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信托
搜索文档
资产管理信托迎精细化监管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4:11
● 本报记者 吴杨 作为信托业"1+N"监管体系的关键一环,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稿)》,从业务定位、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维度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信托。 业内人士认为,现行规范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主要规章已实施18年,需适配行业实践调整。征求意 见稿的发布,标志着信托业监管进入"精细化"阶段。在监管划定的清晰边界下,信托公司既要直面非标 收缩、能力补位的破局阵痛,也要抓住标品信托、服务信托的新机遇,回归信托本源。 划定业务清晰边界 从2018年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统一标准、2023年信托三分类厘清三类业务边界,到今年1月《关 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信托业务全流程监管,再到近期《信托公 司管理办法》修订全面强化监管要求,监管框架持续完善。此次的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补全信托业监管链 条。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资产管理信托的私募资管本质:一方面,严格限定投资者范围,要求面向合格投资者 非公开发行,人数不超过200人,对于风险较高的信托产品,实施更为严格的投资者资质和最低投资金 额;另一方面,彻底打破刚性兑付,强调"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卖者失责、依法赔偿", ...
信托业ESG实践样本观察:中信信托的ESG转型探索之路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18:32
公司ESG实践与成果 - 中信信托正式发布2024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全面展示公司在ESG领域的理念、行动与成效 [1] - 公司已连续第四年发布ESG报告,构建了以董事会、管理层和执行层为基础的ESG组织体系,其ESG治理实践受到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认可 [11]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全口径信托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规模达到24091亿元,较年初增加5736亿元,服务实体经济信托业务规模占比达92%,较年初提升3个百分点 [6] - 2024年,公司新增大政方针类业务总规模6400亿元,其中金融"五篇大文章"业务规模超530亿元,均已完成年初预设目标 [8] 金融“五篇大文章”布局 - 公司聚力打造"三新"目标,并已制定针对性实施文件,全力做好兼具中信特色与信托特色的金融"五篇大文章" [6] - 在科技金融领域,公司利用多种金融模式,在先进智造、商业航天等四大核心方向形成体系化布局,2024年科技金融信托业务规模达78.32亿元 [7] - 在绿色金融领域,公司探索运用多种绿色金融工具,2024年落地绿色金融项目26个,业务规模达191.46亿元,其中绿色债券投资余额为146.31亿元 [9][10] 社会服务与普惠金融 - 2024年,公司普惠金融服务客户9000万人,支持小微企业6万户 [8] - 公司作为行业内唯一持有年金受托资格牌照的信托公司,养老金融年金受托管理规模达875.36亿元,较上年新增157.5亿元,"盈盈长青"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增长逾20倍,加权收益率达4.86% [8] - 公司在公益慈善方向新设4单慈善信托,新增备案规模59650万元 [8] 数字化转型与内部管理 - 公司强化信息技术支持,在综合管理业务平台中设立关于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业务审核流程,通过信息化方式推动业务高效运转 [12] - 公司持续建立健全ESG管理制度体系,并在2023年专门制定发布《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工作指引》,将ESG理念融入公司制度体系和业务实践 [11]
领域拓展至多元场景 信息披露体系持续完善
金融时报· 2025-10-17 08:5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10月15日,慈善信托备案数据共2582条,财产总规模达98.76亿元[1] - 至2024年末,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2244单,累计备案规模85.07亿元,2024年新增备案539单,较上年增加85单,同比增长18.72%[1] - 2024年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较上年增加3.84亿元,同比增长30.07%[1] 慈善信托运用领域 - 行业不断丰富慈善信托运用领域,关注基层社区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及罕见病和老年人疾病治疗等细分领域[1] - 以英大信托“文润东城”系列项目为例,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支持北京市东城区365项384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活化[1] - 华润信托设立“大湾区青年红色基因慈善信托”,专项聚焦红色文化保护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2] 信托财产类型创新 - 行业涌现出艺术品、股权等非现金慈善信托财产[3] - 杭州市明确以股权设立慈善信托的登记规则,推动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形式参与公益慈善[3] - 业内人士认为应继续探索如知识产权等更多财产类型,丰富公益慈善财产来源[3] 信息披露与法规完善 - 新修改的《慈善法》要求慈善信托受托人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并新增民政部门建立慈善信托信用记录条款[4] - 2025年施行的《慈善信托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规定》细化年度报告披露要求,需包含支出明细、管理费用占比等核心数据[4] - 新修订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自2026年1月施行,要求慈善组织作为委托人设立慈善信托后三十日内公开信托名称、受托人、委托金额等情况[5]
深耕绿色与民生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金融时报· 2025-10-10 10:04
行业总体发展 - 信托业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金融力量 [1] - 2024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从开局起步走向全面深化,2025年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绿色信托 - 2024年全年绿色信托项目新增390个,同比增长21.50% [2] - 新增绿色信托规模1779.44亿元,存续规模为3253.88亿元 [2] - 绿色信托产品体系多元化,以绿色信贷与绿色资产证券化为核心 [2] - 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托贷款存续规模922.19亿元,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存续规模644.79亿元 [2] - 中国信托业协会主导成立绿色信托专业委员会,持续完善《绿色信托指引》和《信托行业环境、社会和治理披露指南》 [3] 服务民生与普惠金融 - 2024年信托投向普惠金融领域的资金达1.6万亿元 [4] - 针对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推出专属产品 [4] - 全年设立1148个养老服务类信托项目,投入144.93亿元 [4] - 乡村振兴方面,289个相关项目投入43.04亿元 [4] 慈善信托 - 随着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信托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5] - 2024年末慈善信托累计备案2244单,累计备案规模85.07亿元 [5] - 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539单,规模16.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2%和30.07% [5] - 行业不断拓展慈善信托领域,关注基层社区建设、罕见病治疗等细分领域 [5] - 模式创新上,非现金财产慈善信托涌现,公益慈善信托与家族信托等协同联动 [5][6] 人才建设与内部管理 - 截至2024年末,信托全行业员工超1.7万人,40岁以下员工占比超六成,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稳步提升 [7] - 行业全年开展培训超2600次,参训人次近30万 [7] - 信保基金年末认购余额超1850亿元,为行业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7] - 全行业以信托文化提升年为契机,制定或修订相关文件189件,开展活动1768次 [8] - 信托公司以业务三分类为指引革新组织架构,例如上海信托设立证券信托事业部 [7]
信托业年度“责任答卷”:去年受托资产首超29.56万亿元,员工队伍回暖,16.68万亿元赋能实体
华夏时报· 2025-09-30 21:54
行业整体规模与转型 - 全行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23.58% [3][4] - 行业从“规模恢复”迈入“价值提升”新阶段,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走向全面深化 [3] - 资金信托规模达2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02%,成为核心增长极 [4] 服务实体经济 - 信托业支持实体经济总规模达16.68万亿元,其中28.81%资金信托直接投向实体经济,46.17%通过资本市场间接支持 [4] - 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突破10.27万亿元,同比激增55.61%,成为行业转型核心引擎 [4] - 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12万亿元,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2.67万亿元,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2.14万亿元 [5] - 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3376亿元,并探索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服务信托等新模式 [5] 慈善信托发展 - 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备案539单,同比增加85单,增长18.72% [6] - 新增慈善信托备案规模16.61亿元,同比增加3.84亿元,增长30.07%,累计备案规模达85.07亿元 [6] - 慈善信托关注领域更多元,财产形式更丰富,并与其他信托业务协同紧密 [6]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超3200亿元 [3] 人才队伍建设 - 截至2024年末,信托公司员工总数达17884人,较2023年增加321人,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专业化 [8][9] - 40岁及以下员工占比超六成,硕士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逐年增长 [9] - 行业注重内部流动与外部引入相结合,通过设立科研平台、建立轮岗机制等方式提升人才资源整合效能 [10]
信托业交年度社会责任答卷 去年16.68万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1:01
行业总体规模与服务实体经济 - 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管理的资金信托总规模为22.25万亿元,其中16.68万亿元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投向实体经济 [1] - 资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领域,46.17%通过资本市场间接支持实体经济,两者合计占比达75% [2] - 行业为重大国家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一带一路”项目1.12万亿元、“长江经济带”建设2.67万亿元、“长三角一体化”建设2.14万亿元等 [2] 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行业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达3376亿元,聚焦科技创新攻关、高端制造业升级等四大领域 [2] - 绿色信托业务快速发展,2024年末存续规模突破3253.88亿元,当年新增绿色信托规模1779.44亿元,新增项目390个,同比增长21.50% [1][4] 民生保障与普惠金融 - 2024年行业投向普惠金融领域的资金总量达1.6万亿元,设立养老服务类信托项目1148个,投入金额144.93亿元 [3] - 乡村振兴相关项目289个,资金投入43.04亿元 [3] 绿色发展与ESG实践 - 信托公司制定落实20余份“双碳”目标规范文件,公开发表绿色信托主题文章及报告27篇,同比增长17% [5] - 开展绿色信托主题培训会46次,参与人数4520人次,17家信托公司披露ESG年度报告,其中6家已连续3年及以上披露 [5] 慈善信托发展 - 截至2024年末,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2244单,累计备案规模85.07亿元 [1][5] - 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备案539单,同比增长18.72%,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同比增长30.07% [5] 行业转型与能力建设 - 行业以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为契机,持续强化受托人定位,规范开展业务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1] - 信托公司运用多种形式举办24场绿色信托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共1520人次参加 [5]
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炉 去年投向实体经济超16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30 02:23
行业概况与监管指引 - 中国信托业协会连续十三年发布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1] - 2024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1] -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意见 为行业回归本源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纲领性指引 [1] 服务实体经济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管理资金信托总规模为22.25万亿元 [2] - 资金信托中28.81%直接投向实体经济 46.17%通过资本市场间接支持实体经济 二者合计规模达16.68万亿元 [2] - 服务国家战略方面 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1.12万亿元 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资金2.67万亿元 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资金2.14万亿元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资金0.77万亿元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资金0.76万亿元 [2] 社会责任与慈善事业 - 2024年在乡村振兴中投入帮扶资金43.04亿元 实施项目289个 [2] - 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备案539单 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 [2] - 截至2024年末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达2244单 累计备案规模为85.07亿元 [2] 五篇大文章之科技与绿色金融 - 科技金融方面 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达3376亿元 [3] - 绿色金融方面 新增绿色信托项目390个 同比增长21.50% 新增规模1779.44亿元 [3]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逾3000亿元 达到3253.88亿元 同时开展绿色信托主题培训会46次 [3] 五篇大文章之普惠、养老与数字金融 - 普惠金融方面 全年投入普惠金融资金约1.6万亿元 [3] - 养老金融方面 设立养老金融相关项目1148个 投入资金144.93亿元 [4] - 数字金融方面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使数字化转型成为信托业提质增效的新支点 [4] 行业基础设施与风险保障 - 2024年末信保基金认购余额1850.71亿元 基金资产总额1993.68亿元 [5] - 信保基金全年向信托公司分配收益24.36亿元 [5] - 中国信登优化信托产品登记内容和流程 参与地方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推动多单不动产和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落地 [6] 人才队伍建设 - 截至2024年末全行业员工总数达17884人 较2023年末的17563人有所增加 [7] - 人员结构方面 男性员工占比51% 女性员工占比49% 40岁及以下员工占比超六成 [7] - 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稳步提升 反映行业人才素质正不断增强 [7]
解码信托业ESG变革:政策驱动下的产融互驱新范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信托业与ESG理念的适配性 - 信托制度长期存续性与ESG长远价值、代际公平理念高度契合 [1][2] - 信托严谨尽职调查传统可系统性纳入环境和社会风险到风控流程 [1][2] - 信托独特制度设计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推动社会影响力投资方面具优势 [1][2] 行业践行ESG的驱动因素 - 落实监管政策的必然要求 [1] - 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1] - 信托业务"三分类"要求聚焦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本源业务 [2] 信托公司ESG实践案例 - 五矿信托设立绿色信贷专项领导小组 截至2024年末绿色信托存续项目44个规模64亿元 2024年新成立项目13个新增规模15.2亿元 [3] - 外贸信托发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规模超64亿元 资金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贷款 另投资绿色环保主题基金3只实缴金额近3亿元 [3] - 华润信托聚焦清洁能源领域 2024年末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余额60.06亿元 绿色金融工具项目金额30.83亿元 [3] - 多家公司大力发展慈善信托 山东国信创新设立上市公司捐赠人建议基金模式慈善信托 [4] ESG对行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 ESG从企业"选择题"转变为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2] - 构建"政策引导、机构联动、市场运作"的ESG发展体系 [5] - 将信托资产配置功能、财富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 [5]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完成从理念到机制、从机制到实践的系统性跃迁 [4] - 深化政策衔接 锚定国家战略 创新产品服务 拓展ESG边界 [4] - 彻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找准在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5]
竞逐浙京粤 边远地区也可圈可点 全国慈善信托发展概况分析
金融时报· 2025-09-11 11:10
慈善信托发展概况 - 慈善信托规制体系进一步完善 新修改的慈善法实施后配套制度持续优化 [1] - 《关于慈善信托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为全国规范开展提供保障 [1] - 数据分析覆盖2024年9月5日至2025年9月2日新增备案及累计数据 包含备案区域与财产规模 [1] 区域发展格局 - 浙江新增备案193个 累计备案824个 财产规模257607.02万元 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2] - 北京新增备案57个 累计230个 财产规模158079.29万元 备案量排名第二 [2] - 广东财产规模178883.63万元 江苏41807.07万元 上海30985.37万元 东部沿海地区整体领先 [2] - 中西部地区呈现增长态势 甘肃累计备案达175个 财产规模91687.14万元 青海财产规模28746.99万元 [3] - 新疆新增备案10个 西藏新增9个 呈现"小额多笔"特点 [3] 信托公司业务布局 - 信托公司业务集中度较高 倾向于苏浙沪等东部沿海城市开展业务 [4][5] - 光大信托近八成项目在兰州备案 同时通过六大业务中心辐射全国 在浙江广东展业较多 [4] - 中诚信托与浙江多地慈善组织合作 采用"双受托"模式备案27单 [4] - 中原信托依托多地业务团队实现协同发展 累计设立24单慈善信托 规模超1.4亿元 [4] 政策支持与创新实践 - 杭州开展股权慈善信托登记试点 明确股权设立登记规则 允许慈善组织直接开具税收抵扣票据 [7] - 上海出台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通知 专项设置慈善信托条款 明确"双受托"模式适用场景 [7] - 北京推出标准化合同范本 引入专家评审机制 发布《慈善信托服务指南》提供操作指引 [7] - 多地探索股权与不动产类慈善信托创新 聚焦教育、乡村振兴、医疗等民生领域 [8]
筑牢慈善信托的制度根基
金融时报· 2025-09-11 11:10
行业规模与现状 - 截至2025年9月2日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达97.09亿元 备案单数2523个 [1] - 慈善法实施9年来全国多地开展慈善信托实践 信托公司为主要主导方 [1] - 慈善信托呈现地域特色化趋势 涵盖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濒危物种保护 教育 共富区邻里食堂及居家养老等领域 [1] 区域发展差异与政策驱动 - 浙江 北京 广东三地慈善信托单数及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 - 政策环境是信托公司认可的核心驱动因素 浙江支持政策完善且基层慈善组织参与意愿强烈 [2] - 浙江省慈善信托备案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北京市通过标准化合同范本 专家评审机制和运行评估等措施提供明确指引 [2] 业务模式创新与协作机制 - 政策完善降低信托公司运营成本并提升公众参与度 [3] - 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和企业捐赠外 信托公司与金融机构 慈善组织及公益机构实现专业协同 [3] - 某信托公司与银行私行部合作 将慈善信托嵌入客户服务体系 融合信托制度设计 银行资产管理和慈善项目执行优势 形成"慈善+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3] 行业价值与展望 - 信托财产独立性与专业管理构成制度根基 信托公司凭借信任资源拓展慈善覆盖范围 [3] - 慈善信托实现财富传承与公益需求结合 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