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精深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玉门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国百强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19:33
开发区荣誉与定位 - 甘肃玉门经济开发区入选2025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 [1] - 开发区作为玉门市经济发展主阵地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 [1] 产业布局与结构 - 构建一区三园现代化产业格局 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态势 [1] - 玉门工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 硅基新材料 矿业建材 通道物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1] - 老市区化工工业园聚焦石油化工与化工新材料领域 依托产业底蕴推动转型升级 [1] - 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重点发展煤化工与精细化工 被列入十四五全国发展农药产能重点园区 [1] 发展战略与目标 - 开发区锚定四区一高地一家园发展目标 [1] - 通过深化工业强市战略 优化环境 强化招商 聚力创新 推动转型提升竞争力 [1]
优化“零关税”政策加速产业集聚海南自贸港释放竞争优势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44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优化 - 享惠主体扩大至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零关税"商品范围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 [1] - 政策目标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产业附加值、加速产业集群聚链,改变商品业态与产业布局,助推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生态圈形成 [1][4] -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试点扩围至全岛,投资品、中间品及消费品均被纳入"零关税"清单,进口成本显著下降 [2][4] 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 原材料依赖型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行业将显著受益,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3][4] - 产业集群将从"多点分布"转向以洋浦保税港、海口高新区为核心的高端制造集聚区,以及澄迈、定安等县域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4] - 政策叠加离岛免税和岛内消费品"零关税",有望形成"全球集成、海南集成、岛内消费"的商业格局,强化医疗器械、免税品、智能新产品等商品的成本优势 [3][4]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海南自贸港处于RCEP核心区域,政策有助于强化与东盟国家的产业配套,深化经贸合作,服务国家内外双循环战略 [5][6] - 需强化"集成制造+消费"双轮机制,培育本地消费市场并与东盟国家形成"原料—加工—市场"链条 [7] - 全省接待中外游客同比增长8%,入境游客增加1倍多,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7] 国际对标与政策建议 - 对比迪拜、新加坡等国际高标准自贸区,海南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深度和金融开放度上仍有差距 [7][8] - 建议扩大金融开放政策,实现金融、教育、航空、医疗"准入即准营",试点跨境资管与离岸金融 [8] - 需依托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 [8]
电力数据显示吉林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5:55
第一产业用电情况 - 上半年第一产业用电量13.2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71% 近五年上半年平均增长12.95% [1] - 农业用电量占比46.1% 同比增长9.14% 近五年平均增长12.47% [1] - 畜牧业用电量占比51.17% 同比增长16.96% 近五年平均增长14.27% 成为第一产业增长核心驱动力 [1] 第二产业用电情况 - 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261.08亿千瓦时 占比53.47% 近五年平均增长4.25% [2] - 工业用电量近五年平均增长4.38% 汽车产业用电量平均增长1.59% 新能源车制造用电量平均增长508.21% [2] - 220千伏前程变电站投运 显著提升汽车产业集群电力保障能力 [2] 第三产业用电情况 - 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123亿千瓦时 占比25.19% 同比增长8.65% 近五年平均增长10.41% [3] - 批发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34% 近五年平均增长16.62% [3] - 住宿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11% 近五年平均增长15.86% [3] - 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161.81% 近五年平均增长38.76% [3]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 近五年平均增长77.51% [3]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吉林省GDP达6823.28亿元 同比增长5.7%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 [4] - 电力公司将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强化电力大数据与政府需求对接 助力"数字吉林"建设 [4]
锚定绿色发展新坐标 绘就城乡统筹新图景 ——湖北嘉鱼县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中国发展网· 2025-06-09 16:50
城乡统筹与绿色发展 - 聚焦破解城乡统筹与绿色发展路径难题 构建县城—中心镇—特色村三级联动体系 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深度挖掘水生态资源价值 [1] -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要素双向流动 构建城乡功能互补、生态共保的发展新格局 [3] - 探索城乡土地流转、碳汇交易等创新机制 争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政策红利 [1] 产业升级与集群培育 - 重点发展绿色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 主动对接武汉光谷科创资源 打造区域协同产业集群 [1] - 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 [3] - 依托嘉鱼莲藕等地理标志产品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同步培育冷链物流产业集群 [5] 交通枢纽与基础设施 - 统筹推进交通枢纽建设 争取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升级 预留通用航空发展空间 [1] - 抢抓簰洲湾长江大桥等交通项目建设机遇 深化与武汉经开区产业链对接 [5] -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潘家湾港区优势 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 [5] 区域协同与政策对接 - 以融入武汉都市圈为主线 积极争取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政策红利 [1][5] - 围绕长江经济带、光谷科创走廊等重大战略 谋划一批标杆项目 [3] -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与市场化融资 确保规划落地见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