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控制权之争
搜索文档
股东会激烈冲突后 吴世春人马上位董事长 ST路通控制权之争走向何方?
第一财经· 2025-11-11 08:09
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概述 - 董事长邱京卫在11月7日股东大会上宣布会议延期,引发股东吴世春等人强烈反对,双方激烈争论后,反对派股东重新组织会议并罢免了离场董事长的职务[1] - 股东大会审议的12项议案中仅有3项获得通过,包括罢免原董事长邱京卫及原副总经理付新悦的董事职务,并选举吴世春提名的谈文舒为非独立董事[1][5] - 会后紧急召开的董事会选举谈文舒担任董事长,调整了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构成,并解除了3名高管的职务[1] 股东大会过程与决议结果 - 会议原主持人邱京卫以董事会已表决通过为由宣布股东大会延期,但股东以公司未提前公告为由反对延期[3][4] - 重新组织的股东大会于17:45由独立董事黄远征主持召开,最终罢免了2名原董事,吴世春方面提名的谈文舒当选非独立董事[4][5][6] - 董事会出现1名非独立董事席位空缺,修订公司章程及内部治理制度等关键议案未获审议通过[6] 双方争议焦点与法律行动 - 控制权之争始于今年3月,吴世春通过法拍以1.5亿元获得公司7.4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后多次提议改组董事会被否决[2][9] - 双方争议核心在于吴世春与其他股东签订的涉及6.4%股份、价值1.6亿元的股权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是否有效及已终止[9][10] - 原管理层于7月对吴世春等股东提起诉讼,指控其违规增持,但11月7日董事会又决议撤销该诉讼[10][12] 股权变动与股东背景 - 吴世春通过司法拍卖获得7.44%股权后,又在二级市场多次增持,截至10月10日累计持股比例达10.46%,增持金额为6288.64万元[11] - 新当选董事长谈文舒为宁波梅花天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吴世春在该公司持股67.5%并担任董事长[6] 后续发展与公司声明 - 11月9日凌晨,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强烈谴责个别股东非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但当晚公司公告又反驳称股东大会决议合法有效[1][7][8] - 原管理层不认可股东大会的理由包括临时提案披露问题、监事会主席发函干扰表决以及股东阻挠公司章程修订等[7]
股东会激烈冲突后,吴世春人马上位董事长,ST路通控制权之争走向何方?
第一财经· 2025-11-10 23:56
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概述 - ST路通于2025年11月7日召开股东大会,原董事长邱京卫以董事会已表决通过为由宣布会议延期,引发股东吴世春等人强烈反对,双方争执后会议重启[3] - 股东大会审议12项议案,仅3项通过,包括罢免原董事长邱京卫及原副总经理付新悦的董事职务,并选举吴世春提名的谈文舒为非独立董事[3] - 会后紧急召开的董事会选举谈文舒担任董事长,调整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构成,并解除3名高管职务[3] - 原管理层通过微信公众号声明谴责股东非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但公司后续公告称股东大会决议合法有效[3] 股东大会冲突细节 - 会议开始时邱京卫称董事会已于11月3日通过延期召开股东大会的议案,但相关公告尚未披露[6] - 延期理由包括三股东吴爱军提出罢免独董提案未获董事会通过,若该议案表决可能导致4名董事均被罢免[6] - 吴世春等股东以未提前公告会议延期为由反对延期,部分人员离开会场后股东重新组织会议并于17:45召开[7] - 重新召开的股东大会由独立董事黄远征主持[7] 控制权争夺背景与进程 - 冲突源于2025年3月吴世春通过法拍获得ST路通7.4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交易金额1.5亿元[4][12] - 吴世春与其他股东于5月7日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拟以1.6亿元受让6.4%股份,但因监管要求无法执行而终止[13] - 吴世春多次提请改组董事会未果,原管理层于7月提起诉讼,指控其违规增持[14] - 截至10月10日,吴世春累计增持605.14万股,金额6288.64万元,持股比例达10.46%[14] - 9月8日监事会通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案,成为控制权争夺拐点[17] 股东大会决议及管理层变动 - 补选6名董事候选人中仅谈文舒当选,董事会仍空缺1名非独立董事席位[9][10] - 修订公司章程及内部治理制度等议案未获通过[10] - 原总经理顾忠辉、副总经理付新悦和王璐敏被解聘,原因为公司近两年多次收到监管措施决定书,反映资金支付、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严重不合规[10] - 邱京卫被罢免后董秘职责由谈文舒暂代[10] 双方争议焦点 - 原管理层认为吴世春取得控制权需证明资金来源合法性、收购主体成立且提供已解除的股权转让协议[13] - 吴世春方面称与相关股东已口头及书面终止协议,但原董事会称其真实性和法律效力尚无法确认[13][14] - 原管理层指控吴世春后续增持涉嫌违规,增持比例达3.02%[14][15] - 诉讼于11月7日董事会决议撤销,理由相关协议自始无效且已充分披露[17]
股东会激烈冲突后,吴世春人马上位董事长,ST路通控制权之争走向何方?
第一财经· 2025-11-10 22:48
股东大会事件概述 - 11月7日ST路通股东大会出现严重分歧,原董事长邱京卫以董事会已表决通过为由宣布会议延期,引发吴世春等股东强烈反对[1] - 反对股东在部分人员离场后重新组织会议,并由独立董事黄远征主持于17:45正式召开股东大会[4] - 股东大会审议12项议案,仅3项获得通过,包括罢免原董事长邱京卫及原副总经理付新悦的董事职务,并选举吴世春提名的谈文舒为非独立董事[1][5] 控制权变动结果 - 股东大会后紧急召开的董事会选举谈文舒担任董事长,并调整了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构成[1][6] - 董事会解除了包括总经理顾忠辉、副总经理付新悦和王璐敏在内的三名高管职务,同时聘任于涛为总经理[6] - 解聘管理层的原因是基于公司近两年连续收到江苏证监局多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反映在资金支付、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严重不合规行为[6] 控制权之争起源 - 控制权之争始于今年3月,吴世春通过司法拍卖以1.5亿元获得ST路通7.4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8] - 吴世春在5月7日与部分股东签订涉及6.4%股份的转让协议,但因协议受让主体“梅岭合伙”未设立等原因,协议未能执行并最终终止[8][9][10] - 原管理层认为吴世春后续增持及改组董事会的行为涉嫌违规,并于7月对其提起诉讼,请求限制其增持股份的表决权[10][11] 双方后续行动与争议 - 原管理层于11月9日凌晨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声明,强烈谴责个别股东“非法召开临时股东大会”[7] - 公司当晚发布澄清公告反驳,称股东大会决议合法有效,所有重大事项均以公告为准[7] - 11月7日召开的董事会通过了撤销对吴世春等股东诉讼的议案,理由为相关协议自始无效且已充分披露[12]
莫晓宇等解散控股股东再审申请被驳回 振芯科技:公司实控人认定不变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22:11
诉讼案件进展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莫晓宇、谢俊、徐进、柏杰四名股东针对国腾电子解散纠纷案的再审申请 [1][3] - 四名股东表示不服再审裁定,将继续根据二审判决指引,依据新事实重新诉请解散国腾电子 [3] - 该诉讼自2018年2月启动,历经高新区法院一审判决解散、成都中院发回重审、重审一审判决不予解散、重审二审维持原判,直至2024年12月四川省高院驳回再审申请 [1][2][3] 公司股权与控制权 - 国腾电子集团为振芯科技控股股东,持有公司1.6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9.21% [1] - 国腾电子注册资本5000万元,何燕持股51%为控股股东,莫晓宇等四名股东合计持股49% [1] - 上市公司表示,此次裁定结果不会改变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何燕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国腾电子作为控股股东将继续存续 [1][3] 控制权之争历史 - 2020年1月,四名股东声明称国腾电子陷入治理僵局,振芯科技随后认定自身"有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4] - 2022年年报中,公司称国腾电子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陷入治理僵局,任一股东均无法通过国腾电子表决权实际支配上市公司 [4] - 2023年12月成都中院终审判决驳回解散诉讼后,公司于2024年1月宣布何燕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5] 当前公司治理状况 - 振芯科技现任管理层通过掌控公司董事会实际把控上市公司 [5] - 何燕重新入主后,国腾电子提出的董事会扩容提案遭上市公司董事会否决 [5] - 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国腾电子对8项议案中的3项投下反对票,否决了《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议案 [5] - 国腾电子方面指责董事会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上市公司及股东利益之上,阻断了控股股东行使权利的路径 [6]
罢免案被否!688373,将迎“久违”实控人
上海证券报· 2025-10-09 22:11
公司控制权变更 - 约10.33亿元定增方案获高票通过,赞成率均超过81% [1][2] - 交易完成后,海鲸药业将凭借20%持股成为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张现涛,结束上市三年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1][2] - 此前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提出的罢免董事长等三名董事的议案被否决,反对票比例接近80% [1][4] 股东大会表决结果 - 《关于公司符合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条件的议案》同意票数约3.23亿股,赞成率高达81.73% [2][3] - 《关于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议案》赞成率达81.38% [2] - 出席会议的股东及代理人共438人,代表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0.41% [6] 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表现 - 公司处于多年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696.98万元,同比增长10.26%,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较上年同期-2.01亿元有所收窄 [7] - 核心产品康替唑胺片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43.51% [12] 战略投资者海鲸药业概况 - 海鲸药业是一家研发驱动型的现代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业绩稳健增长 [8]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8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48亿元,2024年净利润达到1.04亿元 [8][9] - 张现涛合计控制海鲸药业72.85%股权,为海鲸药业实际控制人 [9] 战略合作协同效应 - 合作旨在提升盟科药业商业化能力和完善产业链布局,公司自有销售团队覆盖不足且缺乏自主生产能力 [12] - 盟科药业可借助海鲸药业成熟的全国性销售网络加速产品市场渗透 [12] - 双方将在生产领域和研发方面实现协同,整合各自在抗感染药物和制剂技术上的优势 [12] 市场反应与事件背景 - 定增消息曾引发市场积极反应,但随后与大股东Genie Pharma的分歧导致股价剧烈震动 [5][6] - 截至10月9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9.15元/股,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44% [1] - Genie Pharma在会前公开征集投票权但未能获得其他股东的投票权委托 [6]
中国式重要企业控制权之争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都不大可能是资本与市场的力量
搜狐财经· 2025-10-06 15:30
公司控制权博弈要素 - 控制权之争是公司帝国的王位之争,取决于各方所能有效掌控的社会资源,包括道义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媒体资源、政治资源等[3] - 控制权博弈的战略战术包括协商、斡旋、口水战、诉讼(仲裁)、并购(重组)、引进白衣骑士或黑衣骑士等[3] - 各方利益分配与再分配以达到新的平衡是博弈之果[3] 公司治理与宏观环境 - 公司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结构[4] - 在不能选择离开的情况下,通过投票争取权利是重要方式[4] - 中国重要企业的控制权之争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资本与市场的力量[3]
梦洁股份三年控制权博弈落幕,姜天武重获表决权却遇新局
犀牛财经· 2025-09-22 15:39
控制权变更 - 创始人姜天武恢复表决权后成为第一大股东 持有13.53%股份 公司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2][3] - 长沙金森新能源表决权比例降至10.30% 不再是第一大股东 原表决权委托协议到期解除[2][3] - 控制权变更源于2022年债务危机 当时姜天武放弃13.36%股份表决权 金森新能源受让7700万股股份[3] 股东结构变化 - 吴世春控制的青云数科以2.3亿元对价受让伍静持有的10.65%股份[4] - 形成三足鼎立股权格局:姜天武13.52% 青云数科10.65% 金森新能源10.30%[4] - 任何一方都难以仅凭自身股权优势掌控公司[4] 公司治理争议 - 金森新能源推荐董事陈洁多次对议案投反对或弃权票 质疑财务数据披露及业务制度控制[3] - 金森新能源2023年11月被湖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7700万股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3] - 实际控制人刘必安因涉嫌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34亿元 同比下降14.83%[4] - 归母净利润2541.5万元 同比增长26.27%[4] - 扣非净利润2397.54万元 同比增长5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