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算法

搜索文档
优必选(09880.HK):从WALKER S1到未来 人形机器人PK的是什么?
格隆汇· 2025-09-02 19:15
公司业绩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0-2024财年营收从7.40亿元增至13.05亿元 年复合增速15.2% 2024财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收窄8.3% [1] - 消费级与工业级机器人成为增长主力 Walker S系列进入比亚迪等车企工厂实训 累计获超500台意向订单 [1] - 2025年7月中标觅亿9051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订单 系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金额最大的单笔采购订单 [1] 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布局 - 拥有2680项全球授权专利 核心技术涵盖伺服驱动、运动控制、具身智能算法及操作系统ROSA 2.0 [1] -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超30% 2024年达4.78亿元 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全球第一 发明专利占比近60% [3] - 计划扩大研发团队并加强产学研合作 6大研发项目投入明确 升级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投入110.3百万港元 [3] 产品矩阵与商业化进展 - 产品覆盖教育、物流、工业、消费等多场景 工业版人形机器人为核心战略重点 [1][2] - 教育端以"双引擎"架构覆盖K12至职教 物流端推出重载无人叉车、L4级物流车 消费级推出宠物护理及户外设备新品 [2] - 与居然智家等企业达成万台级战略合作 构建"硬件+软件+服务"闭环 精准切入制造业缺口近3000万人市场 [3] 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规模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工业4.0核心载体 GGII预测全球市场规模2030年达2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50亿美元 [2] - 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2025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缺口将达3000万 缺口率高达48% [2] - 劳动力短缺与成本上升推动人形机器人需求持续释放 公司布局全球渠道实现多元领域协同发展 [2] 财务预测与业务展望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7.48亿元、23.85亿元、33.06亿元 [3] - 对应PS为25.84倍、18.94倍、13.66倍 [3] - 四大下游场景持续发力:教育业务为基石 消费级机器人为快速增长点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高速增长业务机会 [3]
天机阁:2025年具身机器人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4-26 06:07
行业研发与应用现状 - 硬件技术面临能源效率续航不足4小时的问题 影响物流仓储等长时间作业场景的应用 [10] - 核心零部件成本高昂 特斯拉Optimus单体成本超10万美元 阻碍大规模商业化 [11] - 运动控制技术在复杂地形适应方面存在瓶颈 宇树科技表演机器人需多次调整才能稳定行走 [12] - 具身智能算法数据依赖性强 仅达GPT-2水平 星海图机器人需人工干预完成复杂任务 [13] - 多模态交互协同不成熟 MIT实验完成指令需3.4次试错 影响服务行业应用 [14] - AI大脑与硬件融合存在兼容性问题 高强度任务下易出现脱节故障 [15] 产业链发展现状 - 区域产业分布呈现集聚效应 珠三角伺服系统 长三角AI算法 京津冀精密制造 [18] - 关键芯片轴承依赖进口 高端芯片供应受限影响生产进度 [19] - 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不完善 项目合作缺乏长期稳定机制 [20] 当前主要应用场景 - 科研教育市场全球年需求超2万台 高校采购单价15-30万元 [22] - 工业预研领域如广汽试验线替代3名质检员 提升生产效率 [23] - 商业展示场景单项目采购5-20台 应用于银行政务大厅 [24] - 宇树Unitree H1教育市场年出货超800台 成为明星产品 [27] - 星海图仓储机器人使顺丰华南仓分拣效率提升40% 投资回收期18个月 [28]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演进分三阶段:2025-2027年提升实用性 2028-2030年实现类人环境认知 2030年后探索脑机接口融合 [2] - 应用场景将拓展至制造业 特种领域和消费级市场 [2] - 行业呈现技术融合创新 市场需求多元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 [2] 商业化突破路径 -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国产化替代降低核心零部件成本 [2] - 中国和欧盟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2] - 医疗手术机器人和农业采摘机器人等杀手级应用具有市场突破潜力 [2]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处于创新扩散曲线早期阶段 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 [2] - 未来十年有望重构1.5万亿劳动力市场 创造显著经济价值 [2]
机器人企业最高月薪开到6万!广东入沪引才与求职者双向奔赴
南方都市报· 2025-04-14 23:40
招聘活动概况 -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首站于4月13日至14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后续将在北京 杭州 武汉等城市接棒 广东省引才行动持续至4月底[1][5] - 活动采用"双招会"创新模式 企业通过机器人展示等互动形式吸引人才 实现双向奔赴[3][5] - 广东"顶配引才团"由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751家企业组成 提供超3.5万个岗位 其中年薪50万-100万岗位超4000个 年薪100万以上岗位超800个[6][8] 机器人行业招聘亮点 -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公司成立仅2年多 处于快速上升期 提供具身智能算法工程师等岗位 最高月薪达6万元 招聘规模达几十人 配套期权激励[5][8] - 智平方科技入选全国创新创业50强 预计2024年招聘需求增长50% 机器人系统工程师等岗位最高年薪80万元[5][8] - 鹏城国家实验室研究岗年薪达150万元 面向全球顶尖科研人才[10] 半导体行业人才策略 - 深圳半导体企业通过复旦 上海交大专场招聘吸纳微电子专业应届生 同时瞄准国际芯片厂商资深人才 计划构建老带新的人才梯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