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前8个月健康险保费收入达7599亿元 财险公司保费增速快于人身险公司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5:53
本报记者 杨笑寒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最新保费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以下简称"保费收 入")达5784亿元,同比增长0.5%;财产保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达1815亿元,同比增长8.9%。两类保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 合计为7599亿元,同比增长2.4%。 健康险仍具有长期增长潜力 今年前8个月,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仅增长2.4%,增速有所放缓。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有三方面原因:一 是近年来消费者倾向于削减保险等非刚性支出;二是健康险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老年人和带病人群等有需求的群体难以买到 合适的产品,抑制了保费增速;三是惠民保对商业健康险形成冲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补充道,健康险增速放缓受产品结构、市场需 求和外部竞争影响。重疾险作为昔日健康险市场的主力产品,近年来其市场趋近饱和,新单连续数年负增长。另外,利率下行 导致的健康险产品涨价也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数据还显示,前8个月,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相比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 ...
河北雄安,满足辖区群体的多元支付需求
金融时报· 2025-09-05 10:06
支付方式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聚焦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城乡居民等群体的多元支付需求 [1] - 积极指导辖区金融机构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协同发展 [1] - 金融力量正在助力未来之城发展蝶变 [1] 服务群体体验 - 外籍人员获得便利快捷的支付体验 [1] - 老年人进银行享受适老化服务 [1]
12306App上线京东支付和白条,打造出行多元支付方式
中金在线· 2025-08-08 16:35
合作内容 - 12306 App正式上线京东支付和京东白条支付方式 [1] - 京东支付推出买火车票满减补贴专项优惠 限时立减至高27元 [1][3] - 用户可体验京东白条"先出行 后付款"信用消费服务 [1] 用户规模 - 铁路12306注册用户累计超8亿 已成为全球访问量最高售票量最大渠道最丰富的票务交易平台 [1] - 平台高峰日均访问量达500亿次量级 每秒钟售出1000多张车票 [1] - 京东支付服务超6亿用户 历经京东618和11.11超大规模流量考验 [1][2] 战略意义 - 合作让旅客购票拥有更多元便捷的支付选择 [2] - 京东支付后续将把更多权益和服务引入12306 App [2] - 为金融助力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京东超6亿用户提供更丰富场景和便捷出行服务 [2] 市场反响 - 暑期出行高峰期合作推出 正值暑期旅游高峰季 [1] - 用户通过12306 App购票时在收银台选择京东支付可自动享受优惠 [1][3] - 优惠活动即日起至8月31日每日限量提供 [3]
上海医保政策利好,非集采冠脉支架产品入院通道开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6:38
上海市冠脉支架医保支付政策调整 - 上海市医保局发布《医保支付通知》,对冠脉支架实施三类细化支付规则:集采中选产品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支付,集采范围内未中选产品最高支付标准由7000元降至848元,集采范围外产品按比例支付(参保人员先自负20%)[1] - 政策调整焦点在于为高值创新器械提供与目录内产品竞争的空间,放松履约完成后医院使用非集采产品的限制[1][2] - 非中选产品在医保支付价格之外的费用由其他支付方式支付,被视为多元支付的一种尝试,本质是医保支付价的实施[2] 冠脉支架集采市场现状 - 2020年国家集采后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首年意向采购量107万个占全国使用量80%,截至2022年10月采购量达约定量的1.3倍(320万个)[3] - 2022年接续采购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终端价格区间730-848元,采购量约178万个,微创医疗以59.12万个(占比31.7%)成为最大供应商[3][4] - 中选支架占所有心脏支架使用量95%以上,但医疗机构可继续采购非中选产品(如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23年仅使用10多根集采外产品)[4] 政策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政策在保障集采履约(要求优先采购中选产品、完成约定量)的同时,为创新产品预留弹性空间,强调企业需合理定价并加强监管[5] - 行业面临价格竞争压力,如赛诺医疗2024年冠脉介入业务收入增长59.19%但净利润仅149.78万元,乐普医疗提及DRG/DIP支付方式对高价新产品推广的影响[6][7] - 国内冠脉介入市场技术突破显著(如生物可吸收支架、药物涂层球囊),但竞争激烈,国产升级与外资厂商角逐持续[6] 企业战略转型方向 - 研发投入成为破局关键,赛诺医疗推出全球首款愈合导向冠脉药物支架系统HT Supreme,同步在美日欧申请专利[7] - 出海战略加速,微创医疗2024年冠脉介入海外收入增长47%(剔除汇率影响),产品覆盖92个国家和地区[7]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2年达57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23.3%,海外拓展成为国内企业增长重要路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