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新三样’
icon
搜索文档
4000点再现,资本奔赴硬科技 新“新三样”重塑中国资产价值新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06:39
文章核心观点 - 以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药为代表的新“新三样”正在重组市场逻辑,成为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价值的新坐标 [1][2] - 国家意志与市场力量共振,新“新三样”标志着中国产业转型的主线,资本已为下一个五年的叙事落下重注 [2] 行业与公司动态 - 机器人行业:乐聚智能的“夸父”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 [1] - 人工智能行业:阿里千问与DeepSeek在全球首个大模型实时投资赛场包揽冠亚军 [1] - 创新药行业:传奇生物的抗癌药成为全球现象级创新药,实现10亿美元销售额 [1] 研发投入与政策导向 - 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连续三年同期规模超万亿,前三季度达1.16万亿元 [2]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
4000点再现,资本奔赴硬科技丨经济有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21:05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创新药这组新“新三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的市场逻辑,成为全球资本重估中国价值的新坐标 [3][5][6] - 在国家“十五五”规划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与市场力量的共振下,新“新三样”已成为识别中国成长性资产的风向标 [6][29] 机器人行业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过去五年以5688项专利在全球断层式领先,2024年全球新发布的51款人形机器人中,中国独占35款 [8][9] - 行业迎来资本涌入高峰,2024年投融资数量达127起,金额为364.36亿元;2025年前8个月投融资数量73起,金额130.24亿元 [12] -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正从2024年的12.45亿元向2030年的254.04亿元跃迁 [8] - 产业链方面,中国在“身体”零部件环节有优势,拥有64家企业,而美国在“大脑”软件研究上更强 [11] 人工智能行业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大模型数量达1509个,稳居全球首位 [14][15] - 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总量突破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第一 [14][22] - 中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企业数量超5300家 [14][18] - 应用规模快速增长,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的1000亿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300多倍 [18][19][20] - 智能算力规模持续领跑全球,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975.91亿元 [22][23] - AI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达7020亿元,占GDP比重升至0.52% [23][24] 创新药行业 - 中国创新药在2025年迎来出海爆发式增长,前8个月对外授权总额达874亿美元,首付款达41.6亿美元 [25][26] - 2025年ESMO柏林年会上,23项中国研究入选“突破性摘要”,创历史新高 [25] - 中国创新药企已迈入全球第一梯队,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跻身全球药物销售TOP50,恒瑞医药市值逼近4500亿元 [25] - 2020-2024年全球首次上市创新药中,中国占比达到32% [27][28] 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新“新三样”板块指数显著上涨,创新药指数以44.42%的涨幅领跑,机器人指数和人工智能指数涨幅分别为33.72%和27.98% [29][30] - 板块成交活跃,2025年前10个月机器人板块成交额12.06万亿元,人工智能板块15.79万亿元,均超2024年全年 [31] - 相关主题基金表现优异,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创新药主题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均超过25%,其中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平均回报率达42.24% [32]
新“新三样”登场广交会,重估中国制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12:45
新“新三样”成为外贸新动能 - 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产品正加速发展和出海,成为引领外贸增长的新动能 [1] -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二,人形机器人订单升至亿元级规模 [1] - 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智慧生活等展馆开馆即被境外采购商挤满,参展商业务繁忙 [1] 新“新三样”的产业意义 - 新“新三样”是中国制造从规模领先走向应用领跑、技术并跑态势的标志,是中国经济向价值链顶端攀升的关键一跃 [2] - 新“新三样”共同构建出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新经济柱石,重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价值 [2] - 从“新三样”到新“新三样”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制造出海正在迎来根本性、系统性的升级,正在形成引领性新矩阵 [10] 机器人领域的具体进展 - 元化智能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完成关节置换、脊柱创伤手术,已在临床上投入使用,操刀超过5000台手术 [5] - 该手术机器人将假体置杯角度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手术时间减少约30%,术后康复速度显著加快 [5] - 公司正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出海的难点已从技术问题转变为多变的国际贸易政策 [5] AI赋能家电产业升级 - 创维集团推出全场景AI智能眼镜、接入各类AI大模型的白色家电等产品,AI技术为家电产业带来更高附加值的跃升 [6] - 创维通过创新技术和服务生态升级稳住全球TOP5地位,其AI游戏盒子采用4K超高清显示技术和AI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9] - 茂佳科技应用AI技术如大模型、视觉识别、场景识别等,使人机交互成为产品在海外的一大卖点,为全球前10大电视品牌中的8个提供代工 [12] 中国产业的系统性优势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带来丰富应用场景和快速反馈,推动创新技术持续迭代与商业模式加速验证 [15] - 中国工程化与产业化能力突出、政策与人才红利持续释放,三大核心优势叠加让新“新三样”产业协同效应日益增强,形成独特的系统性优势 [15] - 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等产品出海,带动了国内大批软件、算法企业、本土制造商集体出海,是“带着技术往外走”而非简单运输制造产品 [15] 新“新三样”的全球竞争态势 - 中国新“新三样”正从“并跑”向“领跑”进发:机器人已进入第一梯队,人工智能在应用层“并跑”且有部分“领跑” [10] - 中国企业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的优势体现在供应链上,能将国内先进的数字化工厂、智慧仓储、供应链管理等快速复制至海外,赋能当地工厂 [13] -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庞大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但面临算力芯片受制于人的风险,框架生态也存在短板 [16]
重估中国制造:新“新三样”登场广交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2:06
新“新三样”的崛起与市场表现 - 机器人、人工智能成为广交会最受瞩目的新“新三样”产品,展馆被境外采购商挤满 [1] -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二,人形机器人订单规模升至亿元级别 [1] - 新“新三样”是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新经济柱石,标志着中国制造从规模领先走向应用领跑和技术并跑 [2] 代表性公司及产品案例 - 元化智能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完成关节置换和脊柱创伤手术,已投入临床并操刀超过5000台手术 [3] - 该手术机器人将假体置杯角度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手术时间减少约30%,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3] - 创维集团推出全场景AI智能眼镜、接入AI大模型的白色家电等产品,其AI游戏盒子采用4K超高清显示技术和AI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在全球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4] - 茂佳科技应用AI大模型、视觉识别等技术,其代工的电视产品覆盖全球前10品牌中的8个 [6] 产业升级与全球化新策略 - 新“新三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底座和机器人物理载体,推动制造业、金融、医疗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6] - 中国企业出海策略从卖产品转向卖生产力、技术体系和服务生态,带动国内软件、算法企业及制造商集体出海 [8] - 出海竞争不再以制造更低价的机器为主,而是带着更好的技术和方案走出去,体现中国创造与制造的区别 [9] 系统性优势与未来方向 -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突出的工程化与产业化能力、持续释放的政策与人才红利三大核心优势 [8] - 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庞大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但面临算力芯片受制于人和框架生态存在短板的挑战 [10] - 产业升级需要继续发挥应用端优势,同时加大对底层技术与基础科学的投入,并积极参与全球标准与监管规则制定 [10]
新“新三样”加速崛起,创新药成中国资产重估关键赛道——百奥赛图的视角
新浪证券· 2025-09-24 09:33
行业趋势 - 中国经济从依赖规模红利和成本优势转向依托科技创新构筑新质生产力 重点关注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创新药新"新三样" [1] - 政策端出台《"人工智能+"行动意见》及创新药利好措施 为新"新三样"提供制度保障 [1] - 创新药研发效率与成功率迎来质变 人工智能加速药物靶点发现与临床预测 机器人赋能自动化实验与生产 [2] 创新药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许可授权交易额达660亿美元 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显示全球市场对中国研发实力的认可 [1] - 创新药估值正经历二次修复 头部企业陆续实现盈利 政策端优化支付与审评体系降低研发与市场风险 [2] - 创新药从"长周期赛道"转变为"价值兑现赛道" 企业进入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的关键窗口 [2] 公司定位 - 百奥赛图起步于基因编辑模式动物 打造全球最大的靶点人源化小鼠库 通过"千鼠万抗"平台持续产出接近人类水平的全人抗体分子 [1] - 公司作为创新药早期研发的重要赋能者 通过国际合作直接参与中国创新药"出海"进程 既是产业"土壤"也是国际化"桥梁" [1] - 公司凭借全链条研发平台和国际合作网络 处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协同闭环的中心 [2] 战略方向 - 公司认为需持续深耕底层技术、夯实原创能力并参与全球竞争 实现创新药从"市场故事"到"价值兑现"的跨越 [2] - 真正具备研发能力与国际化的企业将成为新一轮资产重估的核心受益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