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购置税

搜索文档
【涨知识】毕业旅行、暑期兼职,@学生朋友们,相关税收小知识请查收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17 16:52
文化体育服务增值税优惠 - 2026年1月1日前,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提供的第一道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 [2] - 寺院、宫观等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 [2] - 2027年12月31日前,科普单位及县级及以上党政部门、科协的科普活动门票收入免征增值税 [2] - 景区门票收入按"文化体育服务"缴纳增值税 [2] 学生相关税收政策 - 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服务免征增值税 [3] -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实习生报酬需按个人所得税法代扣代缴税款 [3] - 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支出可享受每月2000元/子女的定额扣除,升学衔接期间可连续申报 [3]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 -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 [3] -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每辆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3] - 购置时间以发票或海关缴款书开具日期为准 [3] 电子税务局操作指南 - 离职人员可通过电子税务局"解除相关人员关联关系"功能解除与企业关联 [11][12] - 需上传资料并选择解除原因,提交后可查询办理进度 [14][15] - 无论关联企业处于何种经营状态均可通过此流程解除关联 [16] 一般纳税人税收政策 - 小规模纳税人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再适用"六税两费"减免政策 [22] - 逾期未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自次月起不得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减免优惠 [22] -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新设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仍可享受"六税两费"减免 [22]
热点“京”选 | 事关通行费、发票、车辆购置税等货物和劳务税热点问题汇总!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31 13:05
资产管理产品增值税政策 - 纳税人购入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并持有至到期,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范畴,无需缴纳增值税 [2] - 相关政策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此前已征的增值税可抵减未来应纳税额 [2] 跨境应税行为免税备案 - 纳税人办理跨境应税行为免税备案后,相同跨境应税行为无需重复备案 [3] - 纳税人需完整保存免税证明材料备查,否则需补缴已减免税款 [3] 通行费电子发票增值税抵扣 - 通行费电子发票进项税额需填写在《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附列资料(二)》的"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栏次 [5] - 纳税人需通过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确认发票用途,平台提供批量确认服务 [6] - 相关政策自2020年5月6日起施行,此前相关公告废止 [7] 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期限 - 小规模纳税人可选择以1个月或1个季度为纳税期限,选择后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 [8] 甲醇汽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税务管理 - 甲醇汽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需建立《抵扣税款台帐》,税务机关定期核对台账与申报资料 [10] 预付卡销售税务处理 - 售卡方开具不征税普通发票时,"优惠类型"选择"不征税",发票税率栏显示"不征税" [10] - 不征税普通发票对应的收入无需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10] - 客户中途退卡时需开具负数发票 [11] 软件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 软件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产品、信息系统和嵌入式软件产品 [12] - 享受增值税优惠的软件产品需取得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检测证明材料或《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12] - 税务机关加强后续管理,必要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 [12] 政策依据 - 主要政策依据包括财税〔2016〕1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0号、交通运输部等2020年第24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号、财税〔2011〕100号等 [18]
财政部:2025年上半年车辆购置税收入1014亿元,同比下降19.1%。
快讯· 2025-07-25 18:10
车辆购置税收入 - 2025年上半年车辆购置税收入为1014亿元 [1] - 同比下降19.1% [1]
二手车涉及的税务知识,轻松应对交易难题!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29 08:52
二手车增值税政策 - 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具备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功能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二手车需由销售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方可抵扣 [3] - 2027年12月31日前 二手车经销纳税人销售收购的二手车适用简易计税办法 按3%征收率减按0.5%征收增值税 [6][7] 车辆购置税规定 - 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性征收 已缴纳过的二手车无需重复缴税 [4][5] - 免税/减税车辆(如留学归国人员购买的免税国产车)转让后不再符合免税条件时 需在过户前补缴车辆购置税 [4][5] 关联政策 - 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增值税免征政策 涉及销售额确定、申报周期选择等操作细则 [10] - 建筑行业存在跨地区预缴增值税要求 需关注预缴税款常见问题 [11][12] - 新能源汽车购买享受税收优惠 具体政策需结合地方规定执行 [12]
什么是绿色税收?(财经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4-28 06:11
绿色税收体系 - 绿色税收涉及多个税种,包括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消费税、车船税和车辆购置税,覆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和排放五大环节 [1] - 绿色税收体系以"多税共治"和"多策组合"为特点,通过不同税种的制度设计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1] - 环境保护税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针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四大类污染物征收,采用"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税制设计 [1] 资源税 - 资源税覆盖164个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铁等所有已发现的矿种和盐 [2] - 资源税法通过减免政策实现鼓励与约束双向驱动,引导企业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 其他税种的绿色调节作用 - 增值税通过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减免激励消费者和企业选择环保节能产品 [2] - 消费税通过针对污染性或高能耗产品征收较高税额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2] - 企业所得税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发展 [2]
2025年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3-25 15:57
财政收入情况 - 1 - 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1] - 1 - 2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26.7%,为近10个月以来最大值,高增速受春节错位扰动[1] 税种影响分析 - 拉动财政收入的税种有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增值税,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正增长[2] - 拖累财政收入的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速 - 10.4%)、与大宗消费相关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与进口相关的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地产相关税(同比增速 - 11.4%),地方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为 - 15.7%[2] 财政支出方向 - 2025年1 - 2月与基建相关的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减弱,2024年1 - 2月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为17.9%,2025年为 - 6.2%[3] - 1 - 2月科技、教育、社保和就业支出依旧录得高增速,依次为10.5%、7.7%、5.5%,2024年1 - 2月依次为10.0%、7.6%、3.7%[3] 风险提示 - 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3]
如何理解开年财政个税高增长?(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25 14:54
财政数据核心观点 - 1-2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速由正转负至-1.6%,但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至26.7%,创近10个月新高 [1] - 财政支出结构明显变化: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科技、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高增长 [10][13] - 税收收入呈现明显分化:证券交易印花税(+58.7%)和增值税(+1.1%)成为拉动项,而企业所得税(-10.4%)、地产相关税(-11.4%)和车辆购置税(-32.6%)构成主要拖累 [3][7] 税收收入分析 拉动因素 - 个人所得税26.7%的高增速主要受春节错位影响(2025年春节较2024年提前),年终奖个税入库时间前移 [1] - 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58.7%),反映"924"政策后股市交易活跃度提升 [3] -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大增16.9%,显示出口支持政策持续发力 [14] 拖累因素 - 企业所得税同比下滑10.4%,反映企业盈利仍承压 [7] - 地产相关税整体下降11.4%,其中土地增值税(-22%)、契税(-21.7%)跌幅显著,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步下滑15.7% [7][14] - 内需不足导致消费税(+0.3%)、车辆购置税(-32.6%)等大宗消费相关税种疲弱 [7]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支出削减领域 - 基建类支出同比增速从2024年1-2月的17.9%转为2025年同期的-6.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6.6%)、农林水事务(-10.5%)降幅明显 [10][14] - 交通运输支出增速从2024年1-2月的4.1%放缓至2025年同期的2.4% [14] 支出增长领域 -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0.5%(2024年同期为10%),保持双位数增速 [13][14] - 教育(+7.7%)、社会保障和就业(+5.5%)等民生支出增速较2024年同期(7.6%、3.7%)进一步提升 [13][14] - 债务付息支出同比增加19.7%,反映政府债务压力持续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