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酿
icon
搜索文档
“限酒令”连锁反应:烟酒行和高端餐厅艰难自救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59
行业现状 - 成都酒类终端渠道正经历深度调整 限酒令导致消费场景收缩 烟酒店和高端餐饮面临挑战 [1] - 连锁型烟酒店过去抗风险能力强 但当前订单锐减 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作用 [1] - 部分烟酒店营收下滑超70% 多家酒商开始减员或缩减薪资 [1][3] 烟酒店应对措施 - 位于客流稳定区域的烟酒店转向即时零售 啤酒 精酿 饮料等低价产品走量快 单价普遍低于50元 [3] - 尝试与周边烧烤店 小吃档口合作 延长营业时间 扩大夜间零售比重 [3] - 大型连锁终端如1919探索"酒+轻餐饮"模式 部分门店已开始运作 无需专门厨师 [3] - 单店面临厂家业务员频繁拜访 但酒商打款能力普遍下降 [3] 高端餐饮调整 - 大部分中高端连锁餐厅关闭部分门店 或实行五五工作制 50%员工暂时休假 [6] - 高端餐饮酒水订单下滑超80% [6] - 部分高端餐厅主动调低菜单价格 砍掉多人聚餐大菜 推出大众路线菜品 如新荣记398元降级套餐 [6] - 华商金融中心高端店推出200-300元套餐 为中低端葡萄酒释放机会 [6] - 福满楼推出198元配酒套餐 侍酒师可搭配三杯酒 [6] 高端餐饮转型案例 - 商务宴请餐厅包厢上座率从80%降至35% 人均消费额缩减超50% [7] - 计划将大包厢改造为堂食空间 增加大众化套餐提升翻台率 [7] - 高星酒店餐厅通过线上外卖 设置外摆区拓宽服务边界 如香格里拉 首座万豪开放工作日简餐配送 [9] - 部分高端餐饮布局上门私宴服务 收取10%服务费 带动家庭小囤葡萄酒需求 [9] 数据表现 - 某泸州名酒厂家6月在成都温江区销售额下滑超70% 全成都范围下降66% [5] - 荷花池市场附近烟酒店6月营业额下降70% 高端烟酒价格倒挂 红酒库存消耗慢 [5] - 成都金科中心小区4家烟酒店已倒闭3家 剩余1家面临经营压力 [5]
啤酒,连续多年销量下滑,为何卖不动了
搜狐财经· 2025-07-13 16:46
啤酒行业销量下滑原因分析 核心观点 - 啤酒行业连续多年销量下滑,主要受价格、口味、消费人群变化及替代品竞争等因素影响 [1] 价格因素 - 工业啤酒价格持续上涨,从过去2元/瓶涨至5元/瓶以上,与工资增长不成正比,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 [3] 产品质量与口味 - 啤酒发酵时间缩短,添加剂使用增加,导致口味变淡如"白开水",失去忠实消费者 [5] - 精酿与原浆啤酒因口感醇厚、香味浓郁,分流部分工业啤酒市场 [7] 消费人群变化 - 主力消费群体(20-50岁)规模因老龄化加速而缩减 [5] - 健康意识提升,中老年消费者减少工业啤酒摄入 [5] 替代品竞争 - 年轻人认为工业啤酒"低端",转向精酿、果酒、米酒、葡萄酒等多样化选择 [7] - 低度风味酒类(如果酒、葡萄酒)抢占市场份额 [7]
推动区域消费升级,东城景山街道尝试举办咖啡文化市集
搜狐财经· 2025-06-22 16:15
咖啡文化市集活动概况 - 东城区景山街道与新隆福公司联合举办为期两天的"啡悦夏至"咖啡文化市集 活动汇聚50+精品摊位 涵盖咖啡 精酿 DIY烘焙工坊 多元美食及创意互动体验 吸引数千名参与者 [1] - 市集以"微景家园"建设为核心理念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 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 为商户提供展示特色产品 拓展客户群体的窗口 同时为居民与游客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1] 市集特色内容 - 50多个精品咖啡摊位构建风味矩阵 包括冷萃特调 中式茶咖 夏至特调饮品等 专业咖啡师现场教学手冲咖啡技巧 参与者可体验烘焙咖啡豆过程 [4] - 创新打造"咖啡+美食"味觉生态链 小吃区提供金黄脆豆腐 椒麻鸭货 咖啡香蕉蛋糕 四川冰豆花等 形成"辣与甜"味觉对冲 西式餐点如鸡尾酒汉堡 超模胡萝卜汁满足多元需求 [4] - 设置"咖啡主题打卡路线" 包含咖啡 精酿 餐食 互动 公益等创意点位 游客可拍照打卡并收集印章兑换定制团扇 酒店住宿券 精酿市集门票等奖品 [4] 活动意义与后续计划 - 活动通过"文化+消费"模式 将隆福寺片区文艺属性与咖啡消费场景深度融合 推动区域消费升级 使该片区从商业地标变为"可触摸 可参与 可传承"的家园载体 [5] - 景山街道将持续探索更多元的文化市集形态 为市民提供兼具体验感与参与感的城市公共空间 [5]
珠江啤酒董事长王志斌退休,继任者能否打破“地域性宿命”
搜狐财经· 2025-06-18 15:31
人事变动 - 珠江啤酒董事长王志斌因退休辞去所有职务 包括董事 董事长及董事会相关委员会职务 且未持有公司股份 [1] - 继任者为现任总经理黄文胜 技术背景出身 与王志斌搭档五年 但57岁年龄同样临近退休 [18][20] 财务表现 - 2019-2024年营业收入从42.44亿元增至57.31亿元 但增速落后于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同期50亿元的收入增长规模 [5] - 归母净利润总体上升 2024年大幅增长29.95% 但2018年97.68%的高增速未能延续 [5][7] - 2024年销量仅微增2.62%(140.28万吨至143.96万吨) 显示增长主要依赖产品结构优化而非规模扩张 [7] 盈利能力与成本 - 毛利率波动明显 从2019年46.84%升至2020年50.19%后 连续两年回落至42.44% [7] - 高管薪酬大幅下调 王志斌年薪减少近30%至98.18万元 董监高团队薪酬总额缩减18.31% [21] 区域市场表现 - 华南以外收入占比从2019年5.04%降至2024年4.19% 2022年短暂提升至6.19%后持续下滑 [12] - 对比重庆啤酒西北 中区 南区收入占比分别为27.41% 42.13% 30.46% 区域分布均衡 [14][15] 渠道与产能策略 - 线上渠道占比仅1.23% 严重依赖传统线下渠道(98.77%) 错失社交电商机遇 [16] - 产能扩张保守 2024年生产量仅增4万吨(增幅3.31%) 销售与生产长期紧平衡 [9] 资本市场表现 - 股价长期在5-12元区间震荡 市值维持在200亿元左右 显著低于同业龙头50元以上的股价水平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