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

搜索文档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西藏林芝“三位一体”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15:13
据悉,林芝市持续补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产业,打造"红色小牧屋"等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28处,建设16个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边境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元,广大边民 像格桑花一样守护神圣国土、建设美丽家园,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生 动篇章。(完) 林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黎世江介绍,2024年林芝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7.78亿元(人民币,下同), 是2021年的1.28倍,年均增速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51亿元,是2021年的1.23倍,年均增 速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80.1亿元,是2021年的1.33倍,年均增速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达到68.1亿元,是2021年的1.21倍,年均增速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621 元、27427元,分别是2021年的1.2倍、1.26倍,年均增速6%、8%以上。 目前,林芝市全力服务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建设,G219林芝境内全线铺开,G318波密至鲁朗段升级改造 全面启动,公路里程达到7462.6公里。林芝米林机场改扩建一期完成,通达10余座城市。"三位一体"立 体 ...
各族人民相亲相爱 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5:50
图①:延边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项目大赛。 延边州委宣传部供图 图②:在延边州汪清县第四幼儿园,孩子们围坐一起体验满族剪纸技艺。 人民网记者 李 洋摄 图③:游客在延边州延吉市朝鲜族民俗园打卡拍照。 人民网记者 李 洋摄 图④:延边州龙井市万亩梨园里梨花盛开。 人民网记者 李 洋摄 图⑤:延边州夜景。 延边州委宣传部供图 海兰江畔,青山绵绵,稻浪滚滚。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雨后烟气蒙蒙,远山仿佛笼 罩在一层轻纱中。稻田螃蟹乐园、稻田小火车、观景亭……游人们在这里尽情体验田园风光。 "去年4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这个暑期更火,一天能来上千名游客。"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指着稻田 说,"看,水稻抽穗开花了,长势多好!" 近年来,位于东北边陲的延边州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美景美食频频出圈。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4511 万人次,同比增长70%;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71%,两项指标相较2015年实现了翻倍增 长。 "今年我们预计邀请1000个家庭到延边体会和谐一家亲。"延边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石琦华说。 在延边州,各民族血脉相融,心手相牵。 延边州延吉市人民公园树木蓊郁,清风徐来。不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西藏隆子县“四黑”产业绘就边境县兴边富民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21:49
隆子县"四黑"产业发展概况 - 隆子县围绕黑青稞、黑白花奶牛、黑藏鸡、黑藏猪四大特色产业深耕细作,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1] - "隆"特产品实现出藏入湘,推动兴边富民 [1] - 通过产业升级改造,黑青稞种植面积从1.3万亩扩展至3.1万亩,单产从490斤/亩跃升至650斤/亩,年总产量达1.67万吨 [2] - 黑白花奶牛存栏量达10734头,改良率高达95% [4] - 黑藏鸡存栏3.32万羽,年均产蛋量达115吨 [5] - 黑藏猪产业从传统家庭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5] 黑青稞产业发展 - 黑青稞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4)、"国际商标博览节"金奖(2018)、"世界最大黑青稞种植基地"认证(2023) [2] - 产业链延伸至黑青稞精酿、青稞片、爆米花、青稞酒、啤酒等产品 [3] - 3家合作社每年消耗600吨以上黑青稞,产值接近3000万元 [3] -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与黑白花奶牛并称县域产业升级"双引擎" [2] 黑白花奶牛产业发展 - 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确定为"黄牛改良种源基地县" [4] - 全县47个黄牛改良点配备65名技术人员 [4] - 2018年以来投入9775.95万元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场 [4] - 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融合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有机肥生产及人工种草等多元经营 [4] - 奶牛平均日产奶量30斤,同比增长240% [4] - 养殖场现存栏890头,日产鲜奶5.5吨 [4] - 2024年出栏60头,销售奶制品760吨,年创收约1320万元,带动39人就业 [4] 黑藏鸡与黑藏猪产业发展 - 黑藏鸡存栏3.32万羽(散养0.75万羽、集中养殖2.57万羽) [5] - "忙错藏黑鸡""堂徒藏鸡蛋"获注册商标及绿色食品证书 [5] - 2022年培育出西藏全区首个富硒产品——隆子绿色富硒鸡蛋 [5] - 黑藏猪产业通过"外援+内生"模式实现突破,借助湖南省常德市对口援助及引进区外企业投资 [5]
吉林延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人民日报· 2025-05-31 06:16
民族团结与文化建设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实施文化浸润工程,建设112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行校,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观念 [1] - 组建1800余人的"石榴红"基层宣讲队伍,通过故事讲述民族团结情谊 [1] - 打造以州博物馆为核心、县市馆区为支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域体验区 [2] 产业发展与兴边富民 - 延边发展海产品加工和跨境电商产业,推动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业,带动22个边境村8253名边民就业 [2] - 2024年边境村实施47个农业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 [3] - 东阿拉村通过直播销售特产,2023年人均年收入1.8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60万元 [3] 文旅融合与社区共建 - 延边歌舞团推出大型原创歌舞诗《五彩阿里郎》,成为文化旅游新名片 [2] - 2024年延边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3] - 建设189个"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促进多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 [3] 特色经济与民族交融 - 延吉市民昌社区通过民族团结促进会、"暖心驿站"等举措促进民族交往 [3] - 各民族传统美食如饺子、打糕、参鸡汤等成为社区交融的载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