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层次保障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优化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7-09 06:25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优化保障体系,提升消费意愿,涵盖养老、医疗、护理、旅游等多个领域 [1] 增强居民长期消费信心 - 鼓励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促进养老财富稳健增值 [2] - 个人养老金制度由36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范围,带动账户数量快速上升 [2] - 邮储银行服务55岁及以上中老年客户超过2.8亿人,工商银行同类客户规模突破2亿人 [2] - 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开户数均实现倍增,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均突破千万 [2] - 第8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公布,产品总数已扩容至35只,产品结构日益多元 [3] - 商业保险年金凭借其长期稳健、结构灵活等优势,正在成为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3] 满足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 - 扩大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加大创新药支持力度 [4] - 商业健康险加快从"单纯赔付型"向"健康管理+医疗支付+家庭医生"一体化保障体系演进 [4] - 平安健康"重疾绿通"服务覆盖全国百余家医院,泰康"尊享健康险"可对接自营养老社区的医疗资源 [4] - 商业健康险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已从"后端理赔"延伸至"前端健康干预" [5] - 珠海市"附加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大爱无疆"续保率连续5年超过95%,年均参保者年龄约为39岁 [6] - 项目累计赔付支出超7亿元,惠及逾17万人次,个人最高赔付金额达133.2万元 [6] - 投保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升了27个百分点,高额赔付10万元以上的约600人 [6] - 项目自费药目录中共有58种药品,累计赔付达1.5亿元,受益近9000人次,人均赔付达8.14万元 [6] - 恶性肿瘤自费药的实际减负率高达84% [6] 发展老龄化消费新场景 - 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8] - 通过养老金、年金险、护理险等长期保障产品,为家庭筑牢未来生活的底线 [8] - 保险机构不断创新服务路径,推动护理险与家庭照护服务的"打包式"设计 [9] - 中国人寿东营分公司服务对象达177.8万人,协助制定《失能等级评定标准》《照护服务管理规范》等地方性文件 [9] - 打造"专业护理+亲情照护"双轨服务模式,构建标准化、科技化、温情化的护理保险运行体系 [10] - 商业保险有望构建覆盖"健康—养老—照护—出行"全过程的老年保障生态圈 [11]
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接近万亿,还面临哪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4-29 19:45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近180家保险公司具备经营商业健康保险业务资质,覆盖寿险、财险、专业健康险及养老险等多个领域,产品数量超过5000款 [1] - 2024年保险行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4亿元,与2025年2万亿元目标仍有差距但增速可观 [1] - 商业健康险占医疗保障市场20%,赔付额约0.38万亿元占居民医疗费用7% [2] - 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中位数:人身险公司40.3%、财险公司36.5%,低于业界认为的合理区间50%~80% [3] 产品创新与保障范围扩展 - 带病体特病特药保险及非标体医疗险产品逐渐增多,覆盖脂肪肝、甲状腺结节等既往症人群 [1] - 产品功能扩展至涵盖院外药、海外特药及特需医疗费用,与基本医保形成错位保障 [1] - 重疾险占商业健康险半壁江山,但因其长期险特性不能简单用当年赔付/保费计算赔付率 [2][3] -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成为创新药械主要支付方,支付规模约45亿元占商业健康险支付的37% [6] 数据合作与三医协同需求 - 提高赔付水平需加强产品创新、产业端数据合作及"三医协同"机制 [1][4] - 带病体保险面临数据制约,保司对长期风险认知不足且销售渠道效率待提升 [5] - 药险融合类产品需评估保险杠杆与保障感知,目标人群触达影响产品销量 [6] 政策引导与目录优化 - 丙类目录落地预期将提升惠民保特药赔付规模,探索基于疗效的创新支付方式 [7] - 行业期待高价高值新药在多层次支付体系中获得保障空间,而非单纯追求单层报销额度 [7] - 创新药械需完善多层次保障衔接机制,如从丙类目录向基本医保目录的流转路径 [7] 团险与参保率提升 - 国际经验显示团险占商业健康险市场80%,国内团险仍以职工补充保险为主 [8] - 团险需优化保障责任与价格,地方税优政策如差异化抵税方案可刺激参保率 [8] - 个税优惠可提高医疗保险年度抵税上限,建立家庭成员保障权益共享机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