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

搜索文档
突袭餐厅“随机查”,加装美食“安全锁”!
中国食品网· 2025-05-23 11:45
外卖行业监管动态 - 崇义县市场监管局针对外卖销量前30名餐饮店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重点抽查"必吃榜""好评榜""人气榜"网红餐厅等网络餐饮经营主体 [1] - 抽查涉及饮品店、快餐店、炸鸡店等多种业态,覆盖证照资质、食品加工环境、原材料来源、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关键环节 [2] - 检查内容包括厨房卫生清洁、食品储存条件、食材加工规范,并核查外卖平台食品安全档案资料 [2] 餐饮企业合规情况 - 抽查的7家餐厅中大部分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基本落实 [3] - 个别餐厅存在进货查验记录不全、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反食品浪费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3] - 执法人员对问题餐厅下达责令整改通知,要求立行立改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规 [3] 监管趋势与消费者建议 - 监管部门将持续创新监管途径,不定期开展随机检查以提升餐饮消费环境安全性 [3] - 消费者可通过外卖平台查看商家食品安全档案和经营许可范围,选择资质齐全的餐厅 [3]
多地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 外卖后厨实时可查
央视新闻· 2025-05-21 02:11
政策推动与行业趋势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加强网络订餐监管,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1] - 广州成为全国首个由政府系统性推进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改革城市,通过外卖App实现"云监工"[2] - 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后厨直播",如上海鼓励上传视频至第三方平台,常州要求实时公开加工现场[16][17] - 专家预测"明厨亮灶"未来可能成为食品安全强制性要求,提升行业准入门槛[18] 商户实施效果 - 首批接入商户反馈品牌曝光量显著提升,流量增长30%-50%[3][5] - 消费者可通过直播实时确认食品处理过程,增强信任感[5] - 商户表示项目规范了行业标准,倒逼重视食品安全[9][11] - 设备定位功能防止造假直播,确保真实性[11] 平台支持措施 - 平台提供技术保障、全额补贴和流量激励,首批5000万补贴开放申领[8] - 小微商户满足120小时直播时长可获设备全额补贴,实现"零成本"接入[9] - 平台对摄像头位置、画质、在线时长等设定明确要求[7] - 未来计划向全国推广,增加硬件补贴和流量扶持[11] 行业影响分析 - "明厨亮灶"推动餐饮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15] - 短期可能增加部分商户成本,但长期可提升口碑和利润[13] - 智能化管理和AI赋能增强品牌规模效应与粉丝效应[15] - 消费者通过透明化操作保障权益,形成良性消费循环[18]
“互联网+明厨亮灶”直击阳光外卖 数字化手段能否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央广网· 2025-05-20 10:15
外卖行业"明厨亮灶"项目推进 - 美团与广东电信合作在广州率先落地"明厨亮灶"项目,通过外卖APP实时展示商家后厨情况,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1] - 平台要求摄像头必须正对厨房且画质清晰,商家需满足每日营业时间的在线直播时长要求 [5] - 首批5000万补贴已开放申领,面向中小餐饮商户提供硬件设备购置、安装等全额补贴 [6] 商户参与效果 - 接入"明厨亮灶"的养生茶品牌门店流量提升30%-50%,品牌曝光量显著提高 [1][2] - 商户反映顾客信任感增强,能直观确认食品加工过程,促进订单转化 [2] - 中国电信设备具备定位功能,防止商家使用假画面直播,保障真实性 [11] 平台支持措施 - 美团商家商城上线包含设备费、安装和售后服务的性价比产品套餐 [6] - 中小微商户完成每月120小时直播时长可获全额设备补贴,实现"零成本"接入 [6] - 平台计划在全国推动至少10万家商户接入"明厨亮灶",目前已覆盖3万家 [12] 行业影响与发展 - "明厨亮灶"倒逼商家重视食品安全,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11] - 项目扩大餐饮行业社会监督面,提升消费者信心 [12] - 专家认为该项目对食品安全规范化、专业化运营有显著加持作用,未来或成强制性要求 [13] 实施挑战 - 部分商家面临设备安装、提升卫生标准等短期成本增加问题 [12] - 专家指出卫生条件较差的商家接入成本更高,但长期看可通过提升单量和品牌价值收回投入 [12]
机器人“大厨”掌勺社区食堂
杭州日报· 2025-05-15 11:06
机器人烹饪技术应用 - 机器人厨师具备全自动烹饪能力 可自动完成开火 倒油 投料 翻炒等操作 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2] - 烹饪效率显著提升 最快仅需2分钟即可完成出餐 [2] - 支持多口味定制化服务 通过电子屏可设置口味 火候等参数 满足低盐少油等健康需求 [2] 运营效率与成本优化 - 机器人操作大幅降低厨房高峰时段人力需求 饭点期间后厨不再处于忙碌状态 [2] - 设备具备油烟净化系统 实现近乎无油烟的操作环境 [2] - 精准控制调味品用量 节省成本并让利顾客 [3] 智能化餐饮生态系统 - 食堂配备智能结算 人脸支付 数据智能分析及24小时自助机等数字化设备 [3] - 应用智慧厨房系统 集成人脸考勤 证件过期提醒 智能门禁 AI抓拍等食品安全监管功能 [4] - 通过温湿度监测仪 餐具消毒感测设备实现实时预警 保障食品安全 [4] 产品体验与市场反馈 - 机器人烹饪菜品获居民高度认可 评价"色泽均匀 火候刚好"且"与人工炒菜口感无异" [2][3] - 炒菜过程具有低噪声 无明火 低油烟等特点 [3] - 系统接入食品安全管理数字驾驶舱 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的透明化监管 [4]
镇原县市场监管局重拳整治蜜饯生产企业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中国食品网· 2025-05-12 14:42
行业监管整治 - 镇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7家蜜饯企业连续多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 - 采取关停整顿、吊销许可、帮扶整改等措施推动行业规范升级[1] - 对屡教不改企业依法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形成高压态势[1] 企业整改措施 - 6家企业通过整改验收恢复生产[2] - 企业累计投入近200万元实施车间改造、设备升级和工艺优化[2] - 甘肃了不起农特产加工有限公司投资40万元升级无菌车间[2] - 兰州佳旺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斥资60万元重建标准化车间[2] 监管机制创新 - 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监管体系[2] - 推行"互联网+透明车间"智慧监管模式实时监控生产关键环节[2] - 抽检频次提升至全覆盖[2] - 指导成立镇原县蜜饯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2] - 严把原料采购、生产控制、出厂检验三大关口[2] -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2] - 推动蜜饯产业从"整治达标"向"品质创优"转型升级[2]
坚决把假劣肉制品清出市场
广州日报· 2025-05-09 05:40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将于2025年4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 [1] - 专项行动针对假劣肉制品问题如牛肉干无牛肉、猪肉冒充牛肉、调理肉冒充原切肉等乱象 [1] - 假劣肉制品产业链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成本高导致屡禁不止 [1] 专项行动重点举措 - "开门"监管:通过加大宣传、畅通举报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2] - "闭环"打击:重点排查城乡接合部、景区周边销售主体及烧烤店、火锅店等餐饮服务主体 [3] - 重点整治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标识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3] 行业影响 - 专项行动将倒逼肉制品企业商家合规生产经营 [2] - 全链条打击机制有望提升执法效率并清除假劣肉制品 [3] - 消费者对肉制品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增强 [3]
一财社论:食品安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加监管
第一财经· 2025-05-07 21:51
食品添加剂滥用综合治理行动 -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多部门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部署全国范围综合治理行动 [1] - 行动目标为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防控滥用风险,重点排查品种/环节/业态/地区 [1] - 2024年3月中办国办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显示监管标准持续趋严 [1] 食品安全典型事件案例 - 油罐车混装化工液体与食用油事件直接推动《监管意见》出台及《食品安全法》修订 [2] - 杨铭宇黄焖鸡门店存在隔夜菜复用、变质食材再加工等违规行为 [2] - 事件暴露食品安全全链条管理漏洞,需覆盖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 [2] 重点监管领域强化措施 - 校园食品安全及网络订餐配送被列为公众关注重点领域 [3] - 市场监管部门将督促网络平台履行餐饮经营者义务,落实配送环节责任 [3] - 景区食品摊点等"末梢"监管因流动性强、责任难界定成为难点区域 [3] 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动态 - 《食品安全法》2009年实施后历经多次修订,2024年2月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3] - 2024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修改《食品安全法》 [3] - 当前修订聚焦液态食品散装运输,未来需持续应对新问题并加强预判 [3][4] 监管执行原则 - 全链条监管需明确各方责任,形成跨部门协同合力 [2] - 执行"四个最严"标准(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 [4]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
快讯· 2025-05-07 19:03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2025年4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行动 [1] - 专项行动重点解决肉制品制假售假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1] - 重点排查整治生产企业和小作坊采购使用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原料肉 [1] - 重点打击以其他畜禽肉生产假冒牛(羊、驴)肉制品的行为 [1] - 重点整治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问题 [1] - 重点检查食品配料表标识与实际生产投料不符的情况 [1]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小食杂店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中国食品网· 2025-04-30 11:10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针对小食杂店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聚焦标签模糊 变质食品 过期食品等投诉集中的问题 [1] - 采取精准排查 严格执法 长效监管 宣传引导的方式 检查200余家销售预包装食品 散装食品的小商店及便利店 [1] - 重点检查校园周边 老旧社区 农村偏远地区等重点区域 确保检查全覆盖 无死角 [1] 监管执法措施 - 市场卫士先锋服务队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拉网式排查 采取突击检查 溯源倒查的方式 [1] - 坚持零容忍态度 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查扣问题食品并对涉事商户立案查处 [1] - 截至目前共查处违法行为3起 [1] 长效机制建设 - 推进执法人员监管常态化 持续跟踪督促经营单位落实整改 [3] - 开设食品安全讲堂 对整改商户开展培训 提升商户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 - 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开展食品专项抽检 [3] 宣传教育工作 - 通过社区宣传 学校讲座等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增强群众防范意识 [3] - 对假冒伪劣食品彻查来源和流向 铲除违法生产源头和销售链条 [3] -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鼓励社会各界加强监督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管氛围 [3]
国务院食安办:各地加强“五一”和端午期间食品安全工作
快讯· 2025-04-29 08:11
食品安全监管强化 - 国务院食安办要求加强"五一"、端午节假日期间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环节监管[1] - 重点监管对象包括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品生产企业及大型食品销售连锁企业、食品批发企业、商场超市[1] - 餐饮服务环节重点监管连锁餐饮服务企业、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中央厨房、学校食堂等[1] 重点监管领域 - 旅游景区、商业区、车站、码头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被列为重点监管场所[1] - 网络餐饮被列为重点监管业态[1] - 将组织开展粽子等节日热销食品专项抽检[1] 监管措施 - 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及时开展核查处置[1] - 依法依规从严从快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处罚到人[1] - 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及时发布节日相关食品安全消费提示[1] - 做好反食品浪费宣传引导[1] - 及时受理和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