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外卖

搜索文档
查办“幽灵外卖”等违法案件 “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10:55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部署"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聚焦食品非法添加、"幽灵外卖"、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1] - 专项行动查办一批违法案件 维护消费者权益并营造安全消费环境[1] 食品非法添加案例 - 江西靖安县查处生产经营添加他达拉非露酒案 涉案产品他达拉非含量达151mg/kg 货值金额193.86万元[1] - 福建漳州市查处添加有毒有害成分肉制品案 卤制品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成分 销售额超100万元[2] - 辽宁葫芦岛市查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案 21批次样品均含亚硝酸盐(1.5-17mg/kg) 鸭肠含日落黄0.301g/kg[3] 幽灵外卖整治案例 - 广西灵山县查处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案 当事人伪造4张证照在美团平台开展外卖业务 被罚0.7万元[4] - 安徽泾县查处无证经营外卖系列案 餐饮店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在饿了么开设多个店铺 被罚0.2万元[5][6] - 北京市查处外卖平台审核失职案 美团未审查13家商户证照 违法收取46万元技术服务费 饿了么违法所得10.63万元 两家平台各被罚没20万元[7] 商标侵权案例 - 上海嘉定区查处假冒注册商标油漆案 查获假冒立邦油漆234桶 违法经营额3.28万元 罚款1.5万元[8] - 联合公安机关捣毁3处制假窝点 查获假冒立邦/多乐士/德爱威/三棵树商品 李某某违法经营额8.04万元 陈某某违法经营额20.15万元[9][10] 检验检测违规案例 - 山东聊城市查处检测机构违法出报告案 机构在资质认定证书注销后出具308份带CMA标志报告 违法所得5.14万元 罚没款8.14万元[11] 计量作弊案例 - 甘肃庆阳市查处加油站计量作弊案 使用5台未经批准改动的燃油加油机 违法所得78.68万元 罚没款78.87万元[11][12] 产品质量安全案例 - 江苏如东县查处销售伪劣灶具案 279台燃气灶具和140根燃气管不合格 货值金额6.5万元 罚没款7.77万元[13]
外卖小作坊P成大门面,AI“照骗”岂能当饭吃
齐鲁晚报· 2025-08-16 08:52
外卖行业虚假宣传问题 -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消费者投诉"新型幽灵店"外卖,这些店铺使用AI设计的精美门头图和排队氛围营造虚假形象,实际为卫生条件堪忧的小作坊 [1] - 电商平台存在完整黑灰产业链,提供"无证开店""修改至过审"等违规服务,部分外卖平台参与其中 [1] - 此类行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可能误导消费决策并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1] - 虚假宣传本质是不诚信经营,涉嫌违法违规,长期将损害行业信誉和消费者信任 [1] 平台治理与监管措施 - 饿了么、美团和京东已成立专项小组治理该问题,显示平台开始落实管理责任 [2] - 建议平台加强资质审核和卫生监管,利用AI技术反制虚假宣传行为 [2] - 呼吁监管部门与平台联合执法,通过骑手"随手拍"等多渠道打击违规商户 [2] - 强调食品安全需真实可见,虚假宣传终将损害商家长期利益 [2]
京东入局自营外卖:击垮的是“幽灵店”还是“小微店”?
搜狐财经· 2025-08-02 16:30
京东自营外卖战略引发的争议 - 公司计划在全国开设1万家自营外卖店"七鲜小厨",被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批评为"剥夺夫妻店生存权",认为超级平台应扮演赋能者而非竞争者角色 [1] - 争议焦点集中在平台既掌控流量又直接参与竞争是否破坏公平性,以及自营模式是否会挤压小微餐饮商户生存空间 [1][6] - 公司回应称自营外卖旨在打击"幽灵外卖"(无证经营或伪造门店的违规商户),但将无堂食小微商户也纳入打击范围引发"双重标准"质疑 [1][2] 平台规则与准入标准调整 - 公司最初要求入驻商家必须为"品质堂食餐厅",导致烧饼铺、包子铺等无堂食小微商户被清退 [2] - 后续上线"即提餐厅"标签允许无堂食正规餐厅入驻,该规则与七鲜小厨业务同步推出,被质疑为自营业务"量身定制" [3][5] - 七鲜小厨负责人称其遵循"线下即提模式"的准入标准,但同类小微商户此前却被划入"幽灵外卖"范畴 [3] 市场竞争与流量分配问题 - 七鲜小厨主打10-20元低价菜品,直接分流小微商户订单,但公司声称目标是与优质商家共同夺回被"幽灵外卖"抢占的市场 [5][6] - 行业专家指出平台自营业务可能获得流量倾斜和数据独享优势,构成对第三方商户的不正当竞争 [6] - 公司否认存在资源倾斜,但平台中立性与自营业务扩张之间的监管标准仍不明确 [6] 外卖行业财务与战略挑战 - 行业普遍存在低利润率问题,配送成本占比达60%-70%,公司2025年Q1新业务(含外卖)运营亏损13.1亿元,履约费用同比增17.4%至19.7亿元 [7] - 分析师认为公司5%净利润率目标不现实,自营模式虽试图压缩中间环节但盈利路径未验证 [7] - 国际投行将外卖大战视为"懦夫博弈",指出补贴战引发负面效应,建议资源转向AI等更高潜力领域 [8] - 公司面临战略两难:继续投入高成本低回报的外卖业务或承担已投入资本的沉没成本 [9]
关于反内卷,这是我看到的最恐怖的评论
36氪· 2025-06-13 11:27
外卖行业乱象 - 幽灵外卖现象泛滥,商家共用地址和证照,卫生条件极差,食材来源不明 [2][3] - 2024年8月曝光北京4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京门楼"地址和证照 [2] - "望京烧烤"虚假包装,租借营业执照,展示虚假照片误导消费者 [2] - "够粤・正宗隆江猪脚饭"月售3000多单,实际位于废品回收站旁,卫生状况糟糕 [3] - 3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同一证照,实际经营者与登记信息不符 [3] 平台责任缺失 - 平台审核流于形式,商家上传虚假信息即可快速入驻 [4] - 部分商家凭借一张证照注册五六家不同店铺 [4] - 平台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对违规商家处罚轻微 [5] - 平台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导致行业品质下降 [5] 外卖品质问题 - 幽灵外卖使用劣质食材,可能包含过期变质原料 [6] - 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缺乏消毒设备,交叉污染严重 [6] - 包装材料质量差,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7] - 消费者健康风险增加,行业信任度下降 [7] 即时零售内卷 - 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预计达1万亿元,2030年超2万亿元 [9] - 大型连锁品牌通过补贴和低价倾销挤压个体商家生存空间 [9] - 个体前置仓被迫跟风降价,最终退出市场 [9] - 价格内卷导致商家无力投入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 [10] 行业治理建议 - 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12] - 平台需严格审核商家资质,实地考察经营场所 [12] - 平台应优化运营模式,减少对低价竞争的依赖 [13] - 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 [14] - 行业协会需加强自律,制定规范和标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