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龄歧视
icon
搜索文档
被“嫌弃”的35岁+汽车人?
创业邦· 2025-07-28 17:00
35岁职场危机现象 - 35岁成为中国职场分水岭,职场评价标准从专业能力转向年轻化,导致资深从业者面临"思维固化""精力不济"等标签 [5][6] -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设立的35岁报考门槛是制度性源头,后续被企业广泛效仿形成集体认知 [8] - 互联网行业快节奏、高强度工作模式(如996文化)深化了35岁危机概念,拼多多员工年龄中位数29.6岁,字节跳动平均年龄27岁 [9][11] 汽车行业年龄包容性特征 - 汽车行业35岁危机相对缓和,生产制造端对年龄包容性最强,四五十岁技术工人仍受欢迎 [13] - 研发体系中普通工程师年龄门槛38岁左右,高级专家或总监级人才放宽至45岁,CEO等高管岗位50岁以内属当打之年 [13] - 造车新势力招聘风格接近互联网企业,倾向年轻候选人,传统汽车行业对资深技术人才年龄限制较宽松 [13] 企业用人逻辑核心矛盾 - 35岁以上员工面临能力与角色错配问题,若长期停留在执行层则竞争力下降 [16] - 35岁+员工薪资是应届生2-3倍但创新产出未必成正比,家庭责任导致难以适应高强度工作模式 [16] - 经济环境下行导致企业招聘更谨慎,岗位需求缩减促使企业优中选优 [16] 车企打破年龄歧视的实践 - 长城汽车2025年启动"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放冲压工艺开发、技术研发等多岗位招聘 [18] - 小鹏汽车员工结构多元化,包含60-70岁以上员工,董事长何小鹏认为资深员工行业经验能放大企业价值 [20] - 小鹏汽车推出退休福利计划,为工作满5年/10年并退休的员工提供纪念股票等福利 [20] 行业人才价值重估趋势 - 35+从业者经历完整产业周期,其工艺know-how、供应链协同经验等成为车企技术变革期关键竞争力 [20] - 汽车产业人才评价体系趋向成熟,资深从业者价值被重新发现,对建立可持续创新生态至关重要 [21]
谁在制造职场年龄焦虑?
虎嗅· 2025-07-01 09:52
招聘与年龄歧视 - 招聘方对技术岗位年龄放宽至35岁 但对产品岗位仍偏好年轻人 担心思维固化[1] - 公众对招聘中的年龄歧视反应强烈 认为企业姿态高高在上[2][3] - 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关系失衡 用人单位看似有更多选择权[3] - 中年危机普遍存在 年龄歧视是客观事实[4] 企业用人困境 - 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短缺 特别是缺乏聪明且合适的人才[5]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ROI下降 企业被迫寻求差异化优势[7] - 互联网行业进入成熟期 剩余机会多为硬骨头或脏乱差领域[8] - 企业将员工分为两类:追求性价比的一线执行者 和 需要综合能力的领导者[13][14] 人才能力要求 - 技术负责人需要具备多重能力:对内懂业务卡点 对外能做销售演示 对上能分解战略 对下会团队管理[15][16][17][18] - 企业期望员工既聪明补位 又不擅自改变策略 导致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紧张[22][23] - 职场发展分阶段:5年内重专业能力 5-10年重管理能力 10-15年需行业深度 15年后需离开平台的能力[28][39] 行业竞争现状 -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初期利润可观 但大厂入场后陷入价格战[5][6] - 企业为提升竞争力 需要持续创新并控制成本[7][11] - 增长放缓时期 企业内部矛盾加剧 需要有人承担压力[24] 职场发展建议 - 职场人需与年龄赛跑 30-35岁是中层岗位的黄金年龄[31] - 年龄较大应聘者面临额外考量 如沟通成本和思维灵活性[32][33] - 建议职场人将年龄转化为持续学习能力和不可替代性[34] - 积累行业洞察、方法论和人脉网络比证明规则不公平更重要[36][37][38]
供需关系入手 破除“年龄歧视”(专家观点)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16
银发经济现状与挑战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亿 银发群体成为消费市场重要力量 [1] - 银发消费面临隐性"年龄歧视" 影响个体生活质量并削弱内需动力 [1] - 老年消费权保护缺位制约银发经济健康发展 [1] 制度保障与政策创新 - 需通过立法保障老年群体在文旅 体育 购物等领域的平等权利 [1] - 《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包含反歧视条款并明确处罚措施 [1] - 北京"孝心保"构建"政府支持+保险分担+企业参与+组织共担"协同机制 [1] 供需关系调整与产业引导 - 旅行社 健身房等场所因"不挣钱 责任大"排斥老年消费者 [1] - 需通过产业 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创新适老产品 拓宽服务渠道 [1] - 调整供需关系是实现老年消费市场共赢的关键 [1] 服务专业化与标准建设 - 需培养精通老年需求的专业服务队伍 提升旅游领队 养老护理等岗位技能标准 [2] - 应制定老年消费细分领域服务规范 重点解决"强制购物""霸王条款"等痛点 [2] 社区服务与资源下沉 - 推动养老资源向社区下沉 鼓励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2] - 通过公租房优先配租 法律援助等机制实现服务公平可及 [2] 社会观念重塑 - 需树立"老有所享 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观 构建包容尊重多元的社会认知 [2] - 消除老年消费障碍是市场完善要求和社会文明标尺 [2]
银发消费不应有“年龄歧视”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12
银发经济面临的年龄歧视问题 - 部分日常消费领域存在将年龄设为硬性门槛的现象 包括健身房 游泳馆 旅行团 租房等场景 导致老年群体被拒之门外 [1] - 商家拒绝老年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是顾虑服务风险 担心老年人突发疾病或摔倒引发纠纷 [1] -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忽视了老年群体个体健康的差异性 阻碍了银发经济的发展 [1] 年龄歧视对银发经济的负面影响 - 忽视了规模庞大的活力老人需求 影响消费潜力释放 中低龄老人在体育健身 文旅休闲 教育学习等领域需求旺盛但供给缺位 [1] - 制约银发经济创新发展 部分商家对老年人存在刻板印象 导致老年产品设计粗糙 外观过时 类别单一 难以满足多元需求 [1] 破除年龄歧视的解决方案 - 商家需摒弃偏见 深入研究老年人消费需求 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 例如银发旅游专列等适老化模式已取得市场成功 [2] - 健全保护老年人权益的实施细则 明确责任边界 通过制度完善和判例警示引导市场依规处理消费纠纷 [2]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包括资金扶持 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布局银发经济 创新保险产品化解风险 完善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和适老化改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