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城融合
搜索文档
10月31日新闻早知道丨昨夜今晨·热点不容错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1 07:58
地缘政治与外交关系 - 中美两国元首在釜山会晤,同意加强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并促进人文交流 [1] - 中美领导人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美国总统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时候访华并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 [1] 航天科技与高端制造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飞行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 [3] - 飞行乘组涵盖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三种现役航天员类型 [3] 金融政策与市场发展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主论坛围绕全球变局下的国际经贸韧性合作展开讨论 [5] -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为三年 [16] - 免税店政策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旨在提振消费、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并吸引外籍人员入境消费 [16] 新能源汽车产业 -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约2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约30万辆,四年间增长15倍 [9][10] 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在供热启动阶段将优先对“一老一小”相关的热力站、锅炉房投入运行 [12] - 百年义利、吴裕泰、稻香村等老字号在多个保障房社区开设新店,未来将持续引入更多高品质商业业态 [14] -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力争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京西首个站城融合体 [16] 医疗健康与公共福利 - 自2025年11月10日起,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 [19] 大宗商品市场 - 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1313吨,创下新纪录 [23]
三线交会!苹果园交通枢纽力争年底完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0 17:10
项目概况与定位 - 项目为京西首个站城融合综合交通枢纽 定位为交通核与城市核双核驱动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 其中枢纽区域9.4万平方米 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 [5] - 项目以站城融合理念开发 旨在重构京西城市空间 功能集交通换乘 商业服务 产业协于一体 [1] 交通功能与设计 - 枢纽集成地铁1号线 6号线 S1线三条轨道交通 并实现与快速公交 常规公交 出租车 P+R停车及慢行系统无缝换乘 [5][8] - 换乘大厅设计简洁 公交上客站台与下客站台分开 方便搭乘地铁乘客向上步入大厅换乘公交 [3] - 通过天桥和地下通道连接枢纽南北区及周边商业 公园 打造到站即消费 换乘即办公的集约场景 [7][8] 开发理念与空间利用 - 项目创新实践站城融合 功能聚合 资源整合 高度复合开发理念 突破传统交通枢纽单一功能局限 [8] - 采用垂直立体开发模式 高效整合多种交通方式 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8] - 枢纽配套建设周边5条道路 形成多位一体综合交通网络 [5] 项目进展与影响 - 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 机电安装等收尾阶段 现场500人全力施工 力争2025年年底完工 [1][11] - 枢纽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苹果园周边公共交通效率 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9] - 项目将推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 促进商圈内交通 物流 商业 餐饮等行业协同发展 联动区域核心节点构建京西魅力大廊道 [9]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年底亮相
北京晚报· 2025-10-30 15:01
项目概况与当前进展 - 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市重点工程与京西首个站城融合项目,由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承建 [2] - 项目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正全力攻坚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外幕墙等关键工序,力争今年年底完工 [2]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其中枢纽区域9.4万平方米,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 [2] 交通功能与换乘设计 - 枢纽集成地铁1号线、6号线、S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并包含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P+R停车及慢行系统 [2][3] - 一楼换乘大厅两侧是公交站台,上客站台和下客站台分开设计,搭乘地铁的乘客可向上步入换乘大厅换乘公交 [2] - 项目配套建设周边5条道路,形成多位一体综合交通网络 [2] 站城融合与商业开发 - 枢纽采用“站城融合”理念,是“交通核”与“城市核”双核驱动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 [2] - 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承载商业、办公等服务业态,通过天桥、中庭、地下通道连接京西大悦城、苹果汇等周边商业和公园 [2][3] - 项目打造“到站即消费、换乘即办公”的集约场景,推动单一交通节点向城市活力中心升级 [3] 空间布局与连接系统 - 枢纽分为南区和北区,市民可通过天桥和地下通道跨越苹果园南路往来两个部分 [3] - 建有两套直通周边商业和公园的空中、地下交通体系 [3] - 通过垂直立体开发,高效整合多种交通方式,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问题 [3]
苹果园枢纽力争年底完工,三线交会成为京西首个站城融合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30 11:17
项目概况与建设进展 - 项目为京西首个站城融合综合交通枢纽 由首发集团公联公司承建 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正全力攻坚装饰装修等关键工序 力争2025年年底完工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 其中枢纽区域9.4万平方米 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 并配套建设周边5条道路 [5] - 项目当前处于四季度收官冲刺关键阶段 现场500人全力保障施工 室内装修等核心工序正同步推进 [11] 交通功能与设计理念 - 枢纽集成地铁1号线 6号线 S1线三条轨道交通 并通过垂直立体开发整合快速公交 常规公交 出租车 P+R停车及慢行系统 [8] - 换乘大厅设计简洁 一楼两侧为公交站台 上客与下客站台分开设计 方便搭乘地铁1号线和6号线的乘客向上步入大厅换乘公交 [3] - 枢纽分为南区和北区 市民可通过天桥和地下通道跨越苹果园南路往来两部分 [7] - 项目以"便捷换乘"为核心 实践"站城融合 功能聚合 资源整合 高度复合"开发理念 突破传统交通枢纽单一功能局限 [8] 商业开发与城市融合 - 枢纽通过天桥 中庭 地下通道连接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区域 打造"到站即消费 换乘即办公"的集约场景 [7][8] - 开发区域14.7万平方米承载商业 办公等服务业态 [5] - 建有两套直通周边商业和公园的空中 地下交通体系 可直达京西大悦城 苹果汇 中铁创业大厦和金顶山公园 [7] 区域经济影响 - 枢纽建成后将显著提升苹果园周边公共交通效率 缓解区域交通压力 [9] - 枢纽效应将推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 促进商圈内交通 物流 商业 餐饮等行业协同发展 [9] - 项目将联动首钢园 模式口等区域核心节点 构建"京西魅力大廊道" 为石景山区乃至京西区域注入发展活力 [9]
平谷“站城融合”未来社区开建,540户村民将原址回迁
新京报· 2025-09-29 12:20
项目概况与定位 - 平谷区王辛庄镇贾各庄村回迁安置房项目正式开工,定位为“轨交直达、站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便捷”的未来社区 [1] - 项目占地约47.18公顷,是平谷区首个以“自主腾退”模式推进的整村土地一级开发项目 [1] - 项目自启动腾退至回迁房开工历时仅一年时间 [1] 项目规划与设计特点 - 项目紧邻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平谷站,规划阶段特意将地铁站周边核心区域用于回迁安置房建设以尊重村民意愿 [1] - 项目在回迁房户型设计、层高、取暖等方面充分吸纳了村民意见 [1] - 项目首推3米层高、首用地暖供热、首邀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设计监督,提供8种户型以满足540户居民不同居住需求 [1] 项目象征意义 - 开工仪式上项目奠基土壤中加入了轨道交通22号线建设现场的土壤,寓意社区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1]
三里屯片区式更新改造等14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新京报· 2025-09-28 21:18
活动概况 - 第四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体验周于9月28日开幕,主题为“人民城市 有机更新”,活动持续至10月中旬 [1] - 活动内容包括政策交流研讨会、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会及北京城市更新周等系列活动 [1] - 现场通过专家初评、网络投票、专家复评等环节评选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14个和“优秀项目”26个,共计40个获奖项目 [1][2] 获奖项目特点 - 获奖项目涉及老旧平房院落改造、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设施提质增效,以及街道广场、滨水空间提升等 [1] - 获奖项目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体现多元主体参与、在北京乃至全国具有示范领先效应的项目 [4] - 开幕式举办地中关村大融城是获奖项目之一,通过一体化提升地下空间、商业空间和城市绿地广场,日均客流量已超3万人次 [3] 代表性项目案例 - 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作为朝阳公园城市更新项目,是国内首个潮玩行业沉浸式IP主题乐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2] - 三里屯国际商居融合片区式更新项目以街区控规为引领,打造商居融合式发展、片区式统筹更新的“三里屯模式” [3] - 西城礼士居项目由北京建筑工业印刷厂车间改造后成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3] - 长辛店老镇启动区项目以“老镇常新”为理念,打造“文、旅、商、产、居”融合的综合性地标街区 [4] 公众参与与体验 - 活动通过“大众点评”和“美团”平台投放500万元消费券,市民可在线领取后线下消费,沉浸式体验城市更新成果 [6] - 体验周期间举办国际篮联3对3篮球比赛、多场攀岩比赛和冰球邀请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6] 未来规划与战略 - “十五五”期间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引,以城市更新为抓手,科学谋划城市发展战略 [7] - 将围绕片区式更新,整体谋划一批站城融合、花园城市、滨水空间等重大项目 [7] - 将参与构建“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融资模式,探索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加强银行信贷等 [7] - 鼓励企业从开发向运营转型,培育“短期投入、长期增值”的良性生态 [7]
杭州西站枢纽赋能云城发展按下快进键
杭州日报· 2025-09-22 10:11
交通枢纽能级跃升 - 杭州西站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发送旅客达279.74万人次,累计服务到发客流突破4000万人次,日均客流从开通初期的5000余人次猛增至暑运期间的9万余人次 [17] - 高铁网络覆盖25个省级行政区,通达146个地级市、439个站点,累计开行列车12万余趟,形成“1小时到上海、4个半小时到北京、6个半小时到香港”的高效交通圈 [17][19] - “五一”期间单日到发客流创纪录达17.5万人次,新建沪杭高速铁路获批后将实现杭州西站至上海东站40分钟直达,杭衢高铁开通后至衢州通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18][19] 城市发展与产业集聚 - 云城核心区建成及在建基础设施项目33个,总长度达86公里,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已汇聚650余家高科技企业,累计产值超1500亿元 [17][23] - 浙大超重力实验室进入带载调试阶段,将成为世界容量最大、实验能力最强的多学科超重力实验设施,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于今年6月全面建成 [22][23] - “金手指”城市综合体预计年底前全面结顶,云城天街综合体对标亚洲第一商业规模,建发杭州云耀时代总部产业园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 [23] 生活配套与站城融合 - 基础教育配套日趋完善,天元公学西站校区已启用,覆盖全学段,4个安置小区和4个商品住宅小区陆续交付,6800多户新市民安家落户 [25] - 杭州西站枢纽经营性房产出租率已超81%,通过研学活动、行业会议、文创市集等增强会展与经济功能,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28] - 区域内地铁3号线和19号线已开通,连接三大交通枢纽,地铁12号线已进行盾构施工,“四横八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实现5分钟上高速路 [29] 生态景观与公园建设 - 站南云门公园一期换乘综合体完成主体建筑施工,计划年底前竣工验收,站北中央公园一期先行动工,将集中展示华东特色植物景观 [30] - 站北中央公园的过渡景观向日葵花海预计9月底开放,旨在打造“三生融合”的世界级科创枢纽公园 [30]
高铁上海宝山站正加速推进建设
解放日报· 2025-09-05 08:34
项目概况 - 上海宝山站预计2027年6月30日竣工 投运后年旅客到发量达5400万人次 成为上海第四大火车站[1] - 项目深度达32.75米的存车线工作井基坑开挖工程已启动[1] - 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商务区已全面启动建设[1] 枢纽设计 - 采用叠场设计 高架层为沪渝蓉高铁场(4台8线) 地下层为沪通铁路场(4台10线)[1] - 形成集国铁沪渝蓉场、沪通场、轨交19号线、预留捷运线于一体的"四场合一"布局[2] - 通过地面道路与北侧轨交3号线江杨北路站衔接[2] 商业配套 - 约11.5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由合生创展集团旗下"合生汇"运营 预计2027年与高铁站同步建成[1] - 基于"站城融合"理念 实现"高铁+地铁站+城+产+商+居"一体化设计[1] - 预留市域铁路宝嘉线接入条件 实现"无缝换乘"功能[2]
信长星在苏州调研时强调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着力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苏州日报· 2025-08-20 08:06
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 苏州北站综合枢纽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 打造站城融合模式 衔接车站功能与城市功能 提高人流物流聚集疏散效率 培育各类业态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2] - 综合交通枢纽需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设计 高质量建设 高标准管理 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2] 城市更新与存量资源盘活 - 美罗文化创意园由老旧仓库改造而成 坚持修旧如旧 融入园林特色 推动业态焕新 探索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建筑功能合理转换 有效盘活存量资源[3] - 阳澄数谷产业社区形成研发办公+人才公寓+商业空间的复合业态 需完善教育医疗托育等公共服务 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3] - 城市更新需保持定力耐心 建立可持续模式 让工业遗产成为城市新富矿 践行人文经济学[3]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融合 - 德龙激光与苏州大学设立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协同培养科技人才 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4]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营造无围墙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 -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多出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4]
深汕站新进展: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00:23
项目概况 - 深汕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1] - 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5.6万平方米,站房面积4.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5台13线,设计最高聚集人数3500人,最大时发送量约7000人[1] - 项目采用"东站西城"规划理念,东侧为交通枢纽综合体,西侧为城市商业综合体,通过"深汕之桥"连接[1] 技术应用 - 中铁建工集团项目团队以BIM技术为核心,构建覆盖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体系[2] - 施工阶段利用BIM模型进行图纸深化设计,结合4D进度模拟技术实现关键工序可视化交底[2] - 投入全自动数控钢筋加工设备提升效率,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机器人进行实时施工监测[2] 交通功能 - 深汕站是广汕高铁与深汕高铁的交会节点,广汕高铁全线重要站点,深汕高铁起始点[1] - 建成后将实现25分钟直达深圳西丽站、40分钟通达广州东站[3] 区域经济影响 - 项目将促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主城区的同城化进程[2] -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粤东地区的经济联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