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合规
搜索文档
宗馥莉放下娃哈哈,“娃小宗”能撑起一片天吗?
搜狐财经· 2025-10-12 07:46
公司领导层与品牌变动 - 自2026销售年度起公司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1] - 宗馥莉日前辞去娃哈哈集团相关职务 [1] - 宗馥莉辞职与商标使用“不合规”密切相关,其将娃哈哈资源转移至宏胜集团销售产品却未支付商标使用费,触及国资权益,387件核心商标转移申请遭紧急叫停 [1] 公司治理与内部矛盾 - 公司股权结构呈三方制衡格局,国资、宗馥莉个人、职工持股会分别持股,“娃哈哈”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1] - 宗馥莉深陷家族内部矛盾,与宗庆后其他三名子女就21亿美元离岸信托归属爆发矛盾,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该资产 [3] - 家族成员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同时职工持股会部分股权因离职员工诉讼,工商变更未彻底完成 [3] 公司改革举措与影响 - 宗馥莉执掌期间大力推动以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改革 [3] - 改革措施包括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劝退或调整多位老将,以及改革外部经销商体系,削减不达标或经营不善的经销商 [3] - 改革推行过于急进,引发宗庆后老部下的不满,形成对宗馥莉不利的势能 [3]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创历史最高增速 [3] - 2025年一季度整体销售净收入增速保持在30%以上 [3] - 公司在含乳饮料和速食粥赛道仍保持市场份额第一 [3] 新品牌战略与挑战 - 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后,宗馥莉将获得百分之百决策权,决策效率大幅提升 [4] - 新品牌将全力进军无糖茶市场,该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且中国市场渗透率远低于日本,增长空间巨大 [4] - 新品牌面临渠道商如何增加毛利润等挑战,需在法律合规、市场接受、情感认同等多重维度找到平衡 [5] 行业竞争与公司产品 - 公司面临对手竞争激烈的环境 [3] - 公司过去三年未推出国民级爆品 [3]
品牌名称仅是参考?从“多半袋面”看产品名称的错与罚
搜狐财经· 2025-06-23 22:47
核心观点 - 食品行业存在利用特定词汇或数字作为商标标识产品特性的现象,但消费者基于日常认知可能产生误解,导致产品信息传递清晰度与准确性受到质疑 [1] - 白象食品"多半袋面"案例显示,注册商标"多半"被消费者理解为分量多一半,实际仅比普通款多25克(约1/5-1/4增量),引发市场广泛讨论 [1][3][4] - 行业存在利用商标法律属性规避产品描述合规要求的现象,部分企业将宣传性词汇注册为商标以规避虚假宣传责任 [5][12] 商标设计与消费者认知差异 - "多半"商标申请初衷是与常规产品区分,基于70克面饼推出110-120克产品,但消费者普遍理解为分量增加50% [2][3] - 实际增量显示:"多半袋面"面饼110克(普通款85克),仅多25克;"多一半"产品100克(原60克),增量40%但未达字面"一半"标准 [3][4] - 与竞品对比:行业主流产品如红烧牛肉面总重125克,老坛酸菜牛肉面150克,白象"多半"产品实际份量与竞品常规款持平 [3][4] 行业商标使用现象 - 多家企业尝试注册含份量描述的商标如"一袋半"、"1碗半",但多数因缺乏显著特征或具欺骗性被宣告无效 [10][12] - 某酱油品牌使用含"0"的商标暗示"零添加",但检测显示含某些添加剂成分,引发误导性质疑 [11] - 商标法对"欺骗性"认定标准原则化,企业可能利用商标规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 [12][13] 市场影响与行业规范 - 此类做法损害消费者信任,尤其对依靠"民族企业"形象积累口碑的品牌影响更大 [6][9] - 行业出现恶性循环:部分企业不依靠产品创新,而是通过商标文字游戏制造卖点 [15] - 需强化标准制定与执行:明确商标"欺骗性"判定标准,限制描述商品关键属性的词汇注册 [13][15] 企业回应与产品对比 - 公司回应称"多半"是产品线布局尝试,旨在满足大食量消费者需求,但承认包装说明不足致误解 [2] - 产品对比数据显示:"多半袋面"配料比常规款减少2-3克,净含量增幅(25克)未达消费者预期 [4][8] - 历史背景:2018年"加量40%"营销活动使"多半"与品牌形成关联,可能助力商标注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