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极化
搜索文档
美债“雪球”为何越滚越大?(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5 06:03
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国会两院通过的一项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从而结 束了已持续43天的史上最长联邦政府"停摆"。 这场"停摆"危机虽然结束了,但其对本就压力重重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状况而言,犹如雪上加霜。 根据美国财政部10月下旬公布的数据,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首超38万亿美元,距离突破37万亿美元仅 过去两个多月。英国《经济学人》网站日前刊文称,美国政府"停摆"导致每日债务激增170亿美元。 目前,美国国债的规模及其累积速度,引发外界对美国财政健康状况和现行联邦政策可持续性的质疑。 对此,本报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崔守军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 员杨子荣,对美国国债飙升的成因及影响进行解读。 美国国债为何持续"狂飙"?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存量规模大;二是新增赤字高。联邦政府为 偿旧债而举新债,形成债务的"雪球效应",其背后是美国政治极化加剧 【观察】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增长近年呈加速态势,在2024年1月、7月和11月接连突破34万亿美元、35万亿美元和 36万亿美元,并于2025年8月达到37万亿美元。 据美国联合经济委 ...
特稿丨盘点美政府“停摆”的经济民生“坏账”
新华网· 2025-11-13 13:36
政府停摆对民生项目的影响 - 覆盖4200万美国人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发放遇阻,直接影响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 [2] - 许多联邦政府雇员工资被拖欠,部分人员不得不在救济点领取免费食品 [2] - “断粮”问题被视为美国政府难以挽回的民生“坏账”损失 [3] 政府停摆对航空业的冲击 - 美国联邦航空局决定减少全美40个主要机场的航班数量,削减幅度从4%逐渐增加至10% [4] - 政策实施后单日航班取消数量近3000架次,航班延误数量超过1万架次 [4] - 自政府停摆以来约有520万航空旅客受到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 [6] - 空管员短缺导致的延误占全国航空系统总延误时长的71% [6] - 当航班削减达到10%时,美国每日经济损失预计达2.85亿至5.8亿美元 [6] 政府停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此次政府停摆时长超过6周,为创纪录的43天 [1][7] -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停摆持续6周将导致110亿美元经济损失,持续8周损失将高达140亿美元 [7] - 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化增长率将下降1至2个百分点 [7] - 此次停摆因创纪录的时长及对公共福利和交通的负面影响,或对美国经济产生长期影响 [7]
盘点美政府“停摆”的经济民生“坏账”
新华社· 2025-11-13 13:26
政府停摆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 政府停摆导致覆盖4200万美国人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发放遇阻,剥夺低收入群体获取食品援助的权利 [2] - 许多联邦政府雇员工资被拖欠,部分人员不得不在救济点领取免费食品,日常消费被迫削减 [2] - 两党在参众两院相互指责,博弈结果被批评为惩罚穷人,表现“残酷”和“冷漠” [2] 政府停摆对航空业及交通的影响 - 政府停摆导致美国每天有数千架次航班延误,空管员人手短缺迫使美国联邦航空局减少全美40个主要机场的航班数量,削减幅度从4%逐渐增加至10% [4] - 航班削减政策实施后,仅11月9日一天就有近3000架次航班被取消,航班延误数量超过1万架次 [4] - 自10月1日政府停摆以来,约有520万航空旅客受到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11月8日空管员短缺导致的延误占全国航空系统总延误时长的71% [5] - 当航班削减达到10%时,美国每日经济损失预计达2.85亿至5.8亿美元 [6] 政府停摆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 - 此次政府停摆时长超过6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若持续6周经济损失将达110亿美元,若持续8周损失将高达140亿美元 [7] - 政府停摆预计将导致今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化增长率下降1至2个百分点 [7] - 尽管大部分经济活动将在政府恢复运转后恢复,但被取消的航班和错过的消费无法弥补,此次创纪录时长的停摆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长期影响 [7]
美联邦政府最长“停摆”折射治理之失(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11 06:57
政府停摆事件概述 - 美国联邦政府于10月1日零时起陷入停摆,至11月9日已持续40天,成为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 [2] - 11月9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就结束联邦政府停摆达成一致,通过一项修正后的短期拨款法案,为政府提供资金至2026年1月,但法案尚未最终落地 [2][3] 停摆的政治原因 - 停摆的直接原因是民主、共和两党围绕《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问题存在严重分歧,民主党要求先敲定医保补贴议题,共和党则坚持先结束停摆再谈医保问题 [3] - 两党将政府停摆作为政治筹码,共和党借机推动裁撤政府雇员、削减民主党支持的项目,民主党则希望展示强硬立场以巩固选民支持,特别是在新泽西州、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及纽约市市长选举期间 [4][5] - 美国政治极化加剧是导致政府停摆频率增加、时间增长的重要原因,两党在政策上尖锐对立,热衷于推行“否决政治”,妥协被视为对自身理念的背叛 [8] 停摆的立法程序背景 - 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出现15次联邦政府停摆,上一次纪录是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35天停摆 [6] - 由于两党恶斗持续,至少21世纪以来,没有任何一个财年开始之时,国会两院完成了拨款程序 [6] - 参议院的“冗长辩论”议事程序是法案难以通过的现实原因,结束该程序需要参议院至少60人赞同,比直接表决法案更为艰难 [7] 停摆对民生的影响 - 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资金耗尽,该项目覆盖约4200万人,约占全美总人口的1/8 [9] - 耗资41亿美元的“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项目”资金恐将延迟发放,该项目覆盖约590万户美国家庭 [10] - 11月9日,美国单日航班取消数量首次超过2000架次,延误航班数量超过7000架次,交通部长警告若停摆延长可能将“被迫关闭部分空域” [10] - 惠及美国50多个州的学前教育项目“开端计划”因失去联邦资金支持而受到冲击,一批学前教育机构被迫中断运营 [10] - 参保新一年度美国《平价医疗法案》医保的美国人将面临保费大幅上涨的局面 [10] 停摆对经济的影响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将下降一至两个百分点 [11] - 英国广播公司估计,政府停摆每持续一周将给美国GDP造成约150亿美元的损失 [11]
他能成为荷兰最年轻的首相吗
齐鲁晚报· 2025-11-10 01:42
选举结果 - 六六民主党在10月29日的荷兰议会众议院选举中以微弱优势领先 预计赢得27席[2] 自由党预计获得25席 自由民主人民党以23席位列第三 绿党-工党联盟预计获得20席[2] - 根据荷兰全荷通讯社数据 六六民主党赢得17677万张选票 自由党获得17536万张选票 两者所获议席数均可能为26个[2] - 与2023年众议院选举结果相比 六六民主党所获席位从9席大幅增加至27席[3] 而自由党从上届的37席大幅减少[3] 政治背景与政府更迭 - 此次选举由今年6月自由党退出执政联盟导致联合政府辞职所引发 看守政府决定提前举行选举[4] 自由党退出的导火索是其提出的涉及全面停止接受难民庇护申请 动用军队加强边境管控的“十点计划”未获联盟其他政党支持[4] - 上一届由自由党 自由民主人民党 农民党和新社会契约党组成的联合内阁于2024年7月成立 但仅维持不到一年[3][4] 8月看守内阁再因以色列政策分歧遭受重创[5] - 选举结果被解读为“击败民粹主义和极右翼运动是可能的”[3] 标志着选民可能对政治极化和政策僵局感到厌倦[5] 选民关注焦点与政党策略 - 选前民调显示约半数选民重点关注住房问题 超三分之一选民关注移民政策 约28%的选民关注医疗议题[5] 物价高企和生活成本攀升是民众希望选举带来转机的重要背景[5] - 六六民主党党首耶滕主打移民和住房危机话题 提出新建10座城市 政府每年出资20亿欧元提振住房市场 重新规划用地 每年新建10万套住房等主张以应对全国高达40万套的住房缺口[6] - 耶滕在竞选中打出“是的 我们能行”口号 以沉稳风格 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出镜率打动选民[6] 其政策主张兼具左右翼色彩且比较温和 吸引了希望告别消极与仇恨政治的选民[6] 关键人物:罗布·耶滕 - 现年38岁的耶滕担任六六民主党党首仅两年 在此次选举后成为荷兰新首相的热门人选 可能成为荷兰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2][9] - 耶滕拥有公共管理专业背景 政治生涯始于地方议会 2017年成为众议院议员 2022年至2024年在吕特政府中出任气候与能源大臣[8][9] 其领导风格直率 以“稳妥平衡”的形象吸引温和派选民 被称为“小吕特”[9] - 耶滕擅长运用社交媒体展现亲和力 经常就热点话题发声 并通过参与体育赛事和流行文化活动塑造亲民形象[9] 组阁前景 - 新内阁组建工作即将开始 众议院议长已邀请各政党领导人于11月4日举行会谈 耶滕已提名一名组阁协调人[5] - 分析预测此次组阁至少需要四个政党 耶滕表示正在寻求建立一个基础广泛 “稳定且雄心勃勃”的联盟 已向绿党-工党联盟 自由民主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抛出橄榄枝[10] - 绿党-工党联盟 自由民主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已明确表示不会与自由党合作 预测自由党基本会被排除在新的执政联盟之外[10]
科学家发现:去掉推荐算法,社会极化反而更严重?
36氪· 2025-11-06 15:50
文章核心观点 - 社交媒体平台普遍存在的负面现象(如回音室效应、影响力集中、极端声音放大)可能并非主要由算法推荐导致,而是现实社会分裂的映射,多种平台干预策略在模拟实验中均未能有效修复系统极化问题 [7][9][17] 信息茧房与相关概念 - “信息茧房”指个体在社交媒体上只接触某一类信息,导致对世界的理解被困在狭小的信息之茧中 [1] - 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广泛应用加剧了人们对“信息茧房”、“同温层效应”或“过滤气泡”的担忧 [1][2] - 有学者指出,对“同温层效应”的担忧可能夸大了事实,且缺乏其是否真实存在的清晰实证研究 [2] 关于打破信息茧房的研究发现 - 杜克大学研究发现,让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对立观点,并未帮助其反思自身,反而使其政治立场更加极端 [4] - 该研究提出“社交媒体棱镜”概念,认为社交媒体扭曲用户对自我和他人认知,导致形成错误的自我身份认同和虚假政治极化 [4] - 一种特定用户类型喜欢在网上发泄情绪、制造混乱以获取关注,这种闹剧在现实和网络中都更容易获得关注 [6] 社交媒体平台干预策略的模拟实验 - 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利用大语言模型生成500个虚拟用户构建小型社交网络进行模拟实验 [7] - 实验使用三种主流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Llama 和 DeepSeek),系统运行一万个周期后均出现回音室效应、影响力集中和极端声音放大等负面现象 [9] - 研究测试了六种干预策略:按时间顺序推送或随机推送、淡化主流内容、平衡党派内容的桥接算法、优先发布高同理心或高推理能力帖子、隐藏社交媒体统计数据、隐藏个人简介 [9][13] - 实验结果令人沮丧,仅部分措施有轻微改善作用,无一能彻底修复极化系统,一些措施反而加剧问题 [9] - 平衡党派内容的桥接算法削弱了党派倾向与参与度联系并略微改善观点多样性,但加剧了关注度不平等 [9] - 按时间顺序推送对减少关注度不平等效果最显著,但反常识地加剧了极端内容的传播 [9][10] - 研究者承认AI模拟实验的局限性,但指出该方法有助于研究网络动力学结构和发掘社会现象的涌现过程 [11] 社交媒体与政治极化的实证研究 - 对Reddit平台过去14年间51亿条评论的分析显示,其社区结构深受用户年龄、性别与政治立场等社会因素影响 [14] - 研究发现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平台政治极化水平显著上升主要由新用户推动,老用户立场变化极小,表明极化更可能受外部政治事件驱动而非平台内部行为积累 [14] - 多数实证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并不会显著加剧社会极化现象,极化更多是现实政治分裂的映射 [17] - 即便在不存在算法干预的中性环境中,人类依然倾向于靠近观点相似的群体,面对异见时防御性强化反而使极端立场更突出 [17]
美国政府破纪录“停摆”背后:经济状况恶化,底层民众受冲击
南方都市报· 2025-11-06 15:17
政府停摆事件概述 - 美国政府停摆于当地时间11月5日零时刷新历史纪录,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超过此前35天的纪录 [1] - 国会参议院第14次尝试推进临时拨款法案失败,导致财政僵局延续 [1] 受影响行业分析 - 民航、食品、医疗等领域受到的破坏性影响将持续扩大 [1] - 航运运输及需政府协作运作的部门所受冲击最为显著 [2] 政治格局与政策影响 - 建制派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在国内治理方面显现失败迹象 [2] - 民主党内部将进一步激化并左转,而共和党则持续右转,美国政治极化现象将更为严重 [2] - 特朗普团队大概率会坚持强硬立场,不采取任何妥协行动,对立核心在于维护“奥巴马医改” [3]
民主党横扫多州选举,共和党失利背后的政治极化趋势
第一财经· 2025-11-05 21:00
选举结果与政治格局变化 - 民主党在美国多地特别选举中取得关键胜利,包括赢得弗吉尼亚州州长和总检察长等所有州级职位 [3] - 加州州长纽森推动的选票提案通过,预计将为民主党争取多达五个国会席位,推翻了原有的“非党派选区重划机制” [3] - 美国政治的两极化风险可能已演变为中长期趋势,民粹主义政治预计将持续为美国政治注入不确定性 [4] 核心竞选议题:生活成本 - “生活成本”议题成为此轮选举中民主党的主打议题之一,多位民主党候选人将其作为核心竞选策略 [5][6] - 新泽西州众议员谢里尔以13个百分点优势击败对手,并承诺在上任首日冻结公共事业费 [6] - 纽约市有70%的选民将住房成本视作主要负担,胜选市长马姆达尼提出了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生活成本危机应对议程” [6] - 当前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总体平均有效关税率为17.9%,为自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短期内导致物价水平上涨1.3%,平均家庭损失1800美元 [7] 选举影响与选民意向分析 - 出口民调显示,在明年的中期选举前,民主党重新巩固了其选民基础,新泽西和弗吉尼亚几乎每个郡都出现了更支持民主党的趋势 [9] - 特朗普在新泽西的支持率为负,55%的受访者不认可其表现,在弗吉尼亚反对率为56%,在纽约市和加州反对率分别高达69%和63% [10] - 分析认为,关税政策到2025年底将导致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到2026年底则上升0.7个百分点 [7]
民主党横扫多州选举,共和党失利背后的政治极化趋势
第一财经· 2025-11-05 19:05
民主党选举策略与表现 - 民主党在弗吉尼亚州赢得州长和总检察长等所有州级职位 [1] - 新泽西州民主党州长候选人以显著优势击败共和党对手 [1] - 宾夕法尼亚州最高法院的三名民主党大法官全部成功连任 [1] - 加州州长纽森推动的选票提案通过 预计为民主党争取多达五个国会席位 [1] - 分析认为民主党转向一种"破坏式政治"策略 [1] - 出口民调显示在中期选举前民主党重新巩固了其选民基础 新泽西和弗吉尼亚几乎每个郡都出现更支持民主党的趋势 [6] 生活成本议题的核心作用 - 在此轮选举中 "生活成本"议题成为民主党的主打议题之一 [1][4] - 新泽西州众议员谢里尔以13个百分点优势击败对手 承诺在上任首日冻结公共事业费 [4] - 在谢里尔竞选的新泽西州帕塞伊克郡 其领先对手15个百分点 而该郡在一年前的总统大选中曾给特朗普投出多数票 [4] - 纽约市长胜选者马姆达尼提出了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生活成本危机应对议程" 纽约市有70%的选民将住房成本视作主要负担 [5] - 特朗普的盟友指出 人们并没有感受到所谓的'兑现承诺' 当初以'降低生活成本、让人民荷包更鼓'为口号赢得选举 但现在人们不觉得这些目标实现了 [6] 经济数据与选民影响 -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算 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总体平均有效关税率为17.9% 是自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5] - 这些关税预计到2025年底将导致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 到2026年底上升0.7个百分点 [5] - 短期内关税导致物价水平上涨1.3% 这意味着平均家庭损失1800美元 收入最底层的家庭损失1000美元 [5] - 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州长胜选者斯潘伯格以15个百分点优势赢得选举 分析认为北弗吉尼亚庞大的联邦雇员群体可能是推动其表现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政府的裁员以及政府停摆导致许多联邦雇员一度无薪水可领 [5] 共和党面临的挑战与特朗普因素 - 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俄亥俄州州长候选人拉马斯瓦米表示 共和党表现不佳的部分原因在于"未能有效应对生活成本上升" [4] - 特朗普在新泽西的支持率为负 55%的受访者不认可其表现 在弗吉尼亚反对率为56% 在纽约市和加州反对率分别高达69%和63% [6] - 特朗普将共和党失利部分归因于自己未参选以及政府停摆 [6] - 特朗普的盟友指出问题之一始终是如何将特朗普的选票转化为支持其他候选人的选票 有些人只有在他亲自参选时才会出来投票 [6] 政治环境的中长期趋势 - 分析认为美国政治的两极化风险可能已演变为中长期趋势 不再仅仅受总统个人因素影响 [2] - 民粹主义政治在在野时期往往仍具有较大吸引力 预计将持续为美国政治注入不确定性 [2]
美国政府关门“破纪录”,市场已然撑不住,周四或是破局时刻?
搜狐财经· 2025-11-05 18:35
政府停摆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 美股三大股指大幅下跌,纳斯达克指数大跌超3.2%,标普500指数下跌2.7% [6] - 科技股成为重灾区,尤其是半导体公司,英伟达、AMD、特斯拉、苹果等股价暴跌 [6] - 市场情绪从观望切换为恐慌,投资者考虑逃离 [3][6] 科技股暴跌的原因 - 科技股因估值高、对利率和流动性极度敏感而率先下跌 [8] - 政府停摆导致IPO审批暂停、经济数据无法发布、监管停摆及财政支出冻结,使市场失去方向 [8] - 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坍塌,避险港功能减弱 [10] 流动性紧缩与隐性加息 - 美国财政部TGA账户余额在过去三个月从3000亿美元飙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从市场抽走7000多亿美元流动性 [10] - 此种抽水行为产生类似加息的效果,甚至更为猛烈 [12] - 10月31日SOFR利率猛涨22个基点,突破美联储政策利率上限,银行间借钱成本飙升 [12] - 银行系统准备金降至2021年以来新低,大银行排队使用美联储的常设回购工具救急 [12][14] 潜在的政治解决方案 -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提出折中方案,以短期支出法案让政府重新运转,并捆绑年度拨款法案 [17] - 方案附带未来就《平价医疗法案》补贴问题进行投票的承诺,以争取民主党支持 [17] - 有参议员对本周达成协议抱有信心,地方选举结果可能促使民主党妥协 [19][21] 政治解决方案面临的障碍 - 民主党内部存在分歧,温和派愿意先开门谈判,进步派如伯尼·桑德斯则坚持不妥协 [22] - 共和党内部立场被搅浑,前总统特朗普鼓吹废除阻挠议事规则 [25] - 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对短期支出法案持保留态度,其同意至关重要 [25] 长期影响与系统性问题 - 政府停摆暴露美国政治极化问题,两党更关心赢得选举而非解决问题 [27] - 政府频繁关门削弱了“美债无风险”的信誉,引发国际投资者对美国信用的深层怀疑 [27] - 即便政府重新开门,被抽走的市场信心、被打乱的财政节奏及政治不确定性难以快速平复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