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技术陷阱

搜索文档
中金:“反内卷”的宏观含义
中金点睛· 2025-07-17 07:43
核心观点 - "内卷式"竞争是同质化和无序化竞争,表现为同行业企业在进入阶段的潮涌、扩张阶段的过度投入、销售环节的价格战,以及供应链生态上的优势企业挤压上下游[10][11][12] - "内卷式"竞争的根源是宏观上的供过于求和微观上的"市场失灵",包括协调失灵和市场结构性权力失衡[22][23][26] - "反内卷"旨在助力物价合理回升和促进可持续创新,通过改善供求关系推动物价回升,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31][35][36] - 本轮"反内卷"与2016年去产能相比,涉及行业更广,包括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制造业和平台类企业,整治方式更加市场化、法治化[44] - 煤炭、钢铁、建筑建材、化工、"新三样"、小家电、家居、造纸等行业可能存在"内卷式"竞争,是"反内卷"政策重点关注对象[63][66] "内卷式"竞争的表现 - 横向表现为同行业企业在进入阶段的潮涌、扩张阶段的过度投入、销售环节的价格战,如光伏行业部分环节开工率不足50%,企业毛利率持续为负[11] - 纵向表现为供应链生态上的优势企业挤压上下游,如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持续攀升,大幅高于美国车企[12][18][20] - 多行业出台减产限产措施和承诺缩短账期,如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7月起集体减产30%,17家重点车企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6][9] "内卷式"竞争的成因 - 宏观根源是供强需弱,中国经济结构从老经济转向新经济,制造业国产化率提速形成强大供给能力,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23] - 微观机制是"市场失灵",包括协调失灵(热门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和市场结构性权力失衡(链主或平台企业挤压上下游企业)[26] - 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同质化、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行为也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影响市场正常竞争和出清机制[27][29] "反内卷"的目的 - 助力物价合理回升,改善供求关系推动物价回升,如6月汽柴油车整车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PPI同比均改善[31][32] - 促进可持续创新,引导企业良性竞争发挥"逃离竞争"效应,从价格竞争转为价值竞争,避免"中等技术陷阱"[35][36][43] - 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看,"反内卷"有助于帮助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40][43] "反内卷"的政策措施 - 需求侧促消费、惠民生、护出海,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59] - 供给侧纠正"市场失灵",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61][62] - 国际经验借鉴,如日本汽车行业采取地理迁移、劳动力结构调整、标准化生产和"经连会"协同角色应对"内卷",德国打造制造业"隐形冠军"生态[49][50][52][53] 可能受益的行业 - 煤炭、钢铁、建筑建材、化工、"新三样"、小家电、家居、造纸等行业可能存在"内卷式"竞争,是"反内卷"政策重点关注对象[63][66] - 非金属制品、汽车和电气机械业产能利用率下滑严重,更可能面临"内卷式"竞争[63][65] - 轻工制造和建筑材料等领域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挤出研发投入,显示存在同质化竞争[64]
跨越内卷困局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进阶
证券时报· 2025-06-27 01:49
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 - 龙头企业比亚迪掀起降价潮引发连锁反应 多品牌被迫卷入价格战 [1] - 资本市场震荡 龙头车企市值蒸发超千亿元 整车股普遍深跌 [1] - 地方政府政策扭曲导致资源配置失衡 十年所得税免征催生产能过剩 多地购车补贴混战形成恶性循环 [1] -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猖獗 为消化滞销库存虚饰销量数据 严重扰乱价格体系 [1] 行业创新困境 - 企业因生存焦虑压缩研发开支 2024年部分车企削减智能网联关键技术研发预算 [2] - 零部件供应商被迫压缩成本 某核心部件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下降 [2] - 行业同质化严重 发达国家技术封锁与东南亚成本优势形成双面夹击 [2] 破局路径与转型策略 - 需优化制度体系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推动跨区域公平竞争审查 [3] - 改革政绩考核机制 将创新贡献度和绿色转型成效作为核心指标 [3] - 企业应聚焦核心技术突破 华为年营收20.8%投入研发 累计超1.2万亿元 [3] - 推动产业链生态共建 比亚迪与合作伙伴共建闪充桩提升协同效应 [3] - 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突破国际贸易壁垒 [3] 宏观政策与社会资源引导 - 需设立硬科技ETF引导资本流向高技术行业 [4] - 鼓励消费者为技术创新支付溢价 推动创新价值认同 [4] - 优化劳动力市场政策 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4] - 借鉴日本精益生产 德国隐形冠军 美国硅谷创新生态链经验 [4] 行业发展逻辑重塑 - 需以创新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5] - 推动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 从大而全走向专精特新 [5] - 实现从汗水经济向智慧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