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搜索文档
2025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一举办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前沿研究成果”
搜狐财经· 2025-08-04 05:37
地缘经济风险定义与维度 - 地缘经济风险的核心特征在于经济手段的运用,目标可能是经济或政治性,风险来源分为客观维度(全球网络关系突变如贸易、投资、金融和技术政策变化)和主观维度(大国主观意志如技术垄断和金融霸权)[6] - 全球网络结构形成"中心-外围"不对称格局,中心国家通过金融优势巩固主导地位,外围国家承受主权融资依赖等代价[6] - 长期视角下该结构改变全球收入分配,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受损导致民粹主义抬头,短期内中心国家政策变化成为风险直接诱因[7] 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测度与影响 - 中国地缘经济风险指数显示2018年后因中美贸易摩擦显著上升,涵盖贸易、投资、技术、金融等多维度,对CPI有正向影响,对PPI、股市、出口及FDI呈负向冲击[9] - 地缘经济风险冲击下中国工业增加值半年内显著收缩,CPI、消费及消费者信心指数负向响应,汇率贬值、房地产价格下滑及信用风险上升是关键传导渠道[12] - 动态模型显示美国凭借金融优势在地缘风险中相对获益,其经济受损程度低于中国且消费指标可能正向反应[16] 全球贸易投资体系重构 - 中美贸易战使中国对美出口份额从19%降至14%,机械产品份额骤降50%,但东盟与墨西哥出口增长5个百分点完全对冲转移效应[18] - 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区域化集中,证券投资50%流向美国,供应链加速向"近岸化、友岸化"重构,地缘风险每升1单位导致供应链断链概率增加0 15%[19] - 贸易壁垒达二战以来峰值,非关税壁垒如出口管制和数据流动限制导致国际贸易格局显著调整[18] 金融制裁与支付体系变革 - 俄罗斯通过能源卢布结算令和贸易转向削弱西方金融制裁效果,SWIFT系统武器化加速各国寻求替代方案如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22] - 支付体系阵营化趋势明显,稳定币创新成为突破点,香港尝试以多元化资产储备发行非美元锚定稳定币[22] - 人民币国际化需短期扩大跨境结算规模,中期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双轮驱动",长期依赖金融开放与经济基本面支撑[23] 国际储备货币格局演变 - 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和欧元占比下降,人民币份额小幅上升,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以应对地缘风险[25] - 地缘风险上升时货币发行国(如美国)风险导致全球减持其货币,但持有国自身风险上升时反增持美元作为避险资产[25] - 美元主导地位受流动性供给、贸易结算偏好变化及金融制裁三路径冲击,但短期内仍难被取代[26]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18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持续提升,在贸易投资领域表现突出,与日元、欧元同具避险属性但未削弱美元地位[28] - 中国、日本和欧元区货币国际化因地缘风险上升显著提高,人民币路径更倾向于补充现有体系而非替代[28] - 深化CIPS系统建设及制度型开放是提升人民币结算储备功能的关键,政策连续性与可预期性增强国际信任[29]
多元布局奏效 中国外贸继续增长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8:54
中国外贸增长态势 - 中国5月对东盟、欧盟、非洲和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9%、13.7%、35.3%和8.8%,整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3% [1] - 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4.5%,降幅超过4月的21% [3] - 中国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世界银行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3% [2] 外贸市场结构优化 - 中国对东盟、非洲、中亚五国出口增速高于整体,这些地区多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 [4] - 中国连续9年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9] -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 [6] 区域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贸易展现活力,成为亚太经济增长稳定器 [4] - 中欧在经贸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包括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议题讨论 [6] - 中英双方表达加强经济合作意愿,英国愿为中美经贸磋商提供平台 [7]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中国制造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产品质优价美 [2] - 建议外贸企业布局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10] - 支持外贸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 [11] 政策支持与机遇 - RCEP框架下原产地累积规则可降低合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10] - 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优化物流路径 [10] -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需更多政策支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