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模式

搜索文档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法媒:大会体现中国AI领域雄心
环球时报· 2025-07-29 06:4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概况 - 大会展区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 [1] - 现场发布300项项目采购需求,预计达成意向采购金额约162亿元 [1] - 数十款人形机器人亮相,涵盖倒啤酒、打麻将、拳击等多样化功能 [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 AI技术正从"渐进式创新"转向"指数级跃迁",大模型呈现"周级迭代"爆发态势 [2] - 人工智能从算法层云端计算下沉至现实操作终端,落地进程全面加速 [1] - 中国AI融入日常生活的速度正在加快,服务型与工业型机器人加速落地 [1] 中国企业大模型进展 - 京东言犀大模型升级为JoyAI,750B大模型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2] - 阿里巴巴开源三款大模型,性能可比肩Claude4、GPT4.1、Gemini2.5 pro等顶尖闭源模型 [2] - 腾讯发布混元3D世界模型1.0并宣布全面开源 [2] - 月之暗面Kimi K2模型上线后开源,代码和智能体任务达到顶尖闭源模型水平 [4][5] 中美AI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AI企业主要采用闭源模式,中国采取开源模式,通过工程实现和市场规模优势实现商业冲击 [3] - 中国AI企业从低中端市场起步快速商业变现,逐步向高端发展,技术紧随美国创新步伐 [5] - 月之暗面Kimi K2在无法获得最先进GPU条件下,通过算法创新实现性能突破 [4][5] 行业生态与用户特征 -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指出国产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表现耀眼,但在图像视频领域仍需提升 [5] - B站数据显示每月超1.4亿用户观看AI内容,用户画像呈现"高线、高知、年轻"特征,一、二线城市占比近50% [6] - 中国AI应用开发势头强劲,企业积极拥抱AI技术商业化 [6] 国际合作与行业影响 - 中方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引发外媒关注,美国对此态度相对消极 [1] - 英伟达CEO黄仁勋点名中国大模型DeepSeek R1、阿里通义千问和月之暗面Kimi,认可其在受限环境中的创新 [4]
软件业质效提升迎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7-28 05:57
行业整体表现 - 1月至5月软件业务收入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 利润总额6721亿元同比增长12.8% 利润增速较收入高1.6个百分点显示盈利质量改善 [1][2] -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8096亿元占比68.3% 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收入5855亿元同比增长11.2% [1] - 软件业务出口额2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3% 由负转正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拓展及AI/云计算领域技术优势 [2] 区域发展格局 - 东部地区贡献全国84.2%软件业务收入 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分别增长12.3%和11.9% [2] - 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广东五大重点省市地位稳固 [2] 数字化转型进展 -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农村普及率69.2% 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84.1% [3] - 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两位数增长 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 [3] 人工智能驱动变革 - AI辅助开发工具提升研发效率 通用大模型降低技术门槛 439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 [4] - 上半年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达1810个超2024年总量 AI产品成为骨干企业新增长点 [5][6] -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产品超1200款总量11.9亿台 应用与元服务超2.5万个 生态伙伴450家 [5] 技术创新动力 - 开源、云与AI三重趋势叠加 开源模式降低创新门槛 国内开发者群体庞大 [7] - SaaS模式推动软件向服务转变 大模型技术注入新活力 企业研发投入加大 [7][8] - 工信部将开展"人工智能+软件"行动 加速软件智能化进程 [8] 未来展望 - 6月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景气度超55% 预计全年行业增速保持10%以上 [8] - AI大模型、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等细分领域将维持高增长率 [8]
前谷歌CEO施密特:要先给AI“立规矩”,更偏好开源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7 14:46
人工智能全球竞争与合作 - 前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与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开对话,聚焦AI时代的全球竞争与合作 [1] - 两位科技领袖认为AI技术边界的设定需通过跨国合作完成,并建立明确的价值共识 [1] - 施密特指出竞争推动行业进步,引用基辛格观点强调中美AI合作需从零建立信任 [1] AI治理与规则制定 - 基辛格在2021年呼吁全球在AI发展中平衡兴奋与警觉,确保技术服务于人类 [2] - 施密特指出当前缺乏让AI彻底"守规矩"的方法,美国研究显示AI模型仍存在撒谎和作弊行为 [2] - 施密特提出理想状态是从训练阶段确保AI"不会学会做坏事",并强调需通过对话解决AI控制武器等关键问题 [2] 开源与闭源模式比较 - 中国领先AI模型多开源或开放权重,美国模型则以闭源为主 [2] - 施密特偏好开源模式,认为开源生态促进技术普惠、全球创新共享及跨国研究人员交流 [2] - 施密特曾主导Android开源战略,认为开源有利于技术发展但存在安全风险,闭源模型更可控 [3] - 开源技术需在开放与安全间平衡,灵活限制或能拓展应用前景 [3]
黄仁勋:中国AI“世界级”,很想买辆小米汽车
金十数据· 2025-07-16 16:14
英伟达CEO黄仁勋链博会演讲核心观点 - 盛赞中国AI模型"世界级",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承诺继续在华投资 [1] - 未来十年将诞生能理解物理世界并执行任务的AI,颠覆传统工厂模式,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 [1] - 高度评价中国电动汽车进步"令世界震惊",特别表达对小米汽车的兴趣 [1] 英伟达业务动态与市场反应 - 准备恢复向中国出货H20芯片,此前因美国出口限制自4月起暂停销售 [3] - 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几乎减半,4月当季损失25亿美元销售额 [3] - 预计截至7月当季还将损失80亿美元,季度销售额预期为450亿美元 [3] - 消息公布后英伟达股价单日上涨4.04%,市值单日增长1618亿美元 [3] 中国AI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有数百个"数字孪生"研究项目,使用英伟达Omniverse平台训练机器人 [2] - 超过150万中国开发者使用英伟达技术 [2] - 中国企业采用开源模式推动国际合作,如月之暗面Kimi K2模型在某些编码指标上超越ChatGPT与Claude [2] 行业合作与技术创新 - 与小米在多个领域密切合作,特别提及小米自动驾驶、智能手机等技术 [1][3] - AI正全面驱动中国消费科技领域,包括微信、淘宝、抖音、美团等平台 [3] - 点名腾讯、网易、米哈游、字节跳动、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等推动全球AI发展 [2] 未来AI发展趋势 - AI将成为不亚于电力与互联网的新基础设施 [2] - 未来工厂将以软件和AI为驱动,协调人机协作生产智能产品 [2] - 未来十年AI发展方向是具备推理与执行能力的机器人系统,能与人类协作并理解物理世界 [3]
欧洲汽车科技反击战开启!大众、奔驰、宝马等11家巨头联手打造开源软件平台
华夏时报· 2025-07-01 19:17
欧洲车企软件联盟 - 大众、宝马、奔驰联合博世、大陆等11家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开源汽车软件平台,目标重新掌控数字化未来[1] - 合作获得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支持,将建立共享开源核心软件栈以降低研发成本,适用于各品牌[1] - 软件栈由中立的Eclipse基金会管理,采用"代码优先"策略,企业直接共享可执行模块提升开发效率[2]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欧洲车企面临特斯拉、Waymo的技术壁垒和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压力,2030年欧洲汽车软件市场规模预计800亿欧元,但本土企业份额不足30%[1] - 车辆核心软件模块70%以上专利由美资企业掌握,大众旗下CARIAD三年亏损58亿欧元,保时捷、奥迪等多款车型因软件问题推迟上市[2] - 奔驰曾出现车机大面积故障,涉及地图数据丢失和语音指令延迟超30秒等问题[2] 合作细节与规划 - 联盟成员包括三大豪华车厂、四大顶级供应商及专业软件企业,采用"标准化核心+个性化外衣"模式平衡共性与品牌差异[2] - 核心软件栈计划2026年交付,首批量产车2030年推出,已向法国汽车协会PFA扩展合作[3] 全球竞争格局 - 特斯拉FSD V12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小鹏XNGP系统在巴黎日均回传1.2TB数据,迭代速度提升40%[4] - 博世利用生成式AI缩短自动驾驶训练周期60%,预计2035年相关业务营收超100亿欧元,智能制造AI优化2000余参数提升产线效率18%[4] - 中国车企推出基于Rust的"小满"系统,内存安全率提升90%,适配158款国产芯片,OTA升级周期缩短至6个月[5] 技术趋势与行业影响 - 汽车产业转向"代码即权力"时代,胜负关键从机械性能转向代码行数和AI算力[6] - 全球技术代差和标准争夺(如ISO/SAE 21434与中国信息安全要求)将决定未来产业话语权[5]
国产操作系统将迎曙光:生态筑基石,政策护成长
长江证券· 2025-06-27 0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核心基础软件,当下进入万物互联的“边缘计算时代”,国产操作系统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4][7] - 国产操作系统起步晚但在追赶,国产替代趋势下市场空间大,信创 PC 及服务器市场出货量高增 [4][8] - 国内已出现多个成熟国产操作系统,麒麟软件、统信软件、华为、麒麟信安等厂商不断取得核心突破 [9] - 建议关注国产操作系统领先企业,重点关注具备生态优势的企业 [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操作系统:关键核心基础软件 - 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和软件的纽带,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系统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资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使用 [19] - 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界面和功能特征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桌面、移动、服务器等操作系统 [23][24] - 全球操作系统市场规模稳健增长,2024 年约为 535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达 572.5 亿美元,2033 年达 963 亿美元 [26] - 海外先发厂商凭借完善的软硬件生态建设占据极高市场份额,如微软和苹果在 PC 操作系统领域合计约占 86.7%,谷歌和苹果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合计达 99%以上 [30] 时代机遇:软硬件发展驱动操作系统更新 - 操作系统的发展伴随硬件技术升级,当前有望进入万物互联的“边缘计算时代”,对分布式多终端进行统一管理 [36][37] - 新的软硬件发展趋势为国产操作系统带来契机,如 AI 对操作系统交互产生新需求 [40] 开源共建,国产操作系统有望加速发展 - 开源助力操作系统快速开发迭代,形成产业生态,Linux 和 Android 都是成功案例 [43][45] - 我国开源社区推动多个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如基于 OpenAnolis 社区自主研发的龙蜥操作系统 [49] 国产替代:国产操作系统市场广阔 - 国产操作系统起步晚但在追赶,操作系统国产化是我国科技发展必由之路,已纳入顶层设计规划 [8][53] - 我国操作系统生态存在风险,国产替代受政策支持,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多次指明发展自主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56][59] - 国产替代趋势下市场空间大,预计 2025 年中国操作系统市场规模达 450 亿元,信创操作系统市场有望达 97.5 亿元 [10][72] - 信创 PC 及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保持高增,预计 2026 年信创 PC 总体出货量达 950 万台,2025 年信创服务器出货量有望达 115 万台 [77] 国产厂商盘点:国产操作系统百花齐放 - 麒麟软件是国产操作系统领军企业,2024 年收入 14.38 亿元,同比增长 13%,归母净利润达 5.02 亿元,同比增长 19%,生态逐步完善 [86][87] - 统信软件专业从事操作系统开发,统信 UOS 发展迅速,国产平台装机量超 800 万套,服务客户超 50000 家 [95][98] - 麒麟信安深耕关键领域操作系统国产化,2024 年操作系统业务收入 15574.07 万元,同比增长 84.29%,聚焦电力行业等细分领域 [102][104] - 华为打造开源欧拉、开源鸿蒙两大项目,openEuler 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领先,2024 年市场份额达 50%;HarmonyOS 超越 iOS,成为我国移动操作系统市占率第二 [107][125] 投资建议:关注国产操作系统产业链 - 国产操作系统有望利用开源模式加速发展,在信创产业加速渗透,带动厂商营收快速增长 [10][130] - 国产操作系统市场格局将进一步收敛,生态将成为决定竞争格局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关注具备生态优势的企业 [10][130]
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龚体:超过1100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开源鸿蒙兼容性测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19:15
开源鸿蒙发展现状 - 开源鸿蒙代码规模达1.3亿多行 代码贡献者8600多位 [1] - 超过1100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 覆盖金融、交通、教育、医疗、航天等行业 [1] - 2024年第四季度鸿蒙系统在中国手机市场份额达19% 超过iOS的17% [1] 鸿蒙操作系统研发背景 - 鸿蒙操作系统源于华为"备胎计划" 2012年组建团队研发移动操作系统 [1] - 2019年8月华为加速打造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并将源代码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1] - 2020年9月华为将HarmonyOS基础能力贡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形成开源鸿蒙项目 [1] 开源模式与行业趋势 - 全球97%软件开发者和99%企业使用开源软件 70%以上新立项软件项目采用开源模式 [2] - 中国开源贡献从使用、参与走向贡献和部分主导 [2] 开源鸿蒙技术进展 - 发布开源鸿蒙5.1 Release版本 聚焦全场景交互体验 [2] - 优化手表和PC设备ArkUI控件体系 提升界面开发效率 [2] - 核心模块迭代升级 支持多设备协同开发与应用生态 [2] 华为设备战略 - 华为发布首款鸿蒙PC和首款鸿蒙折叠PC 均搭载基于开源鸿蒙的HarmonyOS 5 [2] - 华为全系设备2025年都将搭载开源鸿蒙 [2]
巴西前总统罗塞芙:中国共享创新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 | 世界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9:08
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核心观点 - 美国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压力 [1]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加剧全球经济脆弱性并限制各国发展及技术获取能力 [1] - 中国支持技术与创新成果共享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 [1]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3] - 美国关税战引发"以邻为壑"政策卷土重来严重扰乱国际贸易秩序 [3] - 关税战导致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股指大幅下跌美元指数显著下挫 [3] - 美元作为全球锚定货币的可信度因美国政策而动摇 [3] - 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日益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失衡 [3] 全球技术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突飞猛进 [3] - 技术创新为重塑全球生产力和竞争力创造新机遇 [3] - 技术发展有望推动贸易复苏重构价值链并影响地缘政治格局 [3] 中国在全球技术合作中的角色 -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技术进步与发展中国家深化技术合作 [5] - 中国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技术共享 [5] - "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拓展获取资本技术基础设施的渠道 [5] - 中国优先考虑开源模式和低成本提供不同的技术合作路径 [5] - 中国以DeepSeek为例展示技术共享新模式 [5] 全球技术共享倡议 - 金砖国家推动包容性发展捍卫多边主义并支持技术共享 [5] - 全球创新成果共享对实现包容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5] - 国际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追赶的必要条件 [5]
中国人工智能强势逆袭
财富FORTUNE· 2025-05-13 21:09
中美技术竞争格局转变 - 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引领创新而中国擅长模仿,但人工智能领域出现颠覆性变化[1] - 中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大语言模型R1性能媲美OpenAI的o1模型,训练成本仅60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同类模型的数千万至数亿美元[1] - 中国企业在光伏、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已实现全球领先,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下一个赶超领域[4] 深度求索(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 - R1模型发布后迅速登顶全球应用下载榜,导致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市值蒸发超1万亿美元[2] - 采用开源策略大幅降低使用成本,迫使OpenAI考虑转向开源模式[2] - 创始人梁文峰获得政府高层接见,与马云、任正非等企业家同席[2] - 前代模型V3训练成本仅600万美元,被评价为"低得令人震惊"[1] 中国人工智能生态全面爆发 - 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公司发布的AI模型已在推理基准测试中超越西方产品[3] - 新一代"AI小龙"通过移动应用、AI代理和机器人实现技术落地[3] -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达35%,快手、中芯国际等AI相关公司领涨[3] - 杭州形成AI创新集群,拥有6家新兴AI企业包括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5][6] 中国AI产业快速追赶的原因 - 庞大市场规模优势:腾讯向10亿微信用户推送DeepSeek模型后用户激增[6] - 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政策引导、法规规范和财政补贴组合拳[7] - 美国芯片禁令倒逼本土技术突破,华为昇腾芯片被广泛应用[8] - 高校培养大量优质工程师,人才储备规模远超美国[9] - 新一代创业者观念转变,从模仿转向真正的创新[9]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融资渠道匮乏,风投市场几近停滞,外资风投撤离[12] - 证券交易所对未盈利企业审慎,赴美上市通道基本关闭[12] - 政府拟设立1万亿元"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硬科技行业[12] - 开源模式可能成为低成本发展路径,阿里巴巴等企业积极推动[13] 全球市场拓展潜力 - 中国AI产品可能在新兴市场比昂贵闭源技术更具吸引力[13] - 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成功经验可复制到AI领域[14] - 若能持续降低算力依赖,中国AI产品有望在全球南方国家获得市场[14]
速递丨智谱完成新一轮超10亿元融资,京杭联手重仓押注下一个Deepseek!
Z Finance· 2025-03-03 09:41
杭州AI产业布局 - 杭州国资体系首次在大模型赛道进行战略性布局,智谱AI完成超10亿元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杭州城投产业基金、上城资本等机构 [1] - 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突破28 8%,正从电商驱动向硬科技驱动转型,提出"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生态最优城市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三大战略目标 [7] - 杭州与智谱AI的战略合作将推动大模型技术与本地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能在制造、医疗、金融、政务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8] 开源模式与技术创新 - 开源模式重构全球AI创新格局,DeepSeek通过算法创新降低算力依赖,自研混合专家架构使模型推理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30% [2] - DeepSeek-R1模型以560万美元成本实现与百亿美元级模型相当性能,打破"算力=竞争力"传统范式,印证算法优化对硬件依赖的替代效应 [2] - 开源策略吸引全球50万开发者参与生态共建,形成技术反哺闭环,推动中国AI产业从应用层创新向底层技术攻坚跃迁 [2] 智谱AI的技术与商业化 - 智谱AI的ChatGLM系列模型将千亿参数压缩至消费级显卡可运行的6B版本,降低开发者门槛,GitHub获超5万星标,全球下载量突破3000万次 [3] - 智谱节后不到一个月收入超1亿,API平台付费增长超30%,商业化进程加速催生新产业生态 [6] - 智谱与三星、荣耀合作,通过预装AutoGLM实现端侧AI能力跃迁,推动AI Agent从单一功能助手向系统级智能体演进 [6] AI Agent技术发展 - 2025年是AI Agent技术发展关键转折点,Gartner将其列为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首,模型架构创新使Agent具备目标导向型特征 [5] - 企业端聚焦效率革命,微软Dynamics 365部署10个自主Agent覆盖客服、财务流程;消费端向个性化服务延伸,如OpenAI Operator实现生活服务闭环 [5] - Gartner预测到2028年15%日常工作决策将由Agent完成,预示组织架构与职业分工将发生结构性调整 [5] 多模态与国产化适配 - 智谱CogVLM-9B在ImageNet分类、VQAv2等10余个国际评测中达到SOTA水平,"小而精"技术路线为边缘计算场景提供新可能 [3] - 智谱GLM-4系列通过昇腾平台实现国产化全栈适配,与全球2万开发者共建CogView3文生图、CogVideoX视频生成等开源工具链 [4] - 国产大模型在多模态融合、复杂任务执行和智能体技术方面不断深化,能同时理解文本、图像、语音等多种输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