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农战略
搜索文档
东营创新实施品牌工程兴农富农,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矩阵
大众日报· 2025-10-16 10: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东营市通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系统性地将盐碱地劣势转化为特色农业优势,成功打造了以“黄河口”为核心的地标品牌矩阵,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1][2][3] 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路径 [2] - 战略定位聚焦“黄河口”独特地域标识,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目标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2][3] 品牌建设与权威认证成果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攀升至31.93亿元,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权威认证 [3] - 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6个,6个产品入选“好品山东”品牌目录,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6个 [3][12] - “黄河口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进入山东省前5位 [12] 科技赋能与品质控制 - 农业企业广泛应用智能化设备,如菇健生物科技的出菇房通过传感器精准控制环境,实现23天一个采收周期和全年稳定生产 [4][5] - 企业注重科技创新,菇健生物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产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 [6] - 政府积极推动与科研院所合作,助力龙头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攻关 [6] 产业化与市场主体培育 - 大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目前东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07家,3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突破6000家 [8] -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格局,创建全国及省级乡村产业集聚区210余个 [8] - 培育形成百亿级现代畜牧、百亿级特色水产、国家级沿黄大豆“三大产业集群”和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四条全产业链” [12] 创新营销与市场拓展 -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整合营销,如“云商乐安”电商直播工坊通过直播带货20余场次,线上商城营业额达60余万元 [10][11] - 积极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并运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品牌传播 [11] - 连续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并结合文化旅游推广“黄河口农旅精品线路” [9][11] 具体案例与经济效益 - 黄河口大闸蟹市场从国内拓展至香港、澳门及泰国,菇健生物科技每周出口鲜菇50多吨至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市场 [3][5] - 利津县“临合蜜”甜瓜通过技术改良提前上市,售价达每斤12-15元,亩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 [7]
东营|东营创新实施品牌工程兴农富农,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矩阵
大众日报· 2025-10-16 09:19
农业品牌战略与顶层设计 - 东营市将农业品牌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路径 [3] - 当地政府立足盐碱地资源禀赋,聚焦“黄河口”地域标识,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 [3] - 通过品牌强农战略,培育形成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改变了“有产品无品牌、有特色无名气”的局面 [4] 地理标志产品与品牌价值 - 黄河口大闸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是山东省内唯一、全国仅五家获此认证的河蟹产品,品牌价值攀升至31.93亿元 [4] - 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麻湾西瓜”等5个地方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市总量达6个 [4][13] - 黄河口大闸蟹已获得农业农村部与中国贸促会地理标志产品双重认证,并拿下第十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4]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生产 - 菇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出菇房,通过传感器精准调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实现23天一个采收周期和全年稳定生产 [5][6] -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菇健生物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7] - 利津县甜瓜种植采用南瓜嫁接技术和智能温控系统,使甜瓜提前两个月上市,亩产提升近两成,亩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8] 市场拓展与出口表现 - 黄河口大闸蟹在“双节”期间销往重庆、云南、海南、成都等国内市场,并进入香港、澳门及泰国市场 [4] - 菇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玉菇、蟹味菇每周出口4到5个柜,每个柜装10吨左右,一周出口50多吨至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 [6] - “临合蜜”甜瓜通过品牌化运营已跻身京津冀高端市场,年产值突破1.2亿元,带动周边17个村2000余户农户增收 [8] 产业链整合与主体培育 - 东营市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07家,3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7][9] - 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突破6000家,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等“国字号”“省字号”乡村产业集聚区210余个 [9]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格局 [7][9] 创新营销与品牌传播 - 东营市打造“黄河口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坚持“一品一策”,讲好“品牌故事”,实施品牌提升项目,建立品牌矩阵 [11] -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营销,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如“云商乐安”电商直播共富工坊开展直播带货20余场次,线上商城营业额达60余万元 [11][12] - 线下连续多年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并与文化旅游结合设计推广“黄河口农旅精品线路” [10][12] 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 东营市培育形成百亿级现代畜牧、百亿级特色水产、国家级沿黄大豆“三大产业集群” [13] - 打造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四条全产业链” [13] - 全市6个产品入选“好品山东”品牌目录,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36个,“黄河口农品”品牌影响力进入全省前5位 [13]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丨从革命摇篮到振兴热土 磐石书写“千塘之县”发展新篇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9 10:17
历史背景与红色文化 - 吉林磐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地和东北抗联精神重要发源地[1]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分布范围达32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抗联遗址群[3] - 1932年末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杨靖宇到磐石领导抗日斗争,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合多支武装力量[5] - 1933年7月组成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总计3000余人的抗日武装参加该组织[6] - 1933年秋杨靖宇率独立师主力南下时从磐石带走300多名指战员,绝大多数在后续斗争中牺牲[8] 红色旅游与教育基地 - 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和东山红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节假日吸引大量干部群众和游客参观[10] - 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作为全国最大抗联遗址群,被打造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3] 交通基础设施 - 实施城乡公交化改造,累计改造53条客运线路,全域公交化率提升至82%[14] - 102路城乡公交线路覆盖1个乡镇、7个村屯和1个景点,实现"招手即停"和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贯通[14] 农业产业发展 - 利用"千塘之县"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磐石千塘鱼"和"磐石千塘稻"系列产品产值达13亿元[17] - 带动1.35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通过品种改良使农户年收入从2-3万元提升至40-50万元[17][19] - 实施庭院经济奖补和公益岗开发等产业就业支持举措,保障脱贫人口持续增收[19] 民生保障建设 - 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无失学辍学,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市更新有序推进[15] - 2025年持续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责任[19]
湖北12万家农民合作社解锁增收密码 财务规范化重塑2600亿资本运行效率
长江商报· 2025-07-28 13:43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品牌化发展 - 湖北省举办"寻荆楚美味品鱼米之香"品牌培育活动,旨在推动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目标是将湖北从"农业产量大省"升级为"农业品牌强省"[1] - 活动由湖北省农民合作社主办,汇聚全省12万家合作社代表、专家及行业人士,强调通过政策、科技、管理、品牌四轮驱动实现目标[1][3] - 合作社作为联农带农核心主体,其产品优质优价直接关系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成效[1] 政策与科技支持 -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解读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政策,建议合作社优先布局知识产权以加速技术转化[2] - 湖北省农科院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健康管理和绿色防控,通过改善微生物群落提升果蔬品质[2] - 武汉轻工大学提出农产品保鲜解决方案,覆盖预冷、分级到冷链物流全链条,降低损耗并提升效益[2] 财务管理规范化 - 湖北省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为2600亿元注册资本提供制度保障[3] - 合作社财务管理专用软件上线,集成账务处理、成员账户管理等功能,提升2600亿资本运行效率[3] - 财务规范化被视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稳定性、成员信任度及长期潜力[3] 现代农业实践案例 - 枣阳市鸣凯农机合作社推行"六统一"模式,采用籽粒直收联合收割机减少3道转运环节,破碎率控制在2%以内[5] - 枣阳市汇海利合作社联合6家成员打造"汉城鲜果"品牌,通过反光膜技术使果实着色均匀度达95%以上[5] - 活动现场展示洪湖大闸蟹、秭归脐橙等210种特色农产品,促成多项采购合作意向[5] 品牌联合战略 -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构建公共品牌平台,整合资源与统一标准,目标将"湖北合作社好食材"打造成金字招牌[6] - 未来计划建立品牌培育长效机制,包括政策宣讲、财务培训、技术咨询及国内外展会参与,拓展多元营销渠道[6] - 强调联合发展模式,通过"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好食材品牌培育活动"提升湖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6]
做好土特产文章!“绿养郁南”名优土特产评选驱动品牌升级
南方农村报· 2025-07-15 12:02
活动概况 - 2025年"绿养郁南"名优土特产评选活动专家评审会于7月11日在郁南县电子商务园举办 [2] - 活动旨在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推动"绿养郁南"区域公用品牌应用与推广 [3][4] - 评选活动设置了征集启动、动员申报、镇级初审、专家评审、名单审核、结果公示、命名表彰和宣传展示共7个阶段 [13][14] 参与情况 - 吸引了全县15个镇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超百家经营主体踊跃申报 [12] - 评选对象涵盖郁南县辖区内农产品、食品和农副产品等品类 [13] - 最终将择优评选出30个名优土特产,授予2025年"绿养郁南"名优土特产称号 [15][16] 郁南农业产业现状 - 郁南县地处粤西,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产品产区 [6][7] - 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郁南无核黄皮"为龙头,优质稻米、砂糖桔、肉桂、竹笋、南药等特色农产品蓬勃发展 [8][9] - 郁南被誉为"中国无核黄皮之乡",郁南无核黄皮以其果大、肉厚、味美、无核的特点成为黄皮中的珍品 [21][23] 产业发展举措 - 郁南以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郁南无核黄皮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郁南黄皮"百亿产业" [25][26] - 开发出包括黄皮饮料、黄皮饼、黄皮干等在内的30余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 [26][27] - 围绕黄皮单品开发了黄皮酒、黄皮果醋、黄皮软糖、果脯蜜饯等系列产品,深挖其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 [31][32] 专家建议 - 在鲜果预冷分级、冷链运输,果汁护色、风味保持以及副产物活性成分的高效提取利用等方面可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品的科技支撑 [35][36][37][38][39][40][41] - 建议郁南农产品在品牌战略上持续发力,打造更具差异化、更富郁南本土文化内涵的品牌故事和形象 [44][45][46] 活动意义 - 是对郁南本土名优土特产的一次"阅兵",更是以评促建、以选促兴,推动郁南农业产业迈向标准化、品牌化征程的关键一步 [48][49] - 集中展示了郁南"土特产"的魅力与潜力,将进一步打响"绿养郁南"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其引领作用 [50][51][52]
相约6月26日!“桂字号”金名片百色芒果(田阳)将赴蓉城推介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10:32
行业背景 - 广西百色田阳是中国芒果产业发源地,拥有41.8万亩芒果林,年均日照1200小时[2][3] - 百色芒果(田阳)是全国首个"芒果之乡",品类丰富包含台农1号、贵妃芒、金煌芒等30余品种[8][9] - 2020年成为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起连续4年入选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17][18][19] 品牌建设 - 广西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百色田阳芒果作为"桂字号"标杆产品,以国家地理标志身份拓展市场[10][13][14] - 首位虚拟代言人"田小芒"将亮相推介会,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示种植历史和品种特点[12][22][23][24] - 品牌通过产销对接、农文旅融合等方式提升影响力,现场设置特色农产品展区展示壮乡文化[38][39] 市场拓展 - 6月26日在成都举办推介会暨产销对接活动,主题为"百色芒果 蜜约蓉城"[5][6] - 组织十多家企业参展,提供上百种芒果产品包括鲜果和深加工制品[33][34] - 发布《芒果采购地图》覆盖41.8万亩果园分布、品种优势、供应链企业等关键信息[30][31][32] 产销对接 - 活动包含产销签约仪式,搭建广西农产品企业与成都采购商高效对接平台[36][37] - 设置品鉴区让消费者体验产品风味,加深品牌认知[34][35] - 通过代收点、供应链企业等配套服务优化采购流程[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