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媒体

搜索文档
「玩花活儿」救不了汽车之家
36氪· 2025-09-01 21:36
核心观点 - 汽车之家面临媒体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和竞争加剧的困境 正通过AI技术和新零售转型寻求突破 但线下高成本投入和盈利模式尚未得到验证 [4][5][2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7.581亿元 同比下降6.14% [7] - 第二季度净利润4.157亿元 同比下降20.79% [8] - 净利润连续多季度大幅下滑 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降幅达28.25% [8][9] - 媒体服务收入2.794亿元 同比暴跌35.46% [10] - 媒体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中报的28.29%降至2025年中报的16.24% [10] 业务结构变化 - 媒体业务下滑主因燃油车厂商减少广告支出 转向高转化效率的效果类广告 [11] - 新能源车企增加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预算 多元化渠道投放策略削弱传统垂媒价值 [11] - 线索业务面临隐忧 2024年华为因费用与效果不匹配暂停合作 经销商对会员费用上涨最高达93%表示不满 [12] 竞争格局 - 懂车帝(字节跳动)与易车(腾讯)持续加大资源投入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11] - 专业汽车自媒体和独立创作者通过实测、场景化内容吸引用户 主机厂直接经营社交平台构建用户连接 [11][12] 战略转型 - 海尔以18亿美金收购43.0%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布局智慧出行领域 [5][21] - 在全国30多个城市落地120家"空间站"和"车卖场" 提供多品牌集中展示与沉浸式体验 [14] - 引入AI智购买手、3D全息车模、VR大空间沉浸式电影等技术提升线下体验 [14][16] - 二季度营业成本5.03亿元 同比暴涨45.4% 主因下沉市场创新业务的高交易成本 [19] 转型挑战 - VR沉浸式电影等应用被部分用户认为形式大于内容 对购车决策帮助有限 [17] - 多品牌同场销售引发品牌方对调性维护和渠道管理的顾虑 [19] - 线下空间站采用保价承诺和强折扣的低价策略 但难以建立用户粘性 [19] - 新零售商业模式尚未实现规模化盈利 长期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周期面临市场审视 [19] 历史沿革 - 2016年中国平安从澳洲电讯接手后 尝试构建"内容+工具+交易"闭环与车生态圈协同 [21] - 2021年自媒体爆发导致媒体业务收入降幅扩大至41.78% 智慧化转型未走通 [22] - 2016-2023年经历三次CEO变更 战略连贯性和业务稳定性受挑战 [22]
汽车之家再次易主 18亿美元“卖身”海尔后将走向何处?
经济观察报· 2025-09-01 19:24
交易概览 - 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以约18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3.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 - 交易完成后中国平安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5.1%股份,保留董事会席位 [2] - 此次交易于2025年8月28日完成交割及董事会改组 [2] 海尔战略布局 - 卡泰驰控股成立于2022年11月,注册资本6.8亿元,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和车后服务 [2] - 业务涵盖二手车全周期服务、个性化定制和基础设施服务三大板块 [2] - 2021年与上汽、奇瑞合作打造数控管理汽车生产线 [3] - 2024年7月上线二手车智能交互商城并投产苏州张家港整备工厂 [4] - 收购旨在弥补线上流量入口短板,否认造车计划 [2][4] 汽车之家经营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7.581亿元同比下降6.14% [5] - 归属公司净利润4.157亿元同比下降20.79% [5] - 媒体广告业务收入同比暴跌35.46%,占比降至16.24% [5] - 2024年利润降至16.8亿元,较四年前腰斩 [4] - 线索服务业务面临新能源直营模式冲击 [5] 历史股权变更 - 2016年中国平安以16亿美元收购47.4%股权成为大股东 [4] - 平安时期构建媒体服务、线索服务、在线营销三大业务体系 [4] - 管理层更替导致业务运营混乱,遭遇车企投诉 [4] 协同发展预期 - 汽车之家将借助卡泰驰线下门店扩展业务覆盖范围 [6] - 卡泰驰将利用汽车之家线上平台为用户提供线下体验 [6] - 公司推动从汽车垂直媒体向汽车生态平台战略转型 [5] - 日均独立访客数和用户停留时长仍在行业保持领先 [4]
汽车之家再次易主 18亿美元“卖身”海尔后将走向何处?
经济观察网· 2025-09-01 18:30
交易概述 - 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以约18亿美元收购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约43.0%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1] - 交易完成后 平安产险间接持有约5.1%股份并保留一个董事会席位 [1] - 该交易自2024年2月宣告 历时半年完成交割 [1] 收购方战略意图 - 海尔首席品牌官明确否认造车计划 表示收购旨在布局汽车后市场服务 [1] - 卡泰驰控股成立于2022年11月 注册资本6.8亿元 业务聚焦新能源汽车充电和车后服务三大板块 [1] - 卡泰驰已构建线下布局 包括2024年7月上线的二手车智能交互商城和苏州张家港整备工厂 [2] - 海尔后市场核心短板在于线上流量入口 而汽车之家拥有行业顶端的流量和用户数据 [2] 标的公司现状 - 汽车之家创立于2005年 是中国汽车垂直媒体平台"三巨头"之一 [2]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7.581亿元同比下降6.14% 归属净利润4.157亿元同比下降20.79% [3] - 2024年利润为16.8亿元 较四年前"腰斩" [3] - 媒体广告业务收入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暴跌35.46% 占比降至16.24% [4] - 线索服务业务面临新能源汽车直营模式崛起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 [4] 历史股东表现 - 中国平安2016年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股权 旨在提升汽车保险业务 [3] - 平安收购后对管理层进行大换血 业务运营出现混乱并遭车企投诉 [3] - 公司构建媒体服务 线索服务和在线营销三大业务体系 2018年至2020年实现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3] 未来发展方向 - 汽车之家CEO杨嵩表示将推动从汽车垂直媒体向汽车生态平台的战略转型 [4] - 卡泰驰计划整合双方资源 通过汽车之家线上平台拓展线下业务覆盖 [4] - 利用卡泰驰线下门店优势为汽车之家用户提供线下体验服务 [4]
“玩花活”救不了汽车之家
36氪· 2025-08-29 14:44
核心观点 - 汽车之家面临传统媒体业务结构性下滑和激烈竞争 通过海尔收购控股开启AI与新零售转型 但线下高成本投入和盈利模式尚未验证 增长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1][2][14][1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7.58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6.14% [3] - 第二季度净利润4.15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20.79% [3] - 净利润连续多季度大幅下滑: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23.69% 第四季度同比下降28.25% 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9.6% [3][4] - 营业总收入同比持续负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6.11% 第一季度-9.65% 2024年第四季度-6.70% 第三季度-6.90% [4] 业务结构分析 - 媒体服务收入2.794亿元人民币 同比暴跌35.46% [5] - 媒体服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2022年中报28.29%降至2025年中报16.24% [5] - 收入下滑主因燃油车厂商减少广告支出 转向高转化效率的效果类广告 [5][6] - 线索业务面临隐忧 2024年华为因"服务费用与效果不成正比"暂停合作 [7] - 2023年初湖南省汽车商会指出会员费用最高涨幅达93% 引发经销商不满 [8] 竞争环境 - 懂车帝(字节跳动支持)与易车(腾讯旗下)持续加大资源投入 竞争加剧 [7] - 专业汽车自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瓦解传统内容话语体系 [7] - 用户获取信息路径变化 主机厂和经销商积极经营社交平台直接连接用户 [7] 战略转型举措 - 海尔以18亿美元收购43%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1][14] - 重点布局线下"空间站" 在全国30多个城市落地 开设120家车卖场 [9] - 引入AI智购买手、3D全息车模、VR沉浸式电影等技术提升体验 [9][11] - 二季度营业成本5.03亿元人民币 同比暴涨45.4% 主因下沉市场拓展产生高交易成本 [13] - 采用保价承诺和强折扣低价策略获客 但CEO明确表示短期不追求盈利 [13] 历史挑战 - 2016年后经历三次"换帅" 战略连贯性和执行力受影响 [15] - 平安控股时期尝试构建"内容+工具+交易"闭环 但2021年自媒体爆发导致收入利润大幅下滑 [15] - 2024年员工总数锐减至4415人 一年减员1096人 比例约20% [14] - 2024年全年净利润16.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13.85% [14]
汽车之家正式易主
搜狐财经· 2025-08-28 13:34
股权交易 - 海尔集团通过卡泰驰控股以总价约18亿美元收购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约43.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4] - 交易完成后平安产险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汽车之家约5.1%股份,并保留一个董事会席位 [2] - 该交易涉及20亿股公司普通股,对应人民币约130.74亿元 [2] 公司治理调整 - 汽车之家原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吴涛辞任,杨嵩获委任为新的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 [2] - 新CEO明确表示不会因交易裁员,不影响员工岗位稳定及薪酬福利,业务正常运行 [2] 战略方向 - 汽车之家将与海尔、平安共同实现从汽车垂媒向汽车生态平台的战略转型 [2] - 海尔集团强调不造车,收购主要聚焦汽车后市场服务,包括二手车认证、个性化定制及新能源充电解决方案 [3][4] - 海尔集团三大核心赛道为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领域 [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总额为17.58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726亿元下降6.1% [3] - 2025年第二季度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4.15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248亿元下降20.8% [3] 历史背景 - 汽车之家由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于2005年创立,为国内三大汽车垂直门户之一 [3] - 中国平安于2016年4月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3] - 海尔集团2022年11月成立卡泰驰平台,专注汽车产业互联网服务 [4]
你说懂车帝不行,那你上
虎嗅· 2025-07-25 21:02
智能驾驶测试现状 - 懂车帝与央视联合推出30多款热门车型智能驾驶拟真场景测试 测试结果差异显著[1] - 当前行业缺乏公开、真实路况下的多车型智能驾驶测试 封闭场景碰撞测试无法反映实际风险[2] - 部分车企对测试结果提出质疑但未组织更专业的替代性测试[2] 行业问题与消费者安全 - 车企过度关注功能细节竞争而非消费者生命安全 智能驾驶系统仍存在致命事故风险[2] - 社交媒体展示的"无人驾驶"存在违法性 行业需转向真实路况下的NOA安全性测试[2] - 消费者生命权应高于产业发展 需建立公开透明的测试机制取代充值测评[4] 监管与立法需求 - 美国TREAD法案要求车企公开死亡/伤害报告等关键数据 中国需制定更严格的安全法规[5] - 汽车产业特殊性在于直接关联消费者伤亡 需通过立法平衡产业发展与生命安全[5] - L3商用化前提是建立合理责任划分机制 避免消费者承担系统缺陷后果[6] 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若持续回避严格法律责任挑战 将导致全球市场竞争力下降和内卷加剧[6] - 技术领先应匹配更严苛安全标准 通过立法淘汰落后企业实现真正领先[5] 行业发展方向 - 智能驾驶产业进步需以消费者安全为首要目标 推动真实路况测试标准化[3] - 行业应减少公关投入 将资源集中于安全性提升与透明数据披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