVO国际品牌授权集合店落户 麦当劳、小米汽车等品牌首店年内落地开业 [4] 政策驱动机制 - 建立358家重点商贸企业调度服务机制 累计下达促消费资金5757.1万元 向488家企业拨付稳增长和入限纳统奖励6431.6万元 [6] - 政策组合拳成效显著:限额以上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2.5% 今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6] 产业资源转化 - 文旅赋能生态优势:青海文化旅游节签约项目8个1.1亿元 青海湖同宝山露营基地连续6天满房 莫家街小吃街旺季日均客流破万 上半年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5.6% [6] - 冷凉产业突破:完成3800多栋蔬菜温棚智能化改造 建成154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1座恒温保鲜库 新增冷库库容10万吨 [7] - 品牌国际化:57个产品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 三文鱼通过ASC、BAP国际认证 龙羊峡三文鱼基地产品远销新加坡、西班牙 [7] 特色资源价值实现 - 羽衣甘蓝通过STC认证后 经属地查检绿色通道72小时直达香港 售价从0.7元/斤升至1元/斤 亩收入提高1000元以上 [7]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推动12家LNG民营企业入限纳统 带动LNG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3.9% [4] - 青海家宴品牌在香港首发 并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系列活动 [4] 发展模式启示 - 形成"种得好—卖得好—挣得多—花得旺"的闭环 产业增值让农牧民户均增收 反哺消费 破解"增收难—消费弱"恶性循环 [7][8] - 通过政策引导延伸"资源—开发—市场"价值链 聚焦企业调度机制、以旧换新、招商引资三个"小切口"实现精准施策 [8]
新疆头屯河流域治理成效明显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人民日报· 2025-09-13 09:01
核心观点 - 头屯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成功将污染严重的"头疼河"转变为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幸福河" 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实现生态修复、产业集聚和城市形象提升 [1][2][3] 生态治理工程 - 2016年5月获批《头屯河生态整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乌鲁木齐市 兵团第十二师和昌吉州三方协同实施综合治理工程 [2] - 昌吉市头屯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历时5年 总投资38.17亿元 于2021年全面完工 [2] - 清理昌吉市六工镇9万多立方米垃圾 填平兵团第十二师采砂坑 清退河道两侧违规企业 有效解决"四乱"问题 [2] 生态建设成果 - 河西岸建成全长13.14公里庭州生态绿谷 由五大主题公园组成 栽植乔木7万多棵 灌木花卉132种 绿化面积2000亩 绿地率达87% [2][3] - 河东岸兵团第十二师修建全长26公里万亩头屯河谷森林公园 2021年底获批国家4A级景区 [3] - 河道防洪标准提升 实现"一河清水润两岸"的生态效果 [3] 经济效益体现 - 形成头屯河文旅产业带 举办"永远跟党走"灯光秀 马拉松赛事 国潮灯会等活动 吸引乌鲁木齐 石河子等地大量游客 [3] - 周边住宅小区增加 人气提升 居民通过自行车出租等经营业务实现收入增长 [3] - 生态价值持续转化为经济价值 成为兵地融合典范和对外展示窗口 [3]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3 08:17
新疆头屯河流域治理成效明显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本报记者 韩立群 蒋雪鸿 9月10日下午,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头屯河沿岸的庭州生态绿谷南段一处小广场上,传来悠扬 的歌声。 "吃一口哈密瓜就甜透我的向往,喝一杯葡萄酒就陶醉我的心房……"在乐队伴奏下,女声独唱格外动 听,观众送上热情的掌声。 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头屯河生态治理,推进相关工作。 2016年5月,《头屯河生态整治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获自治区批复,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和 昌吉州三方协同,共同实施头屯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其中,乌鲁木齐市负责水源地的保护利用,兵团 第十二师负责河谷东岸的综合整治,昌吉州负责河道及西岸的综合整治,兵地携手将头屯河沿岸打造成 生态修复示范区、产业集合发展集聚区、城市形象展示区。 一系列行动随之展开。昌吉市六工镇,9万多立方米垃圾被清理;兵团第十二师,大大小小的采砂坑被 填平;河道两侧,违规企业、作坊被清退,"四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1年,历时5年、总投资 38.17亿元的昌吉市头屯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 如今,河西岸是昌吉市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