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链融合
搜索文档
创建“长三角创投新势力”之城:衢州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8:07
以产业发展重塑城市竞争力 翻开地图,衢州北接杭州,东邻金华,西连江西上饶,南靠福建南平,是地理版图上的"四省边际中 心";但在经济版图上,它更像一个"洼地"——2020年GDP仅1639亿元,约杭州的十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短板,尽管坐拥巨化集团这家化工巨头,但衢州工业长期依赖氟化工、建材等传 统行业,对优质资源要素、高端项目人才的集聚力、吸附力不强,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 转折发生在2021年。浙江省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各地市明确产业定位。衢州的选择非 常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战略定了,衢州的路径怎么走?彼时,浙江省各个城市都围绕此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衢州如 果不能抓住此番机遇,将难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城市竞争力的跃升。 记者丨陈归辞 编辑丨李果 2023年,衢州以一场高规格的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正式向长三角创投圈递出城市新名片。两年来,这场 会议不仅成为资本认识衢州的窗口,更成为区域产业转型的"助推器"——超100家机构来到衢州洽谈基 金合作,促成项目(基金)合作签约62个,金额超 500 亿元,落地转化率持续攀升。 然而,作为创新与资本共舞的热土,长三角从来不 ...
创建“长三角创投新势力”之城:衢州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7:33
2023年,衢州以一场高规格的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正式向长三角创投圈递出城市新名片。两年来,这场会议不仅成为资本认识衢州的窗口,更 成为区域产业转型的"助推器"——超100家机构来到衢州洽谈基金合作,促成项目(基金)合作签约62个,金额超 500 亿元,落地转化率持续 攀升。 然而,作为创新与资本共舞的热土,长三角从来不缺"优等生"——杭州的数字经济、苏州的生物医药、合肥的"风投之城"模式早已名声在外, 亦是衢州产业招引上的直接竞争对手。珠玉在前,衢州在未来如何赢下优质项目的招引战?产业资本招商成为其近年来着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新 路径。 以产业发展重塑城市竞争力 转折发生在2021年。浙江省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各地市明确产业定位。衢州的选择非常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战略定了,衢州的路径怎么走?彼时,浙江省各个城市都围绕此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衢州如果不能抓住此番机遇,将难以实现地区 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城市竞争力的跃升。 从衢州的实践过程看,其逐渐在新兴赛道找准了发力点:通过氟化工衍生的锂电新材料领域精准招商,集聚一批优质企业,再由动力电池顺势 延伸至以新能源汽车配件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 ...
崛起之路——长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密码”之一
长沙晚报· 2025-10-27 11:26
产业集群总体成就 - 长沙已拥有6个国家级、10个省级(湘字号)、5个省级培育对象产业集群,累计总数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 [1] - 在2025年湖南省产业集群竞赛中,长沙参赛集群取得13进9的成绩,总体突围率约70%,其中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决赛5进4,中小特色产业集群决赛2进2,培育对象6进3 [1] - 长沙“强链壮群 打造制造业发展新高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成为全国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典型范例 [17] 产业发展战略与机制 - 长沙自2017年起率先全国首创“链长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2][7] - 形成“五长联动”机制(链长牵总、校长支撑、行长帮扶、盟长搭台、基金董事长赋能)和“五链融合”(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的长沙模式 [8] - 构建了“顶层设计—协同机制—园区承载”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并以“两清单、两增量”为抓手推进“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 [11] - 17条产业链集中了全市60%以上规上企业、70%以上规上工业产值、80%以上省市级创新平台 [10]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拥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 [15] -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被工信部列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三个样本之一,汇聚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5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及500余家主机和零部件企业 [5][15] - 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形成以飞腾、鲲鹏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为主的“两芯一生态”体系,其“六机七芯”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15]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长沙县数控磨床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岳麓区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2025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 [16] - 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拥有12个销售额过亿元的拳头品种 [17] - 长沙县数控磨床产业集群研发的数控曲轴磨床、数控凸轮轴磨床精度达微米级,打破国外垄断 [17] 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冲刺的举措 - 从技术创新、生态协同、国际布局三个维度发力,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 [20] - 强化高端创新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落户 [20] - 实施工业企业“千百十”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培育库,开展“一对一”指导 [21]
济宁兖州:“五链”融合重构区域创新发展生态
中国发展网· 2025-10-20 16:49
中国发展网讯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以系统思维推动"五链"深度融合,通过机制创新破除要素 壁垒,依托平台聚合实现链式协同,初步形成了"产业链牵引、创新链驱动、人才链支撑、教育链赋 能、金融链保障"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人才+平台+项目"引育模式,每年引育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推动工业技师学院实行"订单式培 养",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培训基地10余家,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设立科技金融"白名单", 落实税收优惠,今年备案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5亿元。 校地融合,聚能共赢拓展路径 兖州区打破传统条块分割,推进人才、教育、产业、科技、金融"五链"一体化发展。出台《"五链融 合"协同机制工作方案》,建立"链长+专班+部门+企业"联动机制,围绕重点任务制定清单,实行"月度 清单+季度调度+年度考评",推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一体化配置。 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建129家研发中心与产业基地。西安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兖州分园聚 焦"研发—转化",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侧重"人才—产业",构建"飞地研发、本地转化"体系,推动 50余项重大研发项目实现产业化。 实施"才聚 ...
“五链”融合,济宁以人才为翼筑发展之基
齐鲁晚报网· 2025-10-16 16:23
人才引进与培育 - 围绕15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6条重点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今年新引进青年人才3.1万人 [3] - 启动“校企双聘”博士专引计划 发布第一批16家企业20个博士岗位招引计划 [3] - 全市博士后平台达108家 包括29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79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累计招收博士后391人 [3] - 近三年新增企业工程师2.3万人 今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4万人 [3] 教育链与人才供给 - 支持4所院校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 [4] - 与清华大学共建三处乡村振兴工作站 吸引31所高校570余名师生参与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28项 [4] - 全市技工院校学生规模达3万余人 新开设工业机器人等13个新兴专业 累计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450个 [4] 创新链与人才活力 - 实施柔性引才用才项目 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10个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200余项 创造经济效益4.2亿余元 [5] - 36名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 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及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项目1项 [5] 金融链与人才生态 - 对全职引进及自主创业的博士、硕士等青年人才给予引才补贴和家庭奖励 [6] - 实施“创业济宁”五大行动 今年扶持企业181家、创业者2261人 [6] -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3类绿色通道服务 包括就医、交通、子女入学、信贷支持等 [6]
长株潭汽车产业加速驰骋
长沙晚报· 2025-09-28 21:38
产业活动与签约合作 - 长沙市举办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活动 主题为协同创新共赢未来 180余家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出席 旨在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1] - 现场举行多轮签约 覆盖招商合作产学研协同和区域联动 湖南烽润塑业湖南精睿科技晶瑞电子三大项目落地 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 为比亚迪长城小米等整车企业提供本地化配套服务 [2] - 湖南大学与湖南晓光汽车模具中南大学与湖南普斯赛特光电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与湖南金润电液控制系统达成校企合作 围绕汽车模具研发和半导体光器件应用开展联合攻关 [2] 技术创新与智库支持 - 12名专家获聘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智库首批专家 包括湖南大学教授徐世伟长沙理工大学教授胡林和北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罡等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 学界业界专家在活动中探讨技术前沿话题 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技术提升破除行业竞争内卷和高分子涂层性能优化等 [3] 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现状 - 长株潭地区协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升级 形成新能源客车乘用车专用车同步发展格局 长沙布局两大整车集聚区和多个配套产业集聚区 [7] - 长沙1至8月整车产量超60万辆 同比增长15.7%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80% 同比增长12.5% 成为产业增长主引擎 [7] - 长沙推动五链融合和五长联动机制 从投资服务创新等多维度为产业转型保驾护航 [7] 重大项目与政策支持 - 广汽埃安长沙工厂实现埃安UT新车量产 年内饱和生产 预计创造年产值超150亿元 比亚迪长沙工厂腾势D9第25万台量产车下线 [8] - 长沙发布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目标 计划2026年建成中部首个应用生态示范标杆 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接入智能网联车辆超1万辆 [8] - 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株潭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工信部商务部出台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8]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 湖南精睿科技项目落地将带动本地模具钢材模具开发设计和精密检测等配套产业发展 打造从模具开发到零部件制造的产业链闭环 [2] - 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将整合要素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共拓全球市场 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并提升配套能力和产业集聚度 [9]
“中原医科城”跑出“加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16 15:45
产业发展现状 - 中原医科城已吸引263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注册落地,88个重点项目签约入驻[1] - 区域内汇聚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央企,碧迪医疗、飞利浦等跨国企业,以及复星医药、正大天晴等15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3] - 龙头企业瑞贝医疗在建智能康复设备制造中心,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万余台(套)国产化智能康复辅助器具[3] 重大项目进展 - 郑州拱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耗材研发生产销售基地"项目占地75亩,总投资3亿元,投产后产品将覆盖中西部并出口"一带一路"国家[3] - 河南医学科学院已建成11个临床研究所,落地4家省级实验室[6] - 区域内企业研发周期因全链条服务可缩短30%以上[6] 区域发展规划 - "双鹤湖科创走廊"规划面积东西长20公里,辐射面积200余平方公里,串联四大片区[1] - 推进"五链融合"(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形成"医研、医教、医疗、医工、医药"的"五医"循环发展模式[6][8] - 计划到2025年建成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8] 基础设施配套 - 区域内"八纵五横"主干路网全面形成,郑许城际铁路开通运营[8] - 已建成6000套人才公寓,梅河芳邻配套商业等生活设施将于9月投入运营[8] - 国际交流中心(星级酒店)即将投入使用,同步引入郑州外国语高中等优质教育资源[8]
天河招商拼生态:上半年新引高质量产业项目180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6:06
招商引资成果 - 天河区上半年新引进高质量产业招商项目180个,包括百亿级项目2个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重大项目50个 [1] - 重点引入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标杆项目,为地区发展积蓄后劲 [1] - 项目紧扣"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6个现代服务业 [3] 重点项目落地 - 广东恒健创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从事实业投资和创业投资 [2] - 中交冷链(广州天河)智慧产业园项目奠基,预计达产年营收及工业产值超120亿元 [2] -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中免市内免税品(广州)有限公司成立 [2] - 领信数科落户广电平云广场,成为天河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安全发展领域新力量 [3] - 瑅盛生物医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开发适合中国实体肿瘤患者需求的免疫治疗方法 [3] 产业生态建设 - 天河计划每年投入超10亿元培育新兴产业和优化传统产业 [4] - 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的产业生态 [8] - 广州国际金融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园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8] - 小鹏汽车总部园区即将亮相,助力打造千亿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8] 招商策略创新 - 发布招商引资"11条",构建全区一盘棋大招商体系 [6] - 建立常态化校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7] - 依托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以商引商" [7] - 市区、国企、各部门、社会方形成联合作战招商体系 [7] 营商环境优化 - 成立"益企共赢计划"服务站,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9] - 组织各类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和金融超市 [9] -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一站式政务绿色通道 [9]
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
机器人圈· 2025-06-27 18:05
天津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案 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实现"两创融合"显著成效:产生1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全市科创基金规模达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 [5]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生物制造、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集聚 [5] 科技供给强化 - 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应用类科技项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企业专家占比不低于60%的项目验收标准 [7] - 推广"揭榜挂帅"模式:企业牵头产学研项目,市级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由企业主导 [7] - 试点企业主导验收机制:企业出资超50%的项目可主导验收流程 [7] 科技成果转化 - 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每年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灵活采用收益分成等机制 [7] - 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2027年前新增20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平台、30家检验检测平台 [7] - 京津冀协同对接:每年引进100项中科院成果,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推动千个团队与企业对接 [8] 企业创新培育 - 梯度培育体系:2027年目标为4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8] - 研发投入激励: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显著提升,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3% [8][9] - 产学研联合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型科研仪器向中小企业开放 [8] 载体平台建设 - 天开高教科创园: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推动南开、天大科技园升级国家试点 [8] - 京津冀协同载体:强化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 [9] - 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采用会员制服务中小企业技术需求 [9] 生态体系优化 - 科技金融联动: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投资体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10] - 人才机制创新:每年选派800-1000名科技特派员,扩大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培养规模 [10] - 应用场景驱动:每年发布100项技术创新场景清单,包括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 [10] 机器人行业动态 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成为焦点:院士及专家探讨微纳感知、人形机器人智能发展挑战 [13] - 仿生技术突破:松鼠仿生机器人解决复杂地形跨越问题 [13] 市场表现 - 上市公司分化:2024年75家机器人企业年报显示业绩承压,部分企业领跑港股赛道 [13] - 量产趋势:人形机器人价格战爆发,产业重构加速 [13] 国际进展 - 创新应用: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等新型装置涌现 [13] - 前沿研究:折纸制造厘米级四足机器人、昆虫级变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13]
“五链”协同打造营商新高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20:20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内乡县通过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人才主力、政府主推的方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 [1] - 依托牧原集团布局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传统主导产业 [1] - 培育合成生物、生命健康、新能源三大战新产业 目标创建百亿级省级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 [1]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 支持牧原集团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 [1] - 培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6家 [1] - 推进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 拥有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9家省级智能工厂 17家智能车间 [1] 供应链金融与资金支持 - 建成现代猪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累计为上千家牧原供应链企业提供超400亿元金融支持 帮助企业节约资金成本约4亿元 [2] 人才发展机制 - 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机制 围绕"5+3"产业链引才 [2] - 通过职业培训、企业培训、公办培训等方式育才 [2] - 建成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用才 落实住房和补贴政策留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