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46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无人机在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与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之间往返飞行,将村民所需药品从县域医 共体中心药房送往村卫生室,再搭载村民的检验标本等返回东台市人民医院。依托县域医共体,东台市 有效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难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 院运行新机制,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目前,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国家区域 医疗中心,支持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 病在基层解决"。截至2024年底,已有2188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检查、上 级诊断、结果互认"加快推进。 "CT结果也能'全国漫游'了!"近日,家住湖北省宜昌市的陈先生因膝关节不适,转诊至宜昌市第三人民 医院复查。医生在"宜健通"上看到了他在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CT结果,这让陈先生直呼"真方 便"。 长期以来,患者看病需要提着影像资料来回跑。如今,"一袋胶片"正在被"一片云"取代。作为国家医疗 保障局指导的"医保影像云索引"试点 ...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1
医疗保障改革成效 - 党的十八大以来医保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有到优转变 [1] - 已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制度体系 [1] - 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稳定在85%和70%左右 [2] 当前面临挑战 - 医保筹资有限性与医药费用快速增长矛盾凸显,基金持续承压 [2] - 病人就医向高级别医疗机构积聚,基层出现脆弱化、空心化现象 [2] - 商业健康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群众需求存在差距 [2] 区域卫生规划优化 - 需以"管控增量、调优存量"为思路科学测定资源配置规模 [3] - 适当拓展特需服务,延伸康复护理服务 [3] - 依据政府财力、医保筹资等因素制定基本医保定点规划 [3] 县域医共体建设 - 通过按人头总额预付购买区域医疗健康服务 [4] - 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调控资源配置 [4] - 叠加基层病种支付政策推进分级诊疗 [4] 医保重点改革方向 - 协同推进待遇政策优化、目录调整、药耗集采等改革 [4] - 支持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4] - 构建"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5]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 需探索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路径 [5] - 明晰"惠民保"发展定位和方向 [5] - 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体系 [5]
北京谈医改方向:今年推动三级医院号源全部下放基层便捷转诊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22:08
医改政策框架 - 北京市由市委常委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工作,建立每月调度机制和区级分管体系 [1] - 改革聚焦三大方向:疏解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补齐区域短板、建设医联体网络 [1] - 公立医院改革核心目标是坚持公益性和高质量发展,优化价格补偿机制使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12.8个百分点 [2] 资源疏解与均衡配置 - 政府累计投资184亿元疏解中心城区2700余张床位,平原新城千人口床位数从4.6张增至5.3张(+14%) [2] - 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覆盖600+机构)和122个专科医联体(覆盖200+机构) [2] - 重点补足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资源,儿科医务人员薪酬不低于平均1.2倍 [2] 信息化建设 - 建立"三医"信息化联动机制,打造"京通"便民服务平台覆盖院前、院内、线上全流程 [3] - 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整合近300家医院,22家市属医院100%门诊号源下沉基层,10家央属医院50%号源下沉 [3] - 181项检验、300项影像检查在152家医院互认,累计节约患者费用1900万元 [4] 互联网医疗服务 - 全市互联网医院达102家,307家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上半年诊疗量112万人次(同比+45%) [4] - 54家医院入驻统一互联网平台,创新开展无痛胃肠镜预评估等特色服务 [4] - 209家二级以上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电子票据覆盖率达100% [4]
国常会: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让人民群众用药放心安心
快讯· 2025-06-13 19:17
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 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1] -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 [1] - 加强对药品和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