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航,提前布局上海“第三机场”!
第一财经· 2025-08-17 13:48
南通新机场合资公司成立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近日成立 由上海机场集团控股51% 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持股49% [3] - 公司业务涵盖民用机场运营 公共航空运输 建设工程施工 [3] - 合资公司成立标志着南通新机场由上海机场主导 业内称为"上海第三机场" [4] 南通新机场规划与定位 - 2020年9月民航局批复选址 首选场址为南通通州区二甲 [5]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确认与南通市政府共建协议 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 [6] - 设计年旅客吞吐量近期4000万人次 远期8000万人次 建设两条远距离跑道 预留两条跑道和卫星厅 [9] 交通网络协同布局 - 南通新机场距上海虹桥 浦东直线距离约100公里 三场交通协同规划已部署 [6] - 沪苏通铁路一期连接上海虹桥站和上海站 二期将连接浦东机场和上海东站 [7] - 202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 途经南通等城市 [7] 航司提前布局动态 - 东航已成立工作小组筹建南通新机场基地 [9] - 南航发布南通新机场基地预可研报告编制招标 [9] - 深航作为南通最大基地航司 正在筹建新机场基地 [9] 长三角机场协同发展 - 长三角现有7个千万级机场 江苏9个民航机场均为百万级 [10] - 东部机场集团整合江苏省内6家机场 但南通兴东机场未加入 [10] -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杭州 南京 合肥区域枢纽功能 支持苏南硕放建设区域性枢纽 [10]
苏超,快要踢散安徽?
新浪财经· 2025-07-06 19:13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 - 南京对安徽皖东南城市(芜湖、马鞍山、滁州)的经济辐射显著,高铁通勤时间均在30分钟以内,形成深度绑定关系 [5][7] - 马鞍山与南京的经济联系尤为紧密,日均12000人次通过高铁往返,居民年消费额以2亿元速度增长,南京地铁S2号线即将直通马鞍山 [7][9] - 合肥作为省会面临地理距离劣势,到马鞍山高铁需1.5小时,到滁州无直达高铁,普车需4小时,导致省内资源调配效率较低 [7] 产业结构与资源分配 - 合肥GDP达13507.7亿元,占全省27%首位度,但省内发展不均衡,皖北六市人均GDP仅7444美元,不足皖南六市(15424美元)一半 [17][19] - 合肥聚焦「芯屏汽合」高端产业,但省内配套率不足20%,京东方面板70%供应商来自苏浙,蔚来汽车50%零部件采购自长三角 [21] - 传统产业呈现分散化,芜湖(汽车)、滁州(家电)形成独立产业集群,与合肥产业关联度低,导致「省会单点突破,周边孤岛化」 [21] 产业发展历程 - 家电产业阶段:合肥通过美菱、荣事达及引进美的海尔,建成全国家电产量前三集群,2009年引进京东方奠定「风投之城」基础 [23] - 新能源汽车阶段:合肥2019年投资70亿元救蔚来,2021年引入比亚迪,2024年产量137.6万辆居全国第二,但资源高度集中于合肥 [24][25] - 科创产业阶段:中科大南迁带动合肥AI产业崛起,2024年人工智能营收超千亿,但人才密集特性限制产业外溢至省内其他城市 [25][26] 跨区域协同战略 - 安徽16市中7个已跨省加入周边都市圈,如芜马滁宣融入南京都市圈,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宣城同时进入上海都市圈 [28][29] - 跨省合作推动基础设施联通,南京至滁州高铁18分钟、至芜湖半小时,滁州苏滁产业园75%项目来自江浙沪,芜湖港2024年出口百万辆汽车 [32] - 长三角一体化使安徽获得政策话语权,但省内城市「认新大哥」现象加剧「散装」争议,如马鞍山居民自称「来自南京旁边」 [10][33]
淮安:从“内”到“外”重塑枢纽地位
新华日报· 2025-06-11 05:23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公路总里程达1.38万公里,成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东部沿海的重要通道[1] - 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干线网,淮安东站可直达全国120余座主要城市,确立区域高铁枢纽地位[1] - 水运航道总长1483公里,港口码头96座,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6年全省第一[1] - 航空方面,涟水国际机场正向长三角北翼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发展,与徐州陆港、连云港海港形成物流黄金三角[1] 物流与产业协同效应 - 中天钢铁集团选址淮安后,通过水运年运输费用节省数千万元[2] - 全国快递10强企业均在淮安建立区域分拨中心,凸显区位与交通优势[2] - 智慧物流新高地建设促进交通与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2] 区域发展战略 - 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宁淮城际铁路开通后将实现与南京快速通达,承接产业转移[3] - 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发展枢纽经济,推动优势转化[4] 未来基建规划 - 陆上推进长深高速扩容、宁淮城际铁路等工程,新淮铁路、沿淮铁路等有序开展[4] - 水面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淮安港三期等工程,盐河产业带规划加速[5] - 空中扩建机场三期,新建6万平米航站楼,目标旅客吞吐750万人次、货邮25万吨[5] 经济转型与开放格局 - 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通过物流降本增效吸引企业集聚[2] - 对外开放通道与平台协同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并拓展发展空间[2][5]
“快稳密”:长三角通关“三字经”—— 解码5.29万亿外贸背后的流通密码
新华日报· 2025-06-07 07:25
长三角外贸表现 - 1-4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5.29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展现区域经济韧性[1] 物流创新模式 -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启用后已出口33.3吨货物 节约物流时间12-24小时 降低地面成本10%-30%[1] - 联动接卸模式使江苏企业出口集装箱节约400元/箱 1-5月累计节省物流成本超5000万元 覆盖14.4万标箱[2] - 联动接卸模式适用商品扩展至木材/机械配件/金属材料等领域 惠及100余家企业[2] 高新技术产业通关 - 真空包装集成电路采用协同查验机制 通关时间缩短至1天内 避免拆箱导致性能损伤[3] - 1-5月张家港海关完成20票真空包装协同查验 货值超480万元[3] - 高新技术货物查验模式推广后 江苏70家企业享惠货值71.8亿美元 查验时间缩短40%-50%[4] 区域服务优化 - 苏州湾示范区窗口累计发放电子口岸卡5799张 服务企业3550次[6] - 电子口岸服务为企业直接节省制卡成本30万元 间接节约各类费用300万元[6]
皖能电力20250604
2025-06-04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电力行业 公司:皖能电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电量情况 - 一季度安徽省电量同比下降约 7%,4、5 月基本持平,5 月超去年近 1 亿千瓦时,预计 6 月底增 10%,7 月全年电量回正[2][3] - 二季度以来安徽省用电量恢复显著,2 - 4 月增速递增,4 月达 7.7%,预计 5 月达 10%,全年增速超 5%[2][10] 电价情况 - 一季度安徽省内电价降约 2 分 1,降幅收窄,得益于现货市场机制,二季度预计降幅与一季度相近;新疆地区一季度电价同比上涨,因调峰收入增加,二季度预计与一季度相当[2][4][5] - 江苏电力现货交易价格对安徽长协电价影响有限,年度交易价格参考上一年调整,2026 年容量电费标准提升可能小幅提升电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电价影响受资源禀赋和电网阻塞限制[4] 煤价情况 - 一季度安徽省内机组煤价(剔除新疆)下降 7%,4 月采购端价格降 10%,预计二季度降幅扩大至 10%左右[2][6] 公司控股利润总额 - 二季度公司控股口径利润总额预期较好,燃气发电公司执行新合同后扭亏为盈,有望弥补去年亏损约 5000 多万元[2][7] 在建项目进展 - 新疆 80 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计划三季度投产,安徽省内 30 万千瓦风电项目预计年底并网;已核准 160 万千瓦装机,计划年底前开工,储备 40 万千瓦风电项目[2][8] 新疆电厂情况 - 新疆英格玛等新投产机组转为服务型盈利模式,通过调峰市场收益弥补发电损失,度电利润超出预期,火力发电竞争力向服务型转变取得成效且超出市场预期[12][13] 市场影响情况 - 江苏 6 月份月度降价可能对整体市场有影响,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评估;江苏电力现货交易价格不会直接决定安徽长协电价[14][16] 煤炭采购与库存 - 迎峰度夏期间煤炭采购策略为小批量、高频次,已在中转港口存储部分煤炭;当前煤炭库存轮转周期约 1 个月,可用天数 22 - 23 天左右[23] 现货市场定价与合同定价 - 现货市场合同定价与年度长协价格相似,结算单价无显著变化;明年年度合同定价基于上一年基数并考虑外部条件,不受单月现货价格完全决定[24][25] 参股项目投产时间 - 国能神皖池州电厂二期一台机组 7 月投产,另一台三季度投产;聚能公司淮北项目 2026 年一季度投产;国能安庆三期进展不详;中煤新集六安项目 2026 年投产[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火电项目可申请安全、环保和节能设备三项减免政策,所得税先计提,汇算清缴时返还[28] - 折旧从设备达到可用状态的次月开始计提[31] - 公司分红比例约为净利润的 35%,争取稳步提升,但短期内大幅增加不太可能[32]
厅水院竣工将投用,跨域项目审批新模式助力一体化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5-28 20:55
项目概况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大功能性项目方厅水院于5月21日正式通过综合竣工验收,即将投用,标志着水乡客厅从形态开发到功能塑造的跃升 [1] - 方厅水院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地上6.7万平方米),采用四合院形制和新江南风格设计,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设置主会馆及沪苏浙皖主题展馆,通过步行桥及连廊实现跨域互连 [3] - 该项目是全国首个跨省域房建项目,体现长三角三省一市向心汇聚、一体发展的空间意向 [3] 规划背景 - 国务院2023年2月批复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在两省一市交界处约35平方公里范围打造水乡客厅 [3] - 2023年5月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正式批复,为方厅水院建设提供法定规划依据 [3] 建设创新 - 项目突破跨省域审批难点,形成"一体化立项、审查、审批、招标、监管、验收"六位一体审批新模式 [5] - 吴江区通过"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为江苏馆项目节约数月时间,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签订施工许可一体化审批合作协议 [5] 运营规划 - 将组建专业化公司运营方厅水院,打造世界级湖区标志性节点和长三角综合展示窗口 [6] - 加快周边地块开发,推进创智引擎、科创学园等功能性项目及浦港路东延等配套基建 [6] - 研究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重点支持"会展演赛旅"联动和产业协同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