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兴控股生物技术(SVA)
icon
搜索文档
科兴生物法律战复盘:两轮双头董事会七年之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8-23 00:46
缪因知/文 尹某东是科兴生物的创始人及长期实际运营者,他曾参与研制SARS灭活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李某强是医学博士 出身的投资人,此前曾支持科兴生物另一名前董事长潘爱华与尹某东对抗。 作为上市公司的科兴生物,是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科兴")的母公司,北京科兴控股的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新冠疫苗的主要 供应商。2021年至2022年,科兴生物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润超960亿元。7月10日,科兴生物发放第一轮每股55美元的现金股息,分红总额为39.5亿美元 (约280亿元人民币)。根据公司计划,后续三轮分红总额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科兴生物注册于加勒比海小岛国、英联邦成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注册地指公司创立人提交文件设立公司的地方,不等同于公司主要营业地,公司 国籍即注册地。在法律和现实世界中,安提瓜和巴布达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其法制属英美法系,但具体法律规定鲜为人知。人们选择在此注册公司,主 要因其是避税天堂之一,不对当地注册公司征收所得税,很多公司会在这些避税地注册壳公司,以方便上市流程的操作。鉴于准确查询安提瓜的法律法规和 公司披 ...
杭州强新退出北京科兴争夺战
经济观察网· 2025-07-24 22:34
股权纷争和解 - 未名医药与杭州强新就厦门未名34%股权归属达成和解 杭州强新同意无偿转让股权至未名医药 [2] - 和解协议中未名医药对李鹏飞涉嫌职务侵占部分予以谅解 并声明案件不涉及杭州强新其他人员 [2] - 和解后厦门未名工商登记股权100%归属未名医药 对公司业务发展和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4] 股权争夺背景 - 2022年5月潘爱华以未名医药法人身份与杭州强新签署协议 后者以29亿元获厦门未名34%股权及重大经营决策权 [3] - 杭州强新通过新增注册资本6767.49万元(实缴0元)取得股权 交易未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批 [4] - 潘爱华在失去未名医药控制权前通过该交易延续对厦门未名影响力 新控股股东深圳易联后发现股权异常 [3][4] 法律诉讼进展 - 2024年2月法院判决杭州强新返还厦门未名34%股权 潘爱华与李鹏飞因涉案获刑并提出上诉 [4] - 当前案件处于二审阶段 和解协议仅涉及股权返还 刑事责任仍由司法机关独立审查 [4] 关联方背景 - 杭州强新实控人李嘉强为科兴生物第一大股东 主导科兴生物280亿元分红 [2] - 厦门未名曾持有北京科兴26.91%股权 潘爱华作为委派董事长期控制北京科兴 [5] - 股权纷争是潘爱华与尹卫东争夺科兴生物控制权的延续 潘爱华曾与李嘉强结盟 [5]
超600亿“掏空式分红”让它再次出圈,科兴生物的那些股东们意欲何为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32
科兴生物巨额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董事会2025年4月至6月推出三轮分红方案,累计最高分红89.11亿美元(约637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现金储备的八成以上[1][3] - 三轮分红方案分别为每股55美元、19美元和20-50美元,若全部实施每股最高可分124美元(约886.6元),总金额为公司停牌前市值的19倍[3] - 第一轮分红已在实施中,涉及金额39.52亿美元(约282.59亿元人民币),第二、三轮尚未实施[4] 控制权争夺背景 - 分红由李嘉强主导的董事会推动,其背后的强新资本是公司股东之一,2016年私有化引发控制权之争[2] - 2025年1月英国法院判决更换董事会成员,李嘉强组建新董事会[2] - 分红方案源于小股东恒润投资要求,认为公司过去三年未分红不合理[3] 资金来源分析 - 分红资金主要来自新冠疫苗销售积累,2021年科兴中维盈利921.14亿元,带动母公司现金储备从2020年10.41亿美元增至2023年127亿美元[7][10][11] - 科兴生物对疫苗生产主体科兴中维的持股比例从100%降至59.24%[8] - 2023年科兴中维因疫情减退已停产新冠疫苗并亏损33.65亿元[10] 公司经营现状 - 2023年科兴生物净利润亏损2.58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持续亏损[12] - 现有疫苗产品包括EV71、流感疫苗等,但销售受行业竞争和需求下降影响[13] - 2022-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总计9.31亿美元,远低于现金储备[14] 历史教训与潜在影响 - 2001年北京科兴曾因股东过度分红导致研发停滞,常规疫苗产品出现10年断档[14][15] - 当前控制权争夺可能再次影响公司研发投入和长期发展[14] - 李嘉强推动分红部分原因是为转移精力至强新科技创新药研发[12]
超600亿“掏空式分红”让它再次出圈,科兴生物的那些股东们意欲何为
第一财经· 2025-07-18 20:21
公司控制权争夺 - 科兴生物近期因巨额分红方案引发关注,三轮分红总额最高达89.11亿美元(约637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现金储备的八成以上 [1] - 控制权争夺涉及创始人尹卫东与股东李嘉强(强新资本代表),2025年1月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判决后,李嘉强组建新董事会 [2] - 小股东恒润投资要求分红89亿美元并恢复纳斯达克交易,指责公司长期未分红 [2] 分红方案细节 - 第一轮分红每股55美元(约393.25元),总额39.52亿美元(约282.59亿元) [3] - 第二轮和第三轮分红方案分别为每股19美元(约135.85元)和20-50美元,若全部实施每股最高可分124美元(约886.6元) [3] - 三轮分红总额是公司停牌时市值(4.65亿美元)的19倍 [3] 现金来源与财务表现 - 公司现金储备主要来自新冠疫苗"克尔来福"销售,2023年现金及等价物达127亿美元(约908.05亿元) [6][9] - 科兴中维(持股59.24%)2021年盈利921.14亿元,但2023年亏损33.65亿元 [8]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2.58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持续亏损 [10] 业务现状与挑战 - 新冠疫苗已于2023年停产,现有产品包括EV71疫苗、流感疫苗等,但EV71疫苗销售下滑拖累业绩 [10] - 2022-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总计9.31亿美元,远低于现金储备 [11] - 疫苗行业竞争激烈,民众接种意识不足,多数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10] 历史教训与潜在影响 - 2001年北京科兴曾因股东过度分红导致研发投入不足,10年内仅获批2款疫苗 [11][12] - 当前分红可能重复历史问题,削弱公司研发能力与长期竞争力 [1][12] - 控制权争夺焦点集中于资金分配而非业务发展,业内担忧公司前景 [11]
一年挣960亿,印钞机都不如它卖力
商业洞察· 2025-07-15 17:56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科兴生物2021至2022年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润达960亿元,净利率高达73.8% [11][16] - 公司净利润规模超过贵州茅台历史最佳年份的862亿元 [13] - 新冠疫苗业务贡献显著,被描述为"一人三针,针针见钱"的盈利模式 [12] - 账上现金及等价物达103亿美元,近期实施75亿美元清仓式分红 [22][23] 股东结构与控制权争夺 - 主要股东包括尹卫东(11%)、赛富基金(18.87%)、永恩国际(10.33%)等 [28][29] - 当前董事会罢免提案由SAIF Partners发起,拟更换十名董事 [19] - 控制权争夺涉及创始人尹卫东与强新资本李嘉强两派势力 [30][31] - 历史股东纠纷可追溯至2016年回A股计划引发的权力斗争 [65]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史 - 尹卫东从唐山防疫站医生起步,曾研发国内首个甲肝诊断试剂 [36][38][39] - 2001年与潘爱华共同创立北京科兴,技术入股占比24% [43] - 2003年SARS疫情期间快速研发疫苗,获得政府无上限经费支持 [47][56] - 2004年完成疫苗临床试验审批仅用1小时,创行业纪录 [45][48] 资本市场运作 - 2003年登陆美国OTCBB市场,2004年转板美国证券交易所 [62] - 上市过程中通过操作将联合创始人股份稀释至26.9% [63] - 公司自2018年起长期停牌,主要因股东内斗导致 [21] - 历史数据显示2015-2020年累计净利润仅约2亿美元 [27] 行业地位与技术积累 - SARS疫苗研发虽未商用,但奠定技术基础与行业影响力 [54][60] - 新冠疫苗主要供应商地位与早期传染病防控经验存在关联 [61] - 甲肝诊断试剂实现进口替代,价格仅为美国产品的1/20 [39][40] - 公司技术路线被描述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早期样本" [40]
分红280亿背后 谁的科兴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15:55
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宣布每股55美元现金股息,总分红达39.5亿美元(约280亿元人民币)[5] - 股息率高达850%(按停牌价6.47美元/股计算)[1][2] - 至少四个投资方分别获得超20亿元现金回报,包括强新资本、赛富基金、尹卫东等[2][9] 股东分红明细 - 强新资本及相关方获约6.88亿美元(49.3亿元人民币)[9] - 赛富基金获约5.93亿美元(42.5亿元人民币)[9] - 尹卫东获约3.5亿美元(25亿元人民币)[9] - 鼎辉投资获约3.3亿美元(23.6亿元人民币)[9] - 尚珹资本与维梧资本各获约3.2亿美元(23.3亿元人民币),但暂未发放[1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1-2022年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超960亿元[2] - 分红后账面仍余超10亿美元现金[11] - 新冠疫苗业务贡献主要利润,科兴中维是主要供应商[2] 控制权争夺 - 公司存在两个董事会同时宣称掌权(李嘉强董事会和阎焱董事会)[3][16] - 争夺焦点包括维梧资本与尚珹资本的投票权问题[17][18] - 特别股东大会出现54.71%投票支持新董事会[1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尹卫东主导研制SARS、甲流、新冠等多款疫苗[10] - 2016年私有化引发买方A团与B团之争[21] - 2018年控制权争夺导致七年诉讼,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终审判决[22]
分红280亿背后 谁的科兴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15:44
公司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宣布280亿元人民币(39.5亿美元)超级分红,每股派发55美元现金股息,以7186万总股份计算,股息率高达850% [2][6] - 分红资金主要来自2021-2022年新冠疫苗业务积累的现金,期间公司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润超960亿元 [4] - 至少四个投资方分别获得超20亿元股息回报,包括强新资本(49.3亿元)、赛富基金(42.5亿元)、尹卫东(25亿元)、鼎辉投资(23.6亿元) [7] - 尚珹资本与维梧资本的23.3亿元分红暂被托管,因持股有效性存在法律争议 [9] 控制权争夺 - 公司存在两个董事会同时宣称掌权:李嘉强董事会(2025年2月成立)与阎焱董事会(2025年7月特别股东大会选举) [4][13][18] - 控制权之争始于2016年私有化分歧,涉及尹卫东、潘爱华、李嘉强、赛富基金等多方势力 [19] - 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裁定2018年五人董事会有效,但李嘉强董事会后续调整成员引发赛富基金异议 [20][21] 特别股东大会 - 赛富基金发起特别股东大会,54.71%投票支持罢免李嘉强董事会并选举阎焱为新董事长 [13] - 争议焦点为维梧资本和尚珹资本的投票权有效性,安提瓜法院在会前两小时临时允许其投票 [15][16] - 李嘉强董事会称股东大会休会后赛富基金"非法重启",阎焱董事会则称会议由合法董事主持 [17] 公司财务与股东结构 - 分红后公司账面仍余超10亿美元现金,此前小股东恒润投资曾要求分配89亿美元(640亿元) [10] - 强新资本为实际第一大股东(持股32.3%),但部分增持股份未按规定披露 [7] - 赛富基金、鼎辉投资等机构股东分别持股9.5%和3.8%,但实际控制权比例存在争议 [21] 业务背景 - 北京科兴中维为新冠疫苗主要供应商,2021-2022年业绩爆发推动现金积累 [4] - 创始人尹卫东曾主导SARS、甲流H1N1、手足口病及新冠疫苗研发 [8]
“新冠疫苗”之王科兴生物派发巨额分红,七年内斗迎来终局?
观察者网· 2025-07-11 18:11
控制权争夺 - 股东投票通过赛富基金提案罢免现任董事会并选举以创始人尹卫东为核心的新十人董事会[1][4] - 李嘉强质疑决议合法性双方围绕董事会合法性的争议未解决[1] - 控制权争夺始于2016年李嘉强在2018年通过积累股份参与董事会争夺并在2025年英国枢密院推翻"毒丸计划"后巩固地位[1] 清仓式分红 - 公司抛出总额最高75亿美元分红计划每股分红上限达124美元相当于停牌前股价6 47美元的19倍[1][4] - 首期每股55美元股息已支付股息率高达850%逾33亿美元现金涌入股东账户[1][4] - 分红后公司现金储备消耗超七成仅剩约20亿美元维持运营[1][6] 业绩波动与现金流 - 2021年疫苗收入飙升至193 75亿美元净利润暴增7572%至84 67亿美元[1][7] - 2023年迅速跌入亏损非新冠业务收入始终未突破2亿美元/年[1][8] - 子公司科兴中维通过"专利费用"转移资金截至2025年中账面积压103亿美元现金[7] 业务结构问题 - 公司拥有四款WHO认证疫苗但非新冠产品收入始终未突破2亿美元/年[7] - 2024年外销收入增长84 33%但总营收同比下降1 97%[8] - 分红后公司将仅剩年收入不足2亿美元的非新冠业务几乎沦为壳公司[8] 市场反应与风险 - 特别股息方案每股55美元分红对应停牌前6 47美元股价收益率高达850%[4] - 若叠加后续拟派发的每股19美元及20-50美元股息总分红上限将达每股124美元[4] - 新冠疫苗已停产研发投入连续萎缩审计机构辞职年报难产退市风险高悬[2]
疫苗之王,突击分红500亿!
商业洞察· 2025-07-11 16:38
科兴生物突击分红事件 - 公司计划进行"清仓式"分红总额达75亿美元(约538亿人民币)[2] - 分红金额相当于股价的20倍以上(股价6.47美元/股)[4] - 分红后公司账上现金将被大幅抽空[4] 公司股权结构 - 无绝对控股股东(最大股东持股不足30%)[5] - 主要股东包括:日本软银(17.9%)、创始人尹卫东(11%)、鼎晖投资(8.39%)[6] - 股权分散导致股东更倾向于现金分红而非长期发展[5] 分红动机分析 - 创始人尹卫东通过分红拉拢其他股东支持其控股权争夺[7] - 公司业绩从2021年84亿美元净利润暴跌至2022年1.08亿美元[10] - 2023-2024年已连续亏损但账上仍存有大量现金[10] 公司经营状况 - 自2019年2月22日起停牌至今已超6年[4] - 当前总市值仅3.89亿美元(市盈率为亏损状态)[5] - 历史最高年利润84亿美元(2021年)[10] 行业对比 - 类似"清仓式分红"操作曾出现在爆雷前的恒大集团(累计分红700亿)[4] - 生物医药行业特性未体现持续研发投入[4] - 公司所属药品行业板块近期表现下跌0.68%[5]
一周医药速览(07.07-07.11)
财经网· 2025-07-11 16:29
济川药业 - 全资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签发的"小儿便通颗粒"申报上市许可《受理通知书》[1] - 当前市场上无专门治疗小儿便秘的儿童专用中药创新药 该产品有望成为《小儿便秘中药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发布后首个1 1类儿童专用药[1] 信达生物 - 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达伯特®获澳门药品监管部门批准 成为澳门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KRAS G12C抑制剂[2] - 该药物针对KRAS G12C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在Ⅱ期临床试验中展现49 1%的ORR 中位PFS达9 7个月 12个月OS率54 4% 12个月DoR率53 7%[2] 科兴生物 - 特别股东大会通过赛富投资基金提出的两项议案 罢免现任董事并选举10位新董事[3] - 新董事承诺支持执行股息派发计划 推动公司普通股恢复交易以释放股东长期价值[3] 甘李药业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6亿元至6 4亿元 同比增加100 73%至114 12%[4] - 通过两轮胰岛素集采实现市场份额扩大 2024年接续集采协议量增长32 6% 产品价格合理回升形成量价齐升效应[4] 亚盛医药 - 新型Bcl-2抑制剂利生妥®获NMPA附条件批准 用于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5] - 该药物成为中国首个治疗CLL/SLL的Bcl-2抑制剂 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 是公司第二个获批上市的原创新药[5] 联邦制药 - 全资附属公司自主研发的UBT37034注射液获美国FDA临床试验批准 用于超重或肥胖适应症[6] - 临床前研究显示UBT37034与GLP-1类似物联用能显著降低体重 与替尔泊肽联用减重效果优于同期在研药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