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
搜索文档
心力,才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观察报· 2025-11-14 12:49
文章核心观点 - 心理韧性(心力)是决定个人成功的核心要素,而非智商或情商 [1] - 心力是适应力、复原力和内驱力三股力量的叠加 [3][11] - 提升心力可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意念想象和利用心力的杠杆效应来实现 [12][28] 心力的构成 - 适应力是物种生存的关键,心力强大者能在压力下调整并适应环境,长出新的能力 [4] - 复原力体现为从挫折中快速恢复的能力,心力强大者不会沉溺于失败情绪 [5][6][7][8] - 内驱力是内心的火种,使人无需外部推力也能持续成长和照亮前路 [9][10] 提升心力的方法 - 提升自我效能感包含两种信念:结果预期(相信“我可以做到”)和效能预期(相信成功源于自身能力) [13][14][15][16] - 意念想象是通过在脑海中演练成功场景来积累成功体验,增强抗压能力和激发潜能 [17] - 心力能带来杠杆效应,包括将危机转为新路径的放大器、快速重启的加速器和日复一日坚持的永动机 [18][19][20][21][22][23][24][25] 心力提升的实践案例 - 王阳明登山的故事说明专注当下每一步,而非遥望山顶,能最终达成目标并提升信心 [26][27][28]
算力时代的“脑力之问”
央视网· 2025-11-07 14:31
算力时代的核心特征 - 算力从专业领域术语转变为驱动社会运转的核心引擎,引领社会进入全新算力时代 [1] - 以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呈现指数级发展,对人类脑力优势构成挑战 [1] 人工智能对人类脑力的冲击 - 计算机技术深度渗透知识密集型行业,人类核心脑力正被算法的"超脑"逐步接管 [2] - 以Transformer架构为核心的大语言模型通过千亿级参数和海量数据训练形成涌现能力,在文本生成、信息处理等任务中表现出类人智能水平 [2] - 算法能够精准预测消费偏好,模型可以生成堪比大师的艺术作品,智能系统开始模拟人类情感互动 [2] - 劳动者若无法适应人机协作的新技能要求,可能面临技术性失业困境 [2] 人类脑力惰性化风险 - 2025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显示,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时,人类大脑中与学习、记忆及创造力相关的脑区激活水平显著降低 [3] - 长期依赖人工智能处理复杂信息会削弱个体的批判性思维、深度记忆与独立思考能力 [3] - 人工智能的碎片化"答案投喂"取代系统性思考过程,人类在让渡思维主动权 [3] 算法本质与人类主体性 - 算法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呈现,是人类劳动的物化结晶 [4] - 算法展现的"脑力"是人脑的延伸与放大,其输出依赖于前期人类劳动的累积 [4] - 真正的智能以目的性为前提,人类是唯一能够设定目的的主体 [4] - 需要超越"谁更聪明"的表象之争,直抵"为谁服务"的价值核心 [4] 算法局限与心力价值 - 算法存在无法感知意义、无法自主生成目的的能力真空 [5] - 技术能力的颠覆性突破动摇了理性主义根基,倒逼人类主流思维方式转型 [5] - 价值判断、情感共鸣、直觉洞察等"心力"维度成为避免技术异化的最后防线 [5] 东西方思维差异与融合 - 西方思维传统崇尚理性分析,在"有"的基础上建构秩序,倾向于"脑力"思维 [6] - 东方智慧展现对"无"的洞察,通过直觉体悟、类比联想和经验归纳把握世界,更接近"心力"范畴 [6] -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世界观超越主客二分框架,为多元智能和谐发展提供东方智慧 [6] - 算力时代呼唤"心力"回归,需要在逻辑推理中融入价值情感,在技术发展中嵌入人文关怀 [6]
观察| AI 时代孩子应该学什么?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10-30 11:01
文章核心观点 - AI时代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根本性挑战 死磕具体技能如编程或奥数是在培养将被快速淘汰的“工具人” [3][4][5] - 未来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培养AI难以替代的三种核心能力:学习如何学习的元技能、人际沟通与共情能力、以及心理韧性与创造力 [6][7][15][16][20] - AI将加速职业替代进程 高盛研究显示AI可能影响全球3亿个工作岗位 未来40%的岗位面临被替代风险 淘汰的是心态僵化而非能力不足的人 [5][19] 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 - 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指出 没有AI社会每75年就会淘汰一半的工作 有了AI这个速度将快得超乎想象 [5] - 高盛研究佐证 AI可能影响全球3亿个工作岗位 靠单一技能谋生的群体首当其冲 [5] - 未来被淘汰的不是“不努力的人” 而是“努力错了方向的人” AI成为筛选人类的标尺 [22] 未来教育的核心能力:学习如何学习 - 传统教育信奉的“知识储备量”在AI时代已失去价值 ChatGPT能在0.1秒内调用人类几百年积累的知识 [8][9]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证明 掌握元认知能力的学生能快速建立新领域知识框架 这种“学习如何学习”的元技能是AI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10] - 人类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 而AI仅能处理已知问题 因此探索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1] 未来教育的核心能力:人际沟通与共情 - AI存在先天缺陷 永远无法真正算出入想要什么 也无法模拟人类的情感共鸣与社会感知 [12] -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将“人际沟通技巧”列为2030年最重要的职场技能 所有商业价值的核心终究是人的需求 [13] - 未来最稀缺的不是技术专家 而是能链接技术与人性的“翻译官” 洞察人心的能力比任何AI证书更难被替代 [14][15] 未来教育的核心能力:心理韧性与创造力 - 当前教育培养了大量“解题高手” 但缺乏“破局强者” 心力即面对挫折的复原力和成长型心态比技能更关键 [16][17] - 高盛预测的40%被替代岗位中 淘汰的是心态僵化的人 而非能力不足的人 [19] - 真正的“不可替代者”是那些能用创造力搞出AI想不到的东西 并能快速调整方向重新出发的人 AI可以优化流程 但只有人类能重塑规则 [20][21] 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适应现有规则的“工具人” 而是塑造能创造新规则的“引领者” [23] - 应摒弃用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 就像工业革命时苦练手工技艺一样可笑 [22] - 让孩子学会学习、懂得人心、修炼心力 这三样才是AI永远拿不走的财富 未来的世界属于能驾驭AI、超越AI的人本身 [24][25]
从贫穷负债到拿下全球1/3市场,他凭什么?
36氪· 2025-09-11 11:3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汽车玻璃行业龙头企业 全球每三辆汽车就有一辆使用其产品[4] - 公司2024年营收达392.5亿元 净利润为75亿元[5] - 公司利润占整个汽车玻璃行业的55%[4] 创始人创业历程 - 创始人从放牛娃起步 通过经营烟丝和水果生意积累初期商业经验[9][11] - 通过跨省贩运白木耳发现差价商机 单次最高盈利3000多元[16][17] - 在06工地修车28天获得意外补偿 并借此还清所有债务[24] 战略转型关键节点 - 1984年因汽车玻璃价格过高决定进入该领域 立志让中国人用上平价汽车玻璃[35] - 坚持专注汽车玻璃主业 拒绝1993年房地产热潮和2008年政府地产开发邀约[45][46] - 公司负债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下 显著低于行业50%的平均水平[46] 国际化发展进程 - 与圣戈班合资期间产生经营分歧 最终以承担亏损为代价赎回全部股权[37] - 2013年以1500万美元收购俄亥俄州30多万平方米厂房 通过精准成本测算实现双赢[39][41][42] - 美国工厂收购被当地视为中国制造能力的象征 获得政府及民众支持[42][43] 企业经营哲学 - 坚持"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的理念 将耐心专心善心等品质融入企业经营[2][3][47] - 通过利他之心实现商业共赢 在美国收购中充分考虑对方利益诉求[41][42] - 认为佛教思想指导商业实践 强调"人做好了生意就好做了"[33]
不要与下属抢活抢功劳
虎嗅· 2025-08-19 08:00
管理框架与层级 - 管理框架通过机制和架构降低信息失真与评价失效,鼓励"英雄"处理点状问题以维持高效运转 [1] - 框架分为四个层级:员工、经理、总监、高管,各层级责任不同,当前重点讨论总监层级 [3] - 优秀员工在5年左右可晋升为经理,经理再经2年发展可能通过贵人提携、跳槽或业绩突破成为总监 [4][5] 总监角色定位 - 总监在中小公司通常为单技术栈第一人(如后端/销售第一人),管理幅度10-50人,年龄集中在30-35岁 [7] - 与一线经理核心差异在于:公司对总监更关注结果而非执行动作,因其开始触及资源分配权 [10][12] - 总监需承担战略与执行间的桥梁作用,对上解释战略/过滤负面信息,对下判断用人治或法治手段解决问题 [15] 总监能力模型 心力维度 - 强大心力表现为持久性,能处理可做可不做的事、可背可不背的锅,避免半途而废 [22][25] - 心力弱的人倾向回避问题或甩锅,心力强的人专注解决问题,后者更易获得重大机会 [24][27] 战略能力 - 战略能力本质是对事物的认知程度,需提出正确目标并预测趋势,如确定团队文化或业务目标 [33][34] - 制定战略需考虑长线全局最优,通过信息搜集建立完善认知,而非仅思考资源分配 [39] 战术能力 - 战术解决目标实践问题,核心是节奏感管理:明确轻重缓急、拒绝非优先级事项 [42] - 战略与战术关系类似"西天取经"目标与"八十一难"具体突破手段的配合 [43] 信息与表达能力 - 信息处理要求外卷化,比经理更复杂全面,涉及战略准备与系统分析 [46] - 表达能力包含讲故事/辩论能力,本质是认知与信息量的输出,需善用金字塔模型 [48][49] 总监管理痛点 - 定位不清易导致抢下属工作,这种行为虽带来安全感但属于资源浪费 [9][14] - 总监价值悖论:能力越强团队问题越少,反而显得自身价值下降,形成死循环 [17] - 公司对总监成功标准严苛,要求高ROI而非单纯项目完成,失败成本显著高于经理层级 [13][14]
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执行力是标配,认知力是高配,心力是顶配
洞见· 2025-08-03 20:33
核心观点 - 培养底层能力是决定成功的关键 其中执行力是标配 认知力是高配 心力是顶配 [4] - 登顶的路其实不拥挤 很多人放弃在半途中 [3][21] 执行力是标配 - 想到和得到之间隔着"做到"的鸿沟 任何设想若只停留在头脑里永远不会有结果 [6] - 杭州小伙从发现车载冰箱饮料固定需求到产品上线仅用一周时间修改三次模具 首日净利润7000多元 5个月暴赚110万 [7][8][9] - 马斯克认为再绝妙的想法也有几万人能想到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抢占先机 [11] - 把"待会儿再说"换成"现在就做"能减少行动犹豫 增加精进机会 [12] 认知力是高配 - 人与人的差别不只在于努力和天赋 更在于认知圈层 [15] - 浙江余姚谷文杰通过差异化经营策略 砍掉所有业务专注电热毯 一年内成为当地电热毯行业第一 [15][16] - 低维勤奋不如高维智慧 洞悉本质的人能把运气转化为实力 [16] - 一个人的成就受限于其认知范围 [16] 心力是顶配 - 投资人曹毅认为判断投资价值最重要的维度是心力 [19] - 洞见主播林静凭借强大心力不在意一时挫折 成为公司直播业务顶梁柱 [20] - 三百六十行生存逻辑相同 不仅比能力更比心力 [20] - 熬不下去时再坚持一下 才能换取命运奖赏 [21]
最有水平的工作方式
洞见· 2025-07-23 18:07
核心观点 - 创业者和职场人士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特质:体力、能力、心力 [4][8] - 体力是基础保障,能力是竞争优势,心力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5][7][8] 体力是标配 - 体力充沛的人在职场中更具持久力,能应对高强度工作 [10][11][13] - 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运动)是保持体力的关键 [29][30][31] - 案例:某新媒体主编通过长期自律(每天工作12小时+持续学习)实现薪资翻倍并晋升主管 [19][20][24] 能力是高配 - 职场是价值交换的场所,能力不足会导致被淘汰 [51][52] - 案例1:管培生因懈怠工作(依赖实习生完成任务)最终被裁员 [44][46][50] - 案例2:保安通过自学编程解决公司系统问题,转岗后薪资翻数倍 [55][56][59] - 持续提升能力(如每天进步一点)是立足职场的核心 [63][64] 心力是顶配 - 心力指心理韧性和内在驱动力,决定面对挫折时的表现 [67][68] - 案例:咨询顾问通过反复修改PPT(熬夜至凌晨)最终成为金牌顾问 [77][78][83] - 心力强大者具备不服输的韧劲,能从失败中快速恢复 [87][88][90] - 梁启超观点:心力是突破困境的关键动力 [89]
你有多大的心力,就能走多远的路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47
心力概念解析 - 心力被定义为支撑个体持续应对挑战的内在动力 是脑力和体力的稳定器 [15][16] -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提出三维评估模型 包含体力 脑力 心力 其中心力决定其他能力的发挥效率 [15] - 现代企业家普遍出现从业务问题转向心理问题的趋势 表现为工作动力骤降和逃避倾向 [9][10] 心力消耗机制 - 长期目标达成困难导致心力枯竭 例如门店扩张速度从半年10家降至全年难以维持现有规模 [21] - 短期正向反馈缺失加剧消耗 当"每天进步"模式中断后 心力补充机制失效 [21] - 突发性动力丧失引发恐惧 25年连续创业者出现反常的懈怠状态 [12][13] 心力强化案例 - 戈壁挑战赛案例显示 通过120公里徒步突破生理极限 建立持续终身的心理韧性 [24][31] - 青海湖360公里骑行采用分段补位策略 在高原环境下完成团队协同目标 [38][39] - 岗什卡雪山登顶过程显示 垂直攀爬阶段的小肌群训练可提升抗压能力 [42] 心力训练方法论 - 刻意制造"困难-回报"循环 通过极限运动建立心理耐受阈值 [42] - 建立自我效能正反馈 每完成挑战后主动提升任务难度 [43] - 问道内心项目设计目的 帮助参与者重建应对不确定性的心理资本 [45] 行业应用观察 - 企业家私董会讨论议题发生显著变化 从战略经营问题转向领导者心理状态问题 [9][10] - 加盟连锁行业出现创始人接班焦虑 数百家规模企业面临传承动力不足 [14] - 投资机构将心力纳入创始人评估体系 视为长期价值创造的关键变量 [15]
心理学|别再疯狂找方法了,你缺的是心力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15:46
心力概念 - 心力是面对挑战时内心展现的抗压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驱动能力和意志力 [3] - 心力是让行动落地生根、让坚持成为可能的关键力量 [2] - 心力可通过后天训练强化 强大者如坚固巨轮稳定前行 薄弱者如脆弱小船易被情绪绑架 [4] 心力不足原因 - 目标模糊与动力匮乏 如无指南针的船只随波逐流 缺乏"执行意向"的清晰行动路径 [5] - 情绪过度消耗 负面情绪如心理漏斗吞噬心力 如辅导作业时愤怒与自责的反复拉扯 [5] - 完美主义与害怕失败 因担心做不好而不敢行动 形成回避行为的恶性循环 [6] 心力提升方法 - 设定小目标积累成功体验 如从"每天早5分钟起床"开始 强调完成比完美重要 [7] - 管理情绪避免内耗 通过暂停深呼吸或离开现场冷静 辅以情绪日记和正念冥想练习 [8] - 建立心理韧性从挫折恢复 将失败视为成长反馈而非否定 培养成长型思维持续改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