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
搜索文档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常州金坛在上海举行文化产业推介会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8:48
区域定位与发展战略 - 金坛位于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是上海、南京、苏锡常三大都市圈交汇处 [1] - 金坛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等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加快常金同城化步伐 [1] - 金坛位列市辖区高质量发展全国百强区第30位、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2位、综合实力百强区第79位 [1] 产业发展与结构 - 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文商体旅融合,聚焦“赛旅联动”“宠物经济”“露营经济”等新赛道,拥抱“数字文旅”“数字视听”等新业态 [1] -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新医药、新智能装备为主导的“五新产业”体系 [2] - “五新产业”规上企业数量达669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超85%,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29.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90% [2] 资本市场与企业培育 - 当地已培育上市企业8家,数量较10年前翻了两番,占全市比重大幅增加 [2] - 目前有5家在辅导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常州“龙腾行动”计划重点后备企业,资本市场“金坛板块”正加速崛起 [2] 近期项目与合作 - 多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包括农旅结合的小红村项目、阿布扎比职业柔术巡回赛项目、长荡湖1915音乐岛运营项目、金常园艺养护平台项目和米其林文化餐厅项目等 [2] - 金坛区领导带队考察上海多家文化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深入学习上海先进做法和经验,思考通过差异化布局实现两城文化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2]
南京北站,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虎嗅· 2025-09-03 13:19
南京北站项目概况 - 南京北站枢纽工程于2024年9月13日正式开工 总建筑面积69.21万平方米 设计年客流量3650万人次 投资额超300亿元 站台24小时运营[4] - 项目采用"上进下出 多点进站"立体交通模式 共设6层 站场规模16台30线 含高铁场 城际场 普速场三大车场[8][9][19] - 工程包含上元门过江通道建设 这是南京首条高铁过江隧道 需穿越复杂地质 承受最大水压1.07MPa(相当于每平方厘米11公斤压力) 岩层掘进长度13公里[12][13] 工程建设进展 - 开工不足一年已完成首块承轨层梁板浇筑 工程转入站房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预计2年后实现通车 建设速度超越南京南站[7] -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远超预期 灌注桩规模达1.6万根 是南京南站的3倍 单根钢筋笼长度超30米[10][11] 区域交通网络整合 - 通过宁淮城际铁路连接南京站 实现宁淮城际与沪宁城际铁路贯通 增强长江两岸交通联系[16] - 经沪渝蓉高铁联通成都 重庆 武汉等中西部城市 通过宁滁蚌等城际铁路强化与苏北 皖北联系[21][22] - 构建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勤 2小时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交通格局[18] 经济与产业影响 - 项目带动14.4平方公里枢纽经济区建设 预计集聚10万人口 与南京南站形成"双核驱动"城市格局[41] - 依托生物医药谷 高校资源(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及自然景观 形成"交通+文旅+科创"复合生态[44][45][46] - 专家预测2035年旅客发送量达2900万人次 带动江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千亿元[54] - 当前300亿元投资已拉动建筑 建材行业增长 并刺激区域消费提升[51][52][53] 城市发展战略 - 项目支撑南京"双主城"格局建设 推动发展重心向江北转移 江北新区GDP占全市比重已超20%[37][38] -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强化南京作为连接长三角与中西部枢纽的地位[20][23] - 复制南京南站成功经验(2011年通车后雨花台区形成第三CBD 聚集2000多家软件企业)[33][34][39]
马明龙研究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因地制宜谋深谋实战略重点 更好发挥规划引领指导作用
镇江日报· 2025-06-16 10:40
6月11日,市委书记马明龙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站在历史、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十五 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扛牢职责使命,发挥特色优势,进一步谋深谋实目标任务、思路举 措,更好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指导作用。 马明龙在认真听取了市相关部门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和意见建议后,肯定规划编制工作 推进有力有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镇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必须牢牢把握 的"纲"和"魂",要一体学习领会、系统谋划推进,找准切入口、谋好路线图,结合九个方面专项工作, 定一件、抓一件、成一件,努力创造更多可观可感的新成效新变化。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系统 做好与"十四五"规划的前后衔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把总书记重要要求转化为我市"十五五"发展规 划的思路举措和具体行动。 马明龙强调,要因地制宜谋篇布局,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参与沪宁产业 创新带、南京都市圈建设,主动顺应上海"龙头"带动,加快与南京融合发展;按照"一体两翼三带多片 区"总体布局,分步抓好重点片区 ...
淮安:从“内”到“外”重塑枢纽地位
新华日报· 2025-06-11 05:23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公路总里程达1.38万公里,成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东部沿海的重要通道[1] - 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干线网,淮安东站可直达全国120余座主要城市,确立区域高铁枢纽地位[1] - 水运航道总长1483公里,港口码头96座,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6年全省第一[1] - 航空方面,涟水国际机场正向长三角北翼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发展,与徐州陆港、连云港海港形成物流黄金三角[1] 物流与产业协同效应 - 中天钢铁集团选址淮安后,通过水运年运输费用节省数千万元[2] - 全国快递10强企业均在淮安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凸显区位与交通优势[2] - 智慧物流新高地建设促进交通与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2] 区域发展战略 -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宁淮城际铁路开通后将实现与南京快速通达,承接产业转移[3] - 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发展枢纽经济,推动优势转化[4] 未来基建规划 - 陆上推进长深高速扩容、宁淮城际铁路等工程,新淮铁路、沿淮铁路等有序开展[4] - 水面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淮安港三期等工程,盐河产业带规划加速[5] - 空中扩建机场三期,新建6万平米航站楼,目标旅客吞吐750万人次、货邮25万吨[5] 经济转型与开放格局 - 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通过物流降本增效吸引企业集聚[2] - 对外开放通道与平台协同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并拓展发展空间[2][5]
一体化发展!芜湖宣城明牌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4-30 10:52
芜宣一体化政策背景 - 安徽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促进芜宣一体化 [2] - 2024年3月安徽省政府印发文件强调强化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2] - 政策持续加码确保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行动有力 [2] 区域经济数据 - 2024年芜湖GDP实现5120.47亿元增长6.4% [3] - 宣城市经济总量达到2053.5亿元增长5.8% [3] - 芜湖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500家 [3] 交通基础设施 - 芜湖宣州机场为两市共建共用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2] - 宣城推进旌德通用机场、绩溪通用机场等市域通用机场建设 [5] - 构建起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包括公路、铁路、水运、空运 [3] 产业发展现状 - 芜湖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余家 [4] - 宣城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700余家年产值超850亿元 [4] - 芜湖在汽车、机器人、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4] 产业协同规划 - 通过产业对接、项目合作、平台共享实现协同发展 [6] - 芜湖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宣城有序转移 [6] - 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6] 长三角一体化机遇 - 两市同属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成员 [6] - 可承接南京等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与功能疏解 [7] - 借力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深化区域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