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导向
搜索文档
 民营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天能控股副总裁李明: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9:02
 民企全球化战略转型 - 全球化逻辑核心从获取市场份额转变为占据价值链高端,从“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导向”[1][3] - 民营企业需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整产业体系筑牢根基,并精准洞察全球产业变革趋势以找准差异化定位[1] - 民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呈现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协同、从产品输出到规则与标准输出的新特点[4]   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 - 今年1—8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进出口总值的57.1%,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3]   企业全球化实践案例 - 北京航天驭星科技通过建设海外地面站形成“基础设施共享+技术标准输出”的合作模式[3] - 宁波欧达光电从单纯光伏组件制造商转型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4] - 泉州鹏泰服饰通过收购多个品牌并在海外设立设计物流团队,实现客户遍布全球[4] - 宁波华孚进出口聚焦工业自动化,拥有500多名研发人员自研原材料设备,业绩连续三年增长[6]   国际竞争核心能力建设 - 企业需将ESG融入研发生产运维全链条以筑牢国际信任基础,并利用绿电直连等工具解决资金链难题[6] - 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6] - 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国际市场准入的核心指标,企业面临欧盟碳关税等壁垒持续升级的挑战[6]   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 知识产权成为出海“必答题”,尤其在欧美市场专利侵权等纠纷频发[7] - TCL科技通过“专利预警+交叉许可+专利池建设”构建防御体系,全球专利储备超11万件,2024年知识产权纠纷胜诉率提升至85%[7] - 企业应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战略层面,提前在目标市场布局专利商标,并借助行业协会等平台降低应诉成本[7]
 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36氪· 2025-09-15 14:54
 大会概况 -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于9月10日在厦门举办 与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合作 主题为"精耕时代 潮涌嘉禾" [1] - 大会聚焦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先进制造 新能源 大消费五大核心赛道 探讨政资产三方协同机制以破解产业痛点 [1] - 36氪合伙人李政发表《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主题演讲 分享行业动态与趋势 [1][3]   投资市场趋势 - 投资市场整体回暖 募资端数量和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 投资端1-8月投资项目数同比增长20% 募资数量同比增长1.6% [3] - 36氪平台融资新闻报道量和新项目融资首发量均增长10% 显示募资与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3] - 出资结构向国资倾斜 已披露的8000多亿元募资规模中国资占比超68% 接近70% 非国资不足三分之一 [3] - 产业资本作用凸显 包括国资背景产业资本和A股上市公司等大企业产业资本 [3][4] - 投资方向聚焦"自主可控"与"科技攻坚" 关注专利情况 团队背景 技术参数 良品率等硬核指标 而非商业模式和用户规模 [4]   五大热门赛道 - AI赛道从概念热转向落地价值兑现 进入AI应用落地元年 资本向具备落地能力的AI企业倾斜 如DeepSeek等大模型企业 [4] - 具身智能成为AI链接物理世界的核心载体 以机器人为代表 上游关节 动力马达等零部件企业获产业资本支持 中游研发企业和全平台模式成为焦点 [5] - 低空经济布局加速 虽未形成完整商业模式 但多地启动产业尝试 随着适航证获取 爆发期渐近 低轨卫星等支撑领域值得关注 [5] - 新能源与新材料是长期看好的科创基石 新能源应用场景拓展 如93阅兵装甲车坦克采用新能源动力 新材料如可控降解塑料涉及全球生态问题 [5] - 生物制药与AI深度融合 AI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 国内企业利用AI进行靶点寻找和靶向药研发 研发周期从1-10年缩短至1-3个月 [6]   行业价值导向重塑 - 叙事逻辑从商业模式转向技术颗粒度 关注技术参数 专利水平 团队专业背景 投资更看重技术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市场表现 [6] - 产业生态从丛林法则转向生态协同 企业需与国家队合作 与上下游对话 在生态体系中定位 聚焦细分领域通过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6] - 从业者心态从估值狂欢回归理性务实 认可20%-30%年化增长 50%属优秀的稳健模式 减少对高估值渲染 聚焦营收毛利等真实经营数据 [7]
 如何选公司?林园:坚持价值导向!警惕那些炒概念、炒热点的行为
 新浪基金· 2025-08-21 17:58
 市场行情 - 沪指在8月21日创下新高,逼近3800点 [1]   选股策略 - 投资策略应始终坚持价值导向,重点评估企业是否具备与股价相匹配的内在价值 [1] - 头部及大市值公司相对风险较低 [1] - 建议投资者警惕炒作概念和热点股的行为,并指出全球市场中热点轮动长期存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