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搜索文档
国家卫健委:基本医保覆盖居民人数保持在13亿以上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1:52
医保覆盖与医疗改革 - 基本医保覆盖居民人数稳定在13亿以上 覆盖率保持在95%左右[1] - 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1]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对西藏新疆青海等重点省份开展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 当地服务能力明显跃升[1] -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开展医疗巡回服务 已成立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1] - 省级巡回医疗服务队伍已组建 目标覆盖所有资源薄弱县[1] 医改深化与示范项目 - 推进编制动态调整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薪酬制度改革 坚持公益性导向[2] - 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 支持7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2]
国家卫健委:全国7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已取得积极成效
人民网· 2025-09-11 11:30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 - 基本医保覆盖人数稳定在13亿以上 覆盖率保持在95%左右 居民医疗费用负担显著减轻[1] - 组建82支国家巡回医疗队覆盖资源薄弱县 省级巡回医疗队同步组建 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巡回医疗服务[1] - 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青海等边远地区 通过组团式帮扶实现当地医疗服务能力明显跃升[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 在编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坚持公益性导向[2] - 财政部支持70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已取得积极成效[2] - 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进一步彰显[1][2]
省政协举行“以基层为重点深化改革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远程协商会
辽宁日报· 2025-08-14 09:54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为系统性民生工程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1] - 深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1] - 持续深化医疗机构改革以激发基层活力 着力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与服务能力 [2] 服务模式与能力建设 - 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1] - 以“分级服务”推动基层中医药网络建设 加强中医馆和中医阁建设 [1][2] - 以“早干预、早管理”为导向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1] 人才与信息化支撑 -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引育留用 推行“订单式”培养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1][2] -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信息化支撑能力 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向基层延伸 [1][2] 重点领域与服务拓展 - 深化医养结合以提升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1] -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2]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46
医疗信息化建设 - 湖北省建立三级数据互通架构 实现CT影像结果跨机构调阅 患者无需携带实体胶片 [1] - 江苏省东台市通过县域医共体无人机配送系统 实现药品配送和检验标本运输 缓解基层资源不足问题 [1] 分级诊疗体系推进 - 全国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支持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2] - 截至2024年底 2188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实现"基层检查 上级诊断 结果互认" [2] 医保制度改革 - 2024年31个省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生育保险报销后部分案例自费金额低于100元 [3] - 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和70%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减少垫资5900亿元 [3] - 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总数3159种 覆盖肿瘤 慢性病 罕见病等领域 [3] 公共卫生体系强化 - 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至254个地市 1041所哨点医院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4]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99元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17.06%提升至2024年31.87% [4]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1
医疗保障改革成效 - 党的十八大以来医保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有到优转变 [1] - 已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制度体系 [1] - 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稳定在85%和70%左右 [2] 当前面临挑战 - 医保筹资有限性与医药费用快速增长矛盾凸显,基金持续承压 [2] - 病人就医向高级别医疗机构积聚,基层出现脆弱化、空心化现象 [2] - 商业健康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群众需求存在差距 [2] 区域卫生规划优化 - 需以"管控增量、调优存量"为思路科学测定资源配置规模 [3] - 适当拓展特需服务,延伸康复护理服务 [3] - 依据政府财力、医保筹资等因素制定基本医保定点规划 [3] 县域医共体建设 - 通过按人头总额预付购买区域医疗健康服务 [4] - 落实"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调控资源配置 [4] - 叠加基层病种支付政策推进分级诊疗 [4] 医保重点改革方向 - 协同推进待遇政策优化、目录调整、药耗集采等改革 [4] - 支持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4] - 构建"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5]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 需探索与基本医保错位发展路径 [5] - 明晰"惠民保"发展定位和方向 [5] - 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体系 [5]
北京谈医改方向:今年推动三级医院号源全部下放基层便捷转诊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22:08
医改政策框架 - 北京市由市委常委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工作,建立每月调度机制和区级分管体系 [1] - 改革聚焦三大方向:疏解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补齐区域短板、建设医联体网络 [1] - 公立医院改革核心目标是坚持公益性和高质量发展,优化价格补偿机制使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12.8个百分点 [2] 资源疏解与均衡配置 - 政府累计投资184亿元疏解中心城区2700余张床位,平原新城千人口床位数从4.6张增至5.3张(+14%) [2] - 建成62个综合医联体(覆盖600+机构)和122个专科医联体(覆盖200+机构) [2] - 重点补足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资源,儿科医务人员薪酬不低于平均1.2倍 [2] 信息化建设 - 建立"三医"信息化联动机制,打造"京通"便民服务平台覆盖院前、院内、线上全流程 [3] - 全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整合近300家医院,22家市属医院100%门诊号源下沉基层,10家央属医院50%号源下沉 [3] - 181项检验、300项影像检查在152家医院互认,累计节约患者费用1900万元 [4] 互联网医疗服务 - 全市互联网医院达102家,307家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上半年诊疗量112万人次(同比+45%) [4] - 54家医院入驻统一互联网平台,创新开展无痛胃肠镜预评估等特色服务 [4] - 209家二级以上医院实现医保移动支付,电子票据覆盖率达100% [4]
国常会: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让人民群众用药放心安心
快讯· 2025-06-13 19:17
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 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1] -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 [1] - 加强对药品和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