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省

搜索文档
从“一酒独大”到“多极共振”!2025年上半年川股“变阵”:2.88万亿元市值版图正被重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15:22
板块总览 - A股川军板块总市值达2.88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27%,跑赢主要股指 [1] - 178家四川上市公司呈现产业变迁与价值重估趋势,从"一酒独大"转向多元化格局 [1] - 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新增长引擎,市值结构更均衡 [1] 产业结构变迁 - 日常消费行业市值占比从54.63%降至25.55%,降幅29.08个百分点 [2] - 工业板块市值占比提升10.26个百分点,总市值达0.6万亿元,涵盖军工、环保装备等传统优势赛道 [3] - 可选消费和材料板块市值占比分别提升4.67和4.17个百分点 [3] - 上半年涨幅居前公司集中在材料(金时科技+132.69%)、信息技术(国光电气+123.67%、乐创技术+98.96%)、可选消费(成飞集成+101.96%) [3] 资本市场格局 - 主板企业100家,总市值2.1万亿元,为核心承载 [5] - 创业板46家,总市值4037.52亿元,聚焦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 [5] - 科创板21家,总市值3102.27亿元,支持"硬科技"企业 [5] - 北交所11家,总市值397.63亿元,服务中小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5] 地域分布特征 - 成都、宜宾、泸州、绵阳、射洪五城市市值占比87.06% [6] - 五粮液占宜宾上市公司市值96.27%,泸州老窖占泸州91.62%,天齐锂业占射洪71.48% [6] 财务质量与治理 - 四川上市公司权益乘数3.10,低于Wind全A的6.09,显示更低财务杠杆 [7] - 近一年112家公司分红146次,累计分红683亿元,股息率2.38%,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7] - 63家公司实施211次回购 [7] 企业生态 - 地方国企市值占比4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22%) [8] - 民营企业市值占比40.81%,为创新主要策源地 [8] - 四川前10%上市公司市值占比55.9%,低于全国66.31%,显示更均衡的头部集中度 [8]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快新质生产力企业上市,提高证券化率 [11] - 推动上市后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11]
广东去年奖励优秀产业承接平台2000亩用地指标 | 链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22:54
广东省制造业支持政策 - 广东省2023年和2024年每年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 [1] - 2024年用地指标中专门拿出2000亩奖励考核优秀的5个主平台 [1] - 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单列保障 省级将专项支持地方无法解决的用地需求 [1] 广东省制造业政策体系 - 广东省2023年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 提出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 构建"20+5"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1] - 颁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形成"1+1+X"政策体系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广东省产业布局 - 在珠海 汕头 佛山 中山 江门 湛江 肇庆等地布局建设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 [1] - 在粤东 粤西 粤北10个市及惠州 江门 肇庆三市 每市支持建设一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 [1] - 全省建设106个省级产业园区 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1]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4万亿元 位居全国首位 [1] -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超过1万亿元 工业对全省GDP贡献超过50% [1] - 2024年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 [1] 广东省创新能力 - 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2]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 居全国首位 [2] - 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10年全国第一 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13年和22年全国首位 [2] - 拥有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位居全国前列 [2]
奋力建设“五个强省”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进展
河南日报· 2025-06-30 07:11
农业强省建设 -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 小麦产量超四分之一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3]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 [3] -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4] - 构建现代种业体系 做强农机装备产业集群 推动农机装备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5] -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创新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 [6] 制造强省建设 - 河南拥有41个工业大类 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9] - 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问题 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8][11] -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布局量子信息/氢能储能/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11]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0] - 优化产业园区布局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提升园区产业集聚效应 [12] 数智强省建设 - 河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达15.1万家 从业人员158.5万人 营收13412.2亿元 占二三产企业营收8.5% [14] - 5G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 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全国领先 [14] - 聚焦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等领域 培育龙头企业 突破关键技术 [15] - 推广智能工厂/数字孪生技术 打造智慧社区/医院/校园等应用场景 [16] - 构建数据交易平台 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17] 交通强省建设 - 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 国际货运量全国第5 [21] - 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 51条国道贯穿全境 [21] -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应用 [22] - 发展多式联运 推广"铁海直运"模式 完善"一单制"标准体系 [22] - 推动运输结构绿色转型 加快新能源车替代 提高重型车绿色替代率 [23] 文旅强省建设 - 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亿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首破万亿元 [26] - 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推出古都游/探源游/红色游等精品线路 [27] - 发展旅游装备/演艺演出/文创潮品等新业态 构建"文旅+百业"融合体系 [27] - 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IP 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 [28] - 完善文旅设施配套 构建细分化定制化服务体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