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动力
搜索文档
杨阿维:强基提质激发内生动力
经济日报· 2025-10-16 08:09
经济发展成就 - 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65亿元,经济总量实现巨大飞跃 [1] 核心产业体系 - 构建了以高原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绿色工业、高新数字、文化旅游、现代服务、藏医药、边贸物流、通用航空为核心的九大产业体系 [1] - 实体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守护生态屏障的基石 [1] - 实体经济通过产业化发展为唐卡、藏毯、藏香等传统手工业注入新的时代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2] 发展模式转型 - 发展动力正从依赖“政策输血”转向可持续的“市场造血”模式 [3] - 以特色资源产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科技赋能提质化、开放通道高效化、人力资源本地化“五轮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3] -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引擎 [3] 战略定位与功能 - 实体经济是民生改善的“稳定器”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2] - 实体经济具备“绿色基因”,是生态安全屏障的“守护者”和推进共同富裕的“助推器” [2] - 通过建设南亚大通道枢纽、深化“一带一路”节点功能来释放开放潜能 [3]
特别策划 | 愿我们不被流量所困
新浪财经· 2025-09-30 18:20
社会现象批判 - 儿童乐队“萝卜白菜”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流量”标签而非音乐技艺,在音乐节上能唱7首歌而其他踏实学习的乐队只能唱一首 [1] - 社会运转逻辑如同相互咬合的齿轮,构建了一个“你为我搭台,我为你喝彩”的没有真实观众的剧场 [1] - 艺术家与户外品牌在生态敏感地带进行的“艺术”爆破,背后是资本与名声的强强联合,体现精英主义傲慢 [1] 个体应对策略 - 建立以家庭亲密度、个人成长、内心安宁为标准的自我评价体系,以抵御外界以财富、地位、流量衡量的成功标准 [2] - 采取“选择性参与”策略,在必须参与的领域遵守规则,同时坚决保护不被系统逻辑入侵的个人空间 [2] - 通往美好生活的路径被重新定义为在广阔土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丰盛风景,而非向上攀爬金字塔 [2] 倦怠社会分析 - 现代社会的忧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被诊断为“梗阻症”,源于过量的肯定性、过度生产、超负荷劳作和过量信息所导致的暴力 [3] - 竞争性、效绩主导的社会正影响着每个人,多任务处理等技术在制造混乱,导致普遍不安情绪,使人们丧失沉思的幸福 [3] - 主张通过文学、哲学等发掘新可能,回归面向自我的倦怠,为自我重建闲适空间和友邻社会 [4] - 呼吁重建节日和假日的神圣意义,使生命逃离百货商店式的世界,获得超越性存在和闲暇 [5] 精英主义批判 - “美国梦”所代表的优绩至上主义伦理造成精英的傲慢和底层民众的怨恨,成功者遗忘时机和运气的作用,轻视不幸者 [9] - 优绩的霸权阻碍社会流动,助长阶级对立,侵蚀民主政治,最终导致民粹主义兴起 [9] - 思辨方向包括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如何建立每一份工作的价值与尊严、重新反思成功的意义 [10] 文化消费与社会区分 - 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文化消费是各阶级内部相互斗争的场域,反映并再生产社会的区分与差异 [12] - 任何趣味都不是自然、纯粹的,都是习性、资本和场域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分类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12] 自我反思与方法 - “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提法意味着自己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自我中包含他者,需要对多元自我拉开距离观察 [15] - 个人成长到一定阶段,自己会成为最大障碍,原有的特质决定能走多远,因此反思是必要的 [16] - 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是核心命题 [16] 内生动力与目标管理 - 目标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工具,应依据最终收益而非付出成本去锁定目标,例如“找到工作”而非“申请工作” [19] - 设定抽象目标能强调行动背后的意义,例如“探索职业机会”比“读招聘启事”更有驱动力 [19] - 区分趋向型目标(努力接近的理想状态)和回避型目标(远离希望避免的状态),以在不同情境中发挥更好作用 [20]
“大伙儿的精气神提起来了!”——来自三省七县脱贫村的调研之二
人民日报· 2025-08-22 16:43
精神面貌变化 - 脱贫群众从"盼温饱"转向"拼未来",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子女教育质量大幅改善,小学入学测试平均分从十几分提升至80分以上 [1][2] - 全国易地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96%以上,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 [1] 产业发展与就业 - 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累计培育乡村工匠13万余人,带动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 [5]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3个特色主导产业,75%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 - 云南镇雄县五金产业园80%技术和管理岗由返乡人员担任,超20万在外技能人才回流促进产业升级 [7] 农业与产业链升级 - 四川通江县围绕银耳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开发3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设立5000万元产业基金并推出"通江银耳贷" [9] -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通过55万元小额助农贷发展土豆产业,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并带动就业增收 [4] 文旅与多元价值挖掘 - 云南彝良县宝藏村打造农文旅综合体,成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开发天麻采挖、美食宴及精品民宿项目 [10] - 河北围场县八十三号村发展文旅产业,村民投资20多万元开办民宿年收入7万多元,全村45户民宿带动上百人就业 [10] 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 - 四川南江县通过"乡村工匠"技能培训培育本土人才,养殖户实现从传统经验向科学管理的转型并成立合作社 [7][8] - 河北围场县粉条加工厂投资200万元建设3条生产线,直接收购农民土豆并提供15个稳定工作岗位 [6]
增强内生动力 让中国宏观经济稳舵远航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42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 研究团队提出"水龙头拧得更大"和"水管更加通畅"框架,强调经济增长动能与成果分享机制需匹配[1] - 内生动力被提及10次,是经济稳舵远航关键,需标志性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并举[3] - 改革重点包括国企改革、破除市场分割、促进民企公平竞争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3] 消费表现与挑战 - 前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5%,5月单月同比增6.4%创2024年新高[1] - 消费补贴政策预计带动零售额增长1.5-2个百分点,建议拓展至服务消费领域[8] - 2023年消费占GDP比重仅39.2%,需转向消费创新拉动模式,提高居民收入占比[9] 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质生产力 -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土壤,可提升工业品高端附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6] - "十五五"期间需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6] - 服务贸易增长空间大,但供给缺乏差异化,需放宽准入限制和价格管制[9][10] 企业环境与市场活力 - 稳企业是"四稳"核心,需改善经营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及激发产权活力[12][13] - 建议限制行政性垄断和平台垄断,破解"内卷式"竞争,加强民企产权保护[12][13] - 畅通企业利润到居民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创富效应和分红机制[13][14] 物价与政策落地 - 5月CPI连续4个月负增长,PPI连续32个月为负,反映有效需求不足[9] - 政策需落实到位避免碎片化,每个领域优先落地1-2项标志性改革[6] - 建议推进价格工资联动改革,部分领域放开价格并补贴低收入者[10]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快讯· 2025-06-19 13:29
经济发展态势 -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 - 前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超5% [2] -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2] 创新动能 - 开源的DeepSeek、《黑神话:悟空》异军突起,Labubu玩偶、Insta360全景相机风靡全球 [2] - 前5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41%、32%、18% [2] - 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 [2] 内生动力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最便利的基础设施、最丰沛的要素禀赋、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最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2] - 每年STEM毕业生超500万,人口红利正转化为人才红利 [2] - 中国制造正跃升为中国智造,世界工厂正成为全球创新引擎 [2] 市场潜力 - 中国城镇化率从目前的67%增加至80%以上,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36%增加到60%以上,中等收入群体从4亿增加到8亿 [2] - 消费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将释放巨大市场潜力 [2] 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 - 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2] -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取消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服务等业务外商投资股比限制 [2] - 给予所有同中方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2] - 推出《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政策红利圈 [2] -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