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纳税

搜索文档
壹快评丨刘晓庆未在同一地方跌倒两次,明星依法纳税方为正道
第一财经· 2025-08-08 22:06
刘晓庆税务核查事件 - 演员刘晓庆及其成立的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被举报涉嫌偷逃税 经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核查未发现涉税问题 [1] - 2002年刘晓庆公司曾因偷逃税被查 此次未发现问题体现其依法纳税意识提升 [1] - 事件提醒公众人物依法纳税是"护身符"和"事业护城河" 当前税务监管力度和违法成本显著提高 [1] 文娱行业税务监管趋势 - 2018年以来税务部门查处多起明星网红偷逃税案件 涉及金额达千万至上亿元 涉事者需补缴税款并面临0.5-5倍罚款 多数因此淡出行业 [1] - 2018年影视行业自查申报税款达117.47亿元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 查补税款超30亿元 [2] - 2023年6月国务院出台新规强化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 要求平台报送主播身份及收入信息 税务大数据监管能力提升 [2] 行业合规建议 - 明星艺人和网络主播应守住合规经营底线 依法纳税是持续发展的正道 [3] - 税务部门通过法规完善和跨部门协作持续加强文娱领域税收监管 偷逃税行为风险收益比显著恶化 [1][2]
刘晓庆被举报偷税漏税,官方通报!
券商中国· 2025-08-08 12:38
税务核查结果 -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对王某举报刘某庆及相关企业涉税违法事项核查后未发现涉税问题 [1] - 税务部门强调将加强税收监管并优化服务以促进合规经营和诚信纳税 [1] - 刘晓庆回应称税务核查未发现涉税问题并表示将继续依法诚信纳税 [1] 其他市场动态 - 美联储发布重大声明引发市场关注 [4] - A股两融余额时隔十年再次突破2万亿 [5] - 多重利好因素推动市场全线大涨 [5]
官方披露: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360余起,查补30多亿元
凤凰网财经· 2025-07-28 23:51
税收收入情况 - "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 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0%左右 [2] - 其中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 比"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多13万亿元 [2] 个人所得税改革成效 - 2023年个税汇算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人数达1.19亿 较2020年增加55% [2] - 2023年个税减税金额近3000亿元 较2020年的1160亿元增长156.5% [2] - 年收入居前10%的群体缴纳个税占比约九成 综合所得年收入12万元以下的个人基本无需缴税 [3] - 30-55岁中青年是主要受益人群 人数占比超八成 享受减税金额占比超九成 [3] 税收监管执法 - 累计曝光60余起网络主播 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 [3] - 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360余起 查补税款30多亿元 [5] - "十四五"期间累计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 查补税款269亿元 [5]
国家税务总局: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360余起 查补税款30多亿元
快讯· 2025-07-28 13:14
税收监管与个税改革成效 - 国家税务总局累计曝光60余起网络主播、文娱领域从业人员偷逃税案件,强化依法纳税观念 [1] - 今年个税汇算中超过1亿纳税人申请退税1300多亿元,700多万纳税人自行申报补税480余亿元 [1] - 新个税制度通过退税与补税机制体现法治规范和公平正义 [1]
偷税“妙招”难逃法律严惩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8
房地产行业税务监管 - 浙江天台和大连普兰店查处两起房地产公司恶意逃税案 欠税金额大且故意隐匿收入 大连企业2019年12月以来累计欠税3616.66万元 [1] - 企业通过新开立银行存款账户不备案方式转移资金逃避缴税 税务部门4次送达催缴通知书并多次约谈负责人仍不履行义务 [1] - 税务部门加大涉税违法案件曝光力度 严查隐匿未开票收入 虚列研发费用 拆分经营 阴阳合同等技术手段逃税行为 [1] 税收监管体系升级 - 多部门数据共享和协同治税使涉税违法行为难以遁形 精准有力的税收监管让传统偷税手段失效 [1] - 税务部门构建"数据画像+事前提醒+精准辅导"全链条管理模式 利用大数据加强企业风险排查 [2] - 通过纳税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打造"守信者受益"环境 增强企业合规经营意识 [2] 企业税务合规建设 - 依法纳税是享受税费优惠和便捷服务的基础条件 诚信企业往往具备更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治理体系 [2] - 需将税务合规要求嵌入生产 研发 销售各环节 提升财务管理数字化水平以实现精准风险预警 [3] - 为新办企业提供"开业第一课"培训 为小微主体提供精细化个性化辅导 [2] 行业发展趋势 - "精准监管+精细服务"模式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使办税缴费更便捷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2] - 依法纳税自觉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智慧选择 诚信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索要发票“小事”不小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9
税务合规与发票管理 - 湖南怀化一家物业公司通过"公账私存"方式隐匿收入196万元 利用个人账户收取公司收入且不开票不入账 少缴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1] - 发票是税务稽查的重要线索 该公司因长期不开发票引发群众举报最终被查处 [1] - 数字化电子发票已全国推广 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获取电子发票 [2] 消费者权益保护 - 商家常用"税控系统升级""财务外出"等理由拒开发票 导致消费者维权时缺乏消费凭证 [1] - 部分商家推出新拒票话术 如"消费金额未达开票标准""团购优惠价不能开票"等 [3]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经营者必须依法出具发票 消费者有权通过12366热线或电子税务局举报拒开发票行为 [2][3] 市场秩序维护 - 企业通过隐匿未开票收入偷税 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对诚信纳税企业造成不公 [2] - 消费者每索要一次发票 即是对涉税违法行为的监督 有助于维护法治化税收环境 [2] - 公平税收营商环境需要社会共治 消费者可通过索要发票参与税收监督 [3]
引导诚信经营 促进健康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2 11:18
企业合规经营实践 - 日喀则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连续5年获"A级纳税信用单位"称号,通过定期税务自查自纠机制完善税务管理内部制度[1][2] - 西藏藏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近三年药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500余万元,将依法诚信纳税贯穿税务管理各环节[3][4] - 日喀则圣康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通过战略合并焕发生机,员工队伍以大学毕业生为主,注重规范化专业化发展[6][7] 纳税信用激励机制 - A级纳税信用单位可获得电费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通道等政策支持,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招投标、融资贷款优势[4] - 桑珠孜区税务局依托"珠峰税费服务站"点对点宣讲信用等级,对信用良好纳税人采取激励措施,帮助信用较低企业改进经营错漏点[4][5] 税务服务创新 - 日喀则市税务系统开展线上咨询、上门辅导等多样化税收宣传活动,通过"一对一"辅导培养企业合规意识[6][7] - 税务部门2025年将围绕"税收·法治·公平"主题优化服务,引导经营主体诚信纳税合规经营[7] 行业经营数据 - 西藏藏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传统藏药年生产能力达2亿粒,产品销往河北、山西、东北等地[3] - 日喀则圣康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每日生产十万余份糕点,供应日喀则市1143所学校[6]
对涉税违法行为“零容忍”!税务部门曝光3起隐匿未开票收入偷税案件
新华财经· 2025-06-10 21:49
税务部门查处偷税案件 - 税务部门公布3起隐匿未开票收入偷税案件 涉案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款、设置内外两套账、虚假纳税申报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1] - 海南欧丽家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通过个人账户收取销售收入、设置内外两套账等方式隐匿未开票收入 少缴税费共计1256.98万元 被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约2900万元 [1] - 重庆多笠原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个人账户隐匿销售收入、设置内外两套账等方式隐匿未开票收入 少缴税费共计699.07万元 被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约1400万元 [2] - 怀化泰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个人账户收取公司收入等方式隐匿未开票收入 少缴税费共计196.58万元 被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393.04万元 [2] 偷税行为的影响 - 隐匿未开票收入常见手段为使用现金交易不开具发票、个人账户收取销售款等 重庆税务部门曝光的案件中仓库管理人员电脑里的销售明细台账记录了超4千万元的货品销售数据 超过纳税申报收入的40倍 [3] - 偷税行为严重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 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严重危害了国家税收安全 [3] - 偷税行为侵蚀了国家的税基 减少了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 影响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引发市场不正当竞争 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 税务部门监管趋势 -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明显加大了涉税违法案件的公布力度 截至目前已陆续公布了超150起典型案件 [4] - 典型案件的曝光彰显了税务部门对涉税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打击态度 释放出坚定维护公平公正的税收经济秩序 坚决保障守法者权益 坚决维护国家税收安全的强烈信号 [4]
今天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正确的回答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5-28 00:33
企业家角色与市场经济 - 企业家需具备爱国、本土创新和社会回报特质,但核心是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必须确保企业盈利[1] - 企业家的言论和行动重要,但对财政而言,合法经营和依法纳税更为关键[1] - 曹德旺捐款超百亿体现社会回报,但反对提高员工薪资,反映其作为"理性人"的经济理性[1] - 董明珠公开表示不用海归,但格力研发团队中海归占比8%,且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为境外资本,显示营销策略优先[1]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 东村个体工商户达1.25亿户,民营企业超5700万户,构成GDP、税收和就业的主要支撑[1] - 民营经济整体而非个别大型企业(如福耀、格力)是东村经济的核心底色[1] 创新与市场环境 - 创新源于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而非爱国情操或行政引导[3] - 王二麻子油条店的成长取决于市场竞争法则,需通过服务优化和创新生存[3] 就业与政策导向 - 中小微企业是东村就业的主要支柱,关税战后就业成为经济首要任务[6] - 政策应减少口号,注重企业微观感受和实际帮扶[6] - 当前需要的企业家是"在寒风中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个体[6] 市场经济规律 - 市场经济依赖自身规律运行,宏观文件指引需与之协调[4]
依法纳税是一道必答题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6
税收违法案件 - 大连一家美容院申报年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远低于增值税起征点,但实际经营收入逾1700万元,超过申报销售收入55倍,未申报收入占经营总收入的近98% [1] - 美容院通过频繁更换银联POS机绑定的商户编号和银行账户进行收款,仅向税务机关报告一个不常使用的银行账户,并将该账户月均入账收入控制在增值税起征点以内 [1] - 部分企业通过注册多家个体工商户拆分经营,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违规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 [1] 税收优惠政策与监管 - 我国实施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激发创新活力,但部分企业通过违法手段骗享政策红利,破坏市场秩序 [1] - 税收大数据应用和多部门联动加强税收监管,违法企业需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和罚款,并面临纳税信用降级,在发票领用、资质审核、融资授信等方面受限 [2] - 系列税费优惠2024年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6万亿元,推动高质量发展,96%的办税缴费事项可网上办,"政策找人"机制降低企业获取政策红利的成本 [3] 企业经营与合规 - 部分经营状况良好、销售收入增长快的企业骗享税收优惠,本可通过合规经营成为典型企业,却因税收违法成为典型案例 [2] - 企业应着眼长远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将精力集中到创新发展提质升级的正道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