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种植

搜索文档
看贺兰山下酒文旅小镇如何“酿”出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18 18:2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 成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核心示范项目 以产业+文旅双轮驱动带动区域消费与全域旅游 [1] 新场景建设 - 总投资25亿元 规划占地3303亩 核心亮点为沉浸式野奢度假体验 [2] - 首发项目银川安漠野奢度假酒店设176间客房直连千亩葡萄园 配备18米挑高葡萄酒艺术空间和直面贺兰山的室内恒温无边际泳池 [2] - 采用RTK技术建设数字化种植示范园 打造"米字状"葡萄架 融合自然景观与葡萄酒文化 [5] 新业态布局 - 构建一二三产融合闭环生态体系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将葡萄藤残枝转化为艺术品 [6] - 创新中心与东麓书屋已举办20余场行业研讨会 吸引GWTO宁夏分院等重要机构落户 [6] - 规划健康跑道等运动旅游项目 预计年接待运动爱好者超1.5万人次 创造80-100个就业岗位 [6] - 桃花源牧场等亲子项目带动家庭年消费力提升30% [6] 新模式创新 - 从传统观光型转向参与式平台 通过定制专属酒标等模块化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 [9] - 限量版产品销量预计2025年实现40%增长 艺术空间设计使游客打卡率提升50% [9] - 客流量同比增长25% 二期项目投资1.2亿元 计划2025年10月试运营 预计为贺兰县整体旅游收入带来15%增长 [9] 未来发展 - 公司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 持续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12] - 致力于擦亮宁夏特色小镇紫色名片 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国际化 [12]
广西荔枝,如何叫好又得价
广西日报· 2025-07-15 10:4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广西荔枝成熟期与广东、海南中晚熟品种高度重叠,错峰优势不明显,屡陷低价竞争被动局面[3] - 云南和四川等地晚熟品种(如桂味、怀枝、马贵荔)集中在7月至8月中旬成熟,成功避开华南产区上市高峰[4] - 灵山县荔枝预计产量突破19万吨创历史新高,采运成本高(每斤采摘费用8毛左右),面临巨大挑战[8][9] 品种结构与技术升级 - 灵山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分别为37%、22%、41%,每年5月至7月中旬均有荔枝上市,通过品种改良调整上市时间[5] - 采用"桂鸟飞巡"无人机系统检测病虫害,巡检效率从人工130亩/2天提升至30分钟,实时捕捉叶面病害和果茎数据[6] - 智慧果园水肥一体化设备使优果率提升25%,"光驱避"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蛀蒂虫虫果率为零,减少农药使用并提高产量[7] 采运与保鲜创新 - 探索社会化采摘服务(如聘请云南专业队伍)和山地机器人采摘,以降低采果成本并提高效率[10][11][12] - 无人机吊运效率达1分钟/100斤,单日可完成3万斤(相当于20多个工人),并通过预冷和包装缩短运输链路[14] - 应用气调冷鲜技术和曹氏荔枝气微保鲜技术,将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27天,结合京东物流全链路方案实现48小时跨省直达[14] 销售模式与产业链延伸 - 通过预售模式(如"桂味荔枝卡")售出超10万斤,借鉴阳澄湖大闸蟹礼品化路线锁定高端客户群体[16] - 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体验采摘,鲜果销售利润更高,同时延长产业链至加工产品(如荔枝酒、饮料、果脯等),年加工能力超6万吨[16] - 灵山县现有4个出口基地,获得海关出口资质,首次通过国际推介会(如法国巴黎)拓展全球市场[17]
河北丰宁用蔬菜产业撑起农民钱袋子
中国经济网· 2025-05-08 16:22
蔬菜种植产业发展现状 - 丰宁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 总产值超9亿元 [1] - 坝上地区发展特色蔬菜13万亩 占全县种植面积14.7% [2] - 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 年销售蔬菜10万吨 年产值2.6亿元 [3] - 有机和绿色认证蔬菜13.5万亩 在京津市场形成"放心产地"品牌 [3] 产业布局优化 - 规划"一区两带"生产布局 坝上大田蔬菜与坝下设施果蔬互补 [2] - 利用海拔气候差异实现时差种植 延长供应周期 [2] - 坝上地区夏季气温21℃ 比平原晚一季 填补京津夏季供应空白 [2] 规模化经营推进 -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67家 规模化有机蔬菜种植企业6家 [3] - 建成8个千亩设施蔬菜园区和5个千亩露地蔬菜园区 [3] - 发展4家规模化育苗企业 年产蔬菜秧苗5.5亿株 供应多地区 [3] - 带动当地就业6500人 [3] 现代化种植案例 - 荣达农业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240余亩智能水培蔬菜温室 [4] - 发展数字化种植大棚180多个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4] - 形成年产250万斤优质叶菜能力 单棚产值达3万余元 为传统农业10多倍 [4] 个体经营案例 - 赵文兴蔬菜育苗基地从1个大棚发展到50个 占地80亩 [1] - 年育苗近10万盘 满足3000亩土地需求 年毛收入80万元 [1] - 采用专用育苗肥和管道施肥技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