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落地

搜索文档
第六次中韩(沈阳)初创企业对接交流会再结硕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21:06
自2024年9月首届活动举办以来,中韩初创企业对接交流会累计邀请54家韩国"专精特新"企业来沈阳推 介,覆盖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1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8个项 目签署协议,1个项目成功落地,成果丰硕。 中新网沈阳7月20日电 (李晛)由沈阳市贸促会、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中韩国际经贸产业园共同主办的 第六次"中韩(沈阳)初创企业对接交流会"近日在沈阳举办。 本次交流会吸引了来自韩国医学及药品研发、医疗器械、制造业、生物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 的8家优质初创企业,阵容强大、领域多元。交流会通过路演展示、一对一洽谈等形式,助力沈阳本地 企业与韩国初创企业精准对接。活动现场,韩国KG-BIO公司与沈阳安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署项目合 资合作协议,标志着产业园在推动中韩项目落地方面再结硕果。 沈阳市贸促会、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中韩国际经贸产业园始终致力于打造"科技孵化+金融支撑+产业 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本次交流会不仅促成了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还推动了韩国仁川市政府拟在沈 阳设立商品体验馆的计划,这将是韩国在沈阳的首家城市商品体验馆。 据悉,作为东北亚国际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韩国 ...
牵手65%央企,深入千行百业
搜狐财经· 2025-06-06 23:41
央企合作与产业落地 - 百度智能云已与65%的央企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大模型产业落地 [1][3] - 合作聚焦AI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前沿实践,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标杆案例 [1] - 合作覆盖能源、交通、医疗、汽车、环境等多个领域 [4] 行业场景智能体 - 百度智能云推出"行业场景智能体家族",覆盖电力、交通、医疗等高价值场景 [5] - 智能体通过轻量定制快速接入企业业务系统,显著加快AI落地速度 [7] - 在智能出行领域推出"座舱大模型智能体",已应用于深蓝汽车"深蓝精灵"产品 [7] 金融大模型发布 - 推出千帆慧金金融大模型,基于海量金融语料深度训练 [8] - 提供8B和70B两个版本,支持最长32K上下文输入 [8] - 在金融Benchmark评测中综合表现领先,百亿参数模型得分超过千亿通用模型 [8] 旗舰模型升级 - 发布文心4.5 Turbo和X1 Turbo两款旗舰模型 [9] - 文心4.5 Turbo多模态理解能力提升超30% [9] - X1 Turbo在企业预算管控场景展现强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 [9] 算力基础设施 - 成功点亮自研万卡及三万卡集群,百舸GPU算力平台提供保障 [10] - 3万卡集群有效训练时长占比超95%,算力成本压缩至市场价一半 [10] - 与长安汽车共建智算中心,总算力规模超1000PFLOPs [10]
共筑创新“芯”生态,上海EDA/IP沙龙擘画产业发展新图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5 23:55
行业生态构建 - 国产EDA/IP技术发展需要建立产业生态,包括技术生态、合作伙伴和人员生态,通过上海EDA/IP创新中心驱动创业、整合、推广、应用,打造产业生态[1] - 上海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达1400亿元,连续多年蝉联设计业规模最大城市[3] - 优化产业生态的三大方向:强化先进制程、异构集成等关键技术攻坚;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构建"IP—芯片—系统"创新闭环生态;鼓励本土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全球竞争力[3] - 月度常态化EDA/IP沙龙活动聚焦热门应用场景,组织工具厂商与设计制造企业研讨,助力共享测试用例、共建工艺库,降低国产工具验证门槛[5] - 通富微电通过直投及与上下游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合计投资超50家产业链企业,产投结合助力公司与产业共同成长[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AI产业面临内存墙、工艺墙、互连墙三类关键技术瓶颈,可靠的高速接口IP对AI算力集群至关重要[6] - 解决算力瓶颈需从硬件集群算力、软件有效算力、异构聚合算力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壁仞科技自主原创异构GPU协同训练方案HGCT可最大化异构GPU集群利用效率[8] - 千亿门级芯片时代对验证效率提出极高要求,通过硬件仿真、原型验证"软硬兼施"有望实现破局[10] - DeepSeek推动AI应用成本大幅下降,推理算力规模已超越训练算力且每年以数量级增长,预计2027年中国国产算力将占全球超70%市场份额,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10] 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 - 半导体IP行业参与者以开放包容心态拥抱国际合作,突破技术瓶颈,共同绘制创新全球线路图[10] - 上海EDA/IP沙龙活动将继续发挥平台效应,聚焦不同技术场景,推动国产半导体产业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10]
一个机器人要跑马拉松,需要做些什么?
后浪研究所· 2025-04-19 18:30
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概况 - 赛事于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行,采用人机同跑双赛道形式,吸引12000名人类选手和22个机器人参赛[7][11] - 21支参赛队伍来自不同企业和高校,包括灵宝机器人队、轩辕机器人队等,队名风格多样[2] - 机器人身高差异显著,最高180cm(天工Ultra/逐日行者),最矮75cm(0306小巨人),最重达88kg(轩辕机器人)[2] 参赛机器人技术特点 - **运动性能**:天工Ultra以12km/h速度领先全球,具备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行者二号续航超6小时,行走距离突破百公里[5] - **商业化应用**:松延动力N2身高110cm/20kg,动态性能优异,已量产销售600-700台,单价3.99万元,客户含科研机构及商场童装模特[16] - **结构优化**:魔法原子小麦机器人通过40kg负重测试,关节抗冲击性强;松延动力对N2脚踝进行结构强化,采用EVA材质鞋底减震[19][20][21] 赛事筹备与测试过程 - **备战策略**:松延动力3月14日发布空翻机器人后转向马拉松准备,每日进行7小时路面训练[14][26] - **技术挑战**:公司通过算法调试、硬件加固(如齿轮箱加厚50%)、增程技术研发应对21公里续航问题[12][20][31] - **风险管控**:魔法原子配备4台备用机应对关节磨损,允许比赛中更换机器人和补能[20] 赛事表现与行业影响 - **比赛结果**: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钟夺冠,松延动力包揽第二(小顽童)和第四(旋风小子),季军为行者二号[44][47][51] - **现场亮点**:宇树机器人表演鲤鱼打挺,BoosterTI中途跳舞互动,最小机器人"小巨人"与观众打招呼[37][40] - **行业意义**:赛事成为技术展示平台,设置最佳步态奖等特别奖项,推动运动算法和商业化落地验证[32][35] 企业战略与市场定位 - **技术验证**:松延动力通过赛事倒逼产品稳定性提升,魔法原子侧重大人形机器人可靠性测试[15][19] - **品牌曝光**:松延动力N2空翻视频获全球关注,赛事中采用双机器人策略(速度型/拟人型)强化展示效果[14][33] - **研发方向**:行业聚焦关节抗冲击(如清华通班队使用护膝)、能量回收系统及地形适应能力突破[5][42]
机器人跑马拉松,累到“断腿”的是工程师
创业邦· 2025-04-19 18:24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的核心意义 - 马拉松比赛是对人形机器人基础能力的验证,测试其长时间、连续、自主的运动能力,暴露关节结构、能耗效率、散热能力和运动算法等问题 [4] - 实验室完美条件无法模拟现实路况的复杂与不可控,马拉松是产业落地的第一道门槛 [4] - 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行业展示平台,不同企业可展示优势与短板,形成PDCA循环优化 [6]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关节设计分为谐波关节、行星关节和直线关节三种方案,减速比直接影响输出效率和响应能力 [12] - 散热是关键挑战,运动强度大的机器人电流大,发热量可达普通方案3-4倍,需优化热管理 [13] - 结构稳定性面临金属疲劳问题,长时间高频运动易导致结构件松动或损坏 [17] - 通信干扰问题突出,多机器人同时运行易造成系统级别干扰 [19] - 减速阶段算法难度更高,需要双脚同步发力保持平衡 [22] 人形机器人的独特价值 - 人形结构更适合进入人类环境,能直接适配现有社会设施,改造成本低 [24] - 统一形态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双足+两臂"可成为标准化工业形态 [26] - 人类行为数据可直接用于训练人形机器人,数据迁移效率高 [27] - 马拉松推动行业迈过"能动"门槛,建立基础运动能力标准 [38] 产业应用前景 - 马拉松能力可迁移至安防、配送等需要长时间运行、复杂路况的场景 [29] - 未来机器人形态将高度定制化,人形平台需根据不同行业需求二次开发 [29] - 人形机器人推动产业链对"复杂智能"的重新构建,关键模块会向下沉淀 [32] - 机器人大脑系统正处于快速进化期,未来1-2年将迎来飞速提升 [36] 商业模式与投资逻辑 - 技术需与实际场景对接形成闭环,中国产业基础完善、应用场景丰富 [34] - 成功的应用带动技术成熟,成熟技术提升应用效率,形成正反馈 [34] - 硬件本体和小脑能力将趋标准化,大脑与场景适配成为下一阶段比拼重点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