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搜索文档
谁是AI的最大阻力?
混沌学园· 2025-04-07 19:30
核心观点 - AI技术成熟度不足 当前尚无通用即插即用的标准化AI解决方案 但未来可能出现行业通用产品[2][3] - AI落地最大阻力来自组织内部人心不确定性 而非技术本身 需消除员工对AI的误解和恐惧[17][18] - AI应用需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通过示范效应和战功激励推动组织变革[15][16] - 中小企业可培养内部"鲶鱼型"人才 建立开放学习机制实现AI转型[32][33] - 提示词编写能力决定AI输出质量 需通过持续练习提升表达精准度[42][43] AI工具与方案现状 - 当前AI技术尚未达到通用人工智能(AGI)水平 无法提供普适性解决方案[2] - 每个企业需寻找最适合自身的AI应用路径 生搬硬套他人方案效果有限[2] - 未来可能出现行业通用AI产品 但现阶段市场空白正是创业机会[3] AI应用中的错误处理 - 大模型输出质量取决于输入数据质量 需持续优化知识库和语料[5] - 专业领域存在"概率幻觉"现象 需结合联网能力和专业工具验证[7][8] - 数据质量评价五大维度:准确性 完整性 实时性 一致性 可用性[10] AI落地组织阻力 - 中层管理者是主要阻力来源 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和技能危机[17] - 基层员工抵触源于工作强度增加 需合理区隔KPI和AI任务[25] - 建立"AI尖兵小分队"是有效推进方式 需包含多层级人员[21][23] AI人才培养策略 - 中小企业可重点培养年轻人才 发挥其AI应用创新能力[31][32] - 文科生在AI时代具有优势 结构化表达能力可转化为提示词技能[32] - 建立"请进来 走出去"学习机制 保持组织对外部创新的敏感度[33] 提示词编写技巧 - 提示词编写经历"短-长-短"进化过程 需去除冗余信息[43] - 可通过AI优化提示词 但长期需提升基础表达能力[42][43] - 明确角色定位和场景需求 提供充分背景信息提升输出质量[44] AI降本增效实践 - 内容创作领域效率提升显著 1.5人可完成原5-6人工作量[47] - RPA工具结合AI可实现动态数据抓取与分析[47][48] - 需突破数据源限制 解决商业模型重构等非技术问题[48]
考东大Open AI和DeepSeek谁得分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4-07 11:36
中美AI模型在东京大学入学考试中的表现 - 美国OpenAI的"o1"和中国DeepSeek的"R1"在2025年度东京大学理科3类入学考试中均超过最低合格线368 7分,其中"o1"得374分,"R1"得369分 [1][2] - 这是AI首次在预备学校讲师的评分中获得合格判定,尽管东京大学理科3类考试包含面试环节 [2] - 在文科和其他理科科类中,两模型同样获得合格成绩,但"R1"在理科1类和2类的共通考试中未达合格线 [2] 各科目得分情况 - 英语科目表现突出:"o1"和"R1"得分率均超75%,单词和语法错误极少,远超考生平均水平 [2] - 数学科目存在明显短板:理科数学满分120分下,"o1"仅得38分,"R1"得49分,论证错误频发且说明不足 [2] 测试方法与参与机构 - 测试由日本经济新闻联合LifePrompt输出答案,河合塾讲师评分,采用东京大学2025年度真题 [1] - 参与评分的河合塾讲师指出数学成绩"明显低于合格者平均分",印证AI在复杂逻辑推理上的局限性 [2]
预测:2075中美GDP不会逆转,但有例外
日经中文网· 2025-04-05 15:03
长期经济预测 -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50年全球经济格局 美国和中国将保持GDP前两位 通过AI提升信息服务 金融和保险行业的生产效率 [1][3] - 中国2075年总和生育率降至0 8 据此推算GDP规模的中美逆转不会发生 但若特朗普移民政策长期化 中国GDP可能在2049年超过美国 [1][4] - 全球GDP增长率2021-2030年平均3 3% 2071-2075年放缓至1 3% 主要受人口减少拖累 全球出生率2075年降至1 7% 低于维持人口所需水平 [3]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东亚人口将减少6亿以上 东南亚和南亚未来转向人口减少 非洲持续增长 2040年代中期超过东亚 [4] - 2075年GDP排名 印度第三 印度尼西亚第五 亚洲新兴国家地位提升 金砖国家GDP总和达美国1 4倍 [4][5] - 高盛预测2075年GDP排名 中国第一 印度第二 美国第三 印度尼西亚第四 尼日利亚第五 [5] 技术驱动因素 - 生成式AI推动全球生产率提升 美国和中国受益显著 日本因缺乏相关产业基础 AI效果不明显 [1][3] -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将生成式AI 人力资本和移民影响纳入预测模型 计算方法差异导致结果不同 [5] 国际合作趋势 - 美国无法单独对抗金砖国家 G7合作重要性上升 CPTPP成员国加欧盟可形成与金砖国家抗衡的超大自由贸易区 [4]
速递|谷歌AI高管人事剧变,华裔副总裁、Gemini负责人离职,NotebookLM负责人接棒
Z Finance· 2025-04-04 13:47
图片来源: Unsplash 谷歌周三宣布对其人工智能业务管理层进行调整,原Gemini(前身为Bard)聊天机器人开发负责人 Sissie Hsiao将卸任现职。这一人事变动即刻生效,继任者为Google Labs负责人Josh Woodward,后者 曾主导NotebookLM(谷歌将文本转换为播客式节目的创新工具)的研发工作。 据公司声明,Hsiao在短暂休整后将重返谷歌担任新职务。截至发稿时,Hsiao本人尚未回应路透社的 采访请求。谷歌发言人特别强调,Woodward在接管Gemini业务的同时,仍将继续执掌Google Labs。 此次人事调整被视为谷歌强化AI战略的重要举措。DeepMind首席执行官Demis Hassabis在内部备忘录 中指出,此举将优化资源配置,加速Gemini应用程序的迭代开发。该消息最早由Semafor报道披露。 值得关注的是,谷歌去年已对AI业务架构进行重大重组——将Gemini开发团队整体并入DeepMind人 工智能实验室。这一系列动作表明,这家科技巨头正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力图在竞争白热化的生成式 AI领域抢占战略高地。 参考资料 图片来源: Google 我们 ...
快手「生成」新商业
36氪· 2025-04-01 21:52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成式AI深度介入商业世界,快手在2025磁力大会展示AI重塑商业经营格局实践,其AI战略从单点赋能走向全链路整体重塑,通过技术、产品和商业价值布局,嵌入商业生态释放增量,构建双螺旋结构形成生态竞争优势,推动商业范式迁移 [2][4][32] 分组1:AI落地——从工具赋能到商业重塑 - 快手对AI布局走向商业全链路整体重塑,基于平台生态和AI能力,可在多方面全面重塑商业营销领域 [4][7] - 技术支撑上,快手围绕商业要素构建垂直领域模型集群,多模态模型协同突破信息茧房,达成“生成式匹配” [9] - 产品应用方面,快手有完整产品解决方案矩阵,AIGC内容生产和虚拟数字人直播解决传统痛点,AI投放Agent成决策主体,全站推广Agent撬动自然GMV增长 [10][14] - 商业价值上,“生成式匹配”使营销投放转向模拟推演,平台商业化生态运行规则转向机器决策实时调配 [15] 分组2:场景穿透——AI激发增量释放 - 技术需嵌入商业生态系统实现价值转化,快手要解决将重塑后的经营链路嵌入复杂商业生态的问题 [17][18] - 快手电商引入DeepSeek智能化应用,使需求预测进入因果推理阶段,对货和人有更精准理解 [22] - 2024年快手电商供需双侧底盘增长,月动销商家数同比增25%,中小商家GMV同比增156%,泛货架场交易额同比增61.3%等 [23] - 内容消费业务成新增长极,2024年Q4短剧商业化消耗同比增超300%,短剧和小游戏日消耗峰值分别突破3000万和1200万 [25] - 品牌营销和本地生活领域,AI应用取得成效,如本地线索行业商业意图用户增长超10%,线索大盘转化成本降低11% [25] 分组3:AI之争——生态致胜 - 快手构建“技术驱动商业进化,商业反哺技术迭代”双螺旋结构,形成生态系统级竞争优势 [28] - 快手的AI战略是生态竞争,其商业生态多元,各角色连接高效,探索帮助品牌构建长期价值 [31] - 快手的“生成新商业”是商业范式迁移和生态密度升维,正成为新商业生态探索者 [32]
孤独的长跑者“商汤”,被质疑过,从未迷茫过
远川研究所· 2025-04-01 20:43
财报表现与商业模式 - 2024年财报显示总体收入同比增长10.8%,亏损同比收窄33.7%,生成式AI业务增长103.1%,营收占比从35%提升至64% [1] - 公司通过"大装置+大模型"商业模式构建独特竞争壁垒,研发费用率曾因基础设施建设飙升,但最终形成全产业生态链闭环 [5][9] - 软硬件协同的SenseCore AI大装置包含IaaS、PaaS、MaaS三大部分,提供从算力到应用的完整工具链 [5][6][8] 技术实力与基础设施 - 上海临港的商汤智算中心AIDC是亚洲最大超算平台之一,算力规模达23,000PetaFlops,同比增长92% [3][6] - AIDC训练效率达1600+ Token/秒,推理性能比日日新5.5发布时提升50%,跑DeepSeek R1比业界平均快25% [8] - 深度学习平台层包含训练框架、模型压缩工具等,模型层提供基模型和场景衍生模型,形成"模型生产流水线" [8] 应用落地与行业实践 - 采用"应用驱动模型"的开发思路,与手机厂商合作实现端侧模型推理速度<1.5秒,比云端快10倍 [13] - 智能驾驶领域新增41个定点车型、1100万辆定点车辆,视觉AI客户复购率提升31个百分点 [12] - 企业级应用构建"一基两翼"布局,涵盖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包括企业助手、金融数据先兵等 [12] 模型性能与行业地位 - 日日新5.5在SuperCLUE测评中以68.3分与DeepSeek-V3并列国内榜首,性能领先Gemini 2.0 Flash-Exp与GPT-4o [13][14] - 即将发布的6.0版本预期对标Gemini 2.0 Pro,多模态模型在OpenCompass榜单中得分77.4 [14][15] - 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工程经验加速盈利兑现,形成第二条护城河 [9][11]
速递|DeepMind爆发科学家大逃亡,谷歌商业利益绑架AGI研究,核心论文遭6个月"冷冻禁令"
Z Finance· 2025-04-01 19:04
DeepMind战略转型 - 公司从开放研究转向商业优先策略,显著收紧论文发表审核机制,避免公开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的技术创新或使谷歌Gemini处于劣势的研究[1][2] - 涉及生成式AI的"战略性"论文需经历6个月冷却期,研究人员需说服多个团队证明发表价值,每年仍保持数百篇论文产出[2] - 2023年与谷歌Brain合并后加速AI产品落地,内部资源向Gemini优化项目倾斜,基础研究投入减少[3] 行业竞争与内部文化冲突 - 公司引入官僚化流程压制商业敏感内容公开,曾有团队阻止显示Gemini逊于GPT-4的论文发表[2] - 部分研究人员因无法发表论文选择离职,认为"科研生涯等于终结",顶尖学术成果不再是核心价值衡量标准[3] - Demis Hassabis明确平衡商业化与AGI愿景,强调"我们是公司不是大学",文化转型引发行业关注[3] 历史贡献与现状对比 - 过去通过AlphaGo和Transformer架构推动行业突破,2017年Transformer论文直接催生生成式AI爆发[1] - 当前在顶级AI会议保持影响力,但研究自由与产品落地存在博弈,安全漏洞披露需遵循"负责任披露政策"[2][3] - 谷歌股价过去一年上涨近三分之一,推出AI搜索摘要等创新产品,但DeepMind科研标杆地位面临考验[3]
生命科学+生成式AI:破局规模化部署难题
麦肯锡· 2025-04-01 17:07
生成式AI在生命科学行业的应用现状 - 生成式AI为制药和医疗科技行业释放年均600亿至11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覆盖研发、营销、医生应用等价值链环节[1] - 32%的生命科学企业已推动生成式AI大规模应用,但仅5%将其转化为持续创造财务价值的竞争优势[1] - 超过三分之二企业计划大幅增加生成式AI投资,表明行业整体持乐观态度[1] 企业成熟度分布 - 22%企业处于扩展阶段(覆盖多品牌、治疗领域和区域),17%达到价值实现阶段(形成竞争优势并提升效率)[2] - 32%企业停留在早期部署阶段(单个品牌或治疗领域试点),13%仍处于创意探索阶段[2] 大规模部署的五大挑战 - **战略规划**:75%企业缺乏全面愿景和业务挂钩的成功标准,导致零散探索难以整合[9][10] - **人才储备**:仅6%企业开展技能评估,提示语工程等复合型人才缺口制约复杂应用落地[11] - **运营治理**:去中心化试点易失控,自上而下模式审批繁琐(耗时2-3个月),案例显示1500个用例因管理混乱被迫收缩[12] - **变革管理**:70%数字化转型失败源于忽视变革管理,技术投入与变革管理资金配比需达1:5[13] - **风险管理**:35%企业风险协作不足(每周<10小时),案例显示未早期协同法律团队导致产品取消发布[14] 破局五大核心策略 - **聚焦业务领域**:38%企业优先研发领域,28%侧重商务领域,领域驱动转型比孤立用例更易成功[16] - **人才与文化变革**:需引入AI工程、LLM微调等技能,案例显示专职AI领导岗位推动超预期成效[16] - **平台驱动策略**:构建可复用组件平台(案例中3个月蓝图设计使后续扩展效率提升)[17] - **全周期风险管理**:建立AI伦理准则,案例企业提前制定可观测性、验证协议等防护体系应对欧盟法规[17] - **生态系统合作**:通过阶段性审核机制筛选高潜力合作方案,整合内外部资源加速创新[18][19] 成功案例特征 - 高层特别工作组统筹战略,跨领域治理机构选定高价值用例并争取高管支持[19] - 早期技术-业务团队协作确保解决方案满足核心需求,变革管理团队培养早期用户成为大使[19] - 设定可量化影响指标(如产品上市速度、成功率)并通过定期治理会议跟踪进展[19] 行业转型方向 - 生成式AI需深度融入组织运营实现战略转型,而非零散试验,下一阶段需聚焦与业务战略对齐的可扩展性[20]
自研芯片,新战局
半导体芯闻· 2025-03-31 18:04
自研云端ASIC加速器市场格局 - 2024年自研云端ASIC加速器出货量预计升至496.2万颗,年增率大幅降至23%,主要受生成式AI模型训练成本上升、小型语言模型盛行、英伟达GPU价格高涨及美国禁令限制中国企业获取高阶AI芯片等因素驱动[1] - 自研加速器成为云端服务供应商竞争关键,可降低能耗、掌控AI基础设施成本与供应链、避免受制于NVIDIA或国际政治因素,并建立市场壁垒[1] - Google、亚马逊、华为、微软与Tesla等科技巨头近年来积极投入自研云端ASIC加速器市场[1] 2025年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市场竞争格局将从Google独霸转为Google、亚马逊与华为三强竞争[2] - Google仍居市场龙头,出货量仅成长1%至255.1万颗[2] - 亚马逊受益于Trainium 2量产及与Anthropic合作,出货量将升至136.9万颗,位居第二[2] - 华为受中国本土市场需求与产能扩张带动,出货量将翻倍提升至80万颗,排名第三[2] 未来AI市场竞争趋势 - 未来AI市场竞争将不仅限于AI模型创新,更扩展到对运算基础设施的掌控[2] - 拥有自研ASIC的企业能更灵活调配算力资源,降低AI训练与推理成本,并在AI服务与应用上建立竞争壁垒[2]
商汤科技生成式AI收入翻番,人工智能十万亿产业的序章开启
华尔街见闻· 2025-03-31 12:56
业绩爆发式增长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突破2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1%,连续两年实现三位数增长,占集团总收入637% [3] - 集团毛利162亿人民币,毛利率429%,亏损同比大幅收窄337%,现金储备1275亿人民币 [3]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10%跃升至2024年64%,提升超50个百分点 [3] - 生产力工具订单金额同比增长6倍,触达上千万用户,客户包括中国移动、招商银行等头部企业 [4] - 交互工具用户使用量年增8倍,某头部拟人陪伴APP月调用量增长833%,次日留存率50%,日均使用时长130分钟 [6] 三位一体战略布局 - 战略架构为"AI基础设施(大装置)-大模型(日日新)-应用"三位一体,形成技术-场景闭环 [7] - 上海临港智算中心为亚洲最大AIDC之一,总运营算力达23000 P(同比+92%),获工信部5A级认证 [9] - 大装置训练效率显著提升,支持FP8混合精度训练,第三方模型DeepSeek V3处理速度达1600+ TPS,优于原厂成绩 [10] - 自研多模态模型推理能力较日日新55提升50%,DeepSeek R1模型Token生成效率领先竞品15% [10] - 大装置在《2024中国GenAI技术栈市场报告》中综合能力位列国内第一 [10] 十万亿级市场机遇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生成式AI投资回报率转正,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1万亿美元 [13] - 企业软件领域预计贡献4010亿美元,消费者互联网相关支出达6830亿美元(含4690亿美元效率提升价值) [13] - 行业毛利率34%为盈亏平衡线标志,自我造血能力成为下一阶段竞争核心 [13] - 公司采用"1+X"架构+"一基两翼"(大模型+生产力/交互工具)模式抢占市场 [13] - IDC数据显示公司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138%,位列中国前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