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产业本土化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异动 | 阿斯麦(ASML.US)涨逾2% 公司积极拓展印度业务
智通财经· 2025-09-04 23:44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四,阿斯麦(ASML.US)涨逾2%,报755.10美元。消息面上,阿斯麦首席执行官 Christophe Fouquet周二在新德里举行的印度半导体峰会上表示,该公司希望在未来一年深化与印度公司 的合作。印度总理莫迪希望建立可靠的本土芯片产业,并期望首批印度制造的芯片将于年底前上市,这 可能为阿斯麦的设备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南亚国家正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国一道,建设其半导体 制造能力,部分原因是为了减少对其他地区的依赖。 ...
半导体国际分工体系迎来拐点
36氪· 2025-05-16 14:54
半导体供应链分散化趋势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加速分散化,各国推动本土化生产以应对政治和地缘政治风险,行业进入不可预测时代[2][7] - 美国商务部启动半导体供应链国家安全调查,涵盖半导体制造设备、基板及下游产品,可能采取关税或进口配额措施[2] - 国际分工体系面临转折,供应链重组可能导致混乱,同时伴随供应过剩风险[3] 半导体产业格局与分工 - 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硅原料来自美挪,日本企业占晶圆市场50%,前工序集中在台韩中,后工序在东南亚和中国[3] - 前工序主导企业为台积电和三星,制造设备由美日荷主导,美国消费占全球35%但产能仅10%[5] - 英伟达首次实现AI半导体全链条美国本土生产,未来4年规模或达5000亿美元(当前年销售额4倍)[5] 美国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施压半导体企业加大对美投资,威胁对台积电征收最高100%税收[5] - 美国本土生产成本比台湾高10%,对荷兰制造设备征税可能进一步推高成本[6] - "本国优先"政策促使各国加速本土化,2025-2027年全球计划新建108座晶圆厂(较2021-2023年增30%)[7] 企业动态与挑战 - 台积电美国工厂已启动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生产,但完全转移产业链困难[6] - 日本Rapidus面临客户获取难题,而日本设备商短期受益于工厂建设潮(全球市占30%)[7] - 鸿海和纬创将在德州量产英伟达AI服务器,12-15个月内投产[6] 市场供需前景 - 当前PC/智能手机/EV需求疲软,若叠加特朗普关税可能导致需求进一步下滑[8] - 全球新建晶圆厂潮可能引发供应过剩,尤其在地缘政治驱动的分散化背景下[7][8]
半导体国际分工体系迎来拐点
日经中文网· 2025-05-16 11:06
半导体供应链分散化趋势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加速分散化 各国推动本土化生产以应对政治和地缘政治风险 行业进入不可预测时代 [1] - 美国启动半导体及衍生产品关税调查 涵盖制造设备 基板和下游产品 调查结果将在270天内提交总统 [1] - 特朗普政府主张通过高关税促使企业回流 此前对汽车 钢铁等领域的附加关税达25% [2] 半导体产业国际分工现状 - 半导体供应链涉及设计 制造 设备等多环节 日本企业在晶圆领域占全球50%份额 [2] - 前工序由台积电 三星主导 后工序集中在东南亚和中国 制造设备依赖美日荷企业 [2] - 美国消费占全球35%但产能仅10% 2024年销售额达607亿美元 [3] 美国本土化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施压台积电在美建厂 威胁征收100%税款 英伟达宣布AI全链条本土化生产 [3] - 英伟达委托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生产Blackwell芯片 鸿海和纬创将在德州量产AI服务器 [4] - 美国本土半导体成本比台湾高10% 关税或进一步推高制造成本 [4] 全球半导体产能扩张 - 2025-2027年全球计划新建108座晶圆厂 较2021-2023年增加30% 主因中美对立和台海担忧 [4] - 日本设备商短期受益于工厂增加 但Rapidus面临客户获取难题 [5] - 当前PC 智能手机和EV需求低迷 供应链分散化可能加剧供应过剩风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