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搜索文档
“相约优年”养老年金,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7-28 11:41
老龄化与养老保险政策 - 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预计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将商业年金保险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 [2] - 合众人寿推出"相约优年"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 积极响应政策号召 [2] 商业年金保险定位与功能 - 商业保险年金是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的统称 具有养老风险管理和长期资金积累功能 [3] - 世界银行三支柱体系中 商业保险年金作为第三支柱 采取个人自愿参与机制 可灵活选择 [4] - 商业年金保险能有效弥补养老金储备不足 通过金融设计转换为稳定年金给付 提供终身现金流保障 [4] 合众人寿产品特点 - "相约优年"投保年龄覆盖28天至70周岁 保障至106周岁 提供多种缴费方式和领取方式 [5] - 产品采用"固定利益+浮动利益"双重机制 保证基本收益同时可通过分红实现增值 [6] - 缴费期内且投保人60周岁前提供意外身故/全残保费豁免 [6] - 公司承诺将可分配盈余的至少70%分配给保单持有人 [7] 附加服务与行业影响 - "相约优年"附加"医路通"健康服务 包括专家门诊预约 住院陪诊等多项权益 [7] - 商业年金保险推广将促进保险业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提供全方位养老解决方案 [7] - 合众人寿计划加快全国养老社区布局 目标成为专业养老服务领先提供商 [5] 公司背景与战略 - 合众人寿成立于2005年 全国首家建成复合型养老社区和收购海外养老社区的险企 [5] - 公司在武汉 沈阳 南宁运营养老社区 具备丰富管理经验 [5] - 近年来深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相约优年"是其养老金融战略重要举措 [5]
金融监管总局: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比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08:58
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调整 - 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简化档位标准 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2]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 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2]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 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2] 政策影响与监管方向 - 政策是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 [2][3]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3]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加大政策工具调节力度,提升金融支持实体质效
证券时报· 2025-03-06 08:14
银行视角:结构性货币工具更受重视 - 报告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明确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加得到重视,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3] - 央行已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金融支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 - 预计央行将积极拓展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继续加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操作额度,合计有望超过3000亿元 [4] 券商策略:资本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 报告提出继续保持5%的GDP增长目标符合预期,CPI涨幅目标下调至2%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越发重视 [6] -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重视科技支持创新成为券商解读报告时着墨最多的两大主题 [6] - 报告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财政赤字加码内需,央行托底楼市股市,增量上推进AI科技叙事下的场景革命 [6] - 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被提及,其中具身智能、6G等首次被提到 [6] -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已获得更广泛的认同,科技领域的突破为中国资产带来了重估机遇,成为2月初以来A股行情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6] 保险机遇: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报告提及"保险"字眼7处,其中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任务目标更进一步 [8] - 相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报告更新表述为"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 [8] - 在长护险制度方面,今年报告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8] - 保险业应发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养老金融体系,打造"金融+服务"的生态模式,突出支付端的功能作用,链接各类康养服务 [8] 公募认同: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 报告明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10] - 相关表述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维持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处于高位 [10] - 资本市场需要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巩固蓝筹股的压舱石作用,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回归A股 [10]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能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改善资本市场生态 [10] 创投期待:耐心资本加持是关键 - 报告指出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12] -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旨在撬动更多长期的、低成本的资金进入创投行业,解决科技创新长周期与中长期资本匮乏的矛盾 [13] - 壮大耐心资本的核心是稳定的退出预期,关键在于实现IPO的常态化,构建完善的退出机制 [13] - "耐心资本"旨在契合硬科技长周期、高风险、大投入的特点,只有退出渠道畅通,创新资本才能完成"募投管退"的良好循环 [13]
"保险"被提及7次!行业最新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3-05 23:12
保险业在"十四五"规划中的角色 - 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减震器"将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发挥重要作用 [1] - 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字眼出现7次 涉及出口信用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个领域 [1] - 金融领域相关内容如"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与保险业高度相关 [1] 中长期资金入市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人保资产表示将依托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来源稳定的优势 深耕价值投资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 政策部署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2] - 金融监管总局今年新增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 前期试点规模已超1000亿元 [4]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和长护险 -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相较2024年表述从"积极发展"升级为"加快发展" [6] - 报告要求"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24年表述为"推进建立" [7] - 上海财经大学专家指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 行业需加大产品创新和资产管理 [7] - 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全国性长护险制度框架 明确覆盖范围、筹资渠道等基本要求 [8] 出口信用保险 -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11年提及出口信用保险 今年要求"扩大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10][11] - 出口信用保险对扩大国际贸易规模、降低企业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11] - 有提案建议健全港澳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性金融服务互联互通 [11] 保险业相关金融领域 - 报告提及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 [13] - 要求积极防范金融领域风险 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 [13] - 专家建议保险业从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健康保险等多领域发力 做好风险减量管理 [13] 其他保险相关内容 - 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提到畅通参加社会保险渠道 [14] - 基本医疗保险将推动省级统筹 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 [14] -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部分再次强调"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