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生活圈
搜索文档
粤港澳“一城生活多城消费”:午看香港演出 暮叹广州烟火
搜狐财经· 2025-10-28 08:41
支付方式创新 - 电子支付普及极大方便日常消费,澳门本地公交逐步支持扫码,解决忘带现金乘车的尴尬 [8] - 支付方式迎来无需手机的变革,例如刷掌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支付新体验 [6][8] - 跨境支付环境快速升级,MPay(澳门钱包)等移动支付方式为跨城消费打通首道关卡 [6][8][9] 跨境消费与生活模式 - “一城生活、多城消费”成为大湾区居民生活常态,消费选择更加丰富,涵盖娱乐、购物、医疗等多领域 [6][11][12] - 港澳居民北上消费青睐高性价比服务,例如珠海按摩服务价格在100多到200多元,同款美甲在澳门可能贵200多元 [12] - 内地居民南下香港消费,文化体验、观赛旅游等多元领域消费增长,例如观看七人榄球赛、脱口秀、演唱会等 [6][13] 政策推动与基础设施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落地实施,逢周二周三免预约出行,并为大湾区跨境消费保鲜 [6][14] - 通关模式优化,如深圳居民赴港“一签多行”、珠海居民赴澳“一周一行”,深圳陆路口岸通关旅客截至10月25日突破2亿人次,较去年提前40天 [12][14]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迅速,居住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超2.8万人,澳资企业超7300户,“琴澳一体化”格局初步建立 [9] 消费市场与经济动能 - 跨城流动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相关消费,香港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演唱会直接消费额达34亿港元 [13] - 大型文化活动与商业地标刺激消费,香港K11 MUSEA商场8月客流创开业以来单月新高,暑期旅客平均单笔消费同比上升约30% [14] - 十五运会开幕在即,广东将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提升观众入粤观赛旅游便利度,进一步释放经济新动能 [14]
大湾区生活圈之“鲜”:一码畅行等便利举措带旺跨境跨城消费
南方都市报· 2025-10-27 13:08
大湾区一体化与消费便利化 - 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深刻改变居民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例如从澳门到横琴通勤仅需40分钟,从广州到香港可当日往返观看演出 [1] - “一城生活、多城消费”成为新常态,得益于“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及“一签多行”等政策落地实施 [2] - 支付方式快速迭代,从早期兑换现金升级至手机二维码支付,并进一步发展到掌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 [3][4] 跨境支付与金融服务衔接 - 跨境支付环境快速升级,MPay(澳门钱包)等电子支付工具极大方便了日常消费,甚至本地公交也支持扫码 [3][4] - 政策积极推动入境消费,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以吸引港澳居民来粤消费,例如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4] - 跨境金融服务衔接加强,澳门银行在横琴设分支机构,澳门居民可凭身份证直接办理贷款,助力“琴澳一体化”发展 [7] 跨城消费模式与经济动能 - 跨城消费模式覆盖文化、旅游、观赛等多领域,例如澳门居民到珠海体验性价比高的按摩、美甲服务,内地居民赴港观看演唱会 [10][11] - 跨城流动带动相关消费增长,香港2024至2025年上半年演唱会直接消费额达34亿港元,大湾区每年文艺活动总量突破万场 [14] - 商业地标通过大型活动刺激消费,K11 MUSEA在暑期旅客平均单笔消费同比上升约30%,深圳陆路口岸通关旅客截至10月25日突破2亿人次,较去年提前40天 [14] 政策推动与基础设施发展 - 澳门特区政府推出医疗保险津贴计划,范围扩展至大湾区内地九市,补贴澳门居民参加内地基本医疗保险 [5]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迅速,在横琴居住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超28000人,澳资企业超7300户,“澳门新街坊”项目精装交付均价约每平方米3万元 [7] - 便利化举措持续优化,如“港车北上”车辆逢周二周三免预约出行,“粤车南下”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十五运会将打造“观赛+旅游”消费新场景 [14][15]
西康高铁全线铺轨正式启动 关中与陕南将迈入“一小时生活圈”
央视新闻· 2025-10-11 14:38
项目进展 - 西康高铁于10月11日启动全线铺轨,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1] - 首对500米长钢轨已铺设在西康高铁西安东至牛背梁区间 [1] 工程挑战与技术应用 - 线路桥隧比高达94%,地质结构复杂,安全风险和精准度要求非常高 [3] - 正线铺轨总长度为341.49公里,道岔运输难度大,交叉施工作业多 [3] - 施工单位采用轨道工程运输管理智控平台进行全域智能管控,实现铺轨作业全过程数字化、可视化、精准化管控 [3] 线路规划与设计 - 西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包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新建正线全长约1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5] - 线路设西安东、太河、柞水西、镇安西、桐木、安康西共6个车站 [5] 预期效益 - 项目建成后,西安至安康运行时间将由3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 [6] - 将推动关中与陕南迈入"一小时生活圈",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6]
“狂飙”七年的广深港高铁 从区域生活圈开进全国大版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07:22
广深港高铁运营表现与客流特征 - 截至2025年9月25日,广深港高铁当年累计运送跨境客流已达228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3% [5] - 今年以来,单日跨境客流超10万人次的高峰日已达66天,且全部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 [5] - 今年暑运期间,跨境客流达6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6.7% [7] - 今年1月至8月乘客量达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两成,其中8月份创下单月最高客运量纪录,超过320万人次 [9] 高铁网络拓展与服务升级 - 高铁香港段列车班次已由开通时的每日最少83对增至每日超过100对 [9] - 直达站点由44个增至96个,覆盖大湾区7个主要城市及多个国家重点城市 [9] - “一地两检”模式使旅客平均通关时间降低至15到30分钟 [13] - 推广定期票、计次票服务,并安排“三语四通”“迎春花”服务队员提供引导帮助 [14]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效应 - 香港西九龙站至深圳北站最快仅需18分钟,广州南站出发49分钟可达香港,1小时内能通达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 [3] - 香港发往深圳地区的旅客占其内地总客流的48.7%,深圳地区发往香港的旅客占内地赴港总客流的49% [7] - 周末坐高铁到深圳、广州吃喝购物已成为不少港人的日常,部分旅客每月至少往返内地一两次 [2][7] 客流构成与消费模式变迁 - 跨境旅游、商务往来、家庭探亲构成客流三大主力 [7] - 港人北上购物已从购买特产转向日常用品,因内地日用品种类丰富,价格更具优势 [9] - 跨境旅客消费习惯改变,香港同胞更愿意来内地消费 [12] 从区域联通到全国辐射 - 广深港高铁已从“区域性辐射”向“全国性联通”跨越,旅客足迹从广东省内延伸至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1][10] - 越来越多香港旅客选择在深圳北站换乘,前往桂林、贵州、重庆、成都等旅游城市 [12] - 高铁直达让旅客出行半径扩大,相比飞机出行,高铁性价比高且更舒适 [12]
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香港段邀请业界提交意向书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6:39
项目概况 - 港深西部铁路连接香港洪水桥与深圳前海,预计行程时间约15分钟 [1] - 项目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 [1] - 铁路全线地下兴建,共设五个车站,车厂设于厦村 [1] 项目规模与规划 - 香港段全长约7.3公里,深圳段约10.8公里 [1] - 项目将满足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及流浮山等地的本地出行需求,是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的重要基建 [1] - 为提升通关便利性,将在深圳设置"一地两检"口岸,香港境内不设清关设施 [1] 项目时间表 - 勘查及设计工作已于年中展开 [1] - 政府目标为2027年进行项目招标,2034年完成建设 [1] - 香港政府现正就香港段邀请业界提交意向书,旨在收集市场意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