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运输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无人机入局,快递物流行业如何成为前沿科技落地的试验场?
新华网· 2025-09-14 12:17
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 交通运输部审议通过《"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创新应用 [1] - 这是继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之后 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又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1] 物流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展 - 快递物流已演进为城市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应用让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迎来质变 [1] - 无人机运输 智能机器人 算法调度等场景正逐渐构成中国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 [1] - 国务院《意见》明确将物流列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的关键领域 运输物流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智能化升级 [2] 物流行业规模与增长数据 - 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1750亿件 同比增长20% 连续11年全球第一 [2] - 2025年1-7月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01.9万亿 全年有望突破400万亿大关 [2] - 科技产品在物流领域应用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关高技术产品物流量增速超过15% [2] - 服务机器人物流量增长15.6% 工业机器人物流量增长14.2% [2] 低空经济发展前景 - 2025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 国家层面将低空物流纳入交通网络规划 [3] - 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 [3] - 低空物流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330亿元跃升至2029年的1900亿元 [3] 无人机物流应用案例 - 无人机突破地形与路网限制 重构时效标准与服务边界 [4] - 在偏远地区无人机成为普惠服务关键基础设施 实现4分钟完成5公里山区直线运输 [4] - 截止2025年 美团无人机在深圳 北京等城市开通55条航线 累计完成订单超52万单配送 [4] 地面机器人应用发展 - 机器人军团深入仓储与末端环节 实现效率跃升与成本重构 [4] - 梅卡曼德AI+3D视觉引导机器人能够精准抓取随意堆叠的快递包裹 最快抓取速度达1.2秒左右来回一次 [4][5] - 新石器低速无人车实现无人零售和快递配送 [5] 物流自动化设备市场预测 - 2025-2028年物流无人车保有量将进入爆发期 年均增速超60% [5] - 到2028年总部署量将超20万台 [5] - 2025年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 [5] AI智能调度系统作用 - 基于AI的智能调度系统正成为行业"智慧大脑" 通过大数据分析 实时路况感知和动态需求预测自动生成最优配送路线 [5] - AI智能体能够7x24小时监控运营细节 主动识别风险和优化点 解放人力资源 [6] - 在冷链运输等特殊场景中 AI智能物联监控体系为食品安全筑牢防线 解决在途温控黑箱等问题 [6] 行业转型本质与影响 - 物流智能化转型是数据智能与实体网络深度融合的成果 [3] - 行业从"拼人力"转向"拼算力""拼科技" [2] - 人的角色将从"执行者"转变为"规划师"与"决策者" [6] - 物流配送从"送达"升级为"精准送达" 安全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 普惠从"可及性"深化为"体验优化" [3]
陈济丁:内畅外联促交通运输提能增效
经济日报· 2025-08-15 08:02
交通运输市场现状 - 已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4.8万公里、高速公路网19万公里、邮政快递网及世界级港口群,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600万公里[1] - 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1%,通过专项行动降低运输成本约2800亿元[1] - 存在跨区域联通堵点、物流运行质效不高、服务质效不足、制度规则不统一等问题[1] 政策导向与战略要求 - 202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提出"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2] - 需以国内大循环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不确定性,重点推进内联外畅和软硬联通[2] - 提升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建设韧性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2] 区域协同发展措施 - 加快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贯通提质,促进沿海与内陆地区融合联通[3] - 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多通道联通及城市群快速交通网络建设[3] - 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3] - 实施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扩能升级,基本破除跨省航道碍航节点[3] 物流效率提升路径 - 推动交通物流要素向制造业集群延伸,促进设施联通与数据共享[4] - 培育新型物流集成商,提供精细化供应链服务[4] - 制定多式联运管理制度和"一单制""一箱制"技术标准[4] - 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发展直达货运班列并拓展高铁快运功能[4] 服务转型与消费促进 - 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景区客流运力动态监测机制[4] - 拓展自动驾驶/低空运输等新兴消费场景,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4] - 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在公路沿线/城市周边建设充换电站[4] 市场监管机制优化 - 完善中欧班列/民航航线价格补贴机制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5] - 严格执行全国统一货车超限超载认定标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5] - 推动船舶检验全国通检互认,统一检验流程和标准[5] - 健全网约车/网络货运等新业态监管规则,实施包容审慎监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