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工增值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封关已确定,美妆消费要变天了!
搜狐财经· 2025-08-05 12:05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启动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标志着中国最大自贸港全面形成 [1] - 封关后海南全岛成为"境内关外"区域 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政策 海外商品可自由进入海南 但进入境内其他区域需按海关管理制度管理 [3] - 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范围从1900个税目扩大至6600个税目 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比封关前提高53个百分点 [6] 美妆行业政策影响 - 封关后免除进口商品关税 但消费者仍需缴纳消费税和增值税 免税店购物可同时免除三税 [4] - 护肤品和其他美容品最惠国税率1% 香水及花露水、洗发剂等3% 洁肤用品等6.5% [7] - 加工增值政策允许海南自贸港内企业生产含进口料件且增值超30%的货物 进入内地可免征进口关税 仅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截至3月底海南加工增值内销货值75.46亿元 免征关税6.01亿元 [7] 国际美妆品牌布局 - 花王2021年在海南开设中国境内首家化妆品免税店 资生堂2022年入驻六大品牌 欧莱雅2022年带入19个品牌 2024年开设兰蔻全球旗舰店 [8] - 雅诗兰黛旗下La Mer 2023年在海口开设全球最大免税店 宝洁旗下SK-II 2024年在海南开设全球首家免税旗舰店 [8] - 国际美妆品牌将海南作为"价值深耕"关键点 政策红利转化为品牌资产将决定未来十年竞争地位 [10] 本土美妆品牌发展 - 花西子2025年1月以独立门店形式首次进驻免税渠道 闻献2025年12月成为首个入驻两家国际免税城的中国香水品牌 养生堂同期在三亚开设新店 [10] - 本土品牌可借助加工增值政策降低原料成本 通过免税渠道提升高端形象 打造"海南限定"产品线 并以海南为全球化跳板 [12] - 本土品牌需强化产品差异性以应对国际品牌价格竞争 同时警惕可能滋生的走私现象 [12] 行业数据表现 - 2011年4月至2025年3月16日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2501亿元 香化产品占比超50% [3] - 海南京润珍珠2025年一季度进口2000多粒南洋珠 年底计划扩大至3万粒 预计可节约关税成本超250万元 [7]
优化“零关税”政策加速产业集聚海南自贸港释放竞争优势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44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优化 - 享惠主体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1] - 政策目标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加速产业集群聚链,改变商品业态与产业布局,助推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生态圈形成 [1][4] -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扩围至全岛,投资品、中间品及消费品均被纳入"零关税"清单,进口成本显著下降 [2][4] 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 原材料依赖型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行业将显著受益,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3][4] - 产业集群将从"多点分布"转向以洋浦保税港、海口高新区为核心的高端制造集聚区,以及澄迈、定安等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4] - 政策叠加离岛免税和岛内消费品"零关税",有望形成"全球集成、海南集成、岛内消费"的商业格局,强化医疗器械、免税品、智能新产品等商品的成本优势 [3][4]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海南自贸港处于RCEP核心区域,政策有助于强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配套,深化经贸合作,服务国家内外双循环战略 [5][6] - 需强化"集成制造+消费"双轮机制,培育本地消费市场并与东盟国家形成"原料—加工—市场"链条 [7] - 全省接待中外游客同比增长8%,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7] 国际对标与政策建议 - 对比迪拜、新加坡等国际高标准自贸区,海南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深度和金融开放度上仍有差距 [7][8] - 建议扩大金融开放政策,实现金融、教育、航空、医疗"准入即准营",试点跨境资管与离岸金融 [8] - 需依托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 [8]
优化“零关税”政策加速产业集聚 海南自贸港释放竞争优势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15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优化 - 享惠主体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1] - 政策优化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加速产业集群聚链,助推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生态圈形成 [1] -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扩围至全岛,企业利用"零关税"投资品与中间品开展生产制造可降低综合成本并提高盈利空间 [2] 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 原材料依赖型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行业显著受益,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3] - 产业集群从"多点分布"转向以重点园区为核心的"核心集聚区+全域协同"模式,形成高端制造集聚区和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4] -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政策提升其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外延 [4] 商业格局与竞争优势 - 企业通过"零关税"政策形成医疗器械、免税品、智能新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的成本优势,叠加离岛免税政策形成"全球集成、海南集成、岛内消费"格局 [3] - 海南自贸港处于RCEP核心区域,强化与东盟国家产业配套,服务国家内外双循环战略 [5][6] - 政策叠加支持(零关税、加工增值、离岛免税)形成相对竞争优势,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经济腹地 [7] 未来发展建议 - 需强化"集成制造+消费"双轮机制,培育本地消费市场并加强与东盟区域互补,形成"原料—加工—市场"链条 [7] - 建议扩大金融开放政策,探索服务贸易税收创新,实现金融、教育、航空、医疗"准入即准营"及国民待遇 [8] - 海南全省接待中外游客较上年增加8%,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文旅消费新场景 [7]
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 海南自贸港加速提升国际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8-01 19:51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核心意义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3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时间点与1978年改革开放起始日形成历史呼应,彰显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 [1] - 封关运作采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模式,实现由起步阶段到实质性运作的全面转型,是制度型开放的关键跨越 [2] - 政策将推动海南与全球连接更顺畅,同时保持与内地高效联系,形成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新标杆 [1][2] 关税与贸易政策突破 - "零关税"商品税目数量从1900个增至6600个,税目比例从21%大幅提升至74%,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2] - 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降低企业资金和原料成本 [4] - 加工增值政策优化:海南自产货物价值计入增值部分,企业更易达到30%内销免关税标准 [4] 监管创新与国际接轨 - 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清单》,集成全国现行禁限措施并针对海南作开放性安排(如60类旧机电免进口许可证) [4] - 监管模式体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念,提升贸易透明度,是对接国际规则的重要实践 [5] 生产要素流动升级 - 人员进出维持现行管理,85国人员可免签入境,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免签范围 [7] - 货物通关效率提升:8个"一线"口岸径予放行,10个"二线"口岸实施便捷通行 [7] - 资金跨境流动活跃:过去5年实际利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14.6%),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43.7%) [7] 产业竞争力提升 - 四大主导产业占GDP比重达67%,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3.9%,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80亿元 [8] - 离岛免税占全球市场份额超8%,封关后政策优化将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吸引力 [9] - 飞机维修产业已服务50家航空公司,未来将延伸至航空全产业链 [9] - 高新技术产业聚焦种质资源、深海装备等领域,制造业如海南矿业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预计年产值20亿元 [10] 全球资源汇聚效应 - 跨境资产管理试点将吸引境外投资者通过海南投资境内金融产品,汇聚全球资管机构 [8] - 外资企业如正大集团、欧莱雅等利用政策优势拓展业务,新加坡航运企业计划优化船队规模 [7][8][9] - 医疗康养产业有望打通国际医疗器械直通通道,吸引更多消费者 [10]
接住全岛封关新红利
经济日报· 2025-07-26 09:11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 - 全岛封关运作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 核心在于"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的设计 实现既开放又可控 [1] - 封关后与国际联系更紧密便捷 将促进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释放新一轮扩大开放红利 [1][3] - "零关税"商品范围从1900个税目扩大到6600个 覆盖74%商品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执行15%优惠税率 [1] 税收与产业政策机遇 - 年利润1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节省约百万元税款 对高端制造 生物医药等进口依赖型产业形成"成本洼地"效应 [1] - 加工增值政策享惠门槛降低 取消鼓励类产业收入占比60%限制 政策适用范围从洋浦保税港区扩大至全岛 [2] - "零关税"进口货物纳入加工增值政策 通过优化计算公式让生产企业获得更多实惠 [2] 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升级 - 离岸贸易中心建设推动"纸上贸易"模式 跨境电商和国际结算企业可大幅压缩交易成本 [2] - 离岛免税购物额度提升至每人每年10万元 叠加岛内消费"零关税" 利好旅游零售业 [3] - 免签政策覆盖85个国家 59国人员可免签30天 将吸引更多国际客流 促进"旅游+医疗养生"等新型消费 [3] 长期战略意义 - 封关运作是我国在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 将海南打造为新时代对外开放门户 [3] - 政策制度体系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形成与高水平自贸港相适应的长效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