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在刘公岛穿越历史与山海
齐鲁晚报· 2025-07-10 05:31
历史资源开发与保护 - 刘公岛拥有28处国宝级文物遗址,已修复面积超10万平方米,占管护总量1/6,未来仍需持续投入[2] - 采用"不分产权"的协作模式,如与部队合作修缮英租时期共济会馆,并活化利用老建筑举办展览[2] - 通过情景剧演绎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家书表演),增强游客情感共鸣[3] - 依托黄岛炮台等历史场景举行升旗仪式,强化爱国主义教育[3] 红色教育创新 - 推出"刘公岛模式"红色教育体系,包含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课程,覆盖全国34个行政区划[4] - 年定制化课程受众超1.6万人次,针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分众化设计[4] - 开发爱国励志、军事拓展等研学产品,打造"海图腾青少年"等品牌[5] - 融入甲午元素的纪念币和道具复刻品增强互动性,课程入选全国十大革命文物主题示范课[4][5]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 森林覆盖率87%,栖息280余头野生梅花鹿,但受松材线虫病防治和防火压力限制开发[5] - 商业街严格管控,商铺由管委统一规划招标,业态以教育服务为主[6] - 民宿改造自北洋海军老建筑,保留胶东风味餐饮与咖啡店,维持海岛静谧气质[6] 城市经济与文化影响 - 带动威海高端康养、研学旅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支撑"最具幸福感城市"四连冠荣誉[8] - 澳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户,首次在内地设立国家安全观培训平台[8] - 规划建设水下遗址博物馆,未来拟打造"露天历史博物馆群落"[8]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为"中华民族警醒之岛",融合历史、红色、生态基因构建立体精神场域[7][9] - 通过分众化定制实现红色教育深度,推动威海向滨海国际城市转型[8] - 3.15平方公里的岛屿成为城市精神象征,承载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1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吕梁山黄河畔,老区人民吃上“旅游饭”
新华社· 2025-07-09 23:52
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转型 - 山西石楼人高虎应从长途车司机转型为导游,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吸引数千粉丝,业务不断增长[1] - 碛口古镇船工李世喜转型从事旅游业,年收入达数万元,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超5000人[2] - 返乡青年张建国在蔡家崖投资农家乐,看好红色旅游资源带来的客流增长[3]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促进旅游增长 -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867公里通车后,石楼湾游客数量显著增加[1] - 碛口古镇因陆路交通发展曾衰落,现因旅游业复兴,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2] - 吕梁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五年增长291%,达43个[4] 特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 - 石楼湾每日吸引约300名游客,以360度黄河大湾景观和红色故事为特色[1] - 碛口古镇保留明清建筑和传统民俗,被誉为"活着的古镇"[2] - 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红色资源丰富[3] 旅游产业规模扩大 - 碛口古镇现有民宿客栈40余家,旅游商品经营户120余家,解说员近100人[2] - 吕梁市"五一"小长假累计客流17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95%[4] - 当地政府计划持续打造文旅品牌,推动"文旅热"带动"经济火"[4]
差评无数的“深圳夏威夷”,每天却有过万人在“下饺子”?
虎嗅APP· 2025-07-05 11:09
大梅沙游客数据与现象 - 大梅沙海滨公园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00万人次,平均每天1.36万人次[4] - 5月1日至4日期间,大梅沙海滨园区共接待游客54.6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21万人次[47] - 深圳地铁8号线大梅沙站在5月2日达到32万人次日客流量[47] 大梅沙的吸引力分析 - 作为深圳最热门沙滩,大梅沙地铁直达且配置丰富[43] - 园区内设施齐全,包括卫生间、淋浴区、超市、寄存柜等,卫生间免费,淋浴区收费20元/间,寄存柜25元/天[52] - 进园免门票,人均消费50元内可解决吃喝拉撒[53] - 水上娱乐项目包括摩托艇、快艇、空中降落伞等,虽价格无优势但需求持续[55] 深圳海滨旅游市场现状 - 深圳95%的海不如大梅沙"诱人",大梅沙是260多公里海岸线上50处自然沙滩中设施最齐全、交通最便利的[52] - 深圳湾在周末和节假日人挤人,海鸥旺季时"人比鸟多"[49] - 大鹏沙滩虽多但交通拥堵,周末节假日可能堵车2小时以上[50] 深圳海滨开发与规划 - 深圳是北上广深中唯一市区拥有海景的沿海城市[60] - 前海演艺公园正在建设1.72万平方米人工沙滩,原计划5月30日完工但进展不明[67] - 大鹏正加速成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乐高乐园、金沙湾国际乐园等项目[69] - 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开放,尝试艺术与海景结合的海滨特点营造[68]
差评无数的“深圳夏威夷”,每天却有过万人在“下饺子”?
虎嗅· 2025-07-04 21:25
大梅沙游客数据与现象 - 大梅沙海滨公园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500万人次,平均每天1.36万人次[2] - 今年5月1日至4日,大梅沙海滨园区共接待游客54.6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21万人次[49] - 深圳地铁8号线大梅沙站在5月2日达到32万人次日客流量[49] 大梅沙的吸引力与游客行为 - 游客选择大梅沙的原因包括地铁直达、配置丰富、性价比高[42] - 部分游客采用"三不原则"提升体验:不消费水上项目、避开雨天和节假日、选择人少时段[44][45] - 大梅沙提供免费卫生间、收费淋浴区(20元/间)、寄存柜(25元/天)等设施[57] - 园区内超市售卖饮料、零食、泳衣泳圈等装备,人均消费50元内可解决全天需求[58] 深圳海滨旅游市场格局 - 深圳260多公里海岸线上有50处自然沙滩,48个位于大鹏新区[64] - 大部分沙滩未开发或缺乏娱乐性,礁石遍布[65] - 大鹏沙滩面临交通瓶颈,周末节假日可能堵车2小时以上[53] - 深圳湾虽无沙滩,周末节假日也人满为患[51] 海滨设施与项目 - 大梅沙提供摩托艇、快艇、空中降落伞、海岛潜水等水上项目[61] - 园区外配套包括民宿、酒店、海鲜餐厅、商场等[60] - 大鹏新区正加速建设乐高乐园、金沙湾国际乐园等标志性景点[86] 深圳海滨开发趋势 - 前海演艺公园正在建设1.72万平方米人工沙滩,原计划5月30日完工[81] - 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开放,尝试艺术与海景结合[85] - 深圳尝试在市区再造人工沙滩,但受限于地理条件[78][80]
乌镇神话与千镇困局,古镇如何逃离“复制粘贴”?
经济观察网· 2025-06-16 18:30
古镇行业现状 - 全国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镇数量超过2800座,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12家,江苏和四川以31家并列第一,浙江27家紧随其后[2] - 2024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743.38万人次,实现营收16.81亿元,净利润2.95亿元[6] - 部分古镇陷入经营困境,如大庸古城2024年净亏损5.96亿元,远低于初期预测的年净利润1.84亿元[7] 乌镇成功模式分析 - 开发阶段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理念,实施管线入地工程和"修旧如旧"原则,保持建筑风貌统一[3] - 运营阶段90%业态为自营模式,首创"一店一品"制度,统一商品定价并建立商户淘汰机制[4] - 产品迭代路径清晰:东栅以观光为主,西栅引入民宿酒店实现休闲度假转型,后续持续升级文化IP如乌镇戏剧节(已举办11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木心美术馆等[4][5] 行业同质化问题 - 51.3%游客认为古镇存在相似性,38.5%认为高度雷同,主要表现是商品缺乏特色和餐饮服务趋同[8] - 同质化根源包括:照搬徽派建筑等"拿来主义"、缺乏本土文化遗产梳理、规划运营滞后导致低端商业无序扩张[8] - 典型案例显示北方古镇生硬复制江南风格,相邻地域文化资源未差异化开发[8] 失败项目特征 - 地产化倾向严重:桃花源古镇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其中40万平米为核心景区,总投资50亿元,但后期客流量归零导致商铺大面积空置[9][10] - 配套承诺未兑现:桃花源古镇公寓售价从7000元/㎡暴跌至2000元/㎡仍无人接盘,360余名业主面临资产缩水[10][11] - 原住民外迁导致生活气息丧失,部分项目沦为房地产营销噱头[9] 破局方向 - 文化挖掘需建立地域文化图谱,案例显示安顺屯堡聚焦明代屯军文化,周庄深耕沈万三商业文化[13] - 产品创新应分层布局业态,设置高端服务区/体验消费区/公共文化区,避免商业过度集中[13] - 管理机制需明确建筑风貌标准,实施商户分级管理,通过租金优惠引导优质商户入驻[13] - 客群研究显示长三角经济圈支撑了江南古镇成功,开发需结合地域消费特征[14]
滇西北藏族村落迎登山客、兴“野奢”游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17:45
旅游产业发展 - 滇西北藏族村落玉杰村依托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发展"野奢型"高品质度假旅游 包括徒步骑行 农家休闲 雪山观景 锅庄文化等特色项目 [1][2] - 2024年玉杰村接待海内外游客6400人次 全村旅游收入达32万元 旅游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6万元 [2] - 村下辖尼顶小组几乎全为旅游从业人员 每户年底分红可观 全村居民年均收入在德钦县属中上水平 [2] 商业模式创新 - 高奢酒店与村落合作开发徒步线路 酒店为乡村带来客源并解决村民就业 形成互利共赢模式 [2] - 村民达瓦此里担任向导 其妻子被酒店录用为帮厨 增加家庭收入 吸引外出务工者返乡就近工作 [2] - 青年创业者鲁茸史劳养殖七彩山鸡供应周边高奢酒店 产品在京沪等地形成品牌 旺季出现"一鸡难求"现象 [3] 文化融合与国际化 - 美国人布莱恩·林登在村内开设第六家山居酒店 计划将闲置房屋改造为咖啡屋与图书空间 促进文化交流 [3] - 当地藏族文化如煨桑仪式 锅庄舞蹈 古老建筑等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 村落以"吉祥八宝"为文化内核 结合三江并流腹地的地理优势 打造独特旅游品牌 [1] 未来发展规划 - 编制"乡村振兴旅游策划方案" 计划打造集休闲观光 徒步探险 观鸟摄影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3] -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小红书传播旅游体验 形成口碑效应 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 [1][4] - 保留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元素 同时引入现代"野奢"旅游概念 形成古今融合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1][3]
徽州古村邂逅荷兰风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9:12
5月11日,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向云端·西西里秘境"中游玩。储玮玮 摄 原标题:(走进中国乡村)徽州古村邂逅荷兰风情 荷兰风格的桥梁横跨在溪流之上、复古红砖砌成的欧式咖啡店与白色面包窑相映成趣、随处可见多 国语言的标识牌……来到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荷兰旅游局形象大使、羊角村村长盖比 直呼"亲切"。 5月1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台胞黄敏正在制作咖啡。储玮玮 摄 乘坐石桥村丰乐河上的观光竹筏顺流而下500米,便抵达了西溪南镇西溪南村。来自台北的黄敏与 丈夫许若侠在徽州古民居里开了一家文创乡村咖啡馆。 把法棍蘸上徽州豆腐乳、将罗勒等香料加入黄山山茶油制成酱料、让咖啡与徽州烧饼进行混搭…… 在西溪南创业5年,他们一直探索舌尖上的融合。 "去年开始,西溪南的外国游客数量显著增加。我们想开发多种创新产品满足不同国际顾客的需 求。"黄敏说,他们创业的初衷是为了通过美食与服务,打造一个连接中外、城市与乡村的平台,促进 彼此间的了解。 据统计,2024年,西溪南村依托枫杨林湿地、网红木桥等生态IP,打造"中国版绿野仙踪",共接待 游客195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2倍。 "这 ...
长城在村中,村伴长城边(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5-08 07:00
锥子山长城与西沟村概况 - 西沟村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与河北省相邻,背倚燕山,长城巍峨,山、海、湖、田等风光尽收眼底 [2] - 西沟村内的锥子山长城始建于明代,长城从三个方向在此汇聚,形成"三龙聚首"的壮观场面,从空中俯瞰呈"丁"字形布局 [5] - 锥子山长城全长20多公里,有砖、石、山险三种建筑形式,敌楼、烽燧、关隘、堡城俱全,堪称"天然的长城博物馆" [5] 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 - 锥子山长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率戚家军义乌兵北上驻守于此,并对这段长城进行大规模修筑 [5] - 西沟村居民中的"叶、曹、胡、金、王"五大姓多为当年戚家军义乌兵后裔,村民保留了一些义乌人的特质 [6] - 村里留存下来的传统民居有170间左右,大多采用人字架形屋顶或稍显圆形的屋顶,带有南方建筑特色 [7] 旅游开发与经济效益 - 西沟村农家乐有14家,从业人员达到近百人,旅游旺季时农产品销售火爆,民宿、农家院需提前预订 [9] - 村民王彩霞的"彩霞农家院"周末常被订满,好年景一年收入10万 [9] - 村民叶德岐2007年开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长城第一家",如今已有44间客房,生意红火 [9] 基础设施与保护措施 - 去往锥子山长城的盘山路平坦干净,路旁立着指示牌,陡坡路段砌筑了长城风格的护墙,山腰处设置了多个观景平台 [10] - 山下设有锥子山长城综合游客中心、停车场等设施 [10] - 绥中县对锥子山长城部分段落及敌楼、烽燧实施了保护维修工程,划定了长城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9] 未来发展规划 - 绥中县正在将九门口水上长城、锥子山长城等资源有效整合,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带,吸引更多游客 [10]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探索新解法 寻找“网红村”的“长红”密码(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4
桃坪村旅游转型 - 桃坪村拥有2000多年历史,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桃坪羌寨[1] - 1996年成立演出队开启旅游开发,近30年发展历程[1] - "老寨重保护、新寨搞开发"模式,新寨拥有近3000张旅游接待床位[1] - 90%村民从事旅游业,交通改善促使从"中转站"向"目的地"转型[1][2] - 新增咖啡馆、旅拍馆、文创馆等业态,筹备定制剧目和研学项目[2] - 计划结合羌族刺绣、羌笛等非遗文化推出多种主题游[2] 古路村业态升级 - 2024年因独特自然风光成为网红徒步目的地[3] - 爆红后游客量回落至日均3000人,仅为高峰期三成[3] - 首家咖啡馆开业6个月营业额破万元,餐馆进入"必吃榜"[4] - 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积累5万粉丝,直播销售土特产[5] - 开发农事体验和研学项目,"五一"游客回升至日均6000人[5] 竹艺村产业发展 - 2022年正式更名竹艺村,主打竹编非遗技艺[5] - 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带动80%农户就业,日收入100-500元[5] - 竹工艺品市场空间有限,计划转向竹家具等工业品[6] - 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竹产业空间拓展全球市场[6] - 同步发展竹文化,推动"竹编对话世界"品牌建设[6]
周海兵督导检查防汛备汛并开展巡河
长沙晚报· 2025-05-04 09:51
防汛备汛工作督导 - 副省长、市长周海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河长制,抓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1] - 周海兵督导检查苏蓼垸防汛备汛及堤防整治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该项目保护人口1.5万人,保护面积2.085万亩,预计本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5] - 周海兵要求全面压实责任,严格施工监管,在保证安全和质量前提下加快堤防整治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用 [5] 河道治理修复 - 周海兵调研湘江部分河道边坡治理修复工作情况,要求完善治理修复方案,加快修复进度,建立管护机制 [5] - 强调要运用技术手段对河道边坡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出现险情及时有效处置 [5] - 要求加强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挖掘湘江流域旅游资源,创新开发旅游产品 [5] 防汛救灾能力建设 - 周海兵指出今年气象水文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事件呈多发趋势,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扛牢防汛救灾政治责任 [6] - 强调要加快堤防整治、隐患治理工程建设,强化人员物资保障,完善气象和水位预警预报系统 [6] - 要求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精准分析雨情水情、精准调度应急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和应急演练 [6]