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

搜索文档
【深圳特区报】半岛医疗创始人、董事长雷晓兵:上午给图纸,下午就能拿到打印原型
搜狐财经· 2025-05-03 07:51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雷晓兵从重庆外科医生转型创业,2008年在重庆创立半岛医疗,早期尝试多个医疗细分领域后,2011年选择皮肤科设备研发作为核心方向 [7] - 2011年与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合作,历时四年研发出全球首台红蓝光治疗仪,该设备通过NMPA认证后成为三甲医院皮肤科标配 [7] - 2015年将总部迁至深圳,借助当地产业链优势实现产品快速迭代,研发人员占比达30%,累计申请专利1000余项(已授权400多项) [8]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明星产品"半岛超声炮"占据国内医美超声领域80%市场份额,"半岛黄金微针"成为射频微针领域首个获得FDA 510(k)注册证的国产设备 [9] - 产品获得FDA/CE/NMPA等70余项全球认证,红蓝光治疗仪、黄金微针等设备在痤疮疤痕治疗和肤质改善方面形成技术壁垒 [7][9] - 深圳供应链优势显著:零部件采购周期从美国的一周缩短至当日完成,3D打印原型可实现"上午设计下午出样" [8] 行业定位与市场策略 - 瞄准进口替代机会,定位"高性价比"医美设备供应商,解决中小医疗机构进口设备成本过高痛点 [7] - 医美行业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如与空军总医院)建立技术护城河 [7][9] - 全球化布局:在美国设立研发中心,黄金微针获FDA认证后打开北美市场 [9] 深圳区位优势 - 产业环境具备"研发-量产-销售"闭环能力,人才聚集效应显著(员工集中居住便于协作) [8] - 开放包容的创业氛围吸引五湖四海人才,普通话成为主要工作语言 [8]
新春看消费之美容护理:但闻新人笑,亦闻旧人哭
市值风云· 2025-01-24 18:04
行业概况 - 2023年我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达4,142亿元,较2011年增长近3倍,但2024年1-11月同比下滑1.3%,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3] - 2024年前三季度A股美容护理板块总营收1,011.6亿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市值前十大公司营收345亿元,同比增长11.18%,占比提升至34%[6] - 行业呈现明显分化: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前十大公司营收占比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尾部企业加速出清[6][7] 头部公司分析 爱美客 - 以552亿元市值稳居行业第一,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3.76亿元(+9.5%)、净利润15.86亿元(+11.8%),增速较2020-2023年显著放缓[10][13][15] - 核心产品玻尿酸毛利率达94.8%,净利率66.7%,但季度净利润增速逐季下滑至Q3的2.1%[13][17] - 手握肉毒素、司美格鲁肽等新品管线,研发壁垒构成长期竞争力[22] 珀莱雅 - 市值335.6亿元(行业第二),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69.7亿元(+32.7%),双十一蝉联天猫/抖音/京东国货美妆销量榜首[23][25][28] - 多品牌+大单品策略见效,红宝石/双抗等产品驱动增长,2018-2023年收入利润均翻4倍[25][30] 华熙生物 - 市值245.85亿元,功能性护肤品收入连续下滑:2023年37.6亿元(-18.45%),2024H1 13.81亿元(-29.74%)[32][33] - 玻尿酸原料龙头转型遇阻,2023-2024年业绩两连降[36] 稳健医疗 - 市值245.04亿元,健康生活消费品业务(棉柔巾等)2023年收入42.6亿元(+6.4%),占比过半,但难抵医用耗材业务缩水[39][43] - 2024年市值逆势上涨10%,必选消费属性受市场青睐[47] 锦波生物 - 市值183.2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9.9亿元(+91.2%)、净利润5.2亿元(+170.4%),毛利率92.4%[48][50][53] - 胶原蛋白产品技术优势显著,有望颠覆传统玻尿酸市场[56][58] 贝泰妮 - 市值180.83亿元,"薇诺娜"品牌占敏感肌市场20.4%份额,但2024年销售费用率升至50%压缩利润空间[59][61][6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40.2亿元(+17.1%),但净利润连续下滑[63][65] 其他公司 - 敷尔佳:械字号面膜毛利率超80%,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4.7亿元(+9.5%)[72][76][77] - 丸美生物:缺乏爆款产品,2021-2024年净利润持续低于疫情前水平[79][81][83] - 上海家化:传统品牌老化,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44.8亿元(-12.07%),净利润1.6亿元(-60%)[84][87][90] - 百亚股份:卫生巾品牌"自由点"驱动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3.2亿元(+57.5%),业绩超2023全年[93][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