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招商
搜索文档
与进博会和乌镇峰会同期办会,衢州有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 衢州通过举办2025年产业资本招商大会,展示其在氟基新材料、机器人等前沿产业的实力与雄心,并凭借成熟的办会经验、精准的资本招商策略及区位优势,吸引顶级机构与企业参与,强化其作为"长三角创投新势力之城"的地位 [1][3][7][9][11] 衢州的发展优势 - 衢州以氟化工、新材料为核心重塑城市产业竞争力,并通过"国资掌舵、市场协同"的产业资本招商模式实现良性循环 [4] - 衢州具备巨大经济地理潜能,作为联通浙闽赣皖四省的边际枢纽,拥有广阔市场辐射空间和要素配置弹性 [6] - 衢州通过"五链融合"新打法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4][15] 会议品牌与影响力 - 2025年衢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为第三届举办,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形成稀缺平台资产 [5] - 大会吸引逾百位顶级机构代表及重磅嘉宾,包括江小涓、徐晓兰、余永定等,嘉宾在进博会和乌镇峰会同期"用脚投票"凸显会议分量 [9] - 会议期间将发布《长三角创投新势力城市发展指数》,衢州去年排名第6位,本次结果值得期待 [9] 产业布局与集群目标 - 衢州启动"中国氟谷"建设,彰显培育千亿产业集群的决心,聚焦氟基新材料领域 [10] - 圆桌对话聚焦AI驱动的材料范式革命、机器人产业破局及并购新周期,体现对前沿赛道的精准卡位 [10] - 衢州关注氟基新材料、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试图依托制造业优势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11] 企业案例与投资成效 - 浙江博来纳润电子材料公司获衢州国资参投数千万元融资,衢州提供1.3万平方米租赁物业助其抢先1-2年市场窗口期 [14] - 迦智科技在衢州建设2万平方米制造基地,认可当地"五链融合"生态带来的差异化优势 [14][15] - 企业从首次接触到签约仅约1个月,衢州的高效率与诚意推动合作落地 [14]
与进博会和乌镇峰会同期办会,衢州有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13:57
会议背景与吸引力 - 2025年衢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于11月7日启幕,与上海进博会、乌镇峰会共同构成长三角“年内最强会议周”[1] - 众多参加进博会和乌镇峰会的重量级嘉宾调整行程,选择在同一时间前往衢州,显示会议吸引力[1] 衢州的城市竞争力 - 城市以氟化工、新材料为核心重塑产业竞争力,并通过“国资掌舵、市场协同”的产业资本招商新模式实现良性循环[1] - 采用“五链融合”新打法推动城市整体竞争力提升[1] - 衢州拥有巨大经济地理发展潜能,作为联通浙闽赣皖四省的边际枢纽,正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辐射空间和要素配置潜力[3] 会议品牌与影响力 - 2025年大会是第三次举办该系列会议,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形成稳定的价值输出和资源引力[2] - 会议得到顶层设计支持,将“产业资本招商”置于名称之首,体现地方政府以市场化手段撬动产业未来的决心[2] 参会嘉宾与机构 - 大会嘉宾云集,包括江小涓、徐晓兰、余永定等政策与学术领袖,以及高瓴投资、东方嘉富等逾百位顶级投资机构代表[4] 产业定位与发展雄心 - 衢州拥有跻身长三角创投新势力城市“第一梯队”的实力,在《“长三角创投新势力城市”发展指数》中去年排名第6位[5] - 大会将举行衢州“中国氟谷”建设启动仪式,标志着在新材料领域的雄心,旨在放大氟产业优势、培育千亿产业集群[5] 重点讨论领域 - 设置三场圆桌对话,分别聚焦氟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迈向高质量发展[6] - 讨论机器人产业的破局与立势,展现对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敏锐洞察[6] - 探讨并购新周期,旨在通过资本运作赋能产业整合与能级跃升[6] 成功企业案例 - 浙江博来纳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衢州招引的代表企业,专注于为半导体行业平坦化工艺提供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于2025年10月底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衢州国资委实控的衢州绿石新材[8] - 公司从首次接触衢州到最终签约仅用约一个月,衢州提供1.3万平方米租赁物业使其抢先1-2年释放产能[8] - 迦智科技是全球智能移动机器人领域先行者,2024年在衢州建设2万平方米制造基地,看重当地独特的“五链融合”生态[9]
3天后启幕!“衢州故事”:一场重要会议背后的理想资本招商案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15:48
文章核心观点 - 衢州市通过创新的“产业资本招商”模式,以约71.45亿元现金投入,实现了对总资产1140亿元产业平台的控制,资本杠杆达15.97倍,完成了从传统“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的战略转型 [7][14][27][39][93] - 该模式的核心是地方政府从被动招商的“要素中介”转变为主动投资的“产业投资者”,通过控股上市公司平台进行战略性并购,深度整合产业链,实现可持续的财务回报和产业升级 [7][66][67][92] - 衢州的成功依赖于独特的五大要素:领导班子在发达地区的视野与经济学背景、66年积累的新材料产业基础、充足的国资资本、4年以上的战略定力以及专业的执行团队,其模式在全国地级市中可复制性较低 [40][41][43][44][45][48][52] 衢州资本招商战略演进 - **战略启动(2021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立即提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3个月后上市公司新湖中宝从嘉兴迁址衢州,标志着资本招商的开端 [6][7] - **控制权获取(2023-2024年)**:衢州国资分两次累计投入52.76亿元收购新湖中宝28.68%股权,首次入股成本2.64元/股(溢价3.13%),第二次增资成本1.92元/股(折价9.86%),最终实现控股并将公司更名为“衢州发展” [11][12][13][21] - **平台价值**:控股后获得总资产1009亿元、净资产440亿元、年净利润20亿元的上市公司平台,融资成本降低、信用背书增强、并购工具完善 [14] 并购交易与产业整合 - **试探性并购(2025年1月)**:衢州工业控股集团以18.69亿元收购东峰集团29.99%股权,标的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与衢州964.3亿元产值的新材料产业协同,潜在协同价值估算达14.5亿元 [16][17][28] - **战略性并购(2025年8月)**:衢州发展以全股票支付方式零现金收购先导电科95.46%股权,对价不超过120亿元,标的为全球ITO靶材龙头,2024年营收34.31亿元、净利润4.44亿元(净利率12.94%),并购PE倍数27倍处于行业合理区间 [18][30][31] - **整合逻辑**:先导电科填补产业链“卡脖子”环节,与衢州现有新材料企业产生供应链协同(年化价值57.36亿元)和技术研发协同(5年现值47.8亿元),形成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36][37][83][84] 财务效益定量分析 - **资本杠杆**:71.45亿元现金投入控制1140亿元总资产,杠杆倍数15.97倍;仅衢州发展平台投入52.76亿元即控制970.3亿元资产,直接杠杆达18.4倍 [21][27][39] - **投资回报**:衢州发展持股部分市值增值62.35亿元(增值率121%),年化回报率21.95%;加上先导电科并购增值、产业协同等,整体投资创造价值389.79亿元,总投资回报率445%,年化回报率39.8% [22][23][39] - **现金流价值**:衢州发展每年分红约6亿元,10年累计分红现值68亿元,叠加市值增长后中等场景下10年综合年化回报率达15.8% [32][33][34] 成功要素与可复制性 - **产业基础**:衢州新材料产业起源于1958年巨化集团,2024年产值964.3亿元,具备完整产业链和技术积累,产业基础评分达82分(满分100) [41][49][50] - **决策团队**:主要领导拥有经济学硕士学历及13-15年发达地区工作经验,连续4年坚持统一战略,专业团队高效执行尽调、谈判、整合全流程 [40][45][51] - **可复制门槛**:需市级国资规模200亿元以上、产业基础评分80分以上、优秀领导班子、合适投资标的(全国仅约20家),同时满足所有条件的城市不超过2-3个,成功概率依赖30%必然性与70%运气 [48][52][56][65] 模式比较与长期意义 - **与传统招商对比**:传统模式依赖土地税收,10年累计收益177亿元且不可持续;衢州模式10年收益134亿元,但30年收益可达1200亿元,为传统模式的3倍,且具备持续增长性 [68][92] - **战略升级**:从“单个企业招商”升级为“产业生态构建”,通过并购关键节点企业掌控全产业链话语权,目标成为全球新材料产业中心,预计5年内产值突破2000亿元 [82][90][93] - **核心启示**:后发地区需从被动招商转向主动并购,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注重长期产业生态而非短期GDP,衢州案例重新定义了区域发展的资本逻辑 [91][92][93]
创建“长三角创投新势力”之城:衢州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8:07
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成效 - 2023年高规格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成为区域产业转型助推器,超100家机构洽谈合作,促成项目合作签约62个,金额超500亿元,落地转化率持续攀升 [2] - 第二届大会于2024年11月举行,策略为“资本当主角,政府做服务”,邀请200余位高能基金、投资机构等代表参加,带动项目落地 [17] - 在长三角30个创投新势力城市中排名从2019年第20位提升至2024年第6位,基金年投资额超1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达21家 [17] 产业发展战略与定位 - 2021年浙江省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衢州坚定选择“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 [5] - 2020年GDP为1639亿元,约为杭州十分之一,工业长期依赖氟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 [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面提升‘五链’融合驱动力”列为首要任务,2024年报告中位列第二 [15] 新兴产业发展与成效 - 通过氟化工衍生锂电新材料领域精准招商,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错位竞争 [5]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形成硅片、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产业集群 [6] - 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5.5%、13.4%、12.9%、10.1%,均快于规上工业增速 [15] 基金招商模式与资本运作 - 探索“国资掌舵、市场协同”产业资本招商新模式,以国有资本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 [8][9] - 形成“政府产业基金+国企投资基金+产业并购母基金”的“3+N”母基金矩阵,基金集群规模从2021年150亿元增长至超1000亿元 [10] - 标志性案例为衢州国资入主新湖中宝(后更名衢州发展),并以其为平台收购全球ITO靶材龙头先导电科 [9] “五链融合”与服务体系建设 - 2022年提出“五链融合”模式,以服务链串联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 [14] - 围绕六大重点产业运行“八个一”工作体系,包括一名“链长”、一名院士专家、一批链主企业等 [14] - 推出“企呼我应”平台、“亲清半月谈”等机制,高效解决企业问题 [14]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2025年7月印发《衢州市以“五链”融合为抓手打造“中国氟谷”行动方案(2025—2030年)》,推动氟化工产业向更高价值领域攀升 [6] - 衢州国资斥资25亿元战略签约引进普洛斯算力中心项目,释放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利好信号 [6]
创建“长三角创投新势力”之城:衢州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7:33
产业资本招商模式 - 衢州探索出以“国资掌舵、市场协同”为核心的产业资本招商新模式,以国有资本为杠杆引导关键产业资源配置 [8] - 通过构建“政府产业基金+国企投资基金+产业并购母基金”的母基金矩阵,形成“3+N”基金体系,投资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 [9] - 基金集群规模从2021年的150亿元增长到超1000亿元,促成项目合作签约62个,金额超500亿元 [1][9] 产业发展战略与成效 - 衢州坚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通过从氟化工衍生锂电新材料,再延伸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路径实现错位竞争 [3]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以硅片、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为主的产业集群,并布局上下游环节 [4] - 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15.5%、13.4%、12.9%、10.1%,均快于规上工业增速 [13] 具体资本运作案例 - 衢州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并更名为衢州发展,以其为平台发起对全球ITO靶材龙头先导电科的收购 [8] - 普洛斯算力中心项目落地,衢州国资斥资25亿元战略签约,释放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利好信号 [4] 区域竞争力构建 - 提出“五链融合”模式,以服务链串联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提升产业决策与服务专业水平 [12] - 在长三角30个创投新势力城市中排名从2019年第20位提升至2024年第6位,基金年投资额超1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达21家 [16]
四川绵阳5亿并购撬动近100亿产业!“并购招商”成县域产业发展“秘密武器”?
搜狐财经· 2025-07-06 18:35
梓发产投集团债券发行 - 梓发产投集团成功发行5亿元5年期非公开公司债券,票面利率2.60%,全场认购倍数2.34,创绵阳市同主体评级存续债券最低利率[1][2] - 此为国务院"35号文"出台后四川省首单区县级国企新增公司债[1][2] - 发行主体梓发产投集团为三台县最重要的产业投资运营主体,AA评级,由三台县国资办100%持股[4] 公司业务架构 - 梓发产投集团形成产业投资、建设运营、乡村振兴三大功能定位[4] - 业务涵盖大健康、新能源、股权投资、工程施工、园区运营、农业投资、林业投资七大板块[4] - 2024年三台县国资办将11家公司股权划转至梓发产投集团完成资源整合[5] 并购招商模式 - 三台县通过平台公司斥资5亿元收购铜业上市公司9.98%股权实现控股,并与上市公司资产并表[6][7] - 被收购上市公司当前市值超60亿元,子公司已在三台县投资建设ACC/AEC高速铜连接生产线和年产4万公里通信铜缆项目[9] - 两个衍生项目总投资1.549亿元,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7.22亿元[9][10] - 该模式使农业县三台直接获取成熟技术团队和市场渠道,缩短产业培育周期[10] 资本运作成效 - 三台县用5亿元撬动近百亿产业链,实现"控股企业-配套企业-衍生项目"三级裂变[10] - 并购后上市公司子公司联合其他企业成立新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上市公司子公司持股41.66%[9] - 通过"资产并表+反向装填"财务运作构建新型政府资产负债表[11]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市值30亿元以下A股上市公司约1200家,其中超八成实控人为个人[21] - 2024年以来已有超20家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由个人变更为地方国资系统[21] - 浙江台州等地已出台政策鼓励国企投资入股上市公司[22] - 整合上市成为地方政府并购招商新模式,通过并购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达到上市标准[22] 成渝地区推进情况 - 成渝招商助推中心已组建"并购招商工作专班",联合券商、律所等专业机构[23][24] - 专班已接受15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委托处理收并购事宜[24] - 成都召开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聚焦产业强县、人才兴县、机制活县[13][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