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旅融合

搜索文档
宿迁“场景消费”花样升级
新华日报· 2025-07-30 05:46
文旅消费新趋势 - 宿迁市以新业态培育和新场景打造为抓手,推动"宠物+"和"咖啡+"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服务品质,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1] 宠物+旅游 - 宿迁瞄准"宠物+旅游"新需求,以宿豫区为试点探索建设宠物友好型景区,依托宠物产业发展优势 [1] - 在椿墅小鄉居、森迪野生动物世界等景区配备人宠友好软硬件设施,探索宠物友好景区标准化路径 [1] - 筹备开展宠物嘉年华、萌宠时装秀、宠物运动会等系列宠物旅游活动,引入宠物经济相关业态 [1] - 全市重点景区鼓励增设宠物游乐区、萌宠休息站、宠物饮水点等友好场景,推出户外游乐设施和宠物应急医疗支持 [1] - 打造"带着毛孩子游宿迁"主题线路,并在旅游商品购物店引进宠物玩具、零食及特色宠物IP周边,构建全链条宠物友好生态 [1] 咖啡+旅游 - 宿迁解锁"咖旅融合"新玩法,在项王故里、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打造"咖啡休憩区" [2] - 开发"霸王别姬""森林氧吧"等文化特调咖啡饮品,提升消费体验 [2] - 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探索"地下酒窖探秘""DIY酒咖"等体验型消费产品 [2] - 洪泽湖湿地景区建设水上咖吧,融合观鸟、阅读等休闲功能,提升消费黏性与客单价 [2]
海南澄迈咖啡产业向亿元级迈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6 08:46
咖啡产业链发展 - 澄迈县培育"从一颗咖啡生豆到一杯咖啡"的全产业链,推动普通咖啡向精品咖啡转型升级,探索咖旅融合新玩法 [1] - 海南远丰食品有限公司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首次以整柜形式进口19.2吨咖啡生豆,货物价值超过110万元 [2] - 澄迈县已有10家企业获批成为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试点企业,其中咖啡企业占据4席 [2] 政策优势与产业升级 - 海南远丰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的第四批试点企业之一,咖啡豆加工增值30%及以上可免征进口关税 [2] - 澄迈县计划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鼓励咖啡企业扩大产能,发展冻干粉、咖啡液、胶囊咖啡等精深加工产品 [2] - 澄迈县发布的《澄迈县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完整咖啡产业链 [3] 三产融合与共富模式 - 福山咖咖园共享农庄从荒地蜕变为省级共享农庄和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园区,带动1599户农户增收 [3] - 澄迈县计划建设国际咖啡贸易基地和全球代加工基地,并设立咖啡研发创新、品牌展示和旅游体验三大中心 [3] - 铂澜咖啡学院海南分院与福山来福咖啡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提升海南咖啡产业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 [4] 咖旅融合与多元化发展 - 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吸引40%的学员为咖啡爱好者,60%为从业或即将从业者 [4] - 游客可在风情镇参与咖啡制作、露营、烧烤和咖啡主题研学活动 [4] - 澄迈县创新打造"咖啡主题文旅景区与农文旅体商"双轮驱动模式,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和商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5]
小山村“咖”位大
经济日报· 2025-07-07 09:20
行业概况 - 保山小粒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得益于高黎贡山与怒江的地理条件,包括千米海拔、年均25℃气温、700毫米降水及干热河谷气候 [1] - 新寨村被誉为"咖啡第一村",拥有70多年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超万亩,形成完整产业链 [1][2] - 2024年全村咖啡豆产量达4300余吨,实现农业产值1.7亿元 [3] 产业转型 - 10年前面临咖啡豆收购价低迷问题,通过成立7个合作社整合资源,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提高议价能力 [2] - 转型精品化路径:建设600亩党员示范基地,推广良种选育,良种覆盖率达98%,主要种植铁皮卡、波邦等品种 [2][3] - 推行精细化种植理念,核心产区1.36万亩采用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实行订单式收果与分级定价 [3] 产业链延伸 - 开发鲜果加工厂、咖啡馆、民宿等设施,推出咖啡豆、冻干粉、挂耳咖啡等10多种产品 [4] - 2024年线上交易额超1200万元,通过电商平台及直播带货拓展销售渠道 [6] - 采用"精品咖啡+热带水果"立体套种模式,开发花茶、花蜜等衍生品 [6] 咖旅融合 - 2023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 [7] - 建成5座精品咖啡庄园,入驻10余家咖啡企业,提供"从种子到杯子"的一站式体验 [8] - 发展"庄园+"经营模式,融合种植、加工、展销、休闲等功能,形成多元产业生态 [8] 人才与品牌 - 吸引青年返乡创业,例如村民王涵创办咖啡店及公司,配备专业烘焙设备并开展线上销售 [5] - 持续擦亮"保山小粒咖啡"品牌,通过文化传播(如咖啡知识讲解、文创产品)提升附加值 [7] - 计划引进专业公司开发精品民宿与餐饮,深化旅游体验 [8]
从田间到舌尖,云南咖啡尽显“咖”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9 06:31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云南咖啡及咖啡制品出口货值3.1亿元,同比增长122.1% [2] - 云南咖啡产量占全国98%以上,正加速向标准化交易和品牌化培育方向发展 [2] - 云南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赢得国际市场认可 [2] 科技赋能与品质提升 - 新寨村引进铁皮卡、波旁等优质咖啡品种,科学划定1.36万亩核心产区,推广水肥一体化与智慧农业技术 [3] - 2012-2022年新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50元增至2.8万元,增长近10倍 [4] - 2024年底云南省优质咖啡品种种植面积超15万亩,占比从2021年的5%提升至12.8% [4] - 云南农业大学保存260份咖啡种质资源,开设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4][5] 精深加工与国际市场拓展 - 云南咖啡精品率从2021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31.6%,精深加工率从20%提升至80% [7] - 2024年云南出口咖啡3.25万吨,同比增长358%,主要销往荷兰、德国、美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 [7] - 咖啡果皮茶标准化加工技术与国际品牌皮爷达成联名合作,实现创新产品与国际市场深度接轨 [4] 咖旅融合与消费新场景 - 大开河梅子咖啡庄园"五一"假期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打造"月球冥想屋"等特色场景 [8] - 爱伲咖啡庄园以"咖啡+畜牧"循环农业模式吸引游客参与咖啡豆晾晒、烘焙等活动 [8] - 2025年"五一"期间云南口岸外国籍游客达22万人次,同比增长26%,带动咖啡旅游消费 [9]
彩云之南 咖啡飘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10 11:31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 云南省咖啡种植规模达126.7万亩,产量14.6万吨(截至2024年末)[2] - 咖啡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2] - 普洱市思茅区南岛河村白沙坡村民小组形成集种植加工、旅游体验、销售于一体的咖啡社区,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2] 政策支持与监督机制 - 云南省出台系列支持咖啡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2] -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室组地""组地""纪委+职能部门"联合监督方式,压实职能部门责任[3] - 全链条跟进监督"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及加工厂改扩建工程"等项目[3] 产业升级与问题整改 - 普洱市思茅区纪委监委督促解决咖啡精深加工厂污水排放问题,指导企业清淤并安装污水处理设施[2] - 镇沅县纪委监委对废水排放不达标问题制发整改提醒通知,强化"精深加工"和"品牌提升"环节监管[3] - 沧源县纪委监委监督"咖旅融合"项目,紧盯政策落实、资金扶持、用地保障等情况[4] 典型案例与模式创新 - 镇康县蟒蛇山村原党总支书记段某某因违规套取国家项目资金被查处,涉案金额近5万元(涉及50亩咖啡地补偿款)[3][4] - 沧源县糯良乡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打造2000亩"粮食+咖啡"间套种核心示范基地[4] - 糯良乡盘活闲置集体资产,解决咖啡鲜果加工厂落地生产问题[4]
云南普洱多维度创新 助咖啡全产业链提升“咖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6:23
普洱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 普洱市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凭借自然条件和咖啡文化底蕴推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1] - 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达68万亩,咖农及从业者25万人,咖啡馆(店)250余个,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 [3] - 2024—2025年产季咖啡豆产量达8.5万吨,咖啡生豆精品率达36.3% [6] 产业链创新举措 种植端 - 推进生态咖啡园建设,通过套种灯台树、坚果树等乔木植物遮阴防虫,延长咖啡果生长期并提升品质和产量 [3] 加工端 - 引进智能化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从咖啡豆色选到烘焙、研磨等环节全程自动化控制,提升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消费端 - 建成20余个精品咖啡庄园,提供"从种子到杯子"一站式体验,打造咖啡主题公园、街区等推动沉浸式旅游升级 [3] - 举办"创赢普洱·共赴未来"创业创意项目全球征集行动和"中国咖啡之都——普洱"LOGO征集大赛,提升品牌形象 [6] 衍生品与文创开发 - 利用咖啡渣制作纱线开发佤族织锦,具有吸湿排汗、抗菌等特性,市场反响良好 [4] - 推出20余种咖啡衍生品,如文创杯子等融入城市IP和地方文化,受到消费者欢迎 [6] - 咖啡衍生品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咖啡从饮品升级为生活方式符号 [6]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咖啡产业与科技、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咖农增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