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转债评级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自控: 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00:09
核心观点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评级展望稳定,智能转债信用等级维持A+ [21] - 公司具备专业技术及产品优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249项专利技术 [1][6] - 公司财务杠杆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33.45%,但短期刚性债务占比高 [13][16]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9.65个百分点至25.86%,净利润同比下滑78.37% [10][12] 业务运营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6.71%,其中石化行业客户占比63.70% [3] - 控制阀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达90.32%,2024年销售均价同比下降18.52%至2.20万元/台 [3][5] - 产能利用率121.35%,开关控制阀项目新增15,000套/年产能,预计2025年底完全投产 [4]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从2024年的18.55%降至2025年Q1的25.42%,客户结构趋于分散 [7] 财务状况 - 2025年3月末现金类资产2.39亿元,短期刚性债务7.02亿元,流动性压力较大 [14][17] - 应收账款5.19亿元同比增长40.03%,账期延长至198天,计提坏账准备0.62亿元 [14]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0.40亿元,主要因下游回款周期延长 [18] - 综合融资成本3.65%,"智能转债"余额2.26亿元将于2025年7月到期 [16][17] 行业环境 - 控制阀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公司市场份额约1%,面临中小企业低价竞争 [6] - 2024年机械行业整体盈利下滑,但设备更新政策提振高端装备需求 [3] - 原材料采购价格分化,定位器均价同比上涨至0.61万元/台,毛坯单价降至2.58万元/吨 [5] - 下游石化行业投资平缓,公司拓展新能源领域,2024年销售占比达19.35% [7]
什么原因?多家公司转债评级遭下调
证券时报· 2025-05-06 19:15
转债评级情况 - 2024年年报披露结束后评级公司集中对转债进行评级展望 [1] - 今年以来已有72只转债更新评级情况 其中65只评级未变占比90.28% 7只遭下调 [3] - 评级下调主因包括业绩亏损 债务压力攀升 征信状况恶化 股票退市等 [1] 评级调整案例 - 富淼转债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 因公司化工品利润空间收窄 2024年净利润亏损 资产负债率同比增幅较大 总有息债务增长 [4] - 东时转债信用等级从B下调至CCC 因公司新增行政处罚 未结清信贷中逾期金额增加 流动性风险持续加大 [5] - 普利转债信用等级从BB下调至B+ 因公司股票及转债被终止上市 2021-2022年虚假记载利润总额达6.69亿元 占披露总额73.83% [8][9] 评级下调影响 - 可转债评级反映信用风险 评级下调意味着发行主体信用风险上升 [7] - 退市风险转债分为两类 一类跟随正股退至三板丧失流动性 另一类面临到期偿付本息压力导致信用风险爆发 [10] - 2024年下半年A股市场回暖缓解了市场对转债信用风险的担忧 [10] 评级规则与时效 - 存续期超1年的受评证券需每年至少出具一次跟踪评级报告 且在年报披露后3个月内完成 [3] - 发生重大事项时信用评级机构应及时调整评级并向投资者公布 [3]
什么原因?多家公司转债评级遭下调
证券时报· 2025-05-06 18:52
2024年转债评级跟踪情况 - 截至2024年年报披露后,评级机构集中对存续期超过一年的转债进行跟踪评级,需在7月30日前完成[1][4] - 年初以来72只转债更新评级,其中65只评级未变(占比90.28%),7只遭下调[4] 评级下调原因分析 - **业绩亏损与债务压力**:富淼转债因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资产负债率同比显著上升、总有息债务增长,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4][5] - **征信恶化**:东时转债因新增行政处罚、未结清信贷中逾期金额增加,个体信用等级从B下调至CCC[6] - **退市风险**:普利转债因公司股票及转债被终止上市(涉及两年虚假记载利润总额6.69亿元,占披露利润总额的73.83%),信用等级从BB下调至B+[8][9] 评级下调的影响 - 信用评级下调反映发行主体信用风险上升,需关注现金类资产、资产变现能力等偿债保障[7][8] - 退市类转债面临流动性丧失风险(如普利转债余额2.0227亿元已进入回售期,转股价下修至3元/股)[9][10] - 历史数据显示,非正常退市转债风险主要源于正股退市压力或到期偿付压力[10] 行业动态与市场反应 - 2024年上半年广汇转债、岭南转债等案例加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警惕,但下半年A股回暖缓解市场担忧[10] - 评级调整案例中,化工(富淼)、教育(东方时尚)、制药(普利)等行业风险暴露较为集中[5][6][9]
从框架到实战:信评专家详解转债评级逻辑
2025-04-25 10: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可转债、光伏、电子、化工、装备制造、计算机、电力设备、生物医药、建筑装饰、科创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可转债评级框架 - 综合考量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评估侧重历史数据(2023 年 20%,2024 年 30%)及未来预算(2025 年 50%),并纳入 ESG 和流动性评估等外部因素[1][2] - 不同行业评级侧重点各异,光伏制造关注订单保障,电子行业关注产业链完整度,化工行业重视技术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角度关注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1][2] 可转债与信用债评级区别 - 可转债类似信用债,但更关注股性因素和外部支持(股东及政府),支持意愿和能力是关键考量因素[1][3] - 2023 - 2024 年可转债到期兑付金额显著增加,转股难度加大,清偿债务或成常态,预计 2027 - 2028 年到期金额将达 1500 - 2000 亿[1][6] 可转债跟踪评级 - 分为定期和不定期,定期跟踪集中在 5 - 6 月,不定期跟踪由重大事项触发,如经营范围变化、大额诉讼、安全事故等[1][7][8] 可转债评级调整 - 上调需长期观察经营实力、现金流和偿债能力显著好转,以及政府股东增资等因素,短期业绩好转难以轻易上调评级[1][10][11] - 下调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和一二级市场风险、业务和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公司治理问题、行业相关风险[13] 光伏行业现状 - 长期向好,但面临阶段性供需错配和普遍亏损,需关注减值风险、开工率及自由现金流覆盖情况,这些是 2025 年评级调整的重要依据[2][16][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ESG 调整针对企业是否存在严重安全生产事故或公司治理问题,流动性评估考察企业资金来源及其覆盖情况[4] - 外部支持从股东和政府两个维度评估,包括支持意愿和支持能力,影响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的能力[5] - 发布关注公告涉及企业业绩预告,需明确对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和信用等级变化的影响;列入观察名单涉及控制权变化等不明朗因素[9] - 科创企业有专门评级方法,与传统行业不同[14] - 2024 年监管机构暂无窗口指导,初始评级已考虑新兴生产力和大国重器等因素[15] - 公司可能尝试更换评级公司以避免下调评级,但情况不常见,且操作复杂、时间长[19] - 2025 年转债市场频繁下调评级可能性较小,市场情绪企稳,预计不会出现极端风险偏好释放情况[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