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化

搜索文档
年轻人扎堆去贵阳,只干一件事
虎嗅APP· 2025-07-03 17:37
贵阳咖啡行业概况 - 贵阳拥有超3000家咖啡店,成为西南地区咖啡店密集的"咖都" [5][16] - 本土品牌"乔治队长"主理人彭近洋在2025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夺冠,带动行业出圈 [3][9] - 贵阳咖啡店多分布在如"小十字"等老城区巷弄,形成独特的深巷文化 [5][6] 市场特征与消费习惯 - 咖啡消费与本地饮食文化融合,出现肠旺面配咖啡、洋芋粑配咖啡等特色组合 [4][19][20] - 消费者可自带街边小吃进店,体现消费场景的高度包容性 [20] - 精品咖啡与9.9元平价连锁店并存,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22]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萌芽于2005年前后,"悦读时光""土壤"为首批涉足精品豆的店铺 [15] - 2015年本地咖啡店不足50家,2023年已突破3000家,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16] - 本地拥有6-7家SC认证咖啡烘焙工厂,多数品牌实现自烘豆 [19] 竞争优势分析 - 地理因素:山城地形催生密集巷道,降低店铺租金成本 [6][8] - 文化基因:历史形成的驿道文化促进开放心态,从业者积极外出学习后回馈本地 [12][15] - 技术积累:咖啡师频繁参与国内外赛事,2015年至今已诞生多位全国/世界冠军 [10][15] 产业链布局 - 头部品牌如吾界咖啡、乔治队长建立自有烘焙工厂,强化供应链控制 [19] - 部分店主定期前往云南咖啡产区直采生豆,优化原料品质 [19] - 承办中国咖啡冲煮大赛等专业赛事,形成区域技术高地 [15][16] 跨界融合趋势 - "早C晚A"生活方式流行,精酿啤酒与咖啡消费形成互补 [20][21] - 出现折耳根美式、木姜子油特调等本土化创新产品 [14][19] - 外地品牌加速进入,本地品牌如乔治队长已向上海等一线城市扩张 [21][22]
年轻人扎堆去贵阳,只干一件事
虎嗅· 2025-07-02 15:4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阿祯,编辑:陆一鸣,题图来自:AI生成 6月3日,位于贵阳中山西路的"DuideCoffee对的咖啡"店内仍座无虚席,门外整齐摆放的塑料凳无疑见证了假期里人们排队的盛况。本地人短暂、礼貌地 将常光顾的咖啡店让给拖着行李箱、跟着咖啡地图前来打卡的游客,直言"等热度过了再来"。 是的,贵阳又出圈了,这次是因为小小的一杯咖啡。5月,贵阳本土咖啡品牌"乔治队长"的主理人彭近洋在2025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夺冠。这一消息 也让沉淀已久的贵阳咖啡行业进入大众视野,人们惊喜地发现,这座不产咖啡豆的西南城市,竟然密集分布着"冠军咖啡店"(即店主或咖啡师曾在国内外 咖啡比赛中夺冠)。 去贵阳喝咖啡,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而这座乍一看与"中产饮品"不大相关,却有着超3000家咖啡店的西南"咖都"又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早C晚A"的新派 生活方式,何以在贵阳落地生根? 走街串巷寻咖啡 来到贵阳,每天早上的活动似乎都有了定式。如我一般住在"大十字"附近的人,大概都会先走到对的咖啡店喝上一杯咖啡。但与其他城市不同,在贵阳, 和咖啡一同早起唱"二人转"的通常不是面包、甜品 ...
咖啡的“身份证”:为何顶级黑咖啡都认准原产地?
中国食品网· 2025-07-01 16:13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7893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元 2029年有望达到13908亿元 [3] - 行业高速发展态势吸引新品牌加速崛起 得益于消费者对咖啡品质和口味的追求及咖啡文化传播 [3] - 竞争格局演变 大型连锁企业和小型精品咖啡馆争夺市场份额 特色咖啡和单一品种咖啡受青睐 [7] - 消费者偏好从提神饮品上升到对咖啡文化 产地特色 烘焙工艺等综合考量 产地为购买前五考虑因素 [7] 供应链与产地 - 咖啡豆产地集中在赤道附近热带亚热带地区 自然条件对品质有决定性影响 [9] - 企业加强产地合作 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 推动种植社区经济发展 [9] -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以果香花香闻名 哥伦比亚产区以稳定产量和优质品质著称 [14]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摩氏咖啡获"原产地黑咖啡开创者"和"原产地黑咖啡全国销量第一"双项认证 [1][9] - 原料选用世界八大咖啡原产地 坚持单一产区单一豆种 还原本真风味 [11] - 埃塞俄比亚豆呈现浆果风味和茶感 哥伦比亚豆通过紧密合作确保最高标准 [14] - 制定专属烘焙方案 精准控制温度时间气流 释放风味层次 保留产地个性 [15] - 采用-82℃急冻锁鲜技术和香气回填技术 配料仅咖啡粉 确保纯萃口感 [15] 市场推广与文化 - 注重传递咖啡文化 包括产地背景 种植过程 烘焙技巧和冲泡方法 [18] - 积极与咖啡爱好者社区互动 收集反馈优化产品和服务 [18]
推动区域消费升级,东城景山街道尝试举办咖啡文化市集
搜狐财经· 2025-06-22 16:15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本周末,东城区景山街道携手新隆福公司,在隆福寺北里举办了一场名为"啡悦夏至"的咖啡文化市集。为期两天的咖啡文化市集上, 汇聚50+精品摊位,咖啡、精酿、DIY烘焙工坊、多元美食及创意互动体验,吸引数千名咖啡爱好者及市民游客参与,成为京城夏至时节的文化消费新热 点。 "啡悦夏至"市集以"微景家园"建设为核心理念,聚合地区及周边商户,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不仅为商户创造了展示特色产品、拓展客 户群体的窗口,也为居民与游客打造了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e and and 22 CAPS CAD p 2015 t and the the state DEA 7 2017 the state e and The F the state 本次市集汇聚了50多家精品摊位。主办方供图 市集现场,50多个精品咖啡摊位构建起丰富的风味矩阵。冷萃特调以清爽口感消解暑气,中式茶咖将中国传统茶饮与咖啡融合,还有创意咖啡师带来属于夏 至时节的特调饮品,不少摊位前排起长队。专业咖啡师现场教学手冲咖啡的黄金水温(90℃-95℃)与萃取技巧,参与者亲手操作烘焙机见证生豆变色爆 裂,最终将定制化手冲咖啡打包带走 ...
全球农创客训练营走进云南以“咖”会友 云南咖啡如何带着中国印记走向世界?
央广网· 2025-06-02 00:16
云南咖啡行业发展 -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 产量146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98%以上 稳居中国咖啡产地首位 [15] - 2024年云南咖啡出口量达325万吨 同比增长358% 远销荷兰 德国 美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 [16] - 云南咖啡精品率从2021年的8%提升至316% 精深加工率从20%提升至80% 显示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15][16] 产品与工艺特色 - 朱苦拉咖啡采用古法制作:杵臼脱壳 铁锅焙炒 石磨碾粉 土罐煮沸 保留原始风味 [4][6][9] - 咖啡颗粒小而饱满 味道浓而不苦 香而不烈 略带果酸 被国际农创客误认为埃塞俄比亚产地 [3][4][13] - 产品获得三重认证:2013年地理标志商标 2016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2017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 市场与文化影响 - 云南咖啡内销市场年增速达47% 人均消费量持续增长 被视为全球最大蓝海市场 [18] - 产品场景创新:洱海海景咖啡 丽江雪山咖啡馆 实现从饮品到生活方式的转型 [17] - 中国咖啡在国际赛事中屡获大奖 欧洲多国已采用云南咖啡豆 形成全球风味影响力 [16][18] 地理与产业优势 - 云南北纬26°干热河谷地貌突破咖啡种植带极限 阶梯式海拔延长生长周期提升风味 [13] - 保山 普洱主产区凭借独特日照 水分 土壤条件实现咖啡高产与高品质双重保障 [13] - 1904年引进的24棵古咖啡树现存23棵 形成中国最古老咖啡林 奠定产业历史根基 [6][7]
告别麦肯,拥抱阳狮:奈斯派索全球创意代理权易主
经济观察网· 2025-05-30 12:24
业务合作变动 - 奈斯派索将全球创意业务从麦肯(McCann)转移至阳狮集团(Publicis Groupe)旗下的Leo广告公司,结束了近20年的合作关系 [1] - 此次比稿竞争激烈,参与方包括WPP旗下的奥美(Ogilvy)和宏盟集团的TBWA,但未涉及媒体策划与购买业务 [1] - 麦肯仍将通过其巴黎办公室为奈斯派索提供项目型服务,但今年尚未规划新的合作项目 [2] 品牌营销历史 - 麦肯与奈斯派索的合作始于2006年,推出了首个全球整合营销项目"What Else?",并开启了与乔治·克鲁尼的长期代言合作 [3] - 麦肯通过一系列以幽默、精致为基调的广告片,成功将奈斯派索塑造成高端咖啡文化的代名词 [3] - 广告中邀请了包括杰克·布莱克、伊娃·朗格利亚等明星客串,拓展品牌受众层 [3] 战略转型背景 - 奈斯派索面临快速变化的全球咖啡市场,新兴品牌崛起、Z世代消费力量增强,社交媒体对品牌表达形式提出更高要求 [4] - 品牌亟需在创意语言、传播方式及消费者互动上焕发新意,尤其是在数字内容与本地化表达方面 [4] - 阳狮集团旗下的Leo在多平台传播、社会化营销、体验式广告等方面拥有成熟经验,可能帮助品牌在内容结构和互动模式上实现突破 [4] 美国市场拓展 - 自2013年起,奈斯派索陆续在纽约、旧金山、迈阿密和比佛利山庄等城市开设体验型旗舰店,塑造高端生活方式的消费场景 [5] - 2023年9月,品牌首次涉足即饮咖啡(RTD)赛道,推出蜂蜜风味的冷藏罐装产品"Master Origins Colombia" [5] - 即饮产品线意图抢占年轻消费者在移动场景中的消费心智,缩短从"首次接触"到"家用选择"的时间差 [6] 品牌定位演进 - 奈斯派索正在从"精品胶囊咖啡"演进为"可持续、智能、全球化的生活方式品牌" [7] - 品牌在门店设计、限量系列、艺术跨界等方面不断与设计师、艺术家和环保组织合作,强化生活方式属性 [7] - 核心用户集中在30至50岁人群,但通过即饮产品进入更年轻的消费人群,建立更早的品牌情感连接 [6]
这里是北京的咖啡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9 09:49
北京咖啡文化版图 - 北京咖啡馆风格多样,覆盖胡同小巷、历史古建、中央商务区和艺术园区,形成独特的咖啡文化版图 [1] - 咖啡已成为串联城市烟火、风尚与艺术的文化纽带,兼具社交属性和文化表达功能 [7] 胡同文艺咖啡馆 - 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的"蓬蒿剧场"咖啡馆由民国四合院改造,结合戏剧演出与咖啡空间,吸引文艺爱好者 [2] - 咖啡馆设置两层空间,包含小剧场、露台打卡点,融合咖啡馥郁与戏剧艺术 [2] 古建活化咖啡馆 - 西城区"门有路"咖啡馆为明代徽派建筑改造,保留歙县会馆原貌,打造"书咖文创研学空间" [3] - 主理人采用"修旧如旧,新旧共生"理念,吸引非遗传承人合作,推动传统文化传播 [3] CBD商务咖啡馆 - 国贸商城M Stand咖啡馆成为上班族"第二办公空间",提供高中低三档桌椅满足不同办公需求 [5] - 朝阳区聚集北京50%以上咖啡门店,CBD为咖啡店密度最高区域,国际品牌近3年集中入驻 [5] 艺术区咖啡博物馆 - 798艺术区Wolfing Coffee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前端为咖啡店与交流空间,后端为烘焙工厂 [6] - 馆内展示全球咖啡产区地图,每周举办分享会讲解咖啡全产业链知识 [6]
让“走出去”的咖啡更具中国味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3
中国咖啡行业国际化发展 -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国际咖啡文化节与英国伦敦咖啡节同期举办 15家中国本土咖啡品牌首次在国际舞台亮相 展示中国咖啡文化独特魅力 [1] - 中国咖啡行业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型 陆家嘴咖啡文化节品牌数量从首届24个增长至第九届逾270个 反映中国咖啡市场从萌芽到繁荣的发展历程 [1] - 中国咖啡品牌在国际展会呈现多元化特色 包括盐城盐小勺咖啡 西藏柠渡咖啡等地域品牌 以及故宫角楼咖啡等文化跨界融合品牌 [1] 中国咖啡产业链提升方向 - 需完善从咖啡豆种植 加工到品牌运营 文化传播的全产业链 提升咖啡品质与国际竞争力 [2] - 云南省作为重要咖啡产区应优化种植技术 打造国际知名咖啡豆品牌 器具品牌需加大研发投入 以"中国智造"赢得市场 [2] - 应深化文化内涵挖掘 探索咖啡与其他产业融合 开发具有文化体验性的产品与场景 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2] 中国咖啡国际化战略 - 单纯复制模仿难以立足国际市场 需以创新为内核 挖掘独特文化价值 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 [2] - 需建立长效国际交流机制 加强与国际咖啡组织 品牌合作 形成常态化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模式 [2]
虹桥国际咖啡文化节邀请广大旅客免费品尝——“抵达上海的第一杯咖啡”
解放日报· 2025-05-22 09:54
昨天近11时,"咖园惊梦——咖啡奇遇记"快闪活动在上海虹桥站到达层惊艳亮相。来自保利艺术教育的戏曲演员以《牡丹 亭》经典片段为蓝本,身着水袖华服"穿越"至现代场景,用20分钟的主题表演与10分钟的戏曲念白与旅客即兴互动。从北京来 上海出差的阮先生说:"北京戏曲专场演出很多,但我基本没看过,没想到在上海能巧遇一场,很难忘。" "去年在这儿,我也碰到了这个活动。刚才看到那位咖啡师,就觉得眼熟,后来发现他也认得我,感觉很神奇。每次来上海 都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来自江西的刘先生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咖啡说。刚下高铁的江苏姑娘小骆则感到很惊喜,和闺蜜小马正各 捧着一杯咖啡在合影。 据介绍,活动由闵行区新虹街道组织虹桥国际机场、铁路上海站虹桥车间、地产虹桥联合数家辖区特色咖啡品牌举办。在 虹桥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精心布置的"咖啡赠饮区"前,许多旅客停下匆匆脚步,等待领取套着印有"上海欢迎你"字样 专属杯套的"第一杯咖啡"。 来自云南保山的"隆沪咖啡"品牌创始人陈女士已多次参加这一公益活动,昨天一直在现场忙着做手冲咖啡请大家品尝。"去 年我家的茶咖体验中心落户新虹街道。"活动现场,作为优质个体工商户代表,曾备受欢迎的"初心 ...
特写丨一杯咖啡的全球化试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2:48
咖啡文化演变 - 咖啡从功能性饮品升级为城市文化象征符号,成为休闲社交和商务场景的重要载体 [9] - 深圳咖啡生活周吸引近200家品牌参与,五一期间福田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29.97% [2] -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2654亿元,人均年消费16.74杯,深圳咖啡店密度全国第一(2.23家/平方公里)[8] 消费行为趋势 - 58%消费者在娱乐休闲时饮用咖啡,44.3%用于商务社交,特调咖啡占比达80% [9] - 消费者从"寻味"转向"寻豆",偏好中浅烘果香调,与欧洲深烘传统形成差异 [4][8] - 办公室手冲咖啡比例从2020年12%跃升至2024年35%,自冲咖啡豆需求增长 [13] 产业链升级 - 天津ATU Café从门店现制转向供应链业务,7天展会预计销售额4万元 [13] - 云南比顿咖啡通过"庄园可视化"模式整合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 [14] - 东莞企业联合华南农大培育荔枝风味咖啡豆,结果周期缩短至2年,运输周期优化至48小时 [16][17] 国际化与区域经济 - 埃塞俄比亚公使借咖啡周寻求中国投资,推动合资公司建设 [19] - 延吉以咖啡为媒介打造跨国贸易枢纽,其咖啡店密度达上海4倍 [20][21] - 深圳成为全球口味试验场,德国烘焙师评价本地咖啡文化超越柏林 [4][5] 品牌与技术创新 - 璞咖啡等品牌通过理念输出强化用户粘性,回归本源的制作理念受认可 [8] - 深圳市场呈现"效率型体验"特征,融合快节奏与全球化风味需求 [9] - 咖啡节推动云南咖啡从原料出口转向品牌叙事,提升附加值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